书城工业汽车养护与急救
2283700000012

第12章 汽车故障应急处理(1)

汽车常见故障

汽车常见故障,一般来说是指出现次数多,频率高,但不会对汽车使用构成致命性破坏的故障。这些故障往往是行车中经常遇到的,其中很多是可以自己动手排除或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正确的操作规范可以预防的。比如在汽车使用过程中经常碰到的发动机不着火,发动机启动困难,发动机功率下降,燃油、机油耗量高,发动机发出敲击声和不正常的异响,离合器分离不彻底,底盘传动系统出现噪声,转向、制动失灵,汽车行驶速度下降,加速时间和加速距离增长,汽车出现漏油、漏气和漏水,电气设备、照明系统失灵等问题,这些均属于汽车的常见故障。

汽车常见故障的主要症状

汽车的故障成因是相当复杂的,且往往是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不同的故障会表现出不同的内在和外表的特征。但是只要认真观察总会发现一些征兆,不难查出故障的症结所在。我们根据这些症状来判断汽车的故障,然后予以排除或应急处理。汽车常见故障的主要症状概括起来有以下6个反常。

(1)性能反常。如发动机动力性能下降,行驶无力,速度降低;油耗增加,这些都是驾驶员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感觉到的,均属于性能反常。

(2)外观反常。汽车出现故障时,外观上会有某些显着的变化,驾驶员可以根据这些外观变化判定汽车是否出了毛病。如排气管排烟增多且颜色不正常,说明汽车出了故障,黑烟是由于空燃比失调,蓝烟是由于烧机油,白烟是因为燃油中有水;出现漏油、漏水、漏气三漏现象;油压表、水温表、气压表等仪表读数达不到规定值或出现警报灯亮;连接部位松动、脱落,车架、车身变形等。

(3)声音反常。汽车正常声响是轻微噪声,异常声响是不正常的金属敲击声,或其沉重的异常声响并拌有震抖说明有故障存在。如发动机敲缸、喘气、排气管放炮等。

(4)温度反常。用手触摸机件时,感觉到温度过高,如发动机过热,水箱“开锅”,某传动零件发烫,电器件过热等,这可能是汽车有故障所表现出的温度不正常征兆。在正常情况工作时,只能保持一定的温度,倘若用手触摸这些总成时,感觉到滚烫灼手,便可说明存在故障。温度反常一般是缺少润滑油或间隙调整不当所致,若不及时排除,就会有烧毁各个部件和总成的危险。

(5)气味反常。所谓气味反常是指诸如电线烧着时的橡胶臭味;电器元件烧毁的臭味;离合器摩擦片打滑、制动拖滞、蹄片烧蚀时散发出的焦烟味;烧机油时从排气管中排出的腥臭味;燃烧不好从排气管排出的呛人的生油烟雾味等。一旦嗅出这些不正常气味,说明存在了故障,应立即停车,查明原因,予以排除。

(6)作用反常。作用反常是应起的作用发生变化,出现作用失灵或作用不正常现象。如发动机不易启动,发动机突然熄火后再发动困难,甚至不能发动;行驶中制动失灵或跑偏;转向盘和前轮晃动,甚至失控;离合器分离不彻底;变速挂不上挡;各仪表照明失灵等。

汽车故障应急诊断和处理方法

故障诊断常采取的是仪器检测和直观诊断两种方法,由于受条件和技术的限制,驾驶员朋友对于常见故障的应急诊断和处理只能采用直观诊断方法。在具体操作中,可酌情选择以下的直观诊断方法。

(1)眼看法。通过观察车辆外表上反映出来的现象,如零件松动和磨损状况,各润滑油的颜色和排气烟色等,再结合其他情况来分析判断出车辆的故障。这种方法对考察整车状况是有用的。

(2)耳听法。车辆的故障部位往往有异常响声,所以可以凭听觉来判断汽车是否有异常声响,听声响、异响、噪声的发生源,判定故障可能发生的部件和部位,从而动手进行检修。

(3)鼻嗅法。故障部位有时会发出气味,可以凭嗅觉来判断故障之所在(图21)。

(4)手摸法。用手触摸可能产生故障的部位,凭感觉确定发热、振动的部位(图22)来判定故障。

(5)试验法。排除故障可通过试车来找出故障的部位,也可通过更换可疑零部件来证实故障部位。

(6)比较法。如果怀疑某些零部件有问题,可将它们与工作正常的相同部件对换,来判断其是否有故障。如在行驶中经常会遇到两个灯亮度不一致时,可将两灯对调安装,若原来暗的变亮,而亮的灯变暗,则说明两灯良好,可能是暗灯的连接线路接触不良;若两灯亮度不变,则说明暗灯内某处接触不良。在不能准确判定各部件技术状态的情况下,换件进行比较来诊断故障是常用的应急措施。

直观诊断法在实践中应用很广,也就是对汽车本身的工作状况变化,如油料消耗、液体渗漏、总成零部件过热、各部位机件的异响、汽车发出的气味及外观的异常等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并确定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而准确地判断出故障的所在,进行排除。

汽车故障巧排除

“汽车好开,故障难排。”这是许多驾驶员特别是青年驾驶员常常发出的感叹。

(1)多观察。任何故障在发生前都有异常现象伴生。行车时要养成多观察仪表的习惯,一般规律是:电路故障通常能在仪表上反映出来;油路及机械故障则主要凭观察和感觉。即便碰到油、电路同时出现的故障,或具有共性现象而一时又不易区分故障时,也不要急于动手,看准现象才是排除故障的第一步。

(2)细分析。当停车准备排除故障时,须根据故障现象仔细分析,有时同一故障可能会引起多个不正常现象,而多个故障又能同时引起同一不正常现象。所以,要善于从共性中找出个性,对症下药。有这么一例故障,现象是发动机低、中速良好,高速差,使人感到既像油路加速泵故障,又像是电路断火现象。先观察加速喷管,发现出油良好,便基本排除了油路故障的可能性。分析一下,低、中速运转良好,说明跳火正常,而高速运转不良可能是断火。引起高速断火的原因一是触点间隙大,二是触点臂弹簧软,三是触点臂销与孔配合不当。经分解分电器,发现是触点弹簧臂张力不足。总之,只要细分析,就能找出故障的个性,去掉“不可能”,留下“可能”,逐步缩小范围,便于准确排除故障。

(3)按步骤。就是要本着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明后暗、先电路后油路的步骤进行。如确定是电路故障,还要分清是高压电路还是低压电路;确定是低压电路故障,还要分清是断路还是短路;如属断路,还须按电路走向,分段确定断点。当然,长期开自己的车,摸熟规律也会“熟能生巧,一抓就灵”。但对驾车不久的年轻人来说,按步骤排除是基础功夫,不能忽视。

(4)抓规律。对新手来说,故障诊断与排除虽然复杂,比较困难,但它们总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如发动机在运行中突然熄火,多为电路故障;如果逐渐慢慢地熄火,则多为油路故障;当发动机在启动时毫无反应,多为不来油或没有高压电;如启动中冒烟放炮,多为点火时间不当或点火顺序错乱等等。开车时若能留心,将故障的现象、发生部位、如何排除等都记录下来,即使别人遇上而自己未曾碰到的故障,也留心过问一下,做到同一个故障难不倒第二次。

排除故障先别急于动手,而应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判断其成因,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性,迅速准确地予以排除,免得乱拆乱卸造成新的故障。

汽车常见故障诊断与修理的基本原则

诊断汽车常见故障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24个字:熟悉结构、紧扣原理、观察现象、由表及里、先易后难、少拆为益。这就要求在分析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先全面搜集了解故障的全部现象,然后在使用中从故障逐渐出现、突然出现,保养前出现和大修后出现等几个方面来考察,弄清在什么状况、条件下故障现象最为明显。在允许条件下,还可以改变汽车工作状况以观察现象的各种变化,从而抓住故障现象特征。

在故障修理的过程中,必须熟悉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及造成这种故障的原因。由于故障发生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必须分析确定其主要原因,逐一先易后难地排除后,再查找,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如发动机排气管冒黑烟,主要是燃料燃烧不完全,故应抓住油、气及其混合的关键,不要被一些次要原因及表面现象所蒙蔽。

尤其应注意的是不要动不动就拆卸,这很容易造成新的故障。针对车主朋友及广大驾驶员朋友的实际情况,本书主要介绍一些适合车主朋友自己动手排除的项目,车主朋友在经过初步检修后若仍不能排除故障,应求助于专业修理人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诊断汽车常见故障的基本原则:熟悉结构、紧扣原理、观察现象、由表及里、先易后难、少拆为益。

故障应急抢救方法

行驶途中汽车如发生故障,经常遇到无备件、少工具不能正常修理的情况,掌握汽车常见故障的急救方法相当重要,可使故障及时排除,汽车正常行驶。记住以下几大诀窍,即修、补、代、堵、断、短、减、绑、换,也许在遇到意想不到的故障的情况下能帮你大忙。

(1)修——对于故障零件,在条件允许且保证修复后能可靠行驶的前提下,应采用“修”的方法。如:连杆轴承烧坏,用焊锡补焊后,再用小刀修至正常配合便可使用。

(2)补——在机件损坏失去一部分或配合间隙过大时,可考虑增加补充一部分其他部件,进行抢修急救。如油管破裂而无法堵住时,可将损坏的部分剪下,用橡皮管等套在油管两端使其导通。

(3)代——某部件损坏而导致不能正常行驶时,可用车上不影响行驶的部件或就地取材自制零件来代替,如用皮带、背包带编成自制风扇皮带,来代替损坏的风扇皮带。

(4)堵——对漏油、漏水、漏气的部位采用堵塞法。如油箱渗漏用环氧树脂胶粘补或肥皂涂抹,有穿孔可用木塞堵住,必要时用铁丝或绳等捆牢。

(5)断——将损坏的电器断开。如某处导线搭铁放电,一时又无法排除,可使其火线悬空断电,只给点火系统供电,实施断电急救。

(6)短——一般是对电路元件而言。如电路中某个元件损坏,既不能修复,又无条件更换,在允许的情况下,将其短路相接。

但短路法不可长时间使用,到达有条件的地方,要及时更换损坏的元件。

(7)减——即对损坏的机件,在不影响行驶的前提下拆下,如发电机损坏,可将其拆下,只使用蓄电池向点火系统供电。

(8)绑——当出现需要紧固或复原处理的故障时,可考虑用绳索、铁丝、木棒等绑扎(图23)。

(9)换——就是换备件。出车时多带一些极易损坏的部件的备件,以便应急更换。

以上几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毕竟能解燃眉之急。但车主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视具体情况综合地合理加以运用,以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随车应急处理材料

随车除备有经常应用的绝缘胶带(电工用)、焊锡、焊药、铁丝、麻线、肥皂、废牙膏皮、玻璃布等修理材料之外,还应配备一些常用的应急修理材料,遇到故障时会很方便地进行应急处理。

(1)胶粘剂。如常用的“哥俩好”牙膏型双组分胶,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可用来应急粘补铸件壳体的砂眼、裂纹;修补油箱、水箱、水管;胶接非金属的玻璃、橡胶、塑料件等,也可粘接电器接头,固定和密封螺栓等紧固件。

(2)吸纳胶(汽缸垫胶)。该胶可用于汽车的缸垫、齿轮条、油底壳、水箱的上下水槽,进排气歧管垫和油底壳等结合面的粘接,可使机件连接更加牢实,有效地防止油、水、气的泄漏。

(3)密封胶。最常用的有武汉生产的601高分子液态密封垫圈胶,为单组分牙膏筒式。具有干燥后不成膜,拆卸后易清除,可拆性好等特点。

(4)特氟隆密封胶带。可以用来缠在气管、水管、油管接头螺纹端,嵌入接头内,具有耐压,耐温密封效果好特点。

(5)水箱止漏剂。为了防止长途行车途中出现冷却系漏水,应配备一桶水箱止漏剂。一旦出现漏水故障时,可将止漏剂注入冷却系中,随漏随补,速效堵塞裂缝和锈蚀小孔,并不会堵塞水箱。

(6)轮胎堵漏剂。轮胎堵漏剂是一种罐装一次性产品。如遇途中轮胎漏气,不必查找刺破位置,将轮胎顶离地面,把堵漏剂罐注入口对准轮胎气门芯压进去,罐内的堵漏剂就可喷入胎内,然后迅速转动轮胎,再给轮胎充气,破孔就会自行补好。轮胎堵漏剂也可事前注入轮胎中,途中遇刺后会随时填补,避免长途行车出现轮胎漏气事故,保证行车顺利安全。

通过异响来判断故障(1)爆震声响。“爆震”是指发动机加速时发生的“哐、哐”或“咔、咔”等异响。爆震声的主要原因是发动机过热,此外点火过早,火花塞型号不对,混合气过稀,燃烧室内有积炭,使用了低标号的汽油,点火提前角装置不良等因素都可能使发动机产生爆震声。

(2)活塞敲缸响。在行驶初汽缸壁有时会有“咔嗒、咔嗒”的异响,表现为发动机刚启动的冷机阶段有响声,发动机热起后异响便消失。其原因是活塞、汽缸套磨损后,活塞横向摆动敲击缸壁,就会发出“咔嗒、咔嗒”的异响。

(3)活塞销轴异响。活塞销轴与连杆小头铜套磨损间隙过大时,或活塞销轴与活塞上的销座失去原来的配合关系后,将在怠速或由高速向怠速减速过程中,在发动机的中上部发出尖锐清脆“咣、咣、咣”的金属敲击声。该缸“断火”后,响声减弱或消失,恢复该缸工作的瞬间,会出现明显的响声。

(4)连杆轴承异响。在发动机突然加速时,有连续明显“哐、哐”的响声,有负荷时响声会加剧。该响声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润滑不良或轴承配合不当,合金脱落或轴颈失圆等造成。

(5)主轴承异响。在发动机刚发动时,有明显而沉重的“哐、哐”的连续响声,好像大锤轻敲大石块的声音,严重时发动机发生振动。这种异响比连杆轴承响声要大,响声随发动机转速提高而增大,随负荷的增大而增强,单缸“断火”试验时无明显变化,机油压力明显降低。主要是由主轴颈与轴承配合松旷,主轴承润滑油烧毁,曲轴弯曲或轴向间隙过大等原因引起的。产生响声的部位在汽缸体的下部。

(6)气门异响。在气门处发出“咔嗒、咔嗒”的声响。响声明显,清脆,连续而有节奏,响声随发动机转速变化而产生疏密变化,在气门室一侧听响声尤为明显。主要产生异响的原因是气门间隙过大。

(7)链条异响。链条磨损,链条伸长,链条与链轮啮合不良,发动机空转时其前方就会有“咔啦、咔啦”或“沙啦、沙啦”的异响。

(8)化油器异响。发动机工作时,化油器中有“咕喳、咕喳”、“砰、砰”等窜气声,并有烟或火焰从化油器喉管中窜出,此种故障称之为化油器“回火”。混合气过稀通常是回火的主要原因。此外,配合正时不对,气门卡滞,火花塞过热使发动机早燃等也可引起回火故障。

(9)火花塞发响。火花塞有时会有“扑唏、扑唏”的漏气声,并从火花塞安装孔还能看到有机油渗出,这是火花塞松动和紧固不良引起的声音。火花塞处有“叭、叭”炒豆似的声音,并有跳火现象,这说明火花塞漏电。

(10)排气系统异响。如消声器有漏洞或排气管连接不良,就会有“扑哧、扑哧”的漏废气声。

电路故障常用的简易诊断(1)现象观察法。电路产生故障时,可以通过各种异响、导线和元件产生高温、导线与元件冒烟、产生电火花、焦臭气味和元件损坏等异常现象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