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考志愿填报诀窍:考生和家长必须知道的100个真相
2288800000002

第2章 院校篇(1)

真相1大学校名不仅仅是一个符号

案例播报

东北考生赵锐一心想到南方上大学,尤其是对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充满了无限遐想。但是高考时发挥失常,分数没有上一本线,而江浙一带他所钟情的大学都是一本院校,于是就把学校目标定在与江浙相邻的安徽。在二本高校里,赵锐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安徽理工大学。事后他回忆说,当时之所以这么冲动有两个原因,“合肥是省会城市,应该与南京杭州差不多;再有,自己是理科生,报一所理工大学是名正言顺的。”然而,等他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才发现学校根本就不在合肥,而是在淮南,“我以前从来就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城市,以为它泛指一个地区呢!”入校以后,参观校史展,才知道学校的前身叫淮南煤炭专科学校,后来改为淮南矿业学院,不久又改成淮南工业学院,最后一路高歌变身为现在的安徽理工大学。

案例点评

大家都知道有个成语叫名副其实。副者,相称、符合之义也。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高等学校只有数百所,人们一听学校的名字,就能大概知道它的办学性质、层次和属地。况且,每个考生所能报考的院校,绝大部分都是当地的省属院校,而面向全国招生的外地院校则屈指可数,最多也就几十所。1999年,全国高校管理体制实行“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重大改革,各类各样的大中专院校(甚至是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开始不断升格、合并、搬迁、易名,致使目前的大学数量已经达到两千余所,而且大部分学校都号称面向全国招生(尽管有的学校在某个省份只招个位数)。这么多学校,别说我们一般人看了眼花缭乱,就连“术业有专攻”的高考专家恐怕也一时很难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实事求是地说,在这么多学校当中,大部分学校还是名副其实的,也就是说,考生看见它的名字,虽然不能马上“心领神会”,但起码也不至于引起误会。然而也有一部分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其校名如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一样令人容易产生误会。如果考生对此仍简单地“顾名思义”,填报志愿时可能就会发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现象。

吕老师提醒

1.“改名游戏”有规则

现如今的大学改名热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那时候已经掀起过一轮小高潮。当时正值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启动,而其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相比时下,那个时期大学的改名还保守得很。大多数改名高校只是从某某学院变成了某某大学,其中比较著名的大学包括:1993年,中央民族学院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4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1999年,自大学扩招后,高校花名册的变化一年比一年多。

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并入北京大学,这随即成为高校合并改名的两起标志性事件。

2000年以后,全国高校开始批量更名。有资料显示,十余年间,全国80%的高校改了名。

通常大学的校名是这样组合的,地域+学科(或性质)+学校,很多高校给自己升级时,都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要素上做足文章。

地域上大者称“中国”“中央”,如北京广播学院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青岛海洋大学改名为中国海洋大学等。次之冠以区域“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如大庆石油学院改名为东北石油大学,湖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后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四川财经学院改名为西南财经大学等。三之冠省名,这是应用最广的冠名法。这样做,一是不希望别人知道它实际上是在某个偏远城市,二是冠省名会给人一种省属高校的感觉。比如四川文理学院,你会想得到它坐落于达州吗?

湖南科技学院,你知道它位于永州吗?四之冠城市名,在这一点上,学校是否选择它通常是看城市实力是否强大到可以庇佑、提升自己,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哈尔滨、西安、青岛、厦门、大连这些城市的名字备受欢迎。如北方交通大学改名为北京交通大学,山东冶金学院改名为青岛理工大学,黑龙江商学院改名为哈尔滨商业大学,西北纺织工学院改名为西安工程科技学院等。

学科上改名也是有章可循的。原来的纺织、矿业、船舶、钢铁、化工、农林、铁道等纷纷“摘帽”,科技、理工、工程、信息、交通等字眼大受追捧。

学校上改名更简单,中专、技工改成职业学院;职业学院则千方百计去掉“职业”,只剩“学院”;学院则一律改成大学。

2.校名最容易混淆的大学

真相2学院与大学有什么区别

案例播报

山东考生李强,2012年高考分数是592分,超出理科一本线10分,在一本一志愿中填报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而今年该校理科最低投档线为625分,他连投档的机会都没有。于是李强开始寄希望于征集志愿,他报了4所省内一本院校,但没想到这些院校到了征集志愿阶段录取分数反而比一志愿要高很多,最终他没有被一本院校录取,至此李强的一本梦破碎。

7月19日,本科二批一志愿开始填报,李强重新鼓起勇气填报,他选择了2012年刚由“学院”升为“大学”的山东财经大学。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2012年山财大理科最低投档线上涨为596分,他又一次被拒之门外。

连续3次落榜之后,李强觉得二本里已经没有自己满意的学校,于是放弃了二本两次征集志愿的机会,填报了专科志愿,最终被临沂大学的专科志愿录取。

案例点评

山东财经大学是由原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大学,每年在山东招生时,无论文科还是理科,一般在一本线下10分之内录取,有时候甚至会跌至二本控制线。2012年,该校首次以“大学”的新面孔招生,刚一亮相就赢得了“满堂红”。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72分,仅比一本文科线低1分,比省属二本线高出56分;理科录取线为598分,高出一本线16分,比省属二本线高83分,这让众多二本院校望尘莫及。“学院”升为“大学”,在招生方面带来的分数效应,由此可见一斑。

吕老师提醒

1.“学院”不一定比“大学”差

“大学”和“学院”虽然都属于高等学校,实施本科以上教育,都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属同一学历层次和培养规格,但在设置学科门类的要求上还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大学”更具有综合性(各项指标较高,如学科数目多、师生人数多、占地面积大等),而“学院”往往专业性更强,规模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就一定优于“学院”,在一些专业学科上,一些名牌“学院”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远远高于某些“大学”的同一专业,如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上海海关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等。

尤其要提醒考生的是,现在许多“大学”都是几个学院或大专(甚至中专)合并而来,合并后办学地点并没有完全合并,表面上你上的是“大学”,但很可能你四年的时光就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度过。

真相3“211工程”大学就是重点大学吗

案例播报

考生小郭,被一所地处偏僻的“211工程”大学录取后,开学没几个月便自动退学回家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听听他的一段自述:

我当初之所以报考这所学校,主要是觉得它属于“211工程”。没想到,入学后才发现,它是由好几所学校合并而成的,而我所学的建筑专业恰恰又是原来很一般的学校,不论是校园环境,还是学生管理,都与我想象中的大学不一样,而且住宿也在外面,离学校还有三四里路,像走读生似的,根本就感受不到重点大学的一点氛围。国庆节放假回家,与在其他一般院校上学的同学聊天,才知道人家学校电子设计课是人手一台电脑,而我的学校则是俩人共用一台;人家的建筑专业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而我的学校10年前还没有这个专业,说出去别人根本就不知道。我心里觉得特不平衡,高考时我可是比他们高出40多分啊!

于是国庆长假后一返校,我便向学校申请退了学。

案例点评

凡是对大学稍有了解的考生和家长,可能都听说过“211工程”这个专用名词,印象中大概就是全国重点大学吧。

那么,究竟什么是“211工程”大学呢?教育部的“红头文件”是这样描述的:“‘211工程’院校是我国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而决定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为中国21世纪的发展培养、积聚各行各业所需的高素质骨干人才和解决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并使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使若干所高等学校和部分重点学科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

如果把这段描述中的关键词提炼出来,可以概括表述为:“211工程”

就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

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凡是在全国各地招生时都列入“一本批次”的大学就是全国重点大学;只在本地招生时列入“一本批次”的大学就是地方重点大学。

1.“既成事实”的全国重点大学

虽然国家并没有明确“重点大学”的含义,但是长期以来,以下这些高校在全国各地招生时,都被当地列入“重点本科”录取批次,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事实上的“全国重点大学”。

北京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

天津市: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

上海市: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华东政法大学。

重庆市: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河北省: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

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学。

辽宁省: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吉林省: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长春理工大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

江苏省: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浙江省:浙江大学。

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

福建省:厦门大学、福州大学。

江西省: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

山东省: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省:郑州大学。

湖北省: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省: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

广东省: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大学。

四川省: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贵州省:贵州大学。

云南省: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陕西省: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

甘肃省:兰州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大学。

2.考生对“211工程”的三大误解

国家有关“211工程”的“红头文件”是1995年发布的,至今已过去10多年。

这期间,我国高校格局又有较大变化(每年都有一些学校改名、迁址、升格、合并及主管单位更换等),申请入选和已经入选“211工程”的院校陆续增加,致使许多人对它的误解也越来越多。为了使同学们能认清“211工程”的真面目,我把各种误解归纳为以下三种:

误解一:名牌大学=“211工程”

什么是“名牌”?用老百姓的话说,出名的牌子就是名牌。就像名牌家电、名牌服装一样,名牌大学在广大考生当中是众人皆知的;在用人单位中是有口皆碑的。

它在全国同类别大学中,应该是建校时间较长、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过硬、学习氛围浓厚的大学。尽管大部分名牌大学都是“211工程”,但国家考虑到院校归属、区域分布、行业重叠甚至占地面积、办学规模等因素,也有个别名牌大学未能进入。

目前,名牌大学不是“211工程”的主要有以下几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这些院校在全国所属行业中都是大佬级的院校,可谓如雷贯耳,赫赫有名。

误解二: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

首先说明,国家从来就没有明确过什么是“全国重点大学”,而只是在不同时期把某些学校列入“重点建设”。(这些重点建设的院校1954年时有6所;1959年有11所;60年代又追加为48所;1978年有88所;80年代又增至98所;90年代又叫“211工程”,开始是80多所,后来又是100多所;不久又出现“985工程”,先是10多所,现在是40所左右。像这样不断“与时俱进”、变化无穷的所谓重点大学,恐怕连专家也解释不清。)曾经在一些年代“重点建设”过,而现在又不在“211工程”的院校有:湘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燕山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

另外,同学们也不要把“211工程”都理解成是全国重点院校,事实上有近1/5的“211工程”都是地方所属的重点院校,如上海大学、郑州大学、内蒙古大学、新疆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福州大学、辽宁大学、延边大学、贵州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等,这些院校每年招生时绝大部分招的是本地考生,各种指标如学生就业、知名度认可等也都是局限于当地省份。

误解三:本科第一批=“211工程”

目前,全国各省市招生都采用“分批次录取法”,大部分省市本科招生分为四个批次:提前批是军事、政治类院校;第一批是全国重点和省重点院校;第二批是一般本科院校;第三批是近年来新建的国有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