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外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2289100000018

第18章 腹外疝

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正常的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性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即称为疝。疝多发生于腹部,其中又以腹外疝多见。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脏层,经腹壁薄弱点和孔隙向体表突出而形成。腹外疝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

(第一节)腹股沟疝

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腹股沟疝,是各种疝中最常见的类型。腹股沟疝可分为直疝和斜疝。斜疝是最常见的腹外疝,男性多于女性,两性发病之比是15∶1,右侧多于左侧。这可能是由于男性右侧睾丸下降迟于左侧,且鞘状突的闭合也较晚之故。

[问诊要点]1.发现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有多久。

2.腹股沟区有无坠胀、疼痛等不适。

3.发病后肿块大小有无变化。

4.在行走、咳嗽等腹压增高情况下是否易复发。

5.肿块能否回纳。本病之肿块在休息、平卧位或用手推送时当可回纳。

6.腹股沟肿块疼痛时是否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的症状,有者要考虑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可能。

[体检要点]1.站立位或嘱患者咳嗽时,腹股沟区有疝块突出。

2.斜疝多呈带蒂柄的梨形,男性疝块有的可进入阴囊,女性疝块则可进入大阴唇。

3.直疝的位置偏内侧,外形呈半球形,平卧后自行消失。

4.直疝疝块逐渐增大,但并不下坠进入阴囊,且很少发生嵌顿。

5.斜疝患者平卧或用手将疝块回纳后,以手指通过耻骨结节下方、阴囊前壁伸入耻骨结节外上方的外环,可探知外环扩大松弛、腹壁软弱,咳嗽时指尖有冲击感;如果用手指压住内环的体表投影区,嘱病人咳嗽或直立,疝块并不出现,但一旦移去手指,疝块立即由外上向内下鼓出。

6.如果是嵌顿性疝或绞窄性疝,那么疝块表面红肿,有压痛、腹胀、肠鸣音亢进等梗阻的表现。

[辅助检查]一般不需其他辅助检查。若怀疑有肠梗阻可能,可做立位腹部X线平片检查。

[诊断要点]1.有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伴坠胀不适。

2.腹内压增高时肿块明显,平卧后消失。

3.发生嵌顿性疝、绞窄性疝时有肠梗阻的表现。

4.腹股沟疝的诊断一般不难,但要确定是斜疝还是直疝有时并不容易,其具体鉴别。

5.腹股沟疝还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睾丸鞘膜积液鞘膜积液的肿块完全局限在阴囊内,透光试验肿块多为透光(阳性),肿块触摸有囊性感。

(2)交通性鞘膜积液每日起床后或站立活动后肿块逐渐增大,平卧或睡觉后缩小,挤压肿块其体积也可缩小;透光试验阳性。

(3)精索鞘膜积液肿块较小,多在腹股沟管内,牵拉同侧睾丸可见肿块移动。

(4)隐睾肿块较小,挤压肿块有胀痛感;如果患侧阴囊内睾丸缺如,则更明确诊断。

(5)急性肠梗阻肠管嵌顿的疝又常可并发急性肠梗阻,尤其是对比较肥胖或疝块较小的患者,不能仅满足于肠梗阻的诊断而忽略了疝的存在,由此导致治疗上的错误。

[病历记录要点]1.既往有无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腹水和妊娠等引起腹压增高的病史。

2.腹股沟区肿块在何种情况下出现,与腹压增高的关系。

3.肿块的部位、外形、大小、质感、有无压痛,透光试验是否阳性。

4.肿块是否突入阴囊或大阴唇,能否回纳。

5.肿块的内环、外环的情况,指压环口对肿块的大小有无影响。

6.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

[门急诊处方]1.1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通常用棉织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阻挡疝块突出,使发育中的腹肌起到加强腹壁的机会。

2.年老体弱无法耐受手术者,可佩用疝带——在疝块内容物完全回纳后,利用疝带的软垫压住疝环,借以堵住疝块突出的门户。

3.除以上两种情况外,一般腹外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

4.疝嵌顿时间短(成人不超过3—4小时,婴幼儿不超过12小时)、局部疼痛轻微、腹部无压痛、无腹膜刺激征者,可考虑手法复位。

复位前,应先肌内注射杜冷丁止痛、镇静(杜冷丁,75mg,肌内注射),使腹部肌肉松弛,然后置病人于头低脚高位,屈同侧髋关节以松弛外环,手握疝块将其顺突出途径向疝门推送。复位的手法切忌粗暴,不能强求成功。手法复位后仍应严密观察病情,注意有无腹膜炎、肠梗阻、便血等症状出现。如有以上情况出现,应立即手术处理。

(第二节)股疝

腹腔脏器通过股环、股管、卵圆窝向大腿根部突出形成的腹外疝称股疝,其发病率在腹外疝中居第二位,约占腹外疝总发病率的5%,女性股疝比男性多,且以经产妇多见。

[问诊要点]1.何时发现大腿根部坠胀不适,并有肿块突出。

2.发病以来肿块是否渐渐增大。

3.询问有无诱发因素,如长久站立、咳嗽等情况。

4.询问有无呕吐、腹痛、腹胀、便秘等肠梗阻的表现,有者要考虑疝嵌顿的可能。

5.有的病人以腹部症状为主,往往掩盖了腹股沟区的症状,因此,对有肠梗阻表现的急腹症妇女,要考虑到股疝嵌顿的可能。

[体检要点]1.站立、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有半球形的疝块突出。

2.由于股环狭小、内容物又有转折,所以嘱病人咳嗽时,疝块并无明显的冲击感。

3.早期的股疝,其内容物尚在股管内,体表可能无疝块可及;而有的妇女大腿根部皮下脂肪肥厚,即使股疝内容物已达皮下,一般也不易察觉,故股疝的漏诊、误诊较多。所以,对怀疑股疝的病人应详细检查腹股沟区和外阴区。

[辅助检查]一般不需其他辅助检查。如怀疑有肠梗阻表现,可行腹部立位X线平片检查。

[诊断要点]1.股疝多见于中老年经产妇,在腹压增高的情况下,出现大腿根部坠胀不适,且有半球形的肿块突出,肿块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

2.股疝容易发生嵌顿,常伴有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便秘等,严重者可掩盖股疝的局部症状。

3.股疝的诊断有时并不容易,特别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腹股沟疝腹股沟疝一般位于腹股沟韧带的上内方,而股疝位于腹股沟韧带的下外方;用手指探查外环是否扩大,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2)脂肪瘤脂肪瘤基底不固定,活动度较大,而股疝基底固定而不能被推动。

(3)大隐静脉曲张结节样膨大卵圆窝处结节样膨大的大隐静脉在站立位或咳嗽时增大,平卧时消失;压迫股静脉近心端可使结节样膨大增大;此外,下肢其他部位有静脉曲张对诊断有帮助。

(4)髂腰部结核性脓肿脊柱或骶髂关节的寒性脓肿可沿腰大肌流至腹股沟区,表现为一肿块;肿块多位于腹股沟区的外侧部、偏髂窝处,且有波动感;检查脊柱可有腰椎病症发现。

[病历记录要点]1.记录患者的生育情况,在咳嗽、劳动等腹压增高时,大腿根部是否感觉坠胀不适,或有无肿块突出。

2.突出的肿块能否回纳;肿块突出的部位是在腹股沟韧带下方还是上方,有无冲击感;肿块回复后,堵住内环能否防止肿块再次突出。

3.肿块能否推动,有无红肿,质地如何,有无压痛。最后,还要记录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全身症状。

[门急诊处方]股疝一旦嵌顿,无论疝块大小、有无症状,均应及早手术治疗,手术是本病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第三节)切口疝

腹部脏器经手术切口所致的缺损突出于体表者称为切口疝,其发病率在腹外疝中居第三位,约占总数的1.5%。

[问诊要点]1.肿块和手术关系如何,是否于手术后才出现切口旁的肿块。

2.既往史中有无诱发本病的病史,如腹部手术史、术后切口感染、引流物放置不当等。

3.是否在站立、咳嗽等腹压增高时,手术瘢痕区有肿块突出或腹壁膨隆。

4.肿块能否回纳——本病在休息、平卧时,肿块能缩小或消失;用手推送肿块亦可还纳。

5.有无恶心、呕吐、腹痛等肠梗阻症状,有者要考虑疝嵌顿。

[体检要点]1.原腹部切口瘢痕处在腹压增高时有肿块突出或腹壁膨隆;休息、平卧时肿块可缩小或消失。

2.切口瘢痕处肿块小者数厘米,大者可达10—20cm,甚至更大;肿块质地柔软,叩诊呈鼓音,扪诊可及肠管内气体穿过的咕噜声。

3.有时可扪及腹壁内层裂口的边缘,嵌顿者不多见。

[辅助检查]一般不需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要点]1.既往有腹部手术史。

2.术后原瘢痕处在腹压增高时可见肿块突出,腹壁膨隆。

3.肿块质地柔软,一般可回复,很少发生嵌顿。

[病历记录要点]1.既往腹部何时动过何种手术,手术切口的部位、方向、长度及愈合情况,引流物的位置,拆线和拔除引流物的时间,切口有无感染,围手术期有无频发咳嗽等。

2.在原手术瘢痕处有无肿块突出,肿块外形、大小、质地,有无压痛,肿块能否回纳、回纳时能否触及裂口边缘。

[门急诊处方]1.诊断为切口疝者一般需要住院手术治疗,以免日后加重。术前注意控制感染、咳嗽、腹胀等不利于切口愈合的情况。

2.一时不能耐受手术者,可暂用腹带或弹性绷带捆绕腹部,为以后手术创造条件。

(第四节)脐疝

发生于脐部的腹外疝统称为脐疝。但是,实际上真正通过脐环突出体表的疝只是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脐疝实质上是脐旁疝。婴儿脐疝多属于先天性,系出生后脐环未闭所致。成人脐疝除极少数是婴儿脐疝的持续或复发外,一般都是后天性的,以脐旁疝为主。

[问诊要点]1.询问肿块出现的时间:本病之脐部肿块多在婴儿出生数天/数周后出现。

2.有无发作的诱因:本病表现为啼哭时肿块突出,安静时肿块消失。

3.脐周有肿块突出时有无恶心、呕吐等不适。

4.成人脐疝容易发生嵌顿,故应询问有无腹痛、腹膜刺激征、肠梗阻等表现。

[体检要点]1.婴儿在啼哭时发现脐环上有半球形的肿块突出,啼哭时肿块有冲击感,一般可回纳。

2.成人脐部上下缘在腹压增高时可见肿块突出,若发生嵌顿,有肿块压痛及腹肌紧张、反跳痛等腹膜刺激症状,肠鸣音可亢进。

[辅助检查]一般不需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要点]1.婴儿在脐环处、成人在脐部上下缘在腹压增高的情况下有肿块突出,为半球形。

2.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和绞窄;但成人脐疝容易发生嵌顿,继而发展为绞窄,出现腹痛、腹膜刺激症等全身症状。

[病历记录要点]1.婴儿要记录出生的天数、脐带脱落的时间,啼哭时脐环处肿块的大小、质地,安静时能否回复。

2.成人要记录肿块出现的部位、大小、外形,与腹压的关系;如果出现嵌顿,有无腹膜刺激征、肠梗阻等表现,如有无恶心、呕吐、腹部隐痛不适等症状。

[门急诊处方]1.婴儿脐环在出生后将逐渐缩小,最迟在1—2年内闭合,脐疝也随之消失。因此,婴儿脐疝不需要手术修补。

2.当婴儿脐疝发生嵌顿或2岁后还未闭合时,可手术治疗。

3.成人脐疝无自愈可能,而且容易转为难复性疝或发生嵌顿,更有疝囊外覆盖组织自行穿破可能,所以在先消除腹压增高的前提下,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后宜用腹带捆缚腹壁以利于手术切口的愈合。

(第五节)白线疝

白线疝是发生于腹壁中线(即腹白线)不同部位的腹外疝,绝大多数发生在脐与剑突之间,在两者中点的较多,故也称上腹疝。

[问诊要点]1.何时发现腹部正中线部位的肿块。

2.肿块是否在休息、平卧时或用手推送时能回纳。

3.腹肌收缩时有无上腹部疼痛。

4.平时有无嗳气、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

[体检要点]1.在脐与剑突之间的白线区随着腹压的增高,可发现有肿块突出。

2.白线疝一般较小,平卧位体检时,疝块回复不易被发现。对怀疑有白线疝的病人,可以一手指顺白线从剑突至脐部仔细按摸,这样才可触很小的肿块或白线上的缺损。

3.对于肥胖的病人更需仔细检查,如有疑问,嘱病人坐起或站立检查,更易扪及肿块。

[辅助检查]一般不需其他辅助检查。

[诊断要点]1.有发生于剑突与脐部之间腹壁白线区的疝块,一般较小,无症状。

2.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体检可发现疝块或白线缺损。

[病历记录要点]1.记录有无引起疝好发的因素,如腹内压增高等。

2.疝块发生的部位、大小、质地;平卧位或用手推送能否回纳。

3.体检时能否发现白线缺损的空隙。

[门急诊处方]1.疝小而无明显症状的白线疝可不必治疗。

2.症状明显者,需住院手术治疗。

(周晓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