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外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2289100000024

第24章 肠道疾病(2)

3.全胃肠道X线钡餐检查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主要累及回肠末段和右半结肠,黏膜皱襞粗乱呈铺路卵石样充盈缺损,管腔狭窄,部分病例可见瘘管。

4.纤维结肠镜检查病变间肠道黏膜正常,病变黏膜慢性炎症,呈现铺路石或沟槽样改变,肠腔狭窄,炎性息肉。活检呈非干酪性肉芽肿有诊断意义。

[诊断要点]1.年轻患者有右下腹疼痛、肿块、腹泻。

2.X线钡餐或纤维结肠镜检查见病变位于回肠末段与邻近结肠,呈现节段性分布,活检发现非干酪性肉芽肿。

3.排除下列疾病:

(1)肠结核肠结核患者往往有结核病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抗结核治疗有效,钡灌肠和纤维结肠镜检有助于鉴别诊断。

(2)回盲部肿瘤有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能明确诊断。

[病历记录要点]1.注意记录有无慢性持续性右下腹部疼痛、伴腹泻和发热。

2.体格检查有无右下腹部肿块以及有无难治性肛周疾病。

3.记录X线钡餐或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同时排除相关疾病。

4.认真询问并记录既往病史。

5.由于本病和结肠癌有一定的相似,要有鉴别诊断的内容。

6.在诊断未明时,一定要有复诊记录。

[门急诊处理]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运用广谱抗生素或甲硝唑控制肠道继发感染,病情严重者须禁食,处方如下:

头孢拉定胶囊,0.25g×24片,用法:0.5g,口服,一天3次

或,甲硝唑,0.2g×24片,用法:0.4g,口服,一天3次

2.控制肠炎发展,处方:

(1)复方苯乙哌啶,30片,用法:2片,口服,一天3次

(2)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0.5g×30片,用法:1.0g,口服,一天4次

(3)泼尼松,5mg×30片,用法:10mg,口服,一天3次(症状控制即应减量至停药)

3.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梗阻、肠瘘、大出血、腹腔脓肿或难以排除肿瘤可能者可行手术治疗,由于术后复发率可高达50%以上,故应审慎掌握手术适应证。

(第三节)肠梗阻肠梗阻发生后往往伴随明显的全身病理生理变化,如体液丧失、感染和中毒、休克、呼吸和循环功能不全等。

一、粘连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是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所致的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压迫引起的肠梗阻,为临床最常见类型,占机械性肠梗阻的60%—70%。

[问诊要点]1.询问腹痛的部位和规律,本病常为间隙性腹痛反复发作,阵发性加重。

2.有无恶心呕吐、腹胀和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的表现。

3.既往有无腹部手术、炎症、创伤或结核等病史。

4.有无类似发作史。

5.有无诱因,发作前可有暴饮暴食或剧烈运动等。

[体检要点]1.患者可以表现出唇干舌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消失、尿少或无尿等缺水征象,甚或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2.腹部可见肠型和蠕动波,可有压痛甚或反跳痛,亦可触及包块,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

[辅助检查]1.腹部X线平片立位见肠管呈阶梯状扩张伴有液气平面,若平卧位见孤立或突出胀气肠襻曲折成“咖啡豆”状,应考虑闭襻性肠梗阻。

2.B超、CT可排除腹部占位性病变。

3.钡剂灌肠或全消化道钡剂检查病情缓解后行此检查,用于排除肠道肿瘤。

[诊断要点]1.患者有腹部疼痛、呕吐、腹胀和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

2.既往常有腹部手术、炎症、外伤等病史。

3.相关辅助检查证实为本病。

[病历记录要点]1.既往病史如腹部手术、创伤、炎症等病史。

2.临床症状和体征。

3.有绞窄性肠梗阻和单纯性肠梗阻鉴别诊断的内容,如有无腹膜炎体征、腹痛有无进行性加剧等。

4.记录X线平片、血电解质和血常规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1.禁饮禁食、胃肠减压。

2.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应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药物处方如下:

(1)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00ml+丁胺卡那0.6g,用法:静脉滴注,一天1次

(2)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00ml+甲硝唑1.5g,用法:静脉滴注,一天1次

4.有下列情况者应手术治疗:(1)保守治疗无效的肠梗阻;(2)怀疑发生绞窄的肠梗阻;(3)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

二、肠蛔虫堵塞肠蛔虫堵塞是由于蛔虫集结成团并引起局部肠管痉挛所致的肠梗阻,常为不全性,是一种儿童常见急腹症,诱因多为驱虫不当,蛔虫堵塞多位于回肠,有时蛔虫集结成团造成肠扭转。多见于体弱儿童,农村地区发病率相对较高。

[问诊要点]1.询问患者的生活卫生状况。

2.近期有无驱虫病史。

3.了解疼痛的部位和规律,本病表现为脐周阵发性腹痛。

4.了解呕吐物和排泄物的情况,本病患者呕出物或大便中可有蛔虫。

5.有无发热、腹泻、里急后重等表现。

[体检要点]1.腹部局限性膨隆,无腹肌紧张,轻度压痛。

2.随肠蠕动可触及变形变位的条索状团块。

3.肠鸣音正常或亢进。

[辅助检查]1.血常规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大便常规见蛔虫成虫或虫卵。

3.立位X线平片肠胀气和多数液平,可见条状或斑片状卷曲于肠腔内的蛔虫阴影;如并发肠穿孔,膈下可见游离气体。

[诊断要点]1.来自卫生条件不良地区的儿童。

2.脐周阵发性疼痛。

3.有蛔虫病史。

4.大便常规和血常规检查结果。

5.X线平片检查结果符合前述特征。

[病历记录要点]1.近期有无寄生虫病史。

2.有无阵发性腹部疼痛,腹痛时能否触及移动变形的肿块。

3.呕吐物或大便中有无蛔虫或虫卵。

4.记录大便和血常规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1.为单纯性蛔虫堵塞者一般采用保守治疗: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若有发热则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另可采用以下方法驱虫,处方:

山莨菪碱(654.2),10mg×1支,用法:10mg,立即肌内注射解除肠道痉挛后口服驱蛔灵,处方:

驱蛔灵,0.25g×40片,用法:1.5g,口服,一天2次

2.植物油,60—80ml,口服或经胃管内注入,以利排便。

3.经胃管内缓慢注入氧气800—1000ml,以驱虫排出。

4.出现以下情况者手术治疗:(1)保守治疗后肠梗阻不能缓解;(2)有肠壁穿孔、坏死的可能。

三、肠扭转肠襻以其系膜根部为固定点,沿其长轴旋转形成闭襻性肠梗阻,称为肠扭转。肠扭转如不及时解除血管受压,则在短期内可造成绞窄性肠梗阻。常见发生部位是小肠和乙状结肠。

[问诊要点]1.有无发病的诱因,本病患者有短期内摄入大量不易消化食物或突然改变体位史,老年男性有习惯性便秘史。

2.有无腹痛,本病表现为突发脐周或右下腹部绞痛,疼痛放射至腰骶部,伴恶心呕吐。

3.询问腹痛的规律,本病表现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

4.肛门有无排气、排便。

5.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肌卫等绞窄性肠梗阻表现。

[体检要点]1.可有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2.腹部局限性隆起,可见肠型,腹肌紧张、明显压痛,肠鸣音亢进或减弱。

[辅助检查]1.腹部X线平片小肠扭转者可见肠管呈闭襻性扩张,空肠和回肠换位;结肠扭转在钡剂灌肠时可见“鸟嘴”征象。

2.低压灌肠适用于疑为乙状结肠梗阻者,灌入量往往不足500ml。

[诊断要点]1.有肠扭转的诱因。

2.有痛(腹痛)、吐(呕吐)、胀(腹胀)、闭(肛门无排气、排便)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

3.X线检查符合上述特征。

[病历记录要点]1.发病的诱发因素。

2.临床症状和体征。

3.X线检查结果。

4.有无绞窄性肠梗阻的迹象,如腹痛经治后无明显好转、有腹膜炎体征等。

[门急诊处理]1.无肠绞窄征象者,常住院或留观行非手术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尤其关注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处方:

(1)复方乳酸钠溶液1000ml+维生素C2.0g+庆大霉素24万U+10%氯化钾20ml,用法:静脉滴注,一天1次

(2)5%葡萄糖溶液500ml+甲硝唑1.5g,用法:静脉滴注,一天1次

(3)5%葡萄糖溶液500ml+10%氯化钾10ml,用法:静脉滴注,一天1次

2.有腹膜炎等肠绞窄征象时应立即手术治疗。

四、肠套叠

一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的肠腔称为肠套叠。原发性肠套叠一般见于2岁以下儿童,是儿童肠梗阻的常见原因;继发性肠套叠少见,一般为成年人,通常由肠壁或肠腔内器质性病变如肠息肉、肠肿瘤等诱发。

[问诊要点]1.有无腹部规律性阵发性腹痛伴腹胀、呕吐。

2.有无红色果酱样血便。

3.有无发热、里急后重、腹泻等肠道感染征象。

4.发病前有无排便习惯和性状改变,有者要考虑肠道肿瘤的可能。

[体检要点]1.腹部隆起,于脐右上方可触及腊肠形、表面光滑、可移动的肿块,轻度压痛。

2.回盲型肠套叠右下腹部有空虚感,肠鸣音亢进。

3.有无压痛、反跳痛、肌卫等腹膜刺激症状。

[辅助检查]空气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见空气和钡剂在结肠部位受阻,可见“杯口状”或“钳形状”充盈缺损。

[诊断要点]1.2岁以下儿童,有腹痛、果酱样便和腹部肿块等本病的三大症状。

2.成人多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等肠梗阻症状。

3.空气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结果符合上述特征。

4.成人肠套叠大多为继发性,诊断应排除肠道肿瘤之可能。

[病历记录要点]1详细记录临床表现。

2.记录空气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1 无肠坏死表现时可行氧气或钡剂灌肠首先经肛管持续灌入压力为8.0kPa左右的空气或氧气,通过X线透视确诊后,将灌注压增至10.7kPa直到肠套叠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