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文明简史
2292500000045

第45章 清朝(4)

黄宗羲与王夫之的诗虽也多是咏古抒怀,满含悲壮,但又各有特色。黄宗羲作诗主张“情至”,他认为“夫诗之道甚大,一人之性情,天下之治乱,皆所藏纳”。他比较擅长以景抒情。如在《出北门沿惜字庵止范文清东篱》中写道:“如此江山残照下,奈何心事菊花边。不须更觅登高地,只恐登高便泫然。”表现出作者对故国之亡的悲痛。王夫之主张“以意为主”。他的诗也多是悲壮苍凉,有表达亡国之痛,有同情人民苦难,也有抒发自己的抗清意志。但另一方面,他受庄子风格的影响,有的诗作也是情景交融,自然空灵。除了以上三位外,钱澄之、吴嘉纪、屈大均等也是当时著名的遗民诗人。

江左三大家江左三大家指的是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他们都是由明朝旧臣转而仕清。其中钱、吴二人在降清后不久就辞官回乡,而龚鼎孳则官至刑、兵、礼三部尚书,地位尊荣。钱谦益的诗大多反映现实生活。明末时其诗作主要描写人民疾苦、权贵腐败、宦官肆虐,同时也有对抗敌志士的高度赞扬;明亡以后,则主要抒发对故国的思念,同时表达对清朝的不满。他的诗虽都比较悲壮沉郁,但读来却有“气格阔大,雄壮奇诡”之感。黄宗羲对他作过“四海宗盟五十年”的评价,足见他的成就与影响。

吴伟业的诗同样以感怀兴亡、抒发悲愤、反映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为主,以叙事诗最为见长,创建“梅林体”,影响也很大。龚鼎孳师法杜甫,但其诗作无创新之意,大多泛泛而谈,略显空洞。虽影响不及钱、吴二人,但他的诗很受皇帝赏识,因此影响也较大。

新起诗家这些诗人大都生活、成长在清朝,因此诗风较之前也大为不同。施闰章和宋琬被称为“南施北宋”。施闰章最擅长五言诗,诗作大多反映社会现实,虽也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但诗调平和、温婉,与遗民诗人及江左三大家的悲壮沉郁全然不同。宋琬由于一生坎坷,因此他的诗作大多描写自己的坎坷身世和愁苦哀伤。他受韩愈、杜甫、陆游等人的影响,诗风雄健,气韵深厚。

新起诗家中最为著名的是王士祯。他作诗讲求“神韵”,在描写山水、抒发个人感情的诗作中,他的笔调含蓄温婉,清幽淡雅。但也有一些雄奇豪放、格调苍劲之作。《四库全书总目》对他有如下评价:“以清新俊逸之才,范山模水,批风抹月,倡天下以‘不著一字,后得风流’之说,天下遂翕然应之。”继王士祯之后,查慎行和赵执信也是新起诗家中的佼佼者。

清中叶诗人清中叶,沈德潜提出的“格调说”影响甚大。他指出“诗贵性情,亦须论法”,强调诗歌的“体格声调”,最推崇唐朝诗作。他的诗大多为统治阶级服务,多为歌功颂德之作,但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

袁枚,清中叶著名诗人,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

他主张“性灵说”,反对沈德潜的“格调说”。他的诗体裁众多,有抨击社会现实的,有描写生活小事的,有抒情写景的,也有咏古感怀的。袁枚众体兼备,以七律最强。他的诗语言浅显流畅,但给人以清新空灵之感。主要著作有《小仓山房集》和《随园诗话》等。龚自珍,清中后期著名诗人,诗作具有强烈的反对封建、追求民主、要求改革的进步精神。“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充分表现了他对“万马齐喑”的场面的忧虑,以及对统治者破格录用人才的深切期望。他的诗大多想象奇特,风格多样,独具一格。清中叶,活跃于诗坛的人物还有郑燮、黄景仁、翁文纲、黎简等。

晚清诗坛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危机的加重,中国出现了许多爱国诗人,魏源和林则徐是早期的代表。他们的诗大多颂扬抗敌卫国的爱国精神,而林则徐更是借诗抒发了自己的报国之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戊戌变法前后的梁启超、夏曾佑等提出“诗界革命”,此时最有影响的诗人是黄遵宪。他的诗多表现反帝、爱国的思想。且在他出使国外期间,将外国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都收入其诗作之中,扩大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领域。在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人的诗作慷慨激昂,充满爱国激情。如秋瑾、章炳麟、邹容、柳亚子等,他们都以诗歌的形式向人们宣传革命思想,影响极大。

2.小说

中国的古典小说在清朝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不但数量空前,而且风格多样。《水浒后传》《说岳前传》《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属于历史小说。作者都以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为主题,怀古而抒今情。

《水浒后传》主要描写了尚存的32位梁山英雄重举义旗、反抗官府的故事。在《水浒后传》中涉及很多的历史事实,有北宋联金伐辽、徽、钦二帝被俘、张昌宗降金、宋室南渡等。揭露了北宋末年政治的腐败、皇帝的昏庸、金人的残暴,同时也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小说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刻画饱满,而且充满爱国情感。然而小说的最后,梁山英雄勇救高宗,最后接受高宗的册封的结尾,仍然说明了作者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思想,削弱了小说的积极性。

《说岳全传》由钱彩和金平二人合力完成,主要描写的是岳飞的英雄事迹。书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岳飞不但是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和卓越的军事统帅,还是个遵从封建道德的典范。牛皋则是本书中形象最为鲜明的一个人,他敢痛骂皇帝,有大胆的反抗精神,但又能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抗金。《说岳全传》中的许多故事都被改编成戏曲,搬上舞台,影响很大。

《隋唐演义》主要描写隋炀帝和唐明皇的后宫生活,中间也穿插着隋末农民起义。书中揭露了宫廷生活的糜烂和宫廷斗争的残酷。但作者把隋炀帝写成是风流多情的贤君以及把唐朝的衰落归罪于女人,则显示出作者的思想庸俗肤浅。

《说唐演义全传》主要描写的是隋末农民起义,可以说是清初历史演义小说向英雄传奇小说演变的代表作,书中刻画的瓦岗英雄个个栩栩如生。如秦琼的宽厚侠义、程咬金的粗放直率、尉迟敬的威猛英勇等都颇具特色。

除了历史小说,一些描写才子佳人和家庭生活的小说在清朝也有发展。如《平山冷燕》《定情人》《好逑传》《歧路灯》《绿野仙踪》等。这些作品在文字技巧上都显示出作者很不错的文学功底,然而有的封建思想浓厚,有的格调低俗,影响了作品的文学性。《歧路灯》可以算是一个例外。虽然书中充满了封建伦理道德,但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及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甚至对典章制度、风土人情都有精彩的描绘,堪称一部社会风俗历史,不失为一部佳作。

《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代表了我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大放光彩,影响深远。《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出身于一个缙绅世家。其父吴霖死后,家道中落,使他认清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和丑恶;又因科举考试的失败,使他产生了对科举考试的怀疑。这些都为其创作《儒林外史》打下了思想基础。

在《儒林外史》中,作者刻画出多种多样的儒林形象。有周进与范进之类一生醉心于科举的科举迷;有如严监生、严贡生之类在高中之后,依仗功名富贵勾结官绅,欺压百姓的贪官劣绅,也有表面上为名士高人,实则虚伪透顶、行为丑陋、灵魂肮脏之辈。如景兰红、支剑锋、杜慎卿之流。但书中同时也有轻视功名利禄、不贪恋富贵、重义轻财、不畏权贵的真儒贤人。

《儒林外史》全书有人物300多个,虽没有连贯全书的中心事件和中心人物,但却以反对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让各色人物相继出场,环环相扣,首尾相连。同时作者以其高超的讽刺艺术,刻画出儒林的芸芸众生相,抨击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灵魂的腐蚀和精神上的折磨。它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杰出代表,鲁迅曾对其高度赞扬道:“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

《红楼梦》,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最高峰,相传由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得。曹雪芹只作了前80回,后40回由高鹗所续。曹家原为百年望族,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曾任江宁织造,曾祖母为康熙帝的乳母;其祖父曹寅先任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并兼任两淮盐监察御史,康熙帝六次南巡有四次是住在曹家的。总之,康熙一朝,曹家极盛一时。然而从雍正朝开始,曹家开始遭受一系列的打击,到了乾隆朝已彻底没落。家族的巨大变迁使曹雪芹能从各个方面接触社会生活,并能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封建大家族内部的复杂矛盾。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故事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中展开,思想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婚姻、伦理、文化、道德各个方面。作者通过描写四大家族错综复杂的关系,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腐败和政治的黑暗;通过描写贾府穷奢极欲、铺张浪费的生活以及家族内部婆媳之间、兄弟之间、妯娌之间的争权夺利的斗争,暗示封建伦理纲常的沦丧和不断加深的统治危机;通过对贾宝玉这一中心人物的刻画以及宝黛爱情悲剧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对女性的同情。《红楼梦》以其高超的艺术造诣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份宝贵遗产,而它的深远影响也超出了国界,在世界文坛上都大放异彩,影响深远。

清初至中叶长篇小说得到发展的同时,短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聊斋志异》这部书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栩栩如生、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情节曲折,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对清朝后期的文言文短篇小说有很大的影响。

蒲松龄19岁时就考取秀才,但此后却屡试不中,直到71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倾尽毕生心血而作,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中的一朵奇葩。《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有短篇小说近500篇。它的取材非常广泛,有的是作者的亲身见闻,有的则是根据民间的传说而来,也有的是作者的虚构。在书中,蒲松龄批判了科举考试的弊端,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同时还通过描写花、妖、狐、鬼与人相恋的故事抨击了封建的婚姻制度,表现了作者对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清朝后期,随着社会的巨变,小说在内容、叙事手法、语言等各个方面都与之前有较大的不同。这一时期,狭邪小说和侠义公案小说占据重要地位。狭邪小说由才子佳人小说演变而来,只是妓女代替了佳人而成为主角。代表作有《品花宝鉴》《花月痕》《青楼梦》《海上花列传》等。在侠义公案小说中以《三侠五义》的成就最高。它叙述了包拯断案及展昭、白玉堂等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此外还有《小五义》《英雄大八义》《英雄小八义》等类似作品。《荡寇传》和《儿女英雄传》则更侧重于侠义方面的叙事,与《三侠五义》等作品略显不同。

近代以后,谴责小说的出现与增多,大大扩大了小说的题材范围。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对官场的刻画最为详尽。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被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这类作品主要抨击社会黑暗、针砭时政,但并不触及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因此积极性有限。在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的时候,陈天华和黄小配是当时比较有名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都宣传了革命思想,影响深远。

3.书法与绘画

书法清朝书法之盛有“书道中兴”之说,足见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明清换代之际,有一批书法家思念故国,不满清朝的统治,寄情于书法,以傅山、朱耷、石涛最为有名。傅山早年学晋唐楷书,后又习董其昌墨迹,最后改学颜真卿。他主张“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真率勿安排”。他的隶书浑劲遒丽,草书自由飞动,代表作有《七律四条屏》《草书孟浩然诗卷》等。

朱耷与石涛都是以书画著称于世。朱耷师法钟、王、颜等名家,但又有所创新,风格奇特,以行草为最佳。他的书法字体大小参差,偏中求正,但又不失大气灵动。代表作有《草书轴》与《百字铭》等。石涛行、楷、隶诸体皆精,最为推崇颜真卿的书法。他在行楷之中参以隶书,仿六朝造像记笔意;而隶书则“散朴有致,不坚绳墨”。王铎也是清初另外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众体皆精,楷书师法钟、颜,庄重而又灵巧;行书习二王,又兼米芾之长,苍劲有力、飘逸洒脱,却又能收放自如。

清初帖学相当盛行,因皇帝的喜好不同,一时间流行的风格也不同。康熙喜欢董其昌的书法,因此当时许多帖学名家多宗法董其昌,著名的有姜宦英、沈铨、汪士等人。到了乾隆朝,他推赵孟頫,此时的宗法名家有翁方纲、刘墉、铁保、王文治等人。但此后,帖学逐渐衰落。

清中叶,“扬州八怪”的一些书法家开始冲破帖学的藩篱,融合各朝之笔意,创作出与帖学截然不同的书法。金农书体人称“漆书”,密中见疏,拙中藏巧,结构紧凑,魄力沉雄。郑燮,其书体自称为“六分半书”,将楷、隶、行、草、篆等体杂糅于一体,其字章法疏密相间、正斜相揖、参差错落,故人称“乱石铺街体”。汪士慎在晚年双目失明后,还写狂草,且尤盛未盲之时。高翔最精隶书,其草书也放纵恣意,笔力遒健。清朝后期以来碑学大兴,最著名的有何绍基、赵之谦和吴昌硕。何绍基为道光年间进士,他早年行书效法颜真卿,中年尤喜北魏,后上至周秦、下至六朝南北魏,无所不习。篆、隶、楷、行四体皆行,最精楷书。他笔力雄健、挥写如意、变化莫测。赵之谦,初师法颜真卿,后改习北魏,众体皆备,且各具特色。其楷书加入篆、隶笔法,沉雄丰美;隶书柔和而楷书神采巧丽,篆书融合三代金文石刻,又融入隶书和北魏的笔意,字体方圆合度,而行草则流畅洒脱。

吴昌硕,晚清著名的书画家和篆刻家。他的楷书师法颜真卿与钟繇;行书初学王铎,后习欧阳询、米芾;篆书初学石鼓文,后参以两周金文及秦代诸石刻。他的楷书刚健苍劲,行书飘逸灵动,篆书凝练遒劲、刚柔相济。特别是晚年以后,常以篆隶笔法作狂草,别具一格。

绘画清朝前期画派林立,但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派,一类是以“四僧”为代表的野逸派。“四王”指的是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王时敏位列“四王”之首,他师法董其昌,兼学黄公望,作品题材多取自于山林水石。他注重干湿笔互用,其画仓浑而不失秀润。到了晚年,他博采众长,所作之画运笔空灵、意境疏剪,代表作有《云壑烟滩图轴》《仙山阁楼图轴》等。

王鉴,少年时临遍五代以来的名画,推崇董原,仰慕王维、董其昌。他的画构思奇特、笔墨精谨、密中见疏。他所作山水之画色彩清润;山石之画厚重华滋。代表作有《梦境图轴》《山水屏》等。

王翚,王鉴的弟子,是“四王”中技法比较全面的一个。中年时期的画作最能代表他的绘画造诣。《仿王蒙秋山草堂图轴》山峦俊秀,严谨而又洁净明朗,精妙而有生气。他60岁时所主绘的《康熙南巡图卷》,画面有半里之长,场面之宏大,内容之浩繁,笔墨之多样,乃清朝手卷中的鸿篇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