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二哥”的山歌
清晨在南江街头漫步,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新鲜,没有大都市的喧嚣和车水马龙的拥挤,呈现在眼前的是田园牧歌般的诗情画意。
南江,依山而建,依水而设,是一座地地道道的山城,一个压缩版的重庆。巴山“背二哥”是这里独有的人文景观。南江地处大山腹地,交通极为不便,“背二哥”便应运而生。说白了,他们是“背山”的人,和重庆的“棒棒军”、山东的“泰山挑夫”一样,无怨无悔地承受着生活的重负,日子全部装在他们的背篓里。他们每天背着太阳上山,背着月亮下山,从春到夏,从夏到冬,背篓装满了希望也装满了痛苦。不知时光穿越了多少岁月的河流,“背二哥”还是“背二哥”,他们还是背着大山默默地前行,一直走到今天。
同一个方向行走,看不见“背二哥”的身影,只能看到一个高出人头一截的背篓在缓缓地移动,身后留下一首高亢辽远的山歌:
巴山那个背二哥,哟!哟!哟!哟!
巴山那个好儿郎,哟!哟!哟!哟!
背心那个短来裤儿长,
拐把子直来背架子方。
擦着悬崖走哦(盯到),
爬到坡坡上哦(稳起),
累了一根烟哦(扎起),
乏了喝二两哦(喝起)。
白天背着辣太阳,
天黑顶起哟弯呀么弯月亮,
要问背二哥想啥子哟,
盖间新瓦房,
找个好婆娘……
这歌声在大山里回荡,醉了朝霞,醉了夕阳,也醉了“背二哥”的梦乡。
石新友,这个资深的“背二哥”,家住南江县高桥乡。那年家乡遭洪水,亲人没有了,房屋没有了,十二岁的他就当起了“背二哥”,一个背篓走天下,处处无家处处家。
2005年夏天的一个傍晚,王瑛下乡回来,路过汽车站,见路边横七竖八地躺着一干人,他们把脑袋钻进背篓里,身体却露在外面。
躲进竹篓成一统,任它东西南北风。小小背篓不遮风挡雨,可他们却睡得安然。这背篓就是“背二哥”的栖身之所,他们都是无家可归之人。看到这一幕场景,王瑛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们是我们的乡亲啊!竟然过的是这种无家可归的日子。他们像大山一样,默默无言地承受着这生活的重负。
南江有多少这样的“背二哥”?谁来改变他们的生存条件?作为党的领导干部,王瑛在深深地自责。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当年写下的自勉诗。古人尚且这样勤政为民,我们共产党人难道不如封建官吏?那天,王瑛认识了“背二哥”石新友,询问了他的家庭,他的困难,他的想法,并和他交上了朋友。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是王书记经常给“背二哥”说的一句话。自从王书记和“背二哥”交上了朋友,她经常来到他们中间,给他们讲“致富经”,上法纪课,帮他们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