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巴山的呼唤:党的好女儿王瑛
2292700000029

第29章 花的精神(7)

无独有偶。2002年8月,王瑛在新立乡调研时,得知村民耿福寿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耿燕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于是,步行十多公里山路赶到耿家,当即从身上掏出400元钱给耿燕,动情地对耿燕说:“孩子,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干女儿,有困难只管给妈妈说,我一定帮你把书读下去!”从那以后,每到开学,王瑛就亲自或托人将学费和衣物送到耿燕家里。在王书记的帮助下,现在耿燕已经大学毕业,并参加了工作。

让王瑛引以为豪的是儿子张然。儿子上六年级时,她调到南江工作,很少有时间过问儿子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连生日也很少给他过。张然12岁生日那天,正好是个周末,王瑛赶回家,给儿子买了生日蛋糕,并亲自下厨给儿子做饭。饭菜刚刚端到桌上,南江打来电话,说有紧急公务要她回去处理。她给儿子说声对不起,带着一颗愧疚的心走了。

儿子一天天长大了,很懂事,也很努力,顺利地读完中学,又如愿以偿地考上大学。在大学就读时,她每月给儿子500元生活费。后来,儿子因成绩优秀被学校作为交流生送到国外就读。临行前,她给儿子带了一把菜刀,一把理发剪子,告诉儿子要学会自己做饭,学会自己理发,在生活上要节俭,不要依靠家庭,爸爸妈妈拿不出那么多钱供你留学。

王瑛的工资卡上每月只有1680元的工资,看上去不多,可在当地也算是“高薪”了。1680元工资,供两个大学生就用去了一大半,剩下的还要养三个老人,三个病人,还有人情礼节,油盐酱醋,哪里都需要钱啊!就算王瑛是一块爱心做成的大蛋糕,这么多人分而食之,那爱心也不够分割啊!

王瑛还有其他来钱之道吗?她身后留下的一张借据给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

这张借据至今还保存在燕山乡党委书记陈和杰手里,借款金额是8万元。

陈和杰回忆说:两年前,王书记到我们乡里来检查工作,临走时悄悄地对我说,陈书记,你能帮我一个忙吗?我说没问题。她接着说,我想在你们乡信用社贷一笔款,补贴家用,本和息都算我的,只是要借你的名义。我当时很纳闷,王书记家里真的有这么困难吗?居然到了靠贷款过日子的地步?既然要贷款,为什么还要假借别人的名义?我决不怀疑王书记的人格信誉,这里面肯定有难言之隐。后来得知,几年前,王书记以自己的名义帮贷过一次款,这笔款至今没有还清。银行有规定,贷款人在没有还清上一次贷款的情况下,不允许再贷款。我问王书记,你贷款急用吗?她说急。我说信用社贷款利息太高,如果是个人急用,我个人先借给你,就不用贷款了。王书记连连说不用,最后和我达成共识,以我的名义贷款,她做担保,然后由她给我写一张借据。王书记笑着对我说,这叫假公济私也好,叫公事公办也好,都是它了,谢谢你解了我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