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史与文明
2318600000002

第2章 浅论弘扬中华文明的重大意义(1)

摘要:中华文明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创造才能和聪明智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精神风貌。在走向世界的今天,弘扬中华文明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关键词:中华文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素质教育;历史智慧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智慧,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些文明成果简言之,即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巨大财富。中华文明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创造才能和聪明智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精神风貌。其内容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向前发展。因此,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弘扬中华文明,《阴山学刊》专门设立了“中华文明研究”专栏,对中华文明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和较为深入的探讨,这是一件值得肯定和提倡的大好事。在“中华文明研究”专栏创设之际,笔者再提“弘扬中华文明的意义”这一似乎尽人皆知的话题,并加以特别强调,是希望引起全社会更加广泛的重视,也祈望学术界和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对专栏给予大力支持。

下面,就笔者管见,对弘扬中华文明的意义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不妥之处,还请方家指教。

一、深远的历史意义

弘扬中华文明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可从学习了解中华文明史和研究总结中华文明史两方面加以理解。

中华文明发展史是整个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中华文明史的意义与学习历史的意义相同。历史有其承继性,无法人为地割断,今天的中国与昨天的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江泽民同志1996年6月21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的走向未来。”我们学习历史,并不是单纯地为了了解历史知识而学习,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现实社会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对将来的发展有一个正确地把握。

例如,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面推行计划生育。2001年12月29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63号主席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地位。那么,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呢?这是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实行的一项重大政策,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我国古代有着强烈的宗嗣继承、传宗接代的观念,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普遍认为,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因而历来鼓励繁殖人口,人口增殖速度很快。至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人口达到6亿,占到世界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且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连续出现三次生育高峰,约40年间人口总量又翻了一番。可是,我国拥有的可耕地面积只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最重要的基本国情,因此实行计划生育事关民族兴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是形势所迫,也十分必要。近30年来,我国人民经过艰苦努力,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人口过多仍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人口基数大,未来几十年,我国人口总数还将持续增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突出。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继续抓紧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为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法律保障——祝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载《人民日报》2001年12月30日第六版)因此,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并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就是在了解历史、分析现状基础上,正确把握未来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弘扬中华文明必须研究中华文明发展史,而研究和总结中华文明发展史又对传承中华文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历史悠久,是一个数千年来始终保持统一和持续的文化形态的古国。“世界几大古代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地延续下来,这同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注重治史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给白寿彝同志的贺信》,《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3期)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有“治史”的传统。我国的史学起源很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先民已有了原始的历史意识,最晚在商代已有了史官。至周代已有了史鉴的观念,《尚书?召浩》说:“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意谓我们不能不以夏为鉴戒,也不能不以殷为鉴戒。之后“多识前古,贻鉴将来”(唐高祖《命萧璃等修六代史诏》,《唐大诏令集》卷81),成为历代史家的共识,也成为历史研究的一个基本任务。与此相关,还有了“易代修史”的传统。一个朝代灭亡以后,后继的新朝代为了总结历史,借鉴往事,吸取经验教训,都要给上一个朝代编纂历史。唐修隋及前代史,宋修唐史,元修宋、辽、金史,明修元史,清修明史,这一修史的优良传统绵延不断,经久未绝,两千多年来积累了丰富浩瀚的“二十六史”和其他汗牛充栋的历史著作,构成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这一“治史”的传统和由此而产生的大量成果,不仅保证了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不致中断,而且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这不只令中国人自豪,也为近代以来西方学者所推重。黑格尔指出:“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历史哲学》中文本,三联书店1956年出版,第161页)今天,我们弘扬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保持“治史”的优良传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断发掘历史宝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作出新的总结,以推进祖国的建设事业,更好地迈向未来。因而,弘扬中华文明所具有的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二、重要的现实意义

弘扬中华文明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认识。

第一,弘扬中华文明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向整个世界敞开了国门,与国际交流日益广泛。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以全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对外开放,加人世贸,是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必将对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任何事物有利即有弊。对外开放引进了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同时也涌入了一些西方消极、腐朽的东西,带来了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例如,我国曾以“无毒国”享誉世界30年,但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世界毒品消费问题的日益严重,境外毒品逐渐向我国渗透,并愈演愈烈。我国逐步从毒品过境向消费与过境并存发展,国内毒品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报道,截至2001年10月底,全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90.l万人,其中滥用海洛因人数高达74.5万人(《文摘报》2002年3月14日第一版),涉毒县、市、区已有2084个(《人民日报》2001年8月28日第七版)。再如,像“瘟疫”一样在世界范围内滋生蔓延的邪教,也影响到了中国。李洪志领导的“法轮功”,与国外的“大卫教”、“奥姆真理教”、“太阳圣殿教”、“人民圣殿教”等邪教一样,都是社会的毒瘤。他们编造歪理,制造恐怖气氛;神化活的教主,实行精神控制;玩弄各种骗术,大肆聚资敛财;目无道德法律,破坏社会安宁;泯灭亲情人性,戕害他人生命。因而,近年来打击邪教也成为我国的紧迫任务。

尤其应指出的是,有些人过分看重西方国家发达的生产力、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富裕的物质生活,忽略了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资产阶级的文化价值观,从而妄自菲薄,盲目崇洋,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概否定,主张“全盘西化”。要知道,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决定因素实质上是现实的国家利益和国家间的力量对比。西方某些国家借全球化的潮流,向别国强行推行自己的思想意识、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出于其政治霸权和经济垄断的需要,并非善意的举动。他们多次用“人权”问题向中国发难,对邪教头领李洪志给予支持、庇护,这些都是十分明显的例证。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济发展与精神的健壮是灵与肉的关系,缺一不可。中华文明是民族灵魂存在的土壤,决不可自毁根基。这是我们在走向世界的今天特别强调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原因。

目前,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的潮流。全球化的趋势是由科学技术的革命性飞跃、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进步决定的,是不可避免的。它将使国与国、文明与文明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但是,文明多样性并不会因为全球化而消失。这是因为,由于政治制度、社会发展、历史背景、地理条件和文化传统各异,各国创造的文明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不同文明的多样性体现了人类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和遗产。各种文明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各有其长处,各国的人民都曾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过贡献。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尊重和发展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间的借鉴、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伟大动力。”(宋健《文明对话:世界的共同追求》,《人民日报》2001年9月21日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