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家庭急救百问百答
2318800000018

第18章 附录(2)

药物通常较苦,有些药物还常有特殊气味,孩子不愿意服药是正常的。家长应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选用合适的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

儿科常用药物剂型有胶囊、片剂、粉剂及水剂(粮浆剂等),有些退热剂为栓剂。婴幼儿不会吞咽药片,应尽量选用粉剂或水剂。如果需要应用片剂,可在临服药前用干净纸包好药片,隔着纸将其压碎,然后倒入匙内溶化,加少许食粮调匀后喂服。给婴儿喂药时应将其抱起,取半卧位,用小匙慢慢将药液自口角灌入,使药达到舌根后即可咽下。使用肛门栓剂时,家长应注意将栓剂头部慢慢插入肛门内,然后用拇指按住栓尾部数分钟,待药物溶化后再松开。否则栓剂会从肛门滑出。

对较大的小孩应鼓励其自己服药,一般不须将药片压碎,特别是一些糖衣药片。拒绝服药的儿童须强制喂药,其方法是:家长用拇指及食指紧按孩子的两颊使之上下颌分开,将匙留在上下牙之间,直到孩子将药咽下为止。此时注意动作应迅速,以防小儿将药吐出或呛咳。有味的药物不应和牛奶及其他食物放在一起喂,以免引起拒食,造成喂养上的困难。更不应将药给小孩让其自己掌握,以免造成误服或隐瞒不服等情况。

大部分小儿在口服常用药物后不会有什么特殊不适,但也有少数小孩在服药后出现程度不同的反应。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上腹部不适、呕吐等)及过敏反应(皮肤出皮疹、瘙痒等),因此家长在给药后出现上述情况时,应立即停药,严重时应送医院,家长应向医生说明这些情况,并记住以后少用或不用这种药物。

家庭用药应注意,一次用药种类不宜太多,以选择常用药为宜。更换药品也不要太勤,一般用药3天无效时,方换用其他药物。停药也不要太早,消炎药一般在感染控制、体温正常后3天停用。如腹泻病人在大便正常后,仍须服药3天。过早停药容易引起疾病复发。

家中备药对患儿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如果药物保管不当,在药物失效和变质后仍给孩子服用,则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害了。因此家中应妥善保存药物,药物应分类存放在干净的瓶内,然后放在干燥、避光、通风的地方。应用时先查看药物有无受潮、变色、发霉等,如有上述情况则不应再用。商标不明的药物也不能随便使用。

3.人工呼吸方法

用人工方法帮助呼吸停止的病人呼吸,称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急救中最重要的救命方法之一。施行人工呼吸前,应先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并注意保暖。同时须把病人口腔内的血块、痰、假牙、泥土等物完全清除。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有3种:

(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病人仰卧(脸朝上),急救者在病人左侧,右手放在病人前额向下后方压,另一手托起病人下颏部,使头尽量后仰,以保持气道通畅。在病人口上盖一块纱布或手帕,急救者用放在病人前额上的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紧病人鼻孔,不使漏气,并深吸一口气,将口张大,然后将口唇贴紧病人口唇周围,向病人口内用力吹气,吹气停止后,随即离开病人口唇,放松鼻孔,让病人自动呼气,也可用一手压迫病人前胸助其呼气。如此反复,每分钟16—20次,直到病人自主呼吸恢复。当急救者在吹气时感觉到病人肺膨胀时的阻力,看到胸部膨起,呼气时感到有气排出,则是人工呼吸有效的指标。这种方法最简便常用,如病人并有心脏停跳时,须同时进行心脏按摩。

(2)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

病人仰卧,在其背下垫一软枕或衣服等物,使胸部突出,病人两上臂放于身体两侧,头偏向一侧。急救者跨跪在病人两大腿两侧,面向病人头部,两手平放在病人胸部两侧乳头之下,大拇指向内,靠近胸骨下端,其余四指自然向上向外伸开。

急救者身体前倾,借上半身的体重用力压迫病人胸部,挤出其肺内空气,使其呼气;然后急救者后仰,除去压力,使病人胸部依其弹性自然扩张,空气即吸入肺内。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约16—20次。这种方法对胸部有外伤病人不合适,也不能同时作胸外心脏按摩。

(3)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

病人俯卧(背部朝上),一臂向头前伸出,另一臂弯曲,枕于头下,头偏向一侧,以免嘴和鼻触地。急救者跨跪在病人两大腿外侧,面向病人背部,两手平放于病人的背下部,大拇指向脊柱,其余四指向外上方分开。急救者身体前倾,以上半身的体重用力压迫病人背部,挤出肺内空气后立即后仰,解除压力,使空气吸入肺内。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约16—20次。

这种方法对溺水病人更为适合,因此法有利于将肺内的水排出。

4.胸外心脏按摩术

胸外心脏按摩术是心跳突然停止时采取的急救措施。

当发现病人心跳骤停时,应立即将病人仰卧放到地面或硬板上,头部后仰、解开上衣、急救者跪在病人左侧,把右手掌放在病人前胸正中下1/3处(胸骨的下半部),再用左手掌放在右手背上面,适当利用急救者自身的部分体重,垂直用力向下加压,使胸骨下陷3—4厘米左右,然后突然放松,任胸部自然复位,使血液回流心脏。放松时,急救者手不可离开胸壁,以免改变部位。如此有节奏地、均衡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60—80次,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同,各约0.38秒,直到病人心跳恢复。在进行心脏按摩时,应避免冲击式按摩,不要用力过猛,以防肋骨骨折或其他脏器损伤,也要防止因胃部受压使胃内容反流,进而被误吸入气管。

为儿童作心脏按摩时,只须一只手加压,婴幼儿只用两个手指,但按摩位置要高一些(乳头平面),次数亦多一些,每分钟约100—120次。

在胸外心脏按摩的同时,还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当急救人员只有一人时,可先口对口快速吹气4次,然后立即心脏按摩15次,如此反复进行。如有两名急救人员时,则一人先吹气4次,另一人作心脏按摩5次,再吹气2次,又心脏按摩5次,如此反复进行。在心脏按摩时如能扪到颈动脉搏动,表示心脏按摩有效。

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时,只要病人没有明确的死亡征象,就应有耐心的持续做下去,至少持续半小时,有时要连续做3—4小时才能把人抢救过来,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不少抢救成功的经验表明,往往成功的关键在于再坚持最后几下的努力。在进行急救后,如发现病人脸色转红润、瞳孔缩小、呼吸心跳恢复、能扪到大动脉搏动,抢救就成功了。另外,在抢救的同时,应与附近医院联系,以转入医院继续复苏。

5.怎样使用止血带

止血带止血是用于四肢大出血急救时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它通过压迫血管阻断血行来达到止血目的。但如使用不当或使用时间过长,止血带可造成远端肢体缺血、坏死,造成残废,为此,只有在出血猛烈,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时才能应用止血带。

止血带以橡皮条或橡皮管为好,不宜用布带、电线等无弹性的带子。绑扎位置应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并尽量靠近伤口,以上臂的上1/3和大腿上中部为好,小腿和前臂不能上止血带,因该处有两根骨头,血管正好走在两骨之间,上止血带起不到压迫血管的作用。上臂的中1/3部位亦不能上止血带,因它可能引起神经损伤而致手臂瘫痪。

选定止血带的部位后,应先在该处垫好布条,把止血带拉紧,缠肢体两周打结,松紧要适宜,以观察伤口不出血为度。

上止血带要记好时间,冬天每隔半小时、夏天每隔1小时要放松1—2分钟,然后再绑起来。再绑时部位要上、下略加移动。

对大出血病人,应在上止血带的同时,尽快送医院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