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远古的霸主:恐龙
2321900000019

第19章 摇剑龙类恐龙(3)

米拉加亚龙的明显特征,是其长于一般剑龙类的颈部,由至少17节颈椎所构成;与传统观念中,剑龙类的低矮步态、短颈部不同。米拉加亚龙的颈椎数量,甚至比大部分的蝌脚类恐龙还多(多为12—15节颈椎).只有盘足龙、马门溪龙、蛾眉龙等蝌脚类恐龙的颈椎数量,超过米拉加亚龙。马特乌斯等科学家推论,米拉加亚龙的长颈部可使它们有更大的进食范围,或者是在求偶时具有视觉辨认的功能。

科学家推测米拉加亚龙的长颈部,是由部分背椎向前移动构成颈部脊椎而形成;而非额外增加的颈椎。与剑龙属相比,米拉加亚龙的颈椎长度略长,但这可能是死后的化石化过程中,遭到外力变形的后果。

与其他剑龙科相同,米拉加亚龙的口鼻部前端缺乏牙齿。前肢的尺骨/桡骨长度比例,与剑龙属的比例相近。颈部肋骨与颈椎愈合。耻骨的末端大,与锐龙相同。背部骨板成三角形。

营山龙

营山龙是种生存于晚侏罗纪的四足恐龙,约1亿5千万年前。营山龙是种生存于中国的剑龙类。模式种是济川营山龙,是在1984年由赵喜进所提及,但因为没有经过正式研究的叙述命名,目前为非正式名称(无资格名称)。在2006年,一个研究指出营山龙的化石已经遗失。

如同所有剑龙类,营山龙是种草食性恐龙,并类似沱江龙。营山龙的肩膀拥有一对翼状尖刺,如背部骨板一样平坦。

西龙

西龙是一属草食性恐龙,生活于侏罗纪启莫里阶至提通阶(约1亿5千万年前)。化石发现于美国怀俄明州。由于它是从莫里逊组较老的地层部分发现,所以生存年代是略早于其他莫里逊组剑龙下目恐龙。

西龙是种典型的剑龙科,它的背部有交互的装甲!及尾巴上有4条尖刺。它的背部装甲不比剑龙的高,但较长。头颃骨较剑龙的短、宽,与锐龙最为相似。

西龙是由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Car—penter)于2001年描述。他以其发现地位于美国西部而命名为西龙。目前已经发现一个接近完整的头颃骨及大部分骨骼。模式种是缪氏西龙。莫里逊组的西龙化石,发现于第一地层带。

在2008年,SusannahMaidment等人提出西龙是剑龙的一个次异名,主张将西龙改列为龙属的一种——缪氏剑龙。

重庆龙

重庆龙是剑龙科恐龙的一属,生存于晚侏罗纪时期的中国,化石发现于四川省的上沙溪庙组。

模式种是江北重庆龙,化石是在1977年发现于重庆,并由董枝明、周世武、张奕宏在1983年所描述、命名。在1977年,中国出土了许多剑龙类恐龙,重庆龙是最小的一种。

重庆龙是最小的剑龙科恐龙之一,身长3—4米。

它的尾巴至少有5条尾刺。它的头颃骨相当高及狭窄,

背板大及厚。女同其他剑龙类恐龙,重庆龙是草食性的恐龙。重庆龙的背部有成对排列的尖状骨板,但总数量未知。重庆市博物馆的一个标本有14对骨板,以及2对。

重庆龙被认为与其他大型草食性恐龙与剑龙科恐龙生存于同一区域,如嘉陵龙、沱江龙、马门溪龙、峨眉龙。同一区域的掠食动物有永川龙与四川龙。

钉状龙

钉状龙又名肯氏龙,为剑龙科的一属。钉状龙身长4米,化石发现于坦桑尼亚的敦达古鲁组,生活年代为晚侏罗纪的启莫里阶,约1亿5570万到1亿5080万年前。钉状龙与北美洲的剑龙属是近亲,但是体型大小、身体灵活度、与防御用的板甲形状不同。钉状龙的后背到尾巴分布者尖刺,而非板甲。肩膀或臀部两侧可能有尖朿。

一个德国挖掘团队在东非发现了数种新恐龙,钉状龙是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它显示了坦桑尼亚与莫里逊组两地在较早期曾经非常接近,莫里逊组位于落基山脉的东部。在这个挖掘团队的3个科学家中,EdwinHennig在1915年首次叙述钉状龙。

钉状龙的已发现化石包含一个接近完整的尾巴、骨盆、数节背椎。沃纳·詹尼斯利用这些化石,重建出一个钉状龙的骨架模型,在柏林自然史博物馆展出。在2006—2007年,博物馆将这个骨架拆除,并组架出新的骨架模型。除此之外,一个颃骨与尖刺化石曾存放在柏林洪堡大学的洪堡博物馆,但洪堡博物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轰炸,而这些化石一度被认为已经遗失了。但是,近年在博物馆的地下储藏室,发现了颃骨部分。

模式种是埃塞俄比亚钉状龙,也是目前的唯——种。在1914年,查尔斯·怀特尼·吉尔摩尔在美国怀俄明州发现的一些零碎化石,被命名为长刺剑龙,有可能是钉状龙的北美洲物种。

钉状龙的骨架模型柏林洪堡自然历史博物馆命名争议。

钉状龙是在1915年由EdwinHennig命名。但是,角龙类的开角龙的属名也是来自相同的希腊文字源,两者只差一个字母,在发音上可能会产生混淆。隔年,为了避免违反国际动物命名法规,EdwinHennig将钉状龙改名为Kentrurosaurus。同时,匈牙利古生物学家法兰兹·诺普乔则将钉状龙改名为Doryphomsaurus。如果有重新命名的必要,较早重新命名的Kentrurosaurus具有优先权。但是,钉状龙与开角龙的属名只差一个字母,并无重新命名的必要,Kentmsaurus仍是有效的属。

钉状龙的骨架模型,位于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钉状龙体型较剑龙属小。钉状龙身长4米,体重约320千克。在剑龙类恐龙中,钉状龙的体型。

如同其他剑龙类恐龙,钉状龙是种草食性恐龙。但不同于其他鸟臀目恐龙,

剑龙类的牙齿小,磨损面平坦,颌部只能作出上下运动。钉状龙的颊齿呈独特的铲状,齿冠不对称,牙齿边缘只有7个小齿突起。其他剑龙类恐龙的牙齿较为复杂。由于禾本科植物直到白垩纪才演化出现,所以钉状龙不可能以草为食。过去曾有理论认为,剑龙类是以低矮的植物叶子、水果为食。另一种可能是,钉状龙能够以后脚站立,以较n的树枝、树。

钉状龙的板甲与剑龙属的板甲相当不同。钉状龙有许多型板甲沿者颈部与肩膀排列。而背部后方与尾巴通常有6对尖刺,每个尖刺长度为1尺。如同其他剑龙类恐龙,例An欧洲的勒苏维斯龙,钉状龙另有1对尖刺从臀部(也可能是肩膀)往后延伸。剑龙属的骨板可能起体温调节作用,而钉状龙的尖刺可能只有自我防卫的功能。

钉状龙的模型,以后肢站立,模型位于华沙。钉状龙可能曾被类似异特龙与角鼻龙的兽脚类恐龙所猎食。钉状龙可左右挥动它们有尖刺的尾巴来避免被攻击。而钉状龙臀部两侧的尖刺也可保护它们免受攻击。

钉状龙与剑龙属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剑龙属缺乏臀部与尾巴连接处附近的一对显著的尖刺。钉状龙的股骨长度与腿的其他部分相比,显示它们是种缓慢而不活跃的恐龙。钉状龙可能用后腿直立起来以接触树叶树枝但正常的状态应该是完全四足状态。

钉状龙的化石发现于坦桑尼亚的敦达古鲁组,目前已发现2个骨骼’以及零散的骨头,分别来自于成年与幼年个体。这个地层的年代为晚侏罗纪的启莫里阶,约1亿5570万到1亿5080万年前。

钉状龙与剑龙属的相似处与相异处,可用大陆漂移学说解释。在坦桑尼亚腾达古鲁地区发现的钉状龙化石,以及北美洲发现的剑龙属化石,两者之间的相似处显示现在分离的这两个地区,过去一度是一个超大陆的一部分,该超大陆名为盘古大陆,而北半部分则称为劳亚大陆。现在分离的这两个地区,过去应该有非常类似的气候,才能生存如此类似的物种。同时,钉状龙与剑龙属的相异处可解释它们不同的祖先,因为随后的板块运动而分隔两地,两个生物群在趋异演化下产生的改变锐龙。

锐龙

锐龙意为“非常锐利的尾巴”,是种大型剑龙科恐龙,生活于侏罗纪晚期,距今1亿5400万到1亿5000万年前,它6—10米长。

装甲锐龙的正模标本,出自理查·欧文的1875年研究。锐龙是于1875年由理查德·欧文所描述,当时命名为Omosaurusarmatus。它是首只被发现的剑龙科,其名字因已被其他动物使用,而被迫更改为现在的名称。

锐龙化石是发现在英格兰南部威尔特夏及多塞特(当中包括了一节在韦茅斯发现的脊椎,被归类为装甲锐龙)法国、西班牙及葡萄牙(5个年代较晚的骨骼)。沿着脊椎有2排三角形的角板,尾巴上有4Xt尖剌。这个配置很像它的近亲钉状龙。不知为何,很多书本都指出锐龙是一4、型的剑龙科。不过有发现1.5米长的骨盆,可见锐龙是最大的剑龙科之一。

角龙类恐龙

鸟臀类草食性恐龙,体长可达九米,成群生活,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