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远古的霸主:恐龙
2321900000029

第29章 摇恐龙的“同龄人冶命运(3)

科学家认为杯鼻龙的趾爪具有一定的动作范围。趾爪腹侧的缩突大,允许它们作出强力的祉爪动作。掌骨的关节表面倾斜,而非垂直,有更多的表面允许屈肌附着。

杯鼻龙的头骨具有大型颞颥孔、大型鼻孔,可能促进呼吸,或拥有某种感应或保存湿气的器官。杯鼻龙还具有大型松果孔,上颌向齿列外突出,形成喙嘴。头骨的外表有着深的凹槽与裂缝。微小的牙齿相当类似鬣蜥的牙齿,后段的牙齿具有垂直的齿尖。

发现

杯鼻龙是羊膜动物第一波辐射演化出的动物之一。杯鼻龙目前已经发现3个种:C.hancocki、C.romeri以及C.bransoni。C.romeri的体型较,化石发现于俄克拉荷马少卜丨克里夫兰县。

C.hancocki可能是从C.romeri演化而来,化石发现于德州哈德曼县与诺克斯县。C.bransoni的化石则是发现于奥克拉荷马州金菲舍县与布莱恩县。

二齿兽下目(Dicynodontia)是群似哺乳爬行动物,属于兽孔目缺齿亚目。二齿兽类是一群体型从大型到小型、长着2支长牙的草食性动物。它们也是最成功且多样性的兽孔目(不计算哺乳类的状况)动物,已知多达70属,大从老鼠到牛都有。

特征

二齿兽类的头骨有高度特化的特征:轻但强壮、头骨后方的颞颥孔变得较大,可容纳更大的下颌肌肉。

头骨与下颌的前方通常是狭窄的、缺乏牙齿;原始物种的嘴部前段仍有牙齿。嘴巴前部有着角状的了状嘴,就像乌龟与角龙类一样。当嘴巴闭起时,下颌闭起产生强力的切割动作,让二齿兽类可处理坚硬的陆生植物。

许多属拥有1xt长牙,可能是同种不同性别的性。

它们的身体是短、笨重、水桶腰,四肢强壮。大型物种(例女卩恐齿龙兽)的后肢直立于身体之下,但前肢的肘部弯曲。肩胛骨与肠骨都是大而粗壮。尾巴很短。

演化史

二齿兽类在中二叠纪首次出现,在一阵快速的演化辐射后,成为晚二叠纪最成功且大量的陆地脊椎动物。在这段期间,它们占据大量多样性的生态位,包括大型、中型、小型、与短腿穴居的动物。

只有两科在二叠纪一三叠纪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其中一科水龙兽科是三叠纪最早期(印度阶)最常见且广布的草食性动物。这些中等大小动物演化出肯氏兽科,并被肯氏兽科取代,肯氏兽科是笨重、猪到牛大小的草食性动物,从奥伦尼克阶到拉丁阶期间是最大量且广布的动物。

到了卡尼阶,肯氏兽科被犬齿兽类的Traversodontidae科、三棱龙类超越。在二叠纪晚期(诺利克阶),可能因为逐渐地干燥,它们迅速地衰落,而大型草食性动物的位置被蜥脚形亚目恐龙所取代。

随着肯氏兽科的衰落与灭亡,合弓纲不再是大型、优势、草食性动物。直到古新世中期,犬齿兽类的直系后代哺乳类兴起,在恐龙灭亡后快速地繁盛、多样化。

过去认为二齿兽类在三叠纪末期完全绝种。但是最近的证据显示二齿兽类在冈瓦那大陆南部(现在昆士兰)存活下来。如果属实,这将是地质历史上的另一个“拉撒路物种”(Lazarus taxon)实例(拉撒路物种意思是那些在化石纪录中突然消失又出现的物种)。

沧龙

沧龙(学名:Mosasaurus)意为“默兹河的蜥蜴”,是沧龙科的一个属。它们是群肉食性海生爬行动物,拥有巨大的头部、强壮的颌部与尖锐的牙齿,外形类似具有鳍状肢的鳄鱼。

沧龙生活于白垩纪的麦斯特里希特阶(7000万—6500万年前)的西欧海域。第一具化石于18世纪末期在荷兰默兹河附近被发现。卡普林鳄曾经被归类于鳄形超目地蜥鳄科,目前是沧龙属的一个次异名。

历史

沧龙是沧龙科中第一个被命名的属。第一具可归类于沧龙的化石,是个破碎的头骨,是在1766年发现于荷兰南端马斯特里赫特的一个石灰岩矿坑,当时市内的建筑是使用采石场的石灰岩来建造的。

1770年时,当地一个荷兰的陆军外科医生C.L.Hoffmann对石灰岩上的奇怪骨骼有着浓厚的兴趣,开始出钱收集这些化石。1774年,一个状态良好的头骨被发现,引起大众对于这些骨头的兴趣、争议,认为它们是大洪水时代之前的动物。数年后,法国陆军占领荷兰,化石被送到法国。

法国科学家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最初认为这些化石是种鳄鱼,后来认为它们是种巨型蜥蜴。1822年,威廉·丹尼尔·科尼比尔(William Daniel Conybeare)将这个化石命名为沧龙(Mosasaurus),以流经马斯特里赫特的默兹河。

1829年,吉迪恩·曼特尔(Gideon Mantell)建立种名,以发现模式标本的C.K.Hoffman医生为名。沧龙的模式标本目前正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Museum National dOHstoire Naturelle)中展出。

特征

就像海王龙与海诺龙这些巨大的同类一样,沧龙的身长可以达到15米。沧龙的体型较海王龙亚科粗壮,10米长的沧龙体重,相当于15米长的海王龙。

比起其他的沧龙类,沧龙的头部是更强壮的,下颌的骨头间关节紧密,因此沧龙无法像早期沧龙类(例如海王龙)一样将猎物整只吞下。沧龙的牙齿弯曲、锐利、呈圆锥状,沧龙应是将猎物撕裂后再吞下。沧龙拥有大的眼睛,但是视觉与嗅觉并不灵敏。

沧龙的身体呈长桶状,尾巴强壮,外形类似蛇,具有高度流体力学性。沧龙的前肢具有5趾,后肢具有4趾,四肢已演化成鲭状肢,前肢大于后肢。沧龙可能借由摆动身体而在水中前进,如同现代海蛇。

古生物学家认为沧龙生活在海洋的表层,捕食鱼类、菊石类与海龟,可能还包括其他小型的沧龙类。

分类

沧龙科可分为数个亚科,沧龙属于沧龙亚科。沧龙亚科也可分为数个族,沧龙属于其中的沧龙族(Mosasaurini),沧龙族还包含硬椎龙、莫3卩龙、Amphekepu—bis以及Liodon。

蛇颈龙

蛇颈龙(属名:Plesiosaurus)是种大型的海生爬行动物,属于鲭龙超目,存在于早期的侏罗纪,身长3—5米。在德国与英国的里阿斯统(Lias)发现了接近完整的骨骸。它们的特色在于小头、细长的颈部、像乌龟般宽阔的身体、短尾巴,与2对大且细长的鳍状肢。

它的名字后来成为蛇颈龙目的名称来源,但蛇颈龙本身年代相当早,是该目典型的属。

发现

蛇颈龙是首批被发现的大洪水爬虫类之一,由玛丽·安宁(MayAnning)发现,并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引起相当大的轰动。它由WilliamConybeam命名为蛇颈龙(Plesiosaurus),意为“接近蜥蜴”,意指它比鱼龙还接近现代蜥蜴,鱼龙的化石比蛇颈龙早几年在相同地点被发现。

叙述

蛇颈龙的口鼻部很短,但嘴巴可以张得很大,下颌里长有许多位在齿槽的圆锥状牙齿,类似现在的恒河鳄。颈部相当地细长,但因为脊椎骨很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颈部相当地不灵活,因此蛇颈龙可能无法如同许多重建图里,像天鹅般弯曲颈部。颈部以外的脊椎骨也是很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而且蛇颈龙没有荐骨。肋骨呈单头式,2对状肢之间的腹部肋骨列得相当紧密。短小的尾巴笔直且为椎状。

支撑鳍状肢的肩带与骨盆扩张很大,胸弧类似乌龟身上相对应的骨头。

脚部是细长的状肢,有5个完整的脚趾,每个脚趾由相当大的趾骨组成。从有些皮肤的痕迹推断鳍脚是平滑的,而非长满鱗片。

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