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神奇植物大揭秘
2323500000016

第16章 神奇的草药植物(2)

贝母的鱗茎圆而扁平,由2—3瓣鱗片组成。茎直立,高约40厘米。中部叶轮生,上部叶常成对或全为互生。叶呈条形,长达15厘米,宽0.2—0.6厘米,顶端卷曲成卷须状。全株有花1—3朵,单生于叶脉,花梗细,下垂;叶状苞片4—6片;花窄钟形,外面深紫色,内面淡紫色散有黄色方格状的斑纹,花被6片,长圆状倒卵形,长2—3厘米,宽0.5—1厘米,外花被较内花被稍长;花柱有乳突;雄蕊6枚;果食倒卵形,有6棱。

贝母按产地和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和伊贝母4大类。生于林下湿润之处。现在大量人工栽培。初夏采挖、去杂质、晒干。

新疆贝母属伊贝母,是一种与川贝、浙贝齐名的贵重中药材。其中包括:伊犁贝母、费尔干贝母、滩贝母等几个品种,现统称为新疆贝母。除滩贝喜生于沙滩涯地夕卜,其他贝母多生于草原山地及灌木丛下。伊贝主产于伊宁、霍城;费尔干贝母在新疆许多地方都有分布;滩贝母主产于霍城、察布查尔。

早在清代,新疆贝母便已被开发利用。当时以北疆地区的昌吉、齐台县为集散市场,通过古丝绸之路的北线,用骆驼、马驮,远销天津等口岸,通称“古贝”。由于数量极少,价格昂贵。

过去,新疆贝母多为野生。为了适应国内医疗保健事业和出口外销的需要,医药科研部门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即开始人工栽培实验,并取得成功。

常用的化痰止咳药,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和浙贝母的干燥鱗茎。川贝母主产于中国的四川、云南、甘肃等地;浙贝母主产于中国的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浙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功效化痰止咳、清热散结。主治热痰咳嗽、外感咳嗽、阴虚咳嗽、痰少咽燥、咳痰黄稠、肺痈、乳痈、痈疮肿毒、瘰疬等症。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贝母有镇咳、降压、升高血糖等功效。

食用美人蕉——姜芋

姜芋别名蕉芋、芭蕉芋、蕉藕、食用美人蕉、食用莲蕉。为草本属美人蕉科植物。药用部分是它的根状茎。

姜芋株高约1米,根状茎块状。茎通常紫色,具白粉霜。单叶互生、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0—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或浅波状,羽状侧脉明显,边缘和叶下面常带红色。总状花序顶生,苞片长圆形,常披蜡质白粉;小苞片2片;花红色,萼片3片,长约4厘米,披针形,淡绿色;花冠裂片3片,长约4厘米,外轮退化雄蕊3,长5—5.5厘米,花瓣状,退化雄蕊成唇瓣,顶端2浅裂,发育雄蕊1,具花药。蒴果倒卵形,具小瘤体。

姜芋原产南美洲及西印度群岛,我国南部、西南部地区及安徽、浙江等省都有栽培。全年都可采挖,晒干或鲜用。

姜芋有清热利湿、安神降压、解毒消肿、健脾胃的功效,主治肝炎、神经器官能症、高血压、遗精、遗尿以及妇女月经不调、慢性痢疾、腹泻等症状。

月艮用期间不宜食鱼虾、辛辣菜、荤菜等。

是地就长——知母

知母别名平胡子根、蒜辫子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百合科。药用部分是它的根茎。

知母的根1横走,上残留许多黄褐色纤维状旧叶残茎,下部有多数肉质须根。叶基生、长线形,长可达70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常扩大呈鞘状。花葶单一,疏生鱗状小苞片,花2—6朵簇生,在花葶上排列呈穗状,淡紫色或淡黄白色,多于夜间开放;花被6枚、2轮,外轮具紫色条纹,内轮淡黄色;雄蕊3,子房3室。果长圆形,种子黑色。

知母广布于东北、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区。生于向阳山坡及丘陵地带。秋季挖取根茎,剪去地上部分,去浮泥土晒干。知母的根茎含有6种皂苷,即知母皂苷A1,A4和B1—B4,此外尚含黄酮、鞣质、黏液、烟酸、胆碱及脂肪油等。知母具有生津润燥、清热泻火、抗菌、降糖、解热等功效。用于治疗糖尿病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知母是地就长,在全国各地不论荒山’荒坡、荒原、草原、沙滩、林间、丘陵、坡地都能生长,适应多种环境,并郁郁葱葱,也是封山绿化和改造水土流失的一个好品种。

别名三步跳——半夏

半夏是我国中药宝库中的重要药材,别名地文、三步跳、半子、和姑、蝎子草、麻芋子。半夏为草本,属天南星科植物。药用部分是它的块茎。

半夏株高15—20厘米。叶1—2枚,从块茎顶端抽出;叶柄长10—20厘米,基部常着生珠芽;叶片卵状心形,2—3年后的老叶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单性花同株,肉穗花序,花序梗比叶柄长,佛焰荷绿色或绿白色、下部细管状、不张开;雌花生于花序基部,贴生于佛焰苞;雄花生于花序上端,二者之间有一段不育部分,能育部分附属体长6—10厘米,细柱状。浆果卵形,绿色。

半夏除了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生长分布以外,全国各省区基本都有。国外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主要生长于山坡、草地、田中、路边、林下及石缝中。夏秋采挖除皮晒干为生半夏。

半夏的块茎中含天门冬氨酸—氨基丁酸、高龙胆酸及其葡萄糖苷、甲醛等。生半夏和制半夏有明显的镇咳、镇吐、祛痰作用,能抑制腺体分泌。主治喘咳痰多、呕吐、反胃等症。临床药理观察,对宫颈癌有一定疗效。

半夏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克即可引起中毒。因此,半夏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药酒珍品——地黄

地黄别名酒壶花、山烟、山白菜’甜酒棵、怀庆地黄。属玄参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全株披柔毛及腺毛,基生叶丛生,叶片倒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顶端钝,基部窄,下延成柄,边缘锯齿,叶面多皱,深青色如山白菜状,1生叶无柄,茎梢开、筒子花,红黄色,花柱单一,柱花膨大。蕨果,上有宿存花柱,夕卜有宿萼包蔽。结实如、麦粒。根长皮为赤黄色。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药用部分为根。秋季采挖,洗净烘至七八成干时,捏块,即为生地。将生地加黄酒,反复蒸晒,切片后晒干,即为熟地。

地黄的根内含烯醚萜苷类、糖类、多种氨基酸、磷酸、甘露醇、醇类、地黄素、生物碱、脂肪酸、梓醇、维生素A类等成分。

地黄有降低血糖及利尿、保肝强心、抗真菌等功效。民间多用于泡酒。

健脾补肾——山药

山药别名淮山药、山药蛋、怀山。为草质藤本,属薯蓣科植物。药用部分是薯蓣的块茎。

茎右旋,叶互生,至茎中部以上对生,稀叶轮生,形状变化较大,三角卵形、宽卵形或耳状三浅裂至深裂,中间裂片椭圆形或披针形,两侧裂片矩圆形或圆耳形,基部;b形;叶柄长3.5—7.5厘米,叶腋间常有珠芽。5—8月份开花成穗,淡红色,花单性,雌雄异株,直立,2—4个腋生,苞片三角状卵形,花被6片,较小,椭圆形,背面具棕色毛和散生紫褐色腺点,雄蕊6枚,雌花序下垂,每花基部有2枚大小不等的苞片,子房下位。蒴果有3翅,果翅长宽约1.5厘米,半月形。

山药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朝鲜、日本也有栽种。它生长在林缘或灌丛中。春秋采挖,去掉外皮及须根,晒干或烘干,即为毛山药。将毛山药润湿闷透搓揉成圆锥状,切齐两头,晒干打光,为光山药。

山药的块根含有黏液质、胆碱、尿囊素和16种氨基酸多酚氧化酶、维生素C。珠芽中含脱落素、多巴胺、酚性化合物和山药素。山药有健脾补肾的功效,主治脾虚久泻、糖尿病、小便频数及慢性肾炎等症状。

补益抗痨—黄精

黄精别名老虎姜、黄鸡菜’鸡头参、甜黄精。

为草本植物属百合科。药用部分是它的根状茎。

黄精株尚50—90厘米。根状茎圆柱形,节间长4—10厘米,一头粗,一头细。茎叶轮生。每轮4—6枚,条状披针形,长8—15厘米,顶端拳卷或弯曲成钩。花序常具2—4花,呈伞形状,俯垂,

总花梗长1—2厘米,花梗长4—10厘米;苞片膜质;花被?L白色至淡黄色,全长9—12微米,合生长筒状,裂片6,长约4微米,雄蕊6枚。浆果直径7—10微米,熟时黑色。

黄精广布于我国东北、河北、河南、西北以及山东、安徽、浙江等省区。朝鲜、蒙古、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部也有。生于林下、灌木丛或山坡阴处。春、秋季采收、洗净、蒸至油润,晒干或烘干。

黄精的根状茎含有黄精多糖甲、乙、丙,均由葡萄糖、甘露糖、丰乳糖、醛酸结合而成,另含3种低聚糖、氨基酸、锌、铜、铁等。

黄精味甘,性微温,具有滋肾润肺、补脾益气、强筋骨、降血糖、填精髓、延缓人体衰老的功效。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精能增强人体T细胞的作用,因而可增加免疫功能。据统计,常食黄精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普通饮食者。由于黄精还有很好的抗结核菌作用,因而是极好的补益。

黄精的主要用法如下:黄精煲鸭协助治肺结核。患者消痩,咳嗽,间有潮热,乏力’舌质红,脉细数。可用黄精60克,白果(即银杏,去壳)12枚,蜜枣3枚,约重1千克的鸭1只(宰好,去毛及肠杂)。上药文火煲90分钟,食肉饮汤,每日1次,配合抗结核药,有助于康复。

黄精膏服之益寿延年,明目补肾。可用黄精36克,枸杞子15克,冰糖32克,加水文火煲90分钟,熬成膏状,每日分2次服,每次2汤匙。由于黄精较滋腻,凡中寒泄泻、胃肠不适、痰湿痞满气滞者忌服。

起死回生——灵芝

《水经注·江水》载:“天帝之爱好,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化为革,实为灵芝。”千百年来,中国人把灵芝视为吉祥长寿的象征,是有传奇疗效,能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四处寻求长生不老药。徐福向秦始皇说,东海有个蓬莱岛,那里住着神仙,岛上长着灵芝仙草,吃后可以长生不老。秦始皇听后大喜,派徐福带领3000名童男童女,乘船到东海去采长生不老之药灵芝。徐福带领人马到东海,没有采到灵芝,因而一去不返。

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的“盗仙草”一折,说的是白蛇和青蛇,在峨眉山修炼7000年思凡下山,到了人间后,白娘子与许仙结为夫妻。过端阳节,家家撒雄黄,挂菖蒲,白娘子受克变成白蛇,许仙被吓破了胆,昏死过去。白娘子为救活夫婿,飞身驾云到昆仑山,历经千辛万苦,盗到灵芝,救活了许仙。

《魏志·华佗传》斐松之注引中也提到一个灵芝的传说:有名樊阿者山中迷路,得仙人指点,服食灵芝之后,即刻精神飒爽,终于走出了大山。日后得享高龄且精力旺盛过人。在称为佛国仙山的四川蛾眉山上有一处地质奇观一猪肝洞,在洞内岩石顶上,有一暗紫色巨石高悬,状若灵芝,相传当年吕洞宾在此隐居即是靠饮此“灵芝”下滴的仙而羽化成仙的。《峨眉县志》对此有记载:“紫芝洞在罗目废县(罗目曾为峨眉治所,后废,今为罗目镇)之南,人山里许……昔纯阳居之。”

灵芝不仅仅给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故事。而且还是中医药材最名贵的品种之一,甚至被称之为灵芝仙草,1800多年前,最早的药典《神农本草经》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极为推崇灵芝,说灵芝能补中气、补肝气、益心气、益肾气。

1958年黄山有位老药农向毛主席敬献灵芝,郭沫若并为此写诗:人间大跃进,灵芝动凡。愿将千年体,献给英雄人。

近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灵芝研究的国家。经过国内外研究证明,灵芝含有独特的高分子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对心脑的供血供氧能力,提高细胞组织生理功能,安神,压惊,解毒,调节人体机能正常化,缓和器官老化,从而延年益寿。在临床上对防癌、抗癌及治疗肝炎都具有特效。灵芝还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具有调节功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灵芝的开发利用。

灵芝属真菌植物,和蘑菇、鸡枞同为一个家族。灵芝形态优美,细长的菌柄支撑着圆形或肾形的菌盖。菌盖闪烁着亮丽光泽,有着道道美丽的环形的花纹。野生灵芝比蘑菇、鸡枞难以寻觅。民间流传说:“要采到灵芝,要身穿白衣白裤,头戴白帽,脚穿白鞋,手牵白狗,怀抱白鸡,肩负白盐,身带灵宝符,才能采到灵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了灵芝人工栽培技术。云南成桂生物制品基地建成规模较大的灵芝人工培育基地。云南世博园中的药草园里陈列着的菌盖达53厘米的灵芝王,堪称灵芝之最。

可见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中,灵芝是被列在人参之上的圣药。

天然抗生素——鱼腥草

鱼腥草又名蕺菜,为三白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叶嫩绿,形似鸡心,地下根茎分节,活像一节节小藕。其味浓郁,呈鱼腥味,故名鱼腥草。

鱼腥草含一种天然的抗生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鱼腥草所含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甲基正壬基酮、月桂烯、月桂醛等,还有栎素。药理试验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动物实验证明有利尿、消肿、镇痛、止血、止咳、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作用,栎素还能扩张血管,用于治疗心绞痛。目前已制成鱼腥草注射液,广泛应用于临床。鱼腥草还用于治疗肺炎、肺脓肿、疟疾、淋病、痈肿、痦疮、湿疹、秃疮等多种疾病。

民间有不少用鱼腥草治病的单方验方,现介绍如下。

治扁桃体炎、咽炎:鲜鱼腥草泡水当茶饮,或烹食炒熟当菜吃。

治疗尿路感染、尿频涩痛:取鲜草50克或干品30克,煎服。

治肺脓肿:鲜草洗净炒菜吃,或用鱼腥草50克,桔梗12克,甘草6克,煎。

治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用鱼腥草30克,甘草6克,车前30克,煎。

治多种皮肤病:用鲜品捣汁涂敷,或煎汁口,均有清热消肿、除痱止痒的作用。用全草煎水外洗治天疱疮、脚癖。

治痈疖发背、疔疮肿毒(不论已破溃或未破溃):用湿纸包裹鲜鱼腥草,置于灰火中煨熟,取出捣烂,涂敷患处。

治子宫内膜炎、宫颈炎、附件炎赤白带及小腹痛:鱼腥草30—60克,蒲公、30克,煎。

治冠心病、心绞痛:鲜鱼腥草的根茎每次用3—6厘米放口中生嚼,一日2—3次,不但能缓解疼痛,亦能扩张冠状动脉血管。

治毒蛇咬伤:取鱼腥草62.5克,盐肤木根31.25克,黄仔叶根15.6克,飞扬草31.5克,煎水外洗用于毒蛇咬伤。

良药一车前草

相传西汉时有一位名将叫马武。一次,他率军队去戍边征战,被敌军围困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时值6月,那里酷热异常,又遇天旱无雨。由于缺食少水,人和战马饿死、渴死的不少。剩下的人马也因饥渴交加,一个个小肚子胀得像鼓一般,痛苦不堪,尿像血一样红,4、便时剌痛难忍,点点滴滴尿不出来。战马撒尿时也嘶鸣挣扎。军医诊断为尿血症,需要清热利水的药物治疗。因为无药,大家都束手无策。马武有个马夫,名叫张勇。张勇和他分管的三匹马也同样患了尿血症,人和马都十分痛苦。

一天,张勇忽然发现他的三匹马都不尿血了,马的精神也大为好转。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张勇的注意。他便紧盯着马的活动。原来马啃食了附近地面上生长的牛耳形的野草。他灵机一动,心想大概是马吃了这种草治好了病,不妨我也拔些来试试看。于是他拔了一些草,煎水一连服了几天,感到身体舒服了,便也了。

张勇把这一偶然发现报告了马武。马武大喜,立即号令全军吃“牛耳草”。几天之后,人和马都治好了。

马武问张勇:“牛耳草是在什么地方采集到的?”张勇向前一指:“将军,那不是吗?就在大车前面。”

马武哈哈大笑:“真乃天助我也,好个车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