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2326900000158

第158章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预防(1)

精神发育迟滞(mentalretardation,MR)是导致人类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据症状程度的不同,MR分为轻度和重度两大类。从病因上看,轻度MR(智商50—70)的病因是以社会文化影响为主;重度MR(智商0—50)则以生物学因素为主。从预后上看,重度MR的预后较轻度MR的要差,并且对家庭及个人带来的负担和痛苦更大,应当是预防的重点。

(第一节)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预防

一、概述

在0—14岁儿童MR的调查中发现,美国重度MR的患病率为0.33%(1943),英国0.499%(1966),丹麦0.369%(1972),日本0.49%(1984)。瑞典1982年曾报道,在重度MR的病因中,出生前因素占69%,其中:染色体异常占35%,基因突变占18%,获得性占9%,原因不明者占7%;出生时因素占8%,出生后因素占2%,包括婴儿期精神病。在中度MR病因中,出生前因素占43%,其中:染色体畸变8%,基因突变8%,多因素15%,获得性8%,原因不明者49%;出生时因素占2%,出生后因素占7%,原因不明者43%。经研究发现,病因不明的MR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估计多数为多基因引起。发达国家瑞典,由出生时和出生后因素引起的重度和中度MR仅占9%—10%,而出生前因素占69%(重度MR)和43%(中度MR)故他们的预防重点在出生前因素,主要为遗传因素的预防,其次为宫内感染、低出生体重儿、围生期损害和意外事件的预防。

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多次MR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重度MR的病因中,出生时和出生后因素占有很大比例,共50%左右。而出生前因素也占50%左右。1988年,左启华等进行的全国0—14岁儿童MR的病因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查得重度MR患病率为0.44%。出生前因素,城市为50.8%,农村为30.3%;出生时因素,城市为14.3%,农村为14.0%;出生后因素,城市为34.9%,农村为46.7%。病例中轻度与重度之比约为1.5:1。1985—1990年全国八省市0—14岁儿童智力低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轻、重度之比,在城市为1.6:1,在农村为1.5:1。

1985—1990年全国八省市0—14岁儿童智力低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轻、重度之比,在城市为1.6:1,在农村为1.5:1。2001年全国六省市地区对6万名0—6岁儿童进行五种残疾的抽样调查显示,精神发育迟滞的现患率为0.931%,年均发现率为1.331%;其中轻度占54.82%,重度(按惯例包括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占45.18%,轻度MR与重度MR之比约为1.2:1。而2004年北京市对3万名0—6岁儿童五类残疾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轻度与重度之比约为1.3:1,两者相当接近;从病因分析上看生物学因素占91.4%,其中产前不利因素为41.4%,产时不利因素为23.3%,产后不利因素为35.3%;致残的前五位原因分别是生产时窒息、早产、宫内窒息、社会文化原因和与精神疾病相伴随,而社会心理文化因素占8.6%;现患率髙的相关危险因素是地区与家庭收入状况的差异,农村地区以及低收入家庭与高患病率相关。2004年北京市对3万名0—6岁儿童五类残疾的抽样调查资料显示轻度MR为65.54%,重度MR为34.45%。病因分析发现,病因较明确的占65.70%,病因不明的占34.3%,前五位原因是围生期问题占35.83%,社会心理因素占12.99%,遗传代谢病占3.94%,脑机械损伤占2.36%,伴随精神病占4.72%。

以上资料提示,降低儿童MR的发生关键在于加强围生期保健,围生期临床技术包括产前筛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可以大大降低遗传性疾病的出生率,提高婴幼儿的存活质量。预防MR的重点应放在农村。重度MR的儿童病情严重,智力明显低下,至多能从事简单劳作。所以说,重度MR的预防始终是各国优先研究的课题。

二、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病因分析

(一)出生前

1.遗传因素为发达国家重度MR的最常见的病因,而在发展中国家,因环境因素占的比例较大,故遗传因素相对较小。

染色体异常在发达国家,重度MR由染色伴异常引起的约占35%,大多数为唐氏综合征(21一三体综合征)。另一种较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为脆性X综合征,约占5%。

单基因遗传疾病有2000种,多数为隐性遗传。在发达国家,重度MR中有8%—15%是由此引起的。

多基因遗传疾病以神经管缺陷最为常见。在妊娠时补充维生素(主要为叶酸和维生素E)可减少发生率。在病因不明的重度MR中,多基因遗传疾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母子基因型不合Rh阴性的母亲怀有Rh阳性的胎儿时,胎儿脑组织易因之受损。

2.感染因感染产生脑损害而发生重度MR在发展中国家较为常见。生活在贫困环境中的儿童常存在营养不良,容易感染细菌、病毒以及原虫而发生脑膜脑炎和脑膜炎。麻瘆和百日咳并发脑膜脑炎都是我国重度MR的常见原因。这些传染病在免疫接种推广后已大为减少。

宫内感染,尤其妊娠头3个月内母体发生风瘆病毒、巨细胞病毒和肝炎病毒感染对重度MR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弓形体病和先天性梅毒也可引起重度MR,但少见。

3.物理和化学因素骨盆和腹部X线照射,尤其在妊娠头3个月,会使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危险性增加。摄入汞、铅等污染的食品,以及暴露于高浓度的铅环境(如汽车和工厂排出含铅、汞或有机氯等有毒废气),也可引起中毒性脑病和重度MR。

4.营养不良这类孕妇可能生出低出生体重儿,在宫内胎儿即有脑发育迟缓。在发达国家,低出生体重儿约2/3发生于早产儿,而我国有3/4是营养不良所致。这种儿童常生活在贫穷的家庭中,除营养不良外,还常缺乏激励智力发育的刺激,智力低下可达重度。

(二)出生时

在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重度MR的发生由于围生期因素,如窒息、脑损伤、脑出血、感染、胆红素脑病等所导致仍较常见。

(三)出生后

在婴幼儿早期,重度MR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严重感染而引起的脑膜脑炎、脑膜炎、脑外伤、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等,也可为因婴儿慢性腹泻引起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所致的不可逆的脑损害。

严重的社会隔离,如“狼孩”,一出生即与社会隔离而产生重度MR。

(四)原因不明

即使在发达国家,重度MR中也有20%—30%病因不明。在我国原因不明所占比例,各地报道不一。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提示了重度MR的致病因素及可预防的比例。表39一1可以看出可预防的重度MR的状况。

日本近几十年来从多方面开展了MR的预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国学龄儿童中MR的患病率由1950年的3%—7%下降到1980年的1%以下。MR患病率下降的有关因素可供参考。

该国的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八条:

1.加强公共卫生和妇幼卫生工作,减少围生期的并发症,脑损伤所致的MR也大幅度减少。

2.改善国民的营养状况,注重对孕妇的照料,使低体重儿和未成熟儿的出生率显著减少。

3.提高助产技术,改善对新生儿的照料,这样由新生儿期胆红素脑病、缺氧、窒息、产伤引起的脑损害,特别是脑性瘫痪的发生率减少。

4.孕妇的年轻化,使得目前出生的唐氏综合征在近30年中下降了1/3。

5.减少近亲结婚。由于交通的便利,近亲结婚的比例已由1940年的3%—10%下降至1%以下。因此,先天性代谢异常和脑畸形综合征也明显减少。

6.进行新生儿筛查。所有新生儿出生后5—7日内进行代谢异常的筛查,发现异常者立即进行干预。

7.提高产前诊断的技术,并普遍推广应用。

8.定期对婴幼儿进行健康检查,检查年龄分别定在:3—4个月、10个月、18个月、3岁。这样可以早期发现MR的儿童,并进行早期干预。

当前,我国重度MR预防策略首先应在加快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和妇幼卫生,切实保障妊娠、围生期和婴幼儿的医疗和保健,尤其要改善农村落后地区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产科工作水平,改进婴儿营养结构,遵循优生、优育和优教的原则,促进我国重度MR的发生率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

(第二节)特殊类型精神发育迟滞的一级预防

精神发育迟滞(MR)中有些特殊类型的病因已经明确,故可针对病因进行一级预防。实践证明,一级预防措施的实行可使MR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一、唐氏综合征

唐氏综合征(Down’ssyndrome,DS)又称21一三体综合征。1959年Lejeune证实21一三体为DS发病的主要原因,大约95%的病儿为21一三体,其余为易位或嵌合型。20世纪90年代发现与DS相关区域为21q22,DS为多基因增强表达和某些正常基因产物过剩。目前本症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600—800,是发达国家由遗传因素引起重度MR最为常见的原因,占所有MR病儿的10%—32%,在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略低。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病发生的原因与产妇的年龄有关。Gottesman根据产妇年龄推算出生唐氏综合征的危险率。

此外,若母亲的年龄小于16岁,或父亲的年龄大于50岁,则危险率也将增加。通过加强计划生育宣传,限制高龄妊娠可将唐氏综合征的出生危险率降低50%。对高龄妇女可采用产前诊断,即在妊娠第15—16周作羊膜腔穿刺,如发现胎儿脱落细胞的染色体为21一三体,即刻终止妊娠。目前产前筛查主要的方法是血液生物化学筛查和超声筛查。Merpates等(1984)报道,在怀有21一三体儿孕妇的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水平低于正常值1.0mmol/L,但单独用AFP对DS胎儿筛查阳性率仅有25%左右。Bogart(1987)报道孕中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尤其卜HCG的升高与DS的发生有关,并且可提高检出率到51%。1990年有人发現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一A)在妊早期(8—12周)对DS的筛查率可达60%,但假阳性率为7%。此外还有游离雌三醇(uE3)和抑制素也被认为可以作为预测的血清生化指标,但对此还不时有些争议。目前还建议多项标记组合应用可以提高正确率。如:卩一HCG和PAPP一A组合是孕早期筛查DS的最佳组合;孕中期(15—18周)的筛查用AFP、p一HCG和uE3,此组合被称为“三联标记”,其在胎儿DS的阳性检出率为65%—75%,用于高龄孕妇时检出率会更高。1994年美国妇产科学院向全美妇女推荐这一组合。目前国际常用的方法是检测母亲血中的P一HCG和AFP,这在孕14—20周检出率最高,再结合孕龄及其他因素,应用计算机综合分析发生DS的危险几率,可以筛查出75%—85%的DS病儿。1999年台湾学者利用AFP、一HCG结合孕龄筛查DS,结果提示此种联合筛查同样适合亚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