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2326900000023

第23章 影响儿童和少年心理社会发展的因素(2)

3.发动缓慢型(slowuptowarm,S型,缓动型)对新刺激的反应不强烈且常为消极反应(如回避),活动水平低,反复接触后方可慢慢适应。与麻烦型不同的是,这些儿童无论是积极反应还是消极反应都很温和,生活规律仅有轻度紊乱,心境消极。

4.中间型介于以上三者之间。根据其特点分为中间偏平易型(intermediatelow,一E型,中易型)及中间偏麻烦型(intermediatehigh,I一D型,中烦型。

(三)中国儿童气质的类型分布

全国儿童气质量表标准化协作组于1997年结束4个年龄段儿童气质量表(中国婴儿气质量表(CITS),中国幼儿气质量表(CTTS),中国学龄前儿童气质量表(CPTS)及中国学龄儿气质量表(CSTS))的标准化工作,分别制定了常模。

(四)儿童气质的影响因素

虽然说气质为遗传天赋,具有相当稳定而持久的特征,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的表现形式,但气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1.遗传因素双生儿研究显示,单卵双生儿间的气质特点较双卵双生儿间的气质特点具有明显的一致性。Rutter等1963年在双生儿研究中发现,岁以内双生儿的遗传影响格外明显,以后就轻得多。早期微笑和其他方面的社交行为被证明带有遗传性。

2.疾病和外伤因素1983年Hertzig和较多学者发现围生期胎儿脑损伤和麻烦型气质有明显联系。也有学者注意到儿童早期疾病可影响气质特点。各种原因引起脑损伤的儿童较正常儿童的活动水平低,注意广度窄,坚持性差,与智力低下儿童的气质特点并无明显差异。又发现正常儿童和智力低下儿童(唐氏综合征)发生麻烦型气质的概率并无差异。关于这问题尚缺乏一致意见。

3.父母个性特点国外研究提示母亲焦虑抑郁与儿童的麻烦型气质特点有关。国内研究也支持麻烦型气质与父母个性有关,并且提出父母的个性特点在儿童气质相关因素中是最主要的方面。个性较为积极的父母,其子女的气质特点较为积极;个性较为消极的父母,其子女的气质特点也较为消极。

4.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显示麻烦型气质儿童来自三代同堂家庭的比例明显高于平易型和发动缓慢型。在三代同堂家庭中,孩子大多受到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双重关怀,(外)祖父母较为溺爱,且教育方式常与父母不一致,使孩子处于方式矛盾的抚育之中。这可能是麻烦型比例高的原因。

总之,气质影响因素包括生物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主要的决定作用可能还是生物遗传因素。

(五)气质类型与行为障碍

不论是麻烦型、发动缓慢型还是平易型气质都是正常的,是否发生行为障碍在于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的气质特点是否调适(iitness)。

1.儿童气质类型与儿童行为障碍没有单一的或几种气质特征的联合必定发生或者必定不发生某种行为障碍,发生行为障碍的原因可能是气质和环境因素,如脑损伤、躯体疾患,以及来自家庭、学校、同伴之间的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说明患有多动性障碍、学习障碍的儿童,其气质类型以麻烦型气质和发动缓慢型气质类型居大多数。国内有的学者认为一些躯体疾病也与儿童气质类型有关。

2.父母和儿童气质的相互影响若单纯从生物学而言,环境相同,则平易型气质儿童将有好的行为结果,麻烦型气质儿童的行为结果较坏。事实上,部分麻烦型气质儿童也有好的行为结果,这就归之于父母和环境的良好调适。父母常按儿童的气质特征确定养育态度和方式。那些“平易型气质儿童”常得到更多的肯定和赞赏,受到更为精心的照料,并且这类儿童也比较容易顺从父母的改变(如分离、增加弟妹等),所以他们发生行为障碍的较少。那些“麻烦型气质儿童”常引起父母的烦恼、失望甚至愤怒,从而得到更多的怨恨和惩罚,这就形成“调适不良”。这类儿童发生行为障碍的也就较多。

我们在研制气质全国常模的基础上研制出了气质常模软件,在我们长期工作的基础上给出了不同气质类型及其各个维度的管理意见,父母可按儿童的气质类型及维度特征确定该儿童特有的管理模式、养育态度和方式。

3.研究和理解儿童气质特点的重要性每个儿童精神科、儿科医师及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需掌握有关儿童气质特点的知识,并要了解气质对行为模式的影响。在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DSM)的多轴诊断系统中,气质已经可作为儿童心理行为疾病的一个轴列入诊断。这有助于儿童精神科医师理解儿童行为障碍的形成过程,有利于预防和治疗;也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制定教学方案,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并对残疾儿童进行特殊教育;也有利于儿科医师和护士做出更有成效的治疗措施。

三、环境因素

儿童少年心理社会发展是机体遗传、气质和健康状况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包括国家、地区、家庭、学校等各个方面。

(―)家庭因素

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这不无道理。家庭和亲子关系对儿童早期的心理社会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1.家庭结构近年来,随着城市都市化发展的加快,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据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报道,联合家庭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最低,核心家庭次之,单亲家庭最高。三代同堂的联合家庭亲子关系较密切,但这种家庭结构在城市和农村均已少见,而家庭结构核心化发展较快。

单亲家庭中的主要问题有:家庭经济状况往往不佳;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对孩子缺乏恰当管教的能力,如不能管理孩子的优、缺点,遭遇困境或者压力大时抚养孩子的能力较差;社会情感支持不足,妨碍儿童社会化进程顺利进行。

核心家庭可能面临的特殊问题有:家庭在准备养育孩子方面不够(如精力和激情不足);较少地组织以儿童为中心的家庭聚会和娱乐活动,不能充分参与孩子的活动;对孩子的学业和社会成就方面的进步不能充分予以支持;对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如生病或残疾)照顾上有困难,或无法进行有效护理。

联合家庭的成员往往较多,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会越来越依恋母亲,因而很容易出现与母亲的分离困难,甚至出现分离焦虑。如果家庭出现不和睦将会使儿童处于尴尬和警觉状态,产生紧张心理,可导致孩子出现注意力涣散、烦躁、多动和冲动行为。

代养家庭一般是由(外)祖父母或亲戚在异地代养儿童。替代父母养育孩子对(外)祖父母来说是一份沉重的负担。具体可表现在:孩子在新环境中需要特殊的关怀、抚养和管教,也需要耐心地引导;在思念父母时,需要给孩子以安慰和支持,大孩子则需要更多;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如进行管教和社会规范教育)外)祖父母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和精力。(外)祖父母往往由于教养小孩的观点与孩子的父母不同,加上自身体弱多病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充沛的精力或能力,因此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或者压力较大。在此种情况下的孩子也会面临着许多挑战,即:经常或长期与父母分离可引起的挫折感和羞怯感;孩子与其父母保持感情联系的机会和能力往往不足;建立和提高亲子依恋水平(孩子与父母或代养者之间)较为困难,因此孩子的行为一致性较难达到,同时也影响其竞争能力的提高。这样家庭的孩子可能还要不断搬动,以适应各种生活环境和条件等,这些都会对儿童发展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2.父母文化素质国内许多学者研究证实:家长的文化素质是决定其教养态度、教养方法最关键的因素,关心子女的程度及花费的时间是影响亲子关系的重要条件,赏识教育是影响子女个性发展的基本手段,合理的行为矫正或治疗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3.家庭关系家庭稳定,家庭气氛轻松愉快,亲子关系密切,对儿童心理发展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家庭不和睦,常发生争吵,甚至破裂,会使儿童持续处于警觉状态,产生紧张心理,导致注意力涣散,烦躁多动和冲动行为。

4.父母对儿童的期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父母和教师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较多家长常不顾儿童的实际能力,要求过高,这样会使儿童经常处于过大的学习压力之下,容易发生情绪和行为障碍,如焦虑、抑郁、厌学以及学校恐怖症等。

5.父母离婚和再婚离婚是现代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父母离婚对孩子造成的深刻影响可持续十年左右。离婚家庭的孩子最突出的感受是孤独,普遍感到孤立无援,认为父母对他们的忧虑反应迟钝,对他们的愁苦无动于衷。大一点的孩子对父母的表现感到难堪,觉得自己常被忽视和受到委屈;年幼的孩子则害怕自己被遗弃。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孩子很少能得到学校老师、医师或其他亲戚朋友的帮助,也没有合适的场所倾诉自己的困惑,以减轻心理压力。父母离婚后孩子对家庭变化十分敏感和关注,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