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2326900000044

第44章 临床资料收集与检查(4)

2.家庭的参与不同的儿童精神科医生所采用的精神检查方法各异,但大家都认为在某一阶段一起访谈所有的家庭成员非常重要。有些医生喜欢在一开始就进行家庭访谈,有的则认为可先单独访谈父母和儿童,然后再进行家庭成员的联合访谈,以观察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如果采取单独访谈,最好在与父母见面以前先单独检查青少年病人。对于年幼儿童来说,主要的病史提供者通常是他们的父母,但对于6岁以上的儿童则应进行单独访谈。当然,对于怀疑存在儿童虐待者,对儿童的访谈尤为重要。无论存在什么问题,都应当使父母感到访谈是支持性的,而不应使他们有挫败感。

一、儿童精神检查注意要点

(一)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

从事儿童精神病专业工作的医师,应熟悉正常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年龄阶段,如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少年期等,在生理发育上的情况,心理上产生的变化,以及如何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如何处理相互间的关系等特点。同时还必须熟练地掌握儿童精神病学专业知识,充分了解病儿病史,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精神检查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但也不应受其限制,要机动灵活地处理在检查中发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加以补充。在检查过程中,借助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及时地对所获得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判断其精神状态是否正常,有何疾病。

(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师要关心体贴病儿,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态度与病儿交流。在访谈一开始就建立一种友好的气氛,并获得儿童的信任非常重要,可以问他喜欢别人怎么称呼自己。在友好关系建立后,得到了病儿的信赖,可以询问儿童的当前问题。然后,深入接触病儿,可获得更多信息。住院的病儿对医护人员感到陌生,有产生拘束、怀疑甚至恐惧的心理是很常见的。加之没有父母的陪伴,更加惶恐不安,所以更加需要关心、爱护。医师要主动和病儿接触,关心体贴他们,给以温暧和爱护,带他们游戏,听音乐,给他们讲故事,消除他们对新环境所产生的惶恐和惧怕。从而让病儿安静下来,对医师感到亲切、值得信任和尊敬。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进行精神检查。

例如:一名6岁男孩,表现孤僻,不与别人说话,经常自言自语,自行发笑,有时哭闹、烦躁。入院后医师主动关心其生活,与他共同做游戏,带病儿去花园散步、赏花,给他讲故事,送给孩子喜欢的食品。不久病儿告诉医师“肚子里有一机器人,会与他说话谈天,很好玩,有时不高兴会打他。所以着急才哭。”

(三)掌握与病儿交谈的技巧

与病儿接触交谈时医师提问要明确,言语清晰易懂,问话的词句要适合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还可配合手势,注意与儿童交谈时的语气、表情等,以便于儿童的理解。提问的问题不要过长、过快,先从一般性谈话开始,而后深入涉及有关病情问题。要耐心倾听病儿诉说,如有疑问,可待病儿说完后慢慢询问。倾听时,应分析病儿诉说的内容是否与病情相符。尽可能将病儿的谈话内容生动记录下来。

(四)选择合适的环境

检查时要选择适当的环境,诊室需安静,避免干扰,分散病儿注意。病儿在陌生环境中易紧张,难以与医师很好地接触,为适应儿童特点,可将检查室分为诊察室和自由活动室两间,中间安装单向镜玻璃,医师可通过单向镜观察活动室内儿童的行为表现。活动室内应布置一些画报、连环画、积木、木马、纸笔,各种小型玩具,如布娃娃、汽车、炊具、卧具等。病儿进入活动室后即产生兴趣,轻松自由地玩耍,可很快消除紧张、恐惧情绪。

有些病儿在医院有恐惧心理,则可带到院子里或到公园去玩,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如爬山、郊游、野炊。在这些活动中或活动的间歇,有意识地观察病儿的表现,与其交谈,常会发现一些在病房不愿意暴露的精神症状。

(五)选择适当时机和合理的时间

有些病儿刚入院,对医院不适应,不安心住院,甚至还在哭啼,只能勉强进行检查,需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待病儿情绪稳定、心情较好的时候,抓住时机询问,效果较好。

每次检查时间不宜过长,约一小时为宜,否则病儿注意力易涣散。精神检查不是一次就能全面了解病儿的精神症状,需多次反复,仔细观察,甚至追踪观察才能确定诊断。

(六)选择合适的方式

儿童精神检查常采用询问和观察两种方式进行评定。询问法是以谈话或问答的方式进行,重点了解病儿的言语、思维、感知、意识、定向力、智能等有无障碍。观察法是对病儿的情绪、行为举止、语言、认知水平、社会行为、运动异常等表现进行仔细观察。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边询问边观察。如与病儿初次见面,其外貌、衣饰、表情及举止等会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在随后与病儿的交谈中,逐渐由浅入深地了解病儿的思维、感知、智能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要观察病儿说话的语气,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情感的流露,有无刻板、重复、模仿或怪异动作等。对于不合作病儿主要采用观察法。

还可采用问卷、量表进行评定,以及心理测验和神经心理测验进行评估。儿童病前、患病后的书写物、绘画、成绩单均是精神检查必要的参考物。

二、儿童精神检查的格式和内容医师在详细了解病史的基础上,根据精神检查的格式,有侧重地逐项进行检查。由于病儿年龄、个性和病情不同,有些病儿往往无法按照合作病儿精神检查的内容和格式进行系统检查,应选用不同的格式。

(一)合作病儿的检查

1.一般表现

(1)日常生活表现观察外表、姿态、衣着是否整洁;仪态是自然大方还是拘谨畏缩、胆小紧张;日常生活是否能自理,进餐时有无挑食、拒食、偏食、暴食;睡眠情况如何,有无失眠、夜间惊叫、恶梦、遗尿等。

接触情况病儿与医师及周围人员的接触情况,是主动接触还是畏缩逃避;是否能配合检查,是合作还是拒绝、对抗;注意力是否集中,对周围环境的注意情况,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灵活还是迟钝,是强烈还是无动于衷。

意识状态判断有无意识障碍,以及意识障碍程度,对于明确诊断、鉴别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首先观察病儿对外界的刺激有无反应,是无意识反应还是有意识防御;通过病儿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意识清晰度,并结合病儿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力加以判断。轻度意识障碍的即时发现比较困难,需要多次仔细的检查方可辨别。因轻度意识障碍仍可保持一些简单的精神活动,只对客观环境的认识能力及反应能力有轻度下降,往往被忽略。因此,医师必须多次检查方可辨别。

定向力主要观察儿童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方面有无障碍,自我定向包括姓名、年龄,所上学校的名称、年级等,通过定向力检查可以判断意识状态,定向力正常与否。年龄较小或智力低下的儿童,回答定向力方面的问题可能会显得困难,这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不能被误解为意识障碍。

2.情感活动仔细观察病儿情绪高涨还是低落,情感是否淡漠贫乏,有无情感不稳、情感倒错、情感迟钝,有无傻笑、呆滞、激动、暴怒,有无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此外还应注意观察病儿在讲话时的表情、姿势、声调,以及情感与其精神活动是否吻合,对亲人及周围事物是否有相应的情感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