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药学知识问答
2327100000058

第58章 中药趣话(1)

一、《本草纲目》书名的由来

《本草纲目》是由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花费了毕生的精力编著的药学著作。《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和医学方面产生了深远地影响,是我国医药宝库的一份珍贵遗产。关于书名由来,据说有段有趣故事。

据传,公元1578年,年龄六旬的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但可惜的是尚未确定书名。一天,他出诊归来,习惯地坐在桌前。当他一眼看到昨日读过的《通鉴纲目》还摆放在案头时,突然心中一动,立即提起笔来,蘸饱了墨汁,在洁白书稿封面上写下了“本草纲目”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他端详着,兴奋地自言自语道:“对,就叫《本草纲目》吧!”为了这部书的体例,李时珍考虑了许久,也翻阅了不少书籍,最后从《通鉴纲目》中得到启示,决定采用“以纲挈目”的体例来编这部书,并以《本草纲目》这个书名作为自己经历27年搜集、整理、编纂的这部书书名。

《本草纲目》书名,由此产生。

二、中草药谚语集锦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知母好刨,就怕拔毛。

粗皮横纹菊花心,不问就是西洋参。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家中一碗绿豆汤,清热解毒赛神方。

知母贝母款冬花,专治咳嗽一把抓。

打得满地爬,离不了祖师麻。

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

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若要睡得好,常服灵芝草。

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

识得半边莲,不怕和蛇眠。

三分吃药,七分调理。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

家有七叶一枝花,无名肿毒一把抓。

跌倒地上爬,快用八厘麻。

不怕到处痛的凶,吃了元胡就要松。

铁脚威灵仙,骨见软如棉。

常山与草果,摆子无处躲。

三、中药的药性之最

清热解毒之最——银花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

重镇安神之最——朱砂

利水渗湿之最——茯苓

芳香开窍之最——麝香

清热之最——石膏

泻火之最——黄连

降气之最——沉香

生津之最——石斛

温痰之最——半夏

平肝之最——羚羊角

辛凉之最——薄荷

止痛之最———元胡

止血之最——三七

补阳之最——鹿茸

补阴之最——女贞子

攻下之最——大黄

凉血之最——犀角

理气之最——枳实

舒肝之最——郁金

活血之最——丹参

补气之最——人参

补血之最——当归

补脾之最——山药

消食之最——神曲

清痰之最——贝母

退黄之最——茵陈

祛风之最——独活

安神之最——枣仁

四、神奇的第三棵树

从古至今,人类能够生存和发展,并能战胜疾病,得益于大自然恩赐我们数以万计的植物。今天,当心脑血管疾病、癌肿和糖尿病三大杀手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的时刻,大自然奉献给我们三棵神奇的树:柳树、红豆杉和青钱柳。

一百多年前,人患病发烧头痛时,用柳树皮来解热镇痛,并由此产生了现在普遍应用的药物——阿司匹林。

当癌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千百万人死亡时,人们发现红豆杉中的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肿瘤作用,被公认为抗癌新药。

在人类与糖尿病斗争时,大自然又再一次慷慨恩赐给我们青钱柳。青钱柳是人们所不熟知的乔木,属于第四纪冰川时期古老的孑遗树种,现在仅存于中国。近二十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青钱柳叶不但能有效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改善糖耐量,对胰岛细胞还有修复作用,并能保护胰岛细胞免受外来有害因子的损害;换言之,青钱柳叶对于防治糖尿病有一定作用,并且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这就是人类的第三棵树——神奇的青钱柳。

五、一身是药话莲

从南到北,又到了荷花盛开的季节,不管面积的大小,只要有莲,水面就充满生机,“青春未必是轻狂,六甲艰辛也不妨。纵是身随流水去,绿房玉仔有余香”。这首咏莲蓬的诗,是历代文人墨客咏莲的一首。莲不但让人赏心悦目,而且其全身是药,还是健康美味。莲一身九药,从数量上说,任何一种植物无出其右,我们从莲的根茎说起。

藕节,是睡莲科植物莲的地下根茎的干燥节部。功能清热化瘀,止血。主治咳血、吐血、血淋、血痢、血崩等。临床主要用于止血。

藕,是莲的地下根茎。生藕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经;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散瘀、补脾、开胃、止泻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热淋。熟藕性温、味甘,具有益胃健脾、养血补益、生肌、止泻功的功效。

荷梗,为莲的叶柄。性味苦、凉。入肝、胃、脾经。功能去暑,宽中理气,清热利水。主治暑湿泄泻,心烦口渴。临床上常用于中暑头昏,胸闷,气滞。

荷叶,为莲的圆形干燥叶片。荷叶性味苦涩,平,归肝、脾、胃、心经。功能清香升散,具有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的功效。主治暑热烦渴,头痛眩晕,水肿,食少腹胀,泻痢,白带,脱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产后恶露不净,损伤瘀血。中药现代研究结果表明,荷叶有降血脂作用。荷叶煎剂治疗高脂血症,1个疗程20天,降胆固醇总有效率达91.3%,其中显效37.8%。有资料报道,荷叶中的生物碱有降血脂作用,且临床上常用于肥胖症的治疗,现代临床治疗高脂血症获得良好的效果。

荷花,为莲的含苞待放的干燥花蕾或半开放的花。荷花性苦、甘,凉,入心、肝经。功能清热,散瘀止血。主治暑热烦渴,跌打呕血。临床上也有鲜用捣烂外敷治疗天泡湿疮。

莲须,为荷花的干燥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性甘、涩,平,入心、肾经。功能益肾固精。主治遗精、白带,白浊。常用于治遗精、白带、止血、尿频。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含有莲子碱,体外试验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莲房,为除去果实后的干燥花托,又名莲蓬。性苦、涩,平。入心、肝经。功能化瘀止血。主治肠下风血,崩漏带下。临床多用于妇科,止血安胎,治先兆流产,崩漏和月经过多,消暑散热去湿。

莲子芯,为莲子之胚芽。性苦,寒。入心、心胞经。功能清心去热、涩精、止血、止渴等,可治疗心衰、休克、阳痿、心烦、口渴、吐血、遗精、目赤、肿痛等病症,清心火,平肝火,泻脾火,降肺火,消暑除烦,生津止渴,治目红肿。用莲子芯冲水喝,可以治疗便秘。

莲子,为莲的干燥成熟种子。性甘,平。入心、脾、肾三经。功能健脾养心,止泻固精。主治脾虚泄泻,梦遗滑精,心悸失眠,崩漏带下,久痢下血。

莲一身是宝,不管是观赏、作药、食用,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植物。种莲、赏莲、爱莲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随着科技的进步,莲的作用将进一步开发,造福于人类。

六、一身是药话桑

明朝著名首辅大臣于谦写过一首咏桑诗:“一年一度伐条柯,万木丛中苦最多。为国为民甘寂寞,却叫桃李听笙歌”。诗人借物抒怀,也道出了桑的品格和用途。桑有神木之誉,古称农桑,是我国古代最为基础的农作物之一。桑叶为养蚕的原料,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桑在我国的文明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桑树全身是宝,其皮、枝、叶、果均入药。

桑白皮,又名桑皮,来源于桑科植物桑的刮去黄棕色外皮的干燥根皮。性甘、寒。入肺经。功能清肺平喘,行水消肿。主治肺热咳满,停水消渴,水肿腹胀,咳喘气急,小便不利等症。代表方剂泻白散,桑白皮饮等。

桑枝,系桑树的嫩枝。性苦,平。功能清热祛风,通络。主治关节疼痛,四肢痉挛,风湿痹痛,筋骨酸痛等症。尤宜于上肢痹痛,可单用,也可与其他药物配伍。景岳全书用桑枝一味熬膏,治疗筋骨酸痛,四肢麻木有奇效。

桑叶,又名霜桑叶,霜叶。为桑科植物落叶灌木或乔木多种桑树的干燥叶。性苦、甘,寒。入肺、肝经。功能疏风清热,凉血明目。主治风热感冒,咳嗽头痛,目赤。临床多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较轻的发热、咳嗽、眼赤(如感冒);用于治疗肺热和风热咳嗽,尤其适用于燥咳、干咳,常配枇杷叶、麦冬、沙参等。

桑葚,为桑树的干燥果实(聚花果)。分为黑白二种,以黑为贵。生食是一种美味,桑椹粉富含蛋白质,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易被人体吸收的果糖和多种维生素及铁、钙、锌等矿物元素、硒等微量元素及胡萝卜素、纤维素等。药用性甘、酸,入心、肝、肾三经。功能补肝肾,养血明目。主治血虚耳聋,目眩,失眠,便秘。临床常用于肝肾阴虚,阴亏血虚,头昏目暗,须发早白、消渴、便秘等。治疗阴血亏虚之头晕、目暗、失眠、耳鸣、须发早白可单味熬膏服用。亦可和首乌、旱莲草、女贞子等同用。如首乌延寿丹。

桑树不但一身是宝,同时作为寄主,寄生的植物桑寄生,桑木耳也是良药。桑寄生苦甘平。归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主治风湿痹痛,腰膝疼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等。代表方剂独活寄生汤。

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桑耐贫瘠,耐旱涝,易种植,即可大面积种植,也可在农家的房前屋后,沟坎边缘见缝插针种植。桑虽然没有艳丽的花朵,也没有挺拔的身姿,但带给我们的是健康和时尚,因此我们要对桑倍加爱护。

七、止痛良药元胡

元胡为何有如此神奇的止痛效果呢?中医认为它的药性辛苦且温,入肝、胃经,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用,故可用于因血瘀气滞而致的脘胸疼痛、胸痹心痛、痛经、跌打损伤等症。著名方剂如金铃子散,用元胡与川楝子等份配伍,研末服用,治胃脘胸肋疼痛,疝气疼痛、妇女经行腹痛等。现代研究表明,元胡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止痛和催眠等作用,且具有抑制胃液分泌及抗溃疡作用,无论是复方煎剂或研末口服,均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临床可用于多种痛证,其加工提取物还可用于局部麻醉。延胡索目前除常用于中药配方外,还制备成延胡酊、延胡注射液以及延胡止痛片等制剂,方便临床应用。

元胡又名玄胡、延胡、延胡索,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延胡索的块茎,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元胡“命运多磨难”,元胡本名“延胡”,宋朝时因避宋真宗“赵延”名讳而将“延胡索”改为“玄胡索”,到清代时,又因避康熙大帝“玄烨”名讳又将“玄胡索”改为“元胡索”,从此延用至今。

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辛、苦、温,入心、肝、脾经,有活血、定痛、行气之功,本品辛散苦泄温通,既能入血分而活血化瘀,又能走气分而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止痛之佳品,故《本草纲目》言其“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煮粥服食,广泛用于身体各部位由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多种疼痛。本品醋制后止痛作用增强;本品有活血作用,故孕妇慎用。现介绍几则玄胡药膳食疗方,供选用。

1.元胡益母草枣蛋。元胡10g,益母草30g,大枣10枚,鸡蛋3个。将元胡、益母草、大枣、鸡蛋加清水适量煮至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渣取汁,饮汤食蛋,每次1个,每日3次。可活血理气,化瘀止痛,适用于经行量少,血瘀作痛,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者。

2.元胡炖河蟹。元胡15g,河蟹50g。将二者洗净后,加清水适量,置瓦罐中,文火炖沸后,调入米酒适量,炖至河蟹熟后,趁热饮服,每日1剂,连续5—7天。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适用于经前或经行小腹胀痛,按压痛甚或伴胸肋乳胀者。

3.元胡佛手炖瘦肉。元胡、佛手各10g,瘦猪肉150g,调味品适量。将猪肉洗净,切丝,加酱油、料酒、淀粉、花椒粉等拌均。取元胡、佛手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后,下猪肉丝,文火煮至猪瘦肉熟后,加入食盐、味精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适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

4.元胡粥。元胡10g,大米100g,白糖适量。将元胡摘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煮至粥熟后,白糖调味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疼痛。

5.黑豆活血粥。黑大豆、大米各30g,元胡粉5g,红糖适量。将黑豆洗净,加水煮至五成熟时,纳入大米,元胡粉及清水适量,煮至粥熟,红糖调味,分2次服食,每日1剂。可益气活血,通络止痛,适用于瘀血头痛。

八、来自人体的中药

取自人体的某些组织或排泄物可以被制成药物用来治疗疾病,这种方法在我国沿用已久。明代医圣李时珍的名著《本草纲目》中,就记载有人发、人乳、人指甲、胎盘、人中黄、人尿等人体药材。这些人体药材有的可以直接入药,有的还需要加工炮制。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其品种日益增多,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将较常用的几种来自人体的药物作一介绍。

人发:又名血余,炮制成药又称血余炭。其药性苦涩微温,味苦。人发中含有大量角质蛋白,以及钙、钾、铁等微量元素。有止血消瘀,利尿生肌之功效。主治:(1)衄血、血淋、便血、咯血、崩漏等多种出血。(2)外用:熬膏止血生肌,治创伤出血或溃疡不敛,吹鼻内可止衄血。(3)瘀血挟热,小便不通,口渴;小腹胀痛或有血尿。

唾液:具有消化、排泄、湿润口腔及软化食物等多种功能。此外,唾液中还含有溶菌酶,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现在以唾液为原料制成的“唾液素”,有加强软骨组织增殖,活化网状内皮系统,促进新毛细血管形成等作用;“复方唾液素”还具有抗老防衰之功效。

人指甲:又称筋退。味甘咸,性平。将它洗净阴干,碾成细末,即可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化腐生肌、明目之功效;用黄酒送服能治疗手掌颤动的鸡爪风;放入香烟点燃吸入,呃逆立止。将它与冰片一起研成粉末,然后吹入耳中,有排脓、收敛、消炎的作用,对治疗慢性中耳炎有效。

人乳:性平,味甘咸。人乳热服能补益五脏,益智填精,润燥生津,滋补血虚。凡大便秘结、舌根强硬、目赤眼昏等用之皆有效;用新鲜人乳滴眼,可治目赤、目痛多泪等眼疾;用人乳制成眼药,临床上用于治疗电光性眼炎,疗效极佳。

童便:10岁以下的童尿叫童便,其味咸,性寒,能滋阴降火、凉血散瘀,并有治疗阴虚火升引起的咳嗽、吐血、鼻出血及产后血晕之功效。童便既可口服也可外用,外用治疗跌打损伤、目赤肿痛,疗效极好,内服治疗咳嗽、吐血、鼻衄等。此外,从尿中提取的尿激酶,具有溶解心、肺、眼底及颅内血栓的作用,对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有显著疗效。同时,也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良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从孕妇尿中提取的,临床上用于治疗子宫出血、继发性闭经、不育等疾病。

胎盘:即“人胞”,又称紫河车。河车粉即人之干燥胎盘碾成细末。性温,味甘咸,有补精、益血、益气之功效。主治:精气不足,如虚损劳伤体瘦,骨蒸潮热盗汗、喘嗽、阳痿、妇女不孕、气血两亏、久病体虚、习惯性流产、乳汁分泌不足等疾病。此外,它还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麻疹等疾病。现在临床上用的胎盘丙种球蛋白,是从胎盘中提取的,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常用于治疗各种传染病如麻疹、病毒性肝炎以及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人脐带:味咸平,有解胎毒,止喘咳之作用,近来认为对麻疹有抗病毒,增强人体免疫力之功效。用治虚性久咳、喘息,功效亦佳。

人中黄:性寒凉,有清热解毒,涤痰开窍之功效。用于治疗伤寒热病、大热烦渴、热毒斑疹、丹毒、疮疡。

人血:来源于健康人的血液,主要用于大出血、出血性休克、严重感染、贫血等疾病的治疗。从人血中提取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是治疗凝血功能障碍的常用制剂。此外,人体白蛋白、人体丙种球蛋白等,对治疗白蛋白缺乏症以及预防某些传染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总之,人体药材取材方便,作用显著。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体药材的应用将不断完善、深化,真可谓“取之于人用之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