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实用内科疾病的诊治与护理
2327200000059

第59章 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的诊治与护理(6)

总的来说,甲状腺制剂抑制治疗,对早期弥漫性单纯性甲状腺肿疗效较好。治疗后,多数甲状腺肿可缩小或消失,但后期多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较差,甲状腺明显缩小者仅占1/3,但抑制治疗能防止甲状腺进一步肿大。

单纯性甲状腺肿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但当发生压迫症状、特别经内科治疗无好转者,或疑有甲状腺癌者,可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常需长期服用甲状腺制剂,以免发。

【护理】

1.嘱患者使用含有碘的食盐,避免食用致甲状腺肿的物质如木薯等。

2.嘱患者坚持用药的重要性,不要随意减量或停药,按时化验检查。

3.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日常生活需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当患者出现压迫症状需手术治疗时,需向患者解释手术的必要性,使患者积极配合术前各项检查和治疗。

(第五节)皮质醇增多症的诊治与护理

皮质醇增多症(hypercortisolism)又称柯兴综合征(cushing’ssyndrome),是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糖皮质激素(主要是皮质醇)所致。主要表现为满月脸、多血质外貌、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痤疮、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等。病因可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过多或肾上腺病变。

本病成人多于儿童,女性多于男性。儿童患者腺癌较多,年龄较大的患儿则以增生多见。成年男性多为增生,腺瘤较少。成年女性可患增生或腺瘤,如男性化表现明显者提示为癌。

【病因和发病机理】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病变原发于肾上腺本身的肿瘤:临床上表现为柯兴综合征。其中有皮质腺瘤(约占20%),皮质腺癌(约占5%)。此组瘤的生长和分泌功能为自主性,不受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控制。由于分泌大量的皮质醇,反馈抑制垂体ACTH的释放,患者血中测不到ACTH,以致瘤外同侧及对侧肾上腺皮质萎缩,此组瘤分泌皮质醇不受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的抑制。对于外源ACTH的兴奋,癌一般不起反应,腺瘤有时可起反应甚至达到增生患者的反应水平。

垂体瘤或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继发于下丘脑—垂体病者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增生,称柯兴病,占70%左右。在此组中患者有垂体前叶大腺瘤(大于10mm者),伴蝶鞍扩大者约占10%。少数患者垂体内无腺瘤,而呈ACTH细胞增生,可能原因为(1)下丘脑或更高级神经中枢功能紊乱,CRF过多;(2)蝶鞍附近神经系肿瘤能分泌CRF;(3)异位(下丘脑以外)CRF分泌肿瘤。此外,有人提出少数肿瘤起源于垂体中残余的中叶细胞,这些细胞有支配神经,含有a—MSH,这种患者常有血泌乳素升高,用溴隐亭治疗有。

异位ACTH综合征、异位CRF综合征异位ACTH综合征是由于垂体以外的癌瘤产生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过量的皮质类固醇,最多见的是肺癌(约占50%),其次为胸腺癌和胰腺癌(各约占10%),其他还见于起源于神经嵴组织的瘤、甲状腺髓样癌等。另外,还有一些肿瘤可产生CRF,后者兴奋垂体ACTH细胞增生,分泌大量的ACTH,再促进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增加。此类患者血中CRF升高。

不依赖ACTH的肾上腺病结节性增生(或称结节性发育异常)有少数患者呈现双侧性肾上腺结节性增生,但并非是由于ACTH过多所致。其中可分为二型,一型见于中年人,肾上腺病变呈大结节性增生,另一型见于年龄较轻者,病变呈深色小结节性,后者常为家族性,可伴发心脏黏液瘤,其他内分泌病。病因尚不明,可能有某种ACTH以外的物质刺激肾上腺,可能为针对肾上腺的抗体。

【病理】

1.肾上腺:(1)皮质增生双侧肾上腺腺体增大。切面见皮质增厚,呈黄褐色,显微镜下多数可见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增宽,细胞增生肥厚。少数病例有束状带和网状带同时增生,球状带受压、萎缩甚至消失。异位ACTH所致者,肾上腺体积往往更大,束状带明亮细胞减少,网状带致密细胞增生,肥大。此外,增生的肾上腺可含有多个结节,可为大结节或小结节性增生;(2)皮脂腺瘤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为2—5cm,包膜完整,切面呈黄色或褐黄色,均匀状或分叶状。显微镜下见腺瘤含透明细胞和颗粒细胞,部分细胞核异型及深染,多数以颗粒细胞为主;(3)皮质腺癌一般病史短而生长较快,体积较大,切面常见出血、坏死,有异型腺癌细胞和核分裂,浸润或穿过包膜,晚期可转移至淋巴结、肝、肺等处。腺瘤和癌以外的肾上腺组织往往受压或被抑制而萎缩。

2.柯兴病患者垂体大多有微腺瘤,少数为大腺瘤,按传统HE染色及光镜下分类,这些垂体瘤大多为嗜碱性,少数为嫌色性或混合性腺瘤,由嗜碱细胞和(或)嫌色细胞组成。嗜碱细胞和较大的嫌色细胞皆能分泌ACTH。此外,在本症患者中,垂体嗜碱细胞大多出现Crooke透明变性,这种变化不论在肾上腺皮质增生和肿瘤患者中都能见到,是由于过多的糖皮质激素所引起。在电镜下,柱周的透明变性是由于结合的微丝束所致。

3.其他病理变化:在本病中其他较常见的病理变化为骨质疏松,肌肉和纤维组织萎缩,动脉硬化,左心室肥大,肾小管内可出现钙盐沉着,肾盂及输尿管中有尿路结石,胰腺可有局限性脂肪变性、坏死及胰岛增生,肝内有脂肪浸润。晚期肝脏肿大,时有来自肾上腺的转移癌。卵巢或睾丸常萎缩。

【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由于皮质醇分泌过多,引起代谢障碍和对感染抵抗力降低所致。

脂代谢障碍面部和躯干肥胖(向心性肥胖)为本病的特征。患者面如满月,胸、腹、颈、背脂肪甚厚,至疾病后期,因肌肉消耗、脂肪转移,四肢显得相对瘦小,和面部、躯干肥胖形成鲜明地对比。向心性肥胖的原理还不甚明了,可能由于皮质醇一方面动员脂肪,使甘油三酯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同时阻碍葡萄糖进人脂肪细胞,抑的合能糖生,糖,素合成。因此,在皮质醇增多症患者中脂肪的动员和合成都受到促进,使脂肪重新分布,形成典型的向心性肥胖。

蛋白脂代谢障碍大量皮质醇促进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由于蛋白质分解而成的氨基酸进人肝脏,进行脱氨,给糖异生提供原料。肝外组织中蛋白质的合成也受到抑制,使病体处于负氮平衡失调状态。临床上出现蛋白质过度消耗的许多现象:皮肤变薄,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轻微的损伤即可引起淤斑。在腹下侧、臀部、大腿等处,更因脂肪沉积,皮肤弹力纤维断裂,可通过菲薄的皮肤透见微血管的红色,形成典型的紫纹。病程较久者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脊椎可发生压缩性畸形,身材矮小,有时呈伛倭、骨折,常易感染。儿童病者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糖代谢障碍大量皮质醇抑制糖利用而促进肝糖异生。进人肝脏的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乳酸增多,肝内促进糖异生的酶活性增加,糖异生旺盛使血糖升高。另外,皮质醇还有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减少葡萄糖利用,因而本病患者对葡萄糖耐量减少,部分患者出现类固醇性糖尿病。

电解质紊乱大量皮质醇有潴钠、排钾作用,但明显的低血钾碱中毒主要见于癌和异位ACTH综合征。在这些患者中,除皮质醇大量分泌外,具有盐皮质激素作用的去氧皮质酮(DOC)分泌也增多,加重低血钾。腺瘤一般不产生上述盐皮质激素,故甚少发生低钾低氯性碱中毒。低血钾使患者疲乏加重,引起肾脏浓缩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轻度肿。

高血压本病中常见,可能和大量皮质醇、去氧皮质酮等增加有关,此外,患者血浆肾素浓度增高,从而催化产生较多的血管紧张素n,引起血压升高。同时,患者常伴有动脉硬化和肾小动脉硬化,因而在治疗后部分患者血压仍不能降至正常。长期高压可发左心室肥大心和管外。

对感染抵抗力减弱长期皮质醇分泌增多使人体的免疫力减弱,到达炎症区病灶的单核细胞减少,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固定、吞噬和杀伤能力减弱;中性粒细胞向血管炎症区域的移行减少,其运动能力、吞噬作用减弱;抗体的形成也可受到阻抑。在大量皮质醇作用下,细胞内的溶酶体膜保持稳定,也不利于消灭抗原。由于上述原因,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减弱,故皮肤真菌感染较多见,且较严重;化脓性细菌感染不易局限化,可发展成蜂窝组织炎、菌血症、甚至败血症。患者在患感染后,炎症反应往往不,不,易于成严重的。

造血系统及血液改变皮质醇刺激骨髓,使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偏高,加以患者皮肤变薄,故面容呈多血质。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但促进淋巴组织萎、细胞和性细胞的,其和减性功能障碍女性患者大多出现月经减少、不规则或停经,轻度多毛,痤疮常见,明显男性化(乳房萎缩、生须、喉结增大、阴蒂肥大)者少见,但如出现,要警惕为上性性可减,

神经、精神障碍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情绪变化,如情绪不稳定、烦躁、失眠,严重者精神变态,个别可发生类偏狂。

皮肢色素沉着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因肿瘤产生大量ACTH、%—LPH、N—POMC,其内均含有促黑素细胞活性的肽段,故皮肤色素明显加深,具有诊断意义。重症增生型患者皮肤色素也可较深。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有典型的症状者,从外观即可作出诊断,但需知早期的以及不典型的病例,可无明显特征性变化,而以某一系统症状,如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

2.糖皮质激素增多,失去昼夜分泌节律,且不能被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1)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羟)在20mg/24h以上时,尤其是在25mg/24h以上时,诊断意义更大;(2)尿游离皮质醇多在110:g/24h以上(正常成人尿排泄量为47—110pg/24h,均值75±16g/24h),因其能反映血中游离皮质醇水平,且不受其他色素干扰,诊断价值优于尿17—羟;(3)、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每时口服地塞米松0.5mg,或每8/J、时服0.75mg,服药2日,第2日尿17—羟不能被抑制到对照值的50%以下,或尿游离皮质醇不能抑制在20g /24h以下;(4)血浆皮质醇〔正常成人早晨8时均值为130±31.2nmolL(范围78—208nmolL);下午4时均值为61.1±24.7nmolL(范围26—117nmol/l);夜12时均值为45.5±15.6nmolL(范围26—65nmolL)〕:患者血浓度早晨高于正常,晚上不明显低于清晨(表示正常的昼夜节律消失);或午夜服用地塞米松1mg,次晨血皮质醇不受明显抑制。

二、病因病理诊断

皮质醇症的病因病断甚重,因不病因病的不上述年龄、性别和病因有关外,临床上癌肿患者和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各有一些特点。肾上腺癌肿患者的年龄较幼,病情发展较快,病程较短,有明显的特殊临床表现,有低血钾性碱中毒者较多,女性患者常有明显的男性化;如肿瘤较大,在腹部可触及,亦可迫使同侧肾脏下移;如已转移至肝脏,肝脏可肿大,放射性核素扫描可显示放射性缺损区;如转移至肺脏,有多发性病灶。异位ACTH综合征较少有典型的向心性肥胖、紫纹、多血质,而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多消瘦、乏力、低血钾以及原发肿瘤的临床表现。但一些恶性程度低的肿瘤(如类癌)引起的异位ACTH综合征,如垂体性柯兴病在临床表现和生化检查上均甚相似,鉴别亦困难,但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可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和CRF兴奋试验协助鉴别。不同病因引起的皮质醇增多症的鉴别。

三、鉴别诊断

本病易于单纯性肥胖症相混淆,因部分肥胖患者可有类似皮质醇增多症的一些表现,如高血压、耐糖量减退、月经少或闭经,腹痛可有条纹(大多数为白色,有时可为淡红色,但较细),可有痤疮、多毛,尿17—羟排出量亦可高于正常;另一方面,早期、较轻的皮质醇增多症患者,可有不典型的表现。二者不易鉴别。但在多数肥胖症患者,尿17—羟升高,但可被小剂量地塞米松所抑制,血浆皮质醇的昼夜节律变化维持正常。可助鉴别。2型糖尿病患者也常见于高血压、肥胖、糖耐量减退、尿17—羟偏高等,但无柯兴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且血浆皮质醇的昼夜节律变化维持正常。酗酒兼有肝损害者可出现假性柯兴综合征,包括临床表现,血、尿皮质醇分泌增高,不能如正常被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在戒酒1周后,生化异常即消失。抑郁症患者皮质醇、17—羟、17—酮增高,也不能被地塞米松正常地抑制,但无柯兴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治疗】应根据不同病因做相应的治疗,垂体性柯兴病的治疗可从垂体、肾上腺两方面着手,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

―、垂体柯兴病

1.经蝶窦切除垂体微腺瘤:大部分患者可找到微腺瘤,摘除瘤后可治愈。极少数患者手术可复发,一般说来,复发性多为大肿瘤。在手术显微镜和电视监视下可选择性地切除微腺瘤,最大限度地保留垂体的分泌功能,手术创伤4、,并发症较少,术后可发生暂时性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需补充糖皮质激素,直至垂体—肾上腺功能恢复正常。

2.如经蝶手术未能发现并摘除垂体微腺瘤,或某种原因不能做垂体手术,对病情严重者,宜做一侧肾上腺全切,另一侧肾上腺大部分切除术,术后做垂体放疗,最好用直线加速器治疗。如不做垂体放疗,术后发生Nelson综合征的可能性较大,表现为皮肤、黏膜色素沉着,血浆ACTH明显升高,并可出现垂体大腺瘤。

对病情较轻者,可作垂体放疗,在放疗奏效后之前用药物治疗,控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

3.对垂体大腺瘤患者,需手术治疗,尽可能切除肿瘤,但往往不能完全切清,为避免复发,可在术后辅以放射治疗,

4.影响神经递质的药物:可作辅助治疗,对于泌乳素升高者,可试用溴隐亭治疗。此外,还可用血清素拮抗剂赛庚啶,7—氨基丁酸促效剂丙戊酸钠(Vdproate)治疗本病以及综合征,可取的一定疗效。

二、肾上腺腺瘤

经检查明确腺瘤部位后,手术切除后可获得根治。

(1)每次2mg,每6h口服1次,连续2日,第2日尿17—羟降至对照值的50%以下,表示被抑制。

(2)静注CRF100g后,在数小时内测血浆ACTH,正常人明显升高。

(3)ACTH25U,溶于5%葡萄糖水溶液中500ml中,静脉滴注8h,共2日,正常人滴注日的尿17—羟较基础值增加2倍以上。

(4)甲吡酮每日2—3g,分次口服,连续2日,第2日或停药后第1日尿17—羟或17—生酮类固醇较对照组值增加一倍以上,表示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