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第六十章 箴言六十慈善乃公义
把属于上帝的还给他,因为你及你的所有都是他的。
如果一个富人不肯把他的财富作布施,财富就不会给他带来荣耀。
——《塔木德》
在世界各国的商人中,犹太人是最有社会意识的商人。他们最愿意用捐赠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几乎所有的犹太商人都有过巨额的捐赠。
施格兰王国的山姆?布朗夫曼是加拿大犹太共同体的“俗界”领导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曾“奋不顾身”地解救欧洲犹太难民。他们整个家族一年通常要为慈善事业捐献150万美元。
埃特蒙?罗思柴尔德曾为巴勒斯坦犹太移民区花费了1 000万英镑。
修建土耳其东方铁路的莫里茨?赫希男爵作为有成就的犹太人,曾捐助1亿美元。
南非钻石商巴奈?巴纳特为医院、孤儿院提供捐赠,建造了约翰内斯堡犹太教会堂。
上海犹太富商维克多?沙逊为避难上海的犹太难民一次捐款15万美元。
至于像雅各布?希夫和伦敦罗思柴尔德这样的犹太共同体领袖的有形无形的捐赠资助,更是不计其数。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俄国银行家金兹保家族从1840年创立第一家银行起,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在俄国开设了多家分行,并与西欧金融界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关系,发展成为俄国最大的金融集团,其家族成员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富豪。金兹堡家族像其他犹太富豪一样,在其发迹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慈善工作。
他在获得俄国沙皇的同意下,在彼得堡建立了第二家犹太会堂。1863年,他又出资建立俄国犹太人教育普及协会;并用他在俄国南部的庄园收入建立犹太农村定居点。金兹堡家族第二代继续把慈善工作做下去,曾把其拥有的在当时欧洲最大的图书馆捐赠给耶路撒冷犹太公共图书馆。
美国犹太商人施特劳斯,从商店记账员开始,步步升迁,最后成为美国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的总经理,20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巨富。他也做了大量的慈善活动。除了关心公司职工的福利外,他曾多次到纽约贫民窟察访,捐资兴建牛奶消毒站,并先后在美国36个城市给婴幼儿分发消毒牛奶。到1920年止,他捐资在美国和国外建立了297个施奶站;他还资助建设公共卫生事业,1909年在美国新泽西州建立了第一个儿童结核病防治所;1911年,他到巴勒斯坦访问,决定将他1/3的资产用于该地兴建牛奶站、医院、学校、工厂,为犹太移民提供各项服务。
犹太商人如此乐于做善事,实际上也是一种生意经。他们大量的捐资为所在地兴办公益事业,对他们开展各种经营十分有利。有些犹太富商由于对所在国的公益事业有重大义举,获得了国王的封爵,如罗斯查尔德家族有人被英王授予勋爵爵位。有些犹太商人还获得当地政府给予优惠条件开发房地产、矿山、修建铁路等,赚钱的路子得到拓宽。
犹太裔人热心捐钱办公益事业,归根到底是一种营销策略,为企业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博取消费者的好感,起到重大的作用。目前这种营销策略已广为人知和广为企业所应用,犹太商人高明之处在于100多年前已率先采用。
这种营销策略也与犹太民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关系。
《圣经》中就明确规定,以色列人必须将收入的1/10作为向上帝的献祭,其中包括供养祭司阶层、用做宗教礼仪的,也包括由族人分享的。除此之外,还有诸如留1/10地块上的庄稼不要收割,收割时故意遗落一些供人拾取,以及在安息年(7年一次)不耕作,也不管理葡萄园、橄榄园,任凭地里的东西自生自长,供人拾用。
每当安息日到来之前的周五黄昏,犹太家庭的母亲们必定会点燃蜡烛,父亲则将手放在孩子们的头上吟诵祝福。此外,每个犹太家庭里都有一只上面写着“jewish national fund”的捐献箱。在吹熄蜡烛的时候,孩子们便将父母所给的硬币投入箱中作为慈善之用。这是在教导孩子从小行善。周五午后,穷人们四处拜访富有人家乞求施舍。有的父母看见有人上门乞讨时,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慈善心,并不直接把钱施予穷人,而是通过孩子的手取钱用以救济行善。
在所有这样的安排中,犹太人都有一条明确的原则,即有钱人向穷人尽“公共义务”。用《圣经》中上帝的话来说就是:“原来那地上的穷人永不断绝,所以我吩咐你说:‘总要向你地上困苦穷乏的弟兄松开手。’”
这种制度在犹太民族进入大流散之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有一个完整的犹太社群,就必有自己的教会堂,教会堂中必有一个犹太人称为“司幕”的救济员,以解决犹太人一般日常需要。在他出外经商时,无论走到哪里,只要那里有犹太社群,他就会受到该集体的热情款待。如果他们的船只遇险,附近犹太社群就会主动帮助他们脱险;而要是他们不幸落入海盗之手,那么附近社群还会花钱将他们赎回来。在中世纪时,海边的犹太社群中一般都设立了专门用来赎还被掳掠犹太人的基金。
通过这样一种传统,犹太民族主要借助富人的钱,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就是商人们的钱财,把流散的犹太人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在每个犹太人,尤其是有钱的大商人头脑中有了这样一个观念:慈善就是公义。他们自觉地把捐赠作为协同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的一个机制。
所谓的“慈善”不是犹太人的说法,在他们眼里,这样的行为只是一种“公义”,捐献,也就是捐献一定数量的钱是每个犹太人必须履行的“公共义务”。
在犹太人看来,不及时捐助穷人与犯罪无异。犹太典籍《米德拉西》里记载如下典故:
有个瞎子乞丐坐在街角,两名男子行经此地,一名男子拿出一枚铜板施予乞丐,另一名男子则无任何表示。死神当场现身,告诉两名男子:“刚才把铜板施予这个可怜乞丐的人,此后50年间不必怕我。但是另外一名男子马上就得死!”那名缺乏爱心的男子闻言连忙求饶:“请再重来一次,我将对那个乞丐施舍铜板。”死神冷然拒绝:“来不及了!乘船出海之时,岂有等到船已出海,再来检查船底是否有漏洞的道理?”
同样,《塔木德》上也记载道:
纳乌细一次赶着两头驴子出门,一头驴子驮着食物,一头驴子驮着水,遇到一个穷人。穷人向纳乌细乞食,纳乌细说:“等我把东西都卸下来吧。”东西还没有卸下来,穷人就死了。纳乌细请求上帝降罪于自己,让自己的眼睛失明了,四肢断了,身上长满了疖子。
犹太人从小便用这样的故事教育自己的孩子,培养他们救济穷人的善心。
犹太人洛克菲勒,变成当时世界首富的时候。别人劝他把这些钱留给他的孩子们,洛克菲勒激动地回答:“这些钱是从大众那里来的,因此也应该回到大众那里去,到它们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去。”洛克菲勒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洛克菲勒基金会”,他帮助成千上万的食不果腹的孩子,让他们可以吃上饭,并且让他们上学接受教育,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主要投资在医疗教育和公共卫生上面。他的基金会先后投资达75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
而且他还让自己的孩子们尽可能地把钱花在那些需要它的人们身上,他的孩子们秉承了他的愿望,整个洛克菲勒家族的捐款和赞助达到了10多亿美元。
在洛克菲勒知道了密西根湖湖岸的一家学校因为抵押权而被迫关闭时,他立刻捐出数百万美元去援助它,将它建设成为目前举世闻名的芝加哥大学。
他也尽力帮助黑人。像塔斯基古黑人大学,需要基金来完成黑人教育家华盛顿?卡文的志愿,他毫不迟疑地捐出巨款。他也帮忙消灭十二指肠虫。当著名的十二指肠虫专家史太尔博士说:“只要价值5美分的药品就可以为一个人治愈这种病——但谁会捐这5美分呢?”洛克菲勒捐了出来。后来,他成立了一个庞大的国际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致力于消灭世界各地的疾病、文盲及无知。
洛克菲勒深知全世界各地有许多有识之士,进行着许多有意义的工作。但是这些拥有高科技的工作,却经常因缺乏资金而宣告结束。他决定帮助这些开拓者——并不是“将他们接收过来”,而是用他的金钱资助。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中国医学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在1921年建立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这所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现代医学人才。
他的赞助给慈善业带来了一场革命。在他之前,富有的捐赠人往往只是资助自己喜爱的团体,或者遗赠几栋房子,上面刻上他们的名字以显示其品行高尚。洛克菲勒的慈善行为则更多地致力于促进知识创造和改善公共环境,其影响也更加深远。在他死后,一位曾经审问过他的检察官这样评论:“除了我们敬爱的总统,他堪称我国最伟大的公民。是他用财富创造了知识,舍此更无第二人。世界因为有了他变得更加美好。这位世界首席公民将永垂青史。”
洛克菲勒的这些慈善举动,有力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给予,也是一种幸福。”
“有钱是好事,但是知道如何使用更好。”《塔木德》中这样记载着。
犹太人认为,提供帮助是“富人的责任”,获得帮助是“穷人的权利”。在长期流亡的艰苦岁月中,犹太富人往往自觉地替穷人掏腰包,接济贫穷在犹太人中成为一种社会习惯。哪怕是家无三餐的穷苦犹太人,也都保存着一个攒钱的小盒子,准备施舍给比他们更穷的人家。
犹太社团里必定会有慈善机构,这些慈善机构都是靠着富裕的犹太人的捐助来维持的。在每周不同的日子里,穷苦的犹太学生分别到不同的犹太人家庭中去吃饭,以便使得这些学生能够安心读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一些庞大的犹太共同体,如英国伦敦或美国纽约的犹太共同体中,最大最多的机构也许就是从事慈善救济和募捐的机构。它们不单保证了共同体成员的需要,而且在其他共同体处于危难之中,或面临大量移民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与资助。
每当以色列处于战争之时,海外犹太人的捐款便会潮水般地涌来。除了现金和支票,人们还会送来房屋和汽车加油站的契据。妇女会献出自己的戒指和首饰。孩子会献出自己积攒的硬币。一个老人甚至献出了他的全部财产:30美元6角9分。犹太教神学院的一位教授给募捐组织送来一张23万美元的支票。他附带在便条上所写的一段话,最具代表性地体现了“慈善乃公义”的巨大感召力:
“我们愿以任何方式帮助你们,只要你们觉得可行,我会心甘情愿地奔赴以色列,换下别人去完成其他任务。”
犹太人的慈善概念可以说在死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犹太妇女的墓志铭上得到体现:
她向学者赠送《圣经》,向被盗者赠送祈祷书。
她经常邀请穷人去她家一起用餐。
她亲自为赤身裸体的人穿衣,并为穷人准备了数百件衬衫。一位普通的犹太妇女尚且如此,犹太富人当然更不能等闲视之。
被誉为当代最慷慨的慈善家的伊沙克?沃夫森是一个苏格兰犹太人,也是英国最大的百货公司“大宇宙百货公司”的总裁。该公司拥有3 000多家零售商店,同时涉及银行业、保险业、房地产及水陆运输业等。1955年,沃夫森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并在以后的20年间为教育机构提供了4 500万美元的经济资助。许多大学和学院都向他颁发了荣誉学位证书。
罗森沃尔德曾为美国28个城市的“基督教青年联合会”和美国一些贫困地区建立乡村学校提供资助。为解决芝加哥黑人的住房问题,他出资270万美元,还分别为芝加哥大学、芝加哥科学和工业博物馆各捐赠500万美元。1917年,他创立了“朱利叶斯?罗森沃尔德基金会”,基金总额为3 000万美元,并且按照他的要求,本利必须在他去世以后的25年内用完。罗森沃尔德向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捐献了75 000件雕塑与绘画作品。他还曾向“国会图书馆”赠送了约2 000册珍贵图书,其中有许多是印刷术发明后的首批印刷品,另外还有许多手稿。为此,他被赞誉为“美国文化史上最值得称颂的英雄……人民的最大施主之一”。
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股票大潮中,新一代的超级富翁们应运而生。尽管后来的经济形势很不景气,但是他们对慈善捐助的热情丝毫没有减退。从1990年以来,个人慈善捐款的数额从1 100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1 640亿美元,几乎增长了一半。
1999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他为改善贫穷国家的卫生保健,建立了170亿美元的基金会。盖茨和他的妻子已经为这个基金会投入了256亿美元,占他们现有财产的60%。这个基金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基金会。
在最近一期《商业周刊》中,评选出了现代50位最慷慨的美国慈善家,比尔?盖茨又一次名列榜首。
美国慈善捐款前10名(按捐款总额排名)
1比尔?盖茨夫妇
2左顿-贝蒂?摩尔
3詹姆斯—维吉尼亚?斯道尔斯
4艾利?伯朗顿
5沃顿家族
6乔治?索罗斯
7戴尔夫妇
8泰德?特纳
9保罗?艾伦
10唐纳德?布雷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