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道德经管理日志
233300000024

第24章 (五) 五月管理者的战术之道 (3)

(五)五月管理者的战术之道 (3)

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基础实力,企业领导者要有长远策略,一步一步、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发展,贪多嚼不烂。要想发展壮大,稳胜求实方为正道,因为,安全比速度更重要,企业家应该“宁停三分,莫抢一秒”。所以,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就要克服急躁的情绪,耐得住寂寞。成功的要点,就是克服对慢的恐惧,一点一点地把梦想握在手中。

正如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查理?库金先生所说:“成就伟业的机会并不像急流般的尼亚加拉瀑布那样倾泻而下,而是缓慢的一点一滴。”更快只能通过更多努力实现,希望金子超过汗水的想法,有太多幻想的成分。

行动指导

最有价值的事物、最伟大的业绩都是在最后才能完成。老子用“大器晚成”来劝告领导者要脚踏实地做好目前的工作,而不能急于求成。

不行而知——运筹帷幄的决策眼光

道德经箴言

原文: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

译文:因此,圣人不待践行就有所自知,不待实察就已自明澈,不必多作多为也可坐收事成。

巴克斯顿说:即使在人生中,也和国际象棋一样,能聪明地预见的人才能获胜。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曹操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击破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

当时,以骁将马超、韩遂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10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抵抗曹军。曹操亲统大军进抵潼关,两军牌对峙局面。

曹操从正面佯攻潼关,同时派徐晃、朱灵,从蒲坂津乘虚渡过黄河,建立了桥头阵地,从此渡河,曹操自领卫队百余人断后,马超率步骑兵万余人追击而来,曹军处境十分危急。

曹操部下校尉丁斐放出大批牛马,马超军争相取马,曹操遂在卫将许褚掩护下渡过黄河。后沿河岸立栅,为甬道南进。马超退守渭口,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

这时,曹操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曹操利用过去与韩遂的友谊,故意在两军阵前和他叙旧;又故意涂改给韩遂的书信,使之落到马超手里,引起马超的疑忌,促使他们内部矛盾激化。

曹操视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军发起进攻。先以轻装骑兵向马超挑战,以机动战法与之周旋,俟其疲惫,将马超等诱入伏击地域,然后出动精锐重装骑兵由两翼夹击,遂大破关中军,斩成宜、李堪等。马超、韩遂逃往凉州。

曹操运筹帷幄,在这场战争中,曹操采纳贾诩的建议,亲自上演了离间马超、韩遂的好戏。如果没有此离间之计,在两军最后决战时,曹军要想一战击溃联军还是非常困难的。巧用离间计歼灭马超、韩遂主力,为控制关中局势和西取汉中创造非常有利的条件。由此可见,做一个有优秀的管理者,就应该具备运筹帷幄的能力。

作为一个领导,作为一个决策层的人,最关心的是什么?或者说关心企业运行状态的时候最关注的是什么内容?其实就是两点,一个是快,一个是准。比如说快这个方面,快可以理解为什么?可以理解为可以迅速实时的掌握企业运营的状态;快还可以理解成,比如说企业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迅速做出战略上的调整,快速的变动,快还可以是行动要快于行业对手。

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变化日益加快,想要取得成就,没有远见是不行的。当一个管理者具备了超强的判断力和决策力,做事才可能达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程度。

今天,经济全球化使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不仅仅是在产品、价格和品牌层次上的竞争,更是客户与客户、供应链与供应链、知识与知识、管理与管理的竞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掌握了这种竞争形态的变化并且能够运筹帷幄,谁就会在企业资金、生产、经营和客户响应方面领先一步,谁也就赢得了市场。

管理者都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洞察将要发生的变化,并采用一套系统的策略来观察并分析这些变化,并从中把握决胜机会。这才能在战略决策的时候看得更高更远,避免鼠目寸光的僵局。

行动指导

运筹帷幄,审时度势是一个优秀管理者必备的素质,卓越的见识和敏锐的洞察力是正确决策的保证。

知止不殆——适可而止可以避免危害

道德经箴言

原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译文:趋于确定的名状(一定的结构秩序)即使是一种现实,也要懂得适可而止。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管理者要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在做决断时要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有一位艺人,青年时学习杂耍,终于使自己闻名世界。

二十几年后,他决定返回家乡定居。他变卖了所有财产,买了一颗钻石和一张船票,钻石就藏在他的舱房里。

登船后,他给乘客们表演他的绝活。乘客们都聚拢过来观看,这成就使他洋洋自得起来。他拿出那颗珍贵的钻石,向大家解释说这是他毕生的积蓄,然后便开始抛耍。

不久,他的表演愈来愈惊险,大家知道钻石的价值,都劝他不要再继续了。但艺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他一次比一次把钻石丢得更高。

最后一次时,他说自己将把钻石抛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它暂时消失。观众们纷纷劝阻,可他不顾旁人的劝告,凭借自信,把钻石高高抛向空中。然而一刹那间,船倾斜了一下,钻石掉入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像这位盲目自信,不听规劝的艺人一样,如果我们也迷信自己的能力和成功的经验,做事不留有余地,那么我们也会痛失机会,做出让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

凡事不要处理过头,这是一种重要的领导艺术。

首先,管理者在决策时要深思熟虑,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抓住事物的本质,把握了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把利弊得失都全面地考虑清楚,不要草率匆忙;

其次,管理者在决策时要善于选择时机,不要错过时机,也不要在时机不成熟时盲目决断;

最后,管理者在决策时要留有余地,不要处置过头,防止自己的判断不当造成决策失误。

高明的管理者懂得,对待一个下属,既不要把他看做敌人,也不要太亲密。亲而不可太近,疏而不宜过远。取其弹性中段较宜。对一件事,从理论上讲,要办它就要想一定能办成,办的过程中可能遇到麻烦,但从不定死哪件事不可办,这就是对人对事弹性为本的策略。这个策略起码留有余地,保存实力,做到时时主动。

有余地管理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就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管理对象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具有一定的自我调整、自我选择、自我管理的余地和适应环境变化的余地,以实现管理的目的。

行动指导

任何人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盲目,不假思索的去做,而是应该谨慎,适可而止,给自己补过的机会,不要把事情搞到不可收拾、不可挽回的地步。

第三周 发挥优势,规避风险

“反者道之动”——反方向往往是突破口

道德经箴言

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 《道德经》第四十章

译文: 正﹑反之间的出入自如,是道的运行特征;柔弱灵动的因势顺导,是道的施用特性。

敢于“反其道而思之”,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60年代中期,当时在福特一个分公司任副总经理的艾科卡正在寻求方法,改善公司业绩。他认定,达到该目的的灵丹妙药在于推出一款设计大胆、能引起大众广泛兴趣的新型小汽车。在确定了最终决定成败的人就是顾客之后,他便开始绘制战略蓝图。

顾客买车的唯一途径是试车。要让潜在顾客试车,就必须把车放进汽车交易商的展室中。吸引交易商的办法是对新车进行大规模、富有吸引力的商业推广,使交易商本人对新车型热情高涨。说得实际点,他必须在营销活动开始前做好小汽车,送进交易商的展车室。

为达到这一目的,他需要得到公司市场营销和生产部门百分之百的支持。同时,他也意识到生产汽车模型所需的厂商、人力、设备及原材料都得由公司的高级行政人员来决定。艾科卡一个不漏地确定了为达到目标必须征求同意的人员名单后,就将整个过程倒过来,从头向前推进。

几个月后,艾科卡的新型车,野马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了,并在六十年代风行一时。它的成功也使艾科卡在福特公司一跃成为整个小汽车和卡车集团的副总裁。

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逆向思维的决策艺术要求领导者决策时,以锐利的目光、敏捷的思维去看问题、捕捉商机,对事物进行逆向的创造性思考,从现实趋势中开拓出崭新的思路。别人想着怎样造车,你却想着怎样搭个顺风车;别人想着此路不通,你却能看到修路正好是有利可图;别人想着怎么往篮子里装菜,你却想着怎么卖篮子……思路决定出路。有了新的与众不同的思路,就有了企业的广阔前景。虽然说反其道而行之有悖于常理,需要领导者有过人的胆识,但只要你用心去揣摩市场就会有好的业绩。

美国人汉弗莱?B?尼尔在《逆向思考的艺术》中告诉我们:“当所有人想的都一样时,可能每个人都错了。”当大多数人都开始反过来思考问题的时候,逆向思维也就演变为“顺向思维”了。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群体和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思考和判断时,不能人云亦云,保持自己思维的独立最为重要。

行动指导

运用逆向思维,有利于改变人们直线式的认知模式,能迅速激发人们的思维热情,从而大大提高思维能力。作为企业管理者,运用逆向思维,能改变你的行为方式和管理模式,对于提高管理效能大有裨益。

“贵其师”——企业要学会“拿来主义

道德经箴言

原文: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译文: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珍惜他的借鉴,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迷惑。这真是个精要深奥的道理。

企业家要懂得以优秀者为师,向他人学习。

2006年,三星公司的股票飞涨,达到电子巨头索尼公司的两倍多,一跃成为亚洲市场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作为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一匹黑马,三星公司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

公司刚刚建立时,生产的是仿造产品,而其中许多都是以日本著名电子企业的产品为基础的。开始,三星公司还在为日本的三洋公司打工,制造廉价的12英寸黑白电视机。然而过了几年,三星公司便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黑白电视机制造商。1979年,它与另外一家日本电子设备制造公司——夏普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并由此开始生产微波炉。1986年,三星公司不但能够向日本出口产品,而且还将产品出口到欧洲和美国。这时候,它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商。到1990年,三星公司凭借其所开发的芯片,在世界半导体制造商中排名第13位。

在进行了几年技术模仿后,三星公司意识到进步的唯一途径是从技术的跟随者上升为技术的领导者,而这只有通过在所从事的每个领域内进行创新才可以做到。于是,三星公司开始强调变革和创新。总裁甚至亲自向日本、美国公司的工程师就一些技术细节问题虚心求教。

经过30多年的积累,三星公司已经由丑小鸭变成名副其实的白天鹅。现在的三星公司不仅是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而且还成就了“变革之王”的神话。

三星公司起家靠的是什么?就是不断地向强者学习,从而使自己成为强者。三星公司通过模仿,将竞争对手的方法、经验内化为企业自身发展的资源,从而用最短的时间超越了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