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自主学习
233800000010

第10章 上篇 优化我们的家庭语言 (2)

于秀娟与女儿的通信不光谈读书,也谈应该怎样对待花钱,怎样对待成绩等等问题。于秀娟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女儿小学毕业前夕,她提出要拿钱给同学们买纪念卡,以表达几年来同学之间结下的真挚友谊和浓浓的情感,这是人之常情。面对女儿的合理要求,我们无法打击她的热情,便答应下来。晚上,我经过一番思考和准备,给她的抽屉里放了一封信。在信中,我给女儿算了一笔经济账,详细列出了她一年来为同学、为朋友过生日、送礼物等的种种花销,同时我还引用了一篇来自贫困山区希望小学的报道,里面介绍了几位不畏生活困难、勤奋读书的小学生。随信我还附上了几张我亲手做的精美贺卡,里面还夹着自制贺卡的方法。第二天,女儿看到了信,她先是缄默不语,静静地思考。接着,她惊讶地说道:“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我竟然花去了几百元,够那些小朋友几年的学费呢!”她拿起了我给她做的贺卡,爱不释手地看着,说:“哇,这贺卡比买的还棒,妈妈手真巧,我也要做,我要跟你比一比……”

当你觉得对着孩子“有口难开”时,是不是试试这种办法呢?

书信型语言风格三大秘方:要有真情,少教化,少讲大道理:不要询问“看信了吗?”;给孩子交交心,说些自己的心里话。

家庭语言的最佳选择

●鼓励语

鼓励对于孩子的意义在各式各样的家庭教育书籍中被写得非常多了,许多父母也开始体会到鼓励孩子的重要性。问题是:怎样选好鼓励的语言,怎样掌握鼓励的艺术?这可需要父母在生活中不断摸索,不断尝试。

鼓励语切忌空泛,切忌夸张,切忌虚伪。“空泛”的毛病比较常见,这多半是一些平时没有养成鼓励孩子习惯的父母,又想要夸孩子几句,想不出词儿,只好用一些没什么实际含义的“你真行”、“你真棒”、“真为你骄傲”来说事。孩子听了这样的话,并不会感觉满足,只会觉得有点莫名其妙。鼓励语不要夸大,孩子某个方面表现不错,或者有了一定进步,就把孩子使劲“捧”一番,这样,孩子很可能会“翘尾巴”,骄傲起来。鼓励的话语最忌讳的就是虚伪,父母虚情假意,故意说一些话“奉承”孩子,孩子一旦发现父母的鼓励并非出自真心,不但不会点燃信心,还会丧失对父母的信任。

鼓励的语言依赖于父母敏锐的发现,无论怎样的孩子,无论孩子在这一天做了多么不可饶恕的事情,也决不可能在整整一天找不到一件孩子做得不错的事。找到孩子做得不错的事,并且用清楚明白的话把这件事复述一遍,告诉孩子,这是对的,你做得好!这就是最好的鼓励。

“你能和邻居家的小妹妹一起玩你的玩具,真好。”

“排长队很不容易,你一点也没有性急,你的自控能力很好。”

“你的作业写得整齐多了。”

……

鼓励不仅针对孩子做得好的事,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努力的过程中要给孩子提供信心和力量。

女儿在玩积木,可总是玩一会儿就厌了,总也搭不出个完整的东西。父亲没有教训孩子,而是拿起孩子的积木开始动手,一会儿,一栋“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数数几层。”父亲微笑着说。女儿数来数去:“十五层!”“你能不能盖这么高?”“我一定能!”

之后的几天,女儿一直专心致志地搭积木,七层、八层……终于,她也搭出了十五层高的大楼!

给予孩子信任就是最好的鼓励。于作德先生是一位很民主的父亲,他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鼓励孩子。他真诚而虚心地请儿子帮自己做新年工作计划。儿子激动又不好意思地说:“我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帮助你做工作计划呢?莫非爸爸又在开什么玩笑……”于先生让儿子说出他对爸爸工作成绩中高兴、满意之处,以及有什么希望。儿子在父亲的提示和鼓励下,说出了他为爸爸发表的文章而高兴,希望爸爸年底评个先进工作者。爸爸夸儿子聪明,说得很正确。他还让儿子用毛笔写好,挂在床头,作为他的奋斗目标。爸爸的进取之心,感染着儿子的心灵。儿子在爸爸不断的鼓励之下,书法作品获得了”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的银奖。

孩子失败的时候,孩子沮丧和失去信心的时候,父母的鼓励是最好的支持。其实,孩子一件事做得好不好,要看你从哪个角度看。在挑剔的父母眼里,考试得了九十九分也是失败;但在善于鼓励的父母眼中,孩子成绩哪怕进步了一分,或者即使没有在分数上进步,但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就是一种胜利。孩子作业没做完,他不想做了,这时,父母可以有两种选择。

挑剔的父母:“还有两道题没做完?你居然还在那里闲着?你是不是打算呆到明天早上?”

孩子的反应:“你别管我,我会找个时间做的。”

鼓励的父母:“让我看看,嗯,你已经把作业做了一多半了,已经做完了三道题,而且还是最难的题。剩下两道题没什么困难的,你不想一鼓作气写完吗?”

孩子的反应:“好吧,我这就写。”

用好鼓励语的四个环节:清楚地描述孩子做得好的事;给孩子更多的信任和重视;从积极方面看待孩子的失败;重视孩子每一个提问。

●选择词

年幼的孩子喜欢服从大人的吩咐,父母给出明确的指令,他会很高兴地照做。但是,孩子年龄稍大一点,自我意识开始加强,他希望对事情有更多的主动权——参与和决定的权利。

这时,父母应该尽可能给予孩子这种满足。孩子同成人一样需要尊重、理解、信任和权利。而各方面研究都显示,如果孩子从小就开始进行选择、判断、决定的训练,他们的独立意识、决断力、创造精神都要大大增强。

这当然不是说,什么事情都放手让孩子面对,父母只要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和措辞,多在说话中用一些选择词就可以了。选择词有很多很多,比如:可不可以,应不应该,是不是,好不好,有没有……

“你是不是能从这个方面考虑考虑呢?”

“也许你可以想想,如果发生那种情况,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办法呢?”

“这样做效果会不会更好一些?”

……

使用选择词,父母其实已经向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意见,但因为运用了这种询问的方式,把决定的权力交到了孩子手上,孩子不会觉得父母武断,而能从中体验了被尊重的感觉。选择词的使用和询问的语气,也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启发他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确定解决方案。

虎子的妈妈很好地运用了选择词,她和孩子的交流进行得很顺畅:

儿子:“妈妈,上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在动物的前面加上一个词语组成一个句子,像‘可爱的小燕子’中的‘可爱’,我就一时想不起来,所以我就没有举手。”

母亲:“你有没有想你为什么不会?”

儿子:“我不知道。”

母亲:“你们班上有没有会的同学?”

儿子:“有!”

母亲:“你有没有问问他们为什么会了?”

儿子:“我觉得他们看书挺多的。”

母亲:“这就对了,你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多读书对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书看多了,记得多了,才能随时随地的用。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水壶,只有水壶里面有水,在你想喝水的时候才能有水给你喝。壶里的水越多,你喝的次数也就越多,如果是一把空壶是倒不出水来的,所以平常多看书,把知识装进大脑,不断积累,脑子里的东西就会越会用之不竭。”

儿子:“如果脑子里装满了,怎么办?”

母亲:“根据科学家分析,人的大脑能贮藏很多的信息,是永远装不满的。你看爸爸和妈妈都大学毕业了,还得天天晚上学习,还感觉知识不够用,你说满了吗?”

儿子:“嗯,那以后我也多读书,当老师提问的时候我也能马上举手。”

虎子读书变得非常认真仔细了,还背下了许多篇章,灵活地应用于各种场合。试想一下,如果母亲是用命令、限制、抱怨之类的词语,儿子又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思考,在儿子的心灵里会由衷地接纳父母,并被他们所潜移默化。

用好选择词的两个关键:尽量用选择词而不是命令、限制的词语;用询问语气启发孩子思索。

●建议词

父母难免对孩子“爱之深责之切”,希望孩子用功读书,希望孩子遵守纪律,希望孩子品德优良……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一点不顺眼的地方就立刻指责孩子:“你为什么不……”、“你赶快给我……”。这种命令式的语气用多了,难免让孩子反感乃至产生逆反心理。

明智的父母不会去责难孩子,发现孩子的欠缺时,将进行委婉的建议,用这些词语去说:如果、不妨、试一试、或者等。

晓聪是全班数学成绩最好的孩子,四年级下学期还取得广州市小学四年级数学竞赛第一名的好成绩。有一次数学考了97分,他也很伤心。爸爸问他为什么伤心。他说是因为全班同学都在看他的成绩。爸爸觉得孩子的心理压力太大,太大的心理压力对孩子的身心不利,对学习不利。他就引导孩子:“如果你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去做课外练习,你会不会轻松一些?有时间你是不是可以做你喜欢做的事?”晓聪的爸爸用委婉的建议方式,使晓聪放松了压力,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数学特长,多次在省市各项数学竞赛中获奖。

父母用平等的心态去建议孩子很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里已包含了一定的暗示,同时,又给予了孩子决定权。当一个人能自己决定了,就会更负责任。由于孩子有不太成熟、不太周全的一面,父母有必要建议孩子。同时,孩子是一个自然人、社会人,父母要在建议之后,让孩子自己去比较、考虑、决定。

父母用探讨、商量的方式去交流,会赢得孩子的认同,并且会使家庭气氛颇为融洽。其实,要做到这些并不难。父母只要有尊重孩子的心态,用朋友式的语气交流,入情入理的话语去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孩子会认真地琢磨父母的“如果”、“试一试”、“或者”等等建议词及内容。

语言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父母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施教,必在孩子身上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真正热爱孩子的父母应该学会使用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语言。

用好建议词的三个关键:尽量少用命令式的口气;用委婉的建议词指导孩子;与孩子展开“怎么做”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