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自主学习
233800000046

第46章 下篇 关注孩子4大学习环节的质量

一、关注课堂效益

上课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重要环节。

预习、复习、作业等环节都是围绕着上课这一环节展开的。

所有学习成功者们的共同经验就是上好课, “向课堂要效益,要质量”。

学会上课是搞好学习的关键,是提高自己成长、发展的关键。

作为父母,首先要了解、关注和帮助孩子提高课堂效益。

上课对人的学习与发展作用巨大

●珍重时间和精力代价

如今,孩子每周一般要上课30多节,每年要上课40多周,一天中孩子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可以说,一个人整个青少年的最佳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

青少年时期,正是一个人知识、能力、品德、思想发展的最佳时期,是孩子全面友展、走问成年,为一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们投入这么多时间和这么多精力用于课堂,那么,你和你的孩子珍重这无比宝贵的课堂时间了吗?

●珍重教师的热情和指导

今天的教师,都是经过考核和选拔后任职的。他们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

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每堂课前都认真备课,根据教材和孩子情况,制定恰当的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安排教学过程。教师们的这些努力都是为了使孩子学习得更加扎实、得力,更加生动、活跃。

为了帮助孩广解决好一个难点,或是为了使某个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和富有情趣,越来越多的教师制作现代化多媒体“课件”。而制作课件谈何容易,有的教师往往要用几周甚至几个月的业余时间去收集资料、编写程序、检验画面和音响效果才成。很多“程序”多是教师熬夜编写出来的,很费心、很劳累,但只要课上看到孩子满意,他们就很高兴了。

教师们,把他们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甚至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课堂上了,这——点,需要父母亲理解和珍重。

应当引导孩子珍重老师的投入与付出!

●充分利用课堂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我们首先看看上海奉贤县南桥中学初三(5)班翁理勒同学写的一篇《抓紧课内四十五分钟》的文章:

“课堂内四十五分钟,对每个同学来讲都是公平的。可是,一堂课下来,每个同学听课的收获却是不一样的,有时差别甚至很大。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课堂内四十五分钟的认识和态度不同。有些同学认为,课堂内的四十五分钟主要靠老师, 自己的关键是在课外多多用功。因此,他们在课堂内的四十五分钟里,往往采用被动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表面看起来很用功,课外的分分秒秒,他们都抓得很紧,甚至连正常的体育活动也不参加。但是,只要仔细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学习效率是很低的。

因为我们现在的自学能力还很差,而老师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忽视课堂内的四十五分钟,把学习重点放在课外,往往得不偿失。在这方面,我自己就有很深的体会。过去,我不重视课堂四十五分钟,自己上课前预习了一遍课文,就觉得全懂了,上课常常开小差。结果,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后来我改正了自己的这个毛病,对老师课堂上讲的每一个问题都仔细分析,认真思考,并积极举手发言。一堂课下来对上课内容的印象特别深,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了。强调抓紧课堂内的四十五分钟,并不是就可以忽视预习和复习,预习能对上课的内容先作一个了解,复习则能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这两方面都是为上课服务的。所以,它们同样是很重要的。”

孩子上课投入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有那么多热心教师的指导和众多同学们的互动和帮助,还有好的学习环境及现代化设备,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上好课,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如何提高呢?就要看孩子在课堂上的六个“是不是”:

(1)是不是提出了更多的为什么,对学习充满好奇心、充满渴望?

(2)是不是对知识积极思考,有“自己的”、“独到的”理解,把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系统、更有利于自己掌握?

(3)是不是积极讨论发言,进行了更广泛的参与和有意识的培养能力,发展合作精神?

(4)是不是展开了想像的翅膀,有了更丰富的思想和理想? (1)

(5)是不是对所学的东西更感兴趣,对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好奇心和追求?

(6)是不是对自己及周围的人和事有更深刻的看法和感受,对自己更新、创新的发展更有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向上的人格?

既然上课占据了一个人青少年时间的主要部分,上课就成为青少年的生活的重要部分。那么,就应该激发青少年整体的生命活动,提高学习生活质量,全面发展。

上课行为水平的阶梯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上课时孩子表面都一样,而内心的差别很大。

有的孩子上课很热情、思维积极、活跃;而有的孩子上课傻呵呵的,态度懒散、思维简单。时间长了,结果很不一样。可以说,孩子在学校期间,出现知识、能力、品德思想等方面的差异,包括其素质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孩子长期上课参与水平不同养成的结果。

为此,笔者和自己的学生反复商定,把上课比较好的状态分成五级,并制定了详细要求,印制成《阶梯式上课行为水平表》,发给每个人一份。父母亲也可以和孩子一同商量,按照这个表格建立自己的水平量表。

这里笔者扼要地介绍一下各级的主要要求。

●一级叫跟着上课

上课时,孩子简单地听,被动地抄着笔记。当然,能跟着听懂一些知识,也算不错了,但这样上课,劳动量很小,一点都不累。

问题严重的是,现在有很多孩子,包括一些父母和教师,还不了解这样跟着上课,这样过分“老实”地上课是低水平上课,是学习不能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级是识记上课

为了适合孩子理解,就叫懂记工课了。主要有以下两个要求:

一是要积极思考。笔者上学时,有时上课因为思考脸都热烘烘的,下课必须出去休息休息,学习好的孩子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可见,孩子学习好坏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上课思考不思考,是否积极思考的问题。所以,定要让孩子上课积极思考。

二是在懂的基础上有意记忆,课后能复述出课堂的主要内容。孩子现在上课的记忆问题很大,有的孩子找笔者补课,问他上课情况,别说具体内容,就连老师讲的题目都不记,这样的学习是不会好的。记忆既是人的思维基础,又是思维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孩子正处在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大有潜力。所以, 一定要加强有意记忆和课末复述。

0.欠缺方面

上课懒散、迟滞、郁闷、烦燥、有分心的小动作,随便说笑。

1.跟着上课

注意力较集中,能按教师要求记笔记。

有较多的基本知识能够跟着听懂。

2.懂记上课

注意力集中,积极进行思考,在懂的基础上有意记忆。

能较好地回答问题,课未能复述出课堂的主要内容。

3.联想上课

对学习感兴趣。注重知识体系。能积极展开联想,举一反三。

对重点知识和习题能主动积累掌握和运用经验。能积极讨论发言。

4.多得上课

能较好地掌握知识体系,能主动培养综合和概括能力。注重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上课。

努力促进品质、美感等多方面发展,扩大收获。

5.专论上课

有自学能力和方法,对知识体系和重点知识有独到的见解,并能用语言较精确地表达出来。

能随机应变地和教师或同学进行专题讨论和研究。热爱集体并善于交流、合作学习。

●三级是联想上课

它也有两个要求: 一是要积极思想、展开联想。深入孩子就会了解到,我们的孩子上课很少联想,甚至不想,学得很“死”。所以笔者告诉孩子上课一定要多想,想的越多越好,充满幻想都好。

努力提高孩子们想像力和幻想力,关系到国家的富强与发展,太重要了。

二是要主动积累经验。有的老师上课讲经验一套一套的,而孩子主动性不够,一检查发现,教师讲的好经验都不知道哪儿去了,孩子得到的很少。

带过毕业班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地说,学生不积累经验,经验不系统化,就谈不上能力,中考、高考成绩不会好。

孩子主动积累经验,是他们形成和增长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三级上课的要求很具体,孩子若能长期达到这些目标就相当不错了。阶梯式学习法座谈会上,有经验的校长们和我说,达到这样目标,小学95分以上没问题,初中85分以上没问题,高中75分以上没问题。

●四级是多得上课

有三个要求:

一是培养概括能力。一个人面对纷乱繁杂事物,能用几句话概括其本质,是他有能力的重要标志,是一些有作为的人的必备素质。概括能力是怎样得来的呢?教师上课不得不说许多话,孩子必须从教师的众多的话语中“琢磨”出主要意思,这就是获得概括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父母若能配合老师指导孩子有意识地去这样努力,概括能力会有更大的提高。

二是让孩子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上课。善于逻辑思维就多推理,善于形象思维就多想像。发挥特长上课既愉快又容易取得成绩,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方面,何乐而不为?

三是努力扩大课堂收获。帮助孩子用心去扩大课堂收获,比如老师的哪个字写的好,那句话讲的漂亮,哪个动态优美高雅等,都应该留心学习和增加美感。

一个人的成长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多留心,多积累,机会是给有积累的人留着的。

●五级是专论上课

它也有三个要求:

一是孩子对知识有“超前兴趣”。有自学的能力和方法,有独到的见解,并能用较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笔者教物理时,鼓励孩子们先学,能跟家里搞物理的亲人一起学习、能在网上收集相关信息更好。孩子学过了再去上课就会发现,最基础、最扎实、最系统、对他们帮助最大的还是课堂。

实践证明,达到自学程度的孩子,上课更专心,也更虚心。

二是能形成知识专题或结合社会实践的专题,进行主动探索式的学习,从而促使孩子走向高水平的研究性的学习。

三是讨论时要善于交流,热爱集体,能很好地进行现代化“合作式学习”。

这样做,孩子的上课要求具体了,状态水平明确了,对自身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都更有好处。

孩子从一级到五级,处于体建设性的方面。只不过是主动的程度、状态不同。

怎样提高上课水平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去上学了就自然会上课了,其实不然,从上面上课阶梯水平可以看出,上课的水平的差别很大。孩子是不是会上课很关键,而学会上课的重要方面就是提高上课水平。怎样提高孩子的上课水平呢?

●明确上课的意义,决心改变自己

想自己的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吗?想帮助孩子走出学习困境吗?想改善孩子的学习生活?想让孩子学得主动自由、不断地取得成功和发展吗?关键就是提醒孩子要上好课。

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学会上课一定要明确上课的意义,下决心改变自己,提高自己。要想改变自己,一定要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现有的上课状态,即抓好真实定位(认识自己,生成目标)……抓好合作升级(改变课型,提高水平)……抓好讨论教学{群体效应,全面发展)……抓好激励评价(明确期望,行为成效)等。

●做好上课准备,提高上课效率

孩子要克服上课懒散、分心等不良状态,要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想像等,必须做好上课的准备。主要是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准备。

1.注意休息,规律作息

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紧张学习的时候,大脑神经细胞在激烈、紧张地活动着。大脑在进行旺盛的新陈代谢,保持着兴奋状态。但这种兴奋状态维持的时间不可能太久,过一段时间必须进行休息,以补充神经细胞消耗掉的能量,恢复功能,消除疲劳。不然,人就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头昏脑胀、反应迟钝等现象。因此,为了保持上课精力充沛,积极活跃,需要注意休息及规律作息。

具体做法是:

第一, 保证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睡得好,人的体力和精力就恢复得好。既要保证一天8~10小时睡眠,又要提高睡眠质量,要睡深、睡熟。一些学习好的孩子,一些有作为的人,都有自己的很好的睡眠习惯。只要坚持努力,是可以养成好的睡眠习惯的,这将使他(她)终生受益。

为此,要做到下述四要四不要:

四要是:青少年要在晚上10点左右睡觉为宜;每天要坚持同一时间睡觉;睡前要用热水洗脚,如果自己能做做足部按摩更好;要做到躺下就关灯,闭眼就睡着。

四不要是:不要在睡前(吃完晚饭后)喝浓茶、咖啡之类饮料;不要在睡前做剧烈的运动;不要在睡前看过分刺激的电视或动感情的小说和信件;不要在睡前半小时内进行紧张的学习或激烈思考。

要定时倒头就睡,很快睡着、睡熟,铃一响就起床进行洗漱,既要洗出个“洁净”,更要洗出个“清新”,洗出个“精神”,然后精力充沛地去学习。只要坚持上述愿望和努力,一定会很快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终生受益。

第二,重视课间休息 课间10分钟时间不长,一定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休息一下。上课越是积极、紧张地学习,下课越要休息;而且最好到室外休息,尤其是冬天,要到室外去活动一下,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还可以调节一下心情。这很有利于更好地上下一节课。

有些孩子,没有重视课间休息,下课后还坐在位子上看书,思考问题,做作业等。不会休息,就不会学习,不仅影响成绩,甚至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第三,重视积极休息。

参加文艺活动、体育活动,更换学习内容和形式等,称为积极休息。既达到了休息的目的,又可增加能力、美感,使学习生动、活跃、丰富、充满情趣。

2.合理营养,吃好早饭

青少年孩子大脑发育和活动都很需要营养,这主要靠一日三餐获得,作为母亲,尤其应当努力提供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孩子不太重视吃好早饭,认为“早饭可有可无”、“不吃也没事”,有的借门“早晨很忙,来不及吃早点”。这些都是很错误的。

早上起床,离,亡顿饭就相隔约12个小时了,就已经是“空腹”了,如果不吃早饭,或吃得很少,到上午第三四节课时,人就空腹达十六七个小时丁。这时身体和大脑都处于营养缺乏状态,血糖大幅度下降,出现饥饿感。所需要的营养,多是消耗身体里的“肝糖原”和“肌糖原”来获得。在这种营养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大脑积极活动就有困难,上课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懒散、迟滞表现,重了会出现心慌、多汗状况,这种消耗还对青少年身体造成伤害。

所以早饭一定要吃,而且要吃好。不仅要吃主食,还应吃些蛋、奶、肉等食物,以补充脑力劳动需要的蛋白质和脂肪。

青少年一定要吃好早饭,以充足的营养、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去上好课。

3.注重体育锻炼,形成锻炼习惯。

大脑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器官,它的正常运转需要健康的身体支持和多种物质的供应,氧气是大脑活动需要的主要能源。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增加血液含氧量,以给大脑充足供氧。

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脏功能,加强给大脑的供血量。可以改善脑血管的弹性,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

体育锻炼时会使大脑皮层的兴奋点转移,是脑力劳动的一种积极的休

息,为搞好体育运动,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做好课间操,要用力做、认真做,它对强壮身体、增进精神很有好处。

第二,上好体育课。学校里面体育课内容,都是经过多年理论和实践研究,非常适合青少年成长需要,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很有好处的课。

第三,自行安排体育锻炼。住校的孩子或寒暑假在家的孩子,应自己安排晨练,它可以活动肢体,呼吸新鲜空气,提升精神。但晨练不适于过量。放学后,应该坚持到操场去活动活动后再回教室做作业或回家。

总之要注重锻炼身体,形成锻炼习惯,保持旺盛的学习体力和精力。

●积极思考,学会思考

(4)是不是展开了想像的翅膀,有了更丰富的思想和理想? (2)

孩子学习好坏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思考不思考、是否积极思考的问题。用心思考是上课的重要任务和活动。思考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要在积极思考过程中学会思考。

1.要在“懂”上下工夫,打好基础

孩子学习的目的不是把自己大脑当成“口袋”去装知识,而是要理解知识、运用知识。首要的就是要在“懂”字上下工夫。

一要懂概念。懂概念,是学习最基础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如果把知识体系看成一座大厦,那么概念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孩子学习概念的主要毛病就是只背记概念的定义文字,这是造成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

学习概念主要要明白这个概念怎么来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含义(内涵)?这个概念的适用范围(外延)是什么?深入思考一下,还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个概念? “新鲜”在哪?思考得越深入,越具体越好。

二要懂规律。懂规律,也就是要懂事物的变化关系。要明白这个规律是怎么建立的?人的发现过程是什么?变化关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适用范围是什么?有哪些基本应用?上述问题都要用自己理解的话把它说出来,说得越准确越好。当然,最后说的和书上的“黑字”差不多,但理解的表述和背记的东西很不一样。

三是要懂情境。无论文科还是理科,积极思考都会使自己进入一个新鲜

境界。尤其是文科,一定要理解阅读,或“品读”。要积极去思考作者的思路和用心,理解越好、品味越深,收获就越大。

2.善于求救

上课是教师主导下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的科学认识过程。告诉孩子,一定要充分认识老师在课上的作用,要善于向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学习。

一要学习思路。

要注意这堂课老师是怎样开头的。一般教师开头都要讲在什么情况引出新课的,它的意义如何。要注意大小标题的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是集中了众多的优秀思想,思路清晰、明确,字句简练。经常是,教师版书上的大小标题和统一的教材不一样,有的地方用词是很有讲究的。

还要注意课的结尾。教师在课的结尾一般都要做个小结,这既是强化,也是经验,对进一步学好提出建议。

上述内容需要学到手,教师无论是讲解大的问题还是小的问题,思路总是很有顺序,很有层次的。有的人在社会上一说话,人们就知道他是教师,就是根据这个特点判断的。

讲究程序是科学方法的实质。学会调整思路、学会思路清晰、学会瞬间思路清晰,太可贵了。这对一个人学业和事业的进展大有好处。 二要学习重点、难点。

孩子学习进步的过程就是突破一个个重点、难点的过程。在这方面,老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是高水平的教师,他们课上重点越显明,难点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水到渠成”。这是教师用他的知识和能力,经过加工后,用科学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表现。

书本上的文字不得不写得很精炼、很规范,因此变得难以理解。而教师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字词就能一下子“打开了孩子的心扉”,或把真切的含意“说到孩子的心坎里”。有的教师解决难点很巧妙、很艺术,甚至很精彩。

愈来愈多的教师在这方面下工夫,孩子愈是敬爱教师、积极思考,就愈会感受到教师的用心。这不仅能使孩子更好地把握知识、培养能力,更能感受到思维的伟大和美好,形成会思维、爱思维的习惯。

三要学特色。

教师上课时通过声音、板书、动作、表情态度以及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来教学,都是经过科学的论证和充分准备的。不同的教师在这方面有不同的特色。父母亲要告诉孩子,要充分利用这些特色来学习。

今天的教育手段愈来愈丰富多彩,也越来越人性化,教育的发展对孩子来说,可以看作是从背记知识的时代到忙于认知时时代,再到今天充满整体生命活力的发展时代。

搞好上述“三学”不仅有利于积极思考,也是为学会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做好笔记——记思路、记重点、记收获、记问题

随着年级的提高,做好笔记就成为孩子上课的基本要求。学会做课堂笔记是孩子上课的基本功之一。

做好笔记主要有三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笔记是课堂学习的一份重要资料。某堂课学了什么、学的程度、学的情况等,这些资料都很宝贵。

第二个好处是,有利于掌握知识,既有利于整体、系统地把握知识,又有利于推敲重点、难点,更有利于课后复习。

第三个好处是,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笔记的内容即体现出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也能体现思维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它还能看出孩子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及个性特点等。

课堂笔记记什么?怎么记?

一要记思路、记重点。

要记老师板书上所写的纲目和重要内容,重要的图解和表解,典型事例以及老师补充的,以及书上没有的内容。

需要告诉孩子的是,一定要以听为主,以记为辅。在听、记有矛盾的情况下,要先集中注意力去听,听思路,听重点。尤其是在老师讲解重点和难点时,老师往往语速放慢、语调加重,这时,孩子一定要紧跟老师思路思考为主,努力听完整、听系统,然后概括地有重点地做一下笔记,记思路、记重点。课堂上长期这样努力,能养成良好概括能力。

我们看看扛苏省南通市第十二中学初一(6)班马晓刚同学写的《我记笔记的方法》:

记笔记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上课不认真记好笔记,那么课后复习就缺少条理,也不容易记住上课的重点,对学习是不利的。

记笔记不可能把老师上课时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这样做,不但来不及,而且会错过老师上课时所讲的内容。正确记笔记的方法应该是记老师上课时的重点、要点、难点,将老师分析问题的方法、解题要点或例题记下来,笔记本的旁边可以留一栏空白,必要时可记上注意点,或上课时所讲的难点。有时,上课老师讲得很快,来不及记,怎么办呢?有两种办法,一是暂时先记在脑子里,等到有空隙时,赶紧补上;二是将老师讲的众多语句,概括总结,抓住重点,提纲挈领地记下来。这种方法就要靠平时锻炼。记笔记还不能光靠死记,要边理解边记,把自己的想法或看法也记下来,以便于课后消化. 课后还应该通过看书,或阅读其他参考资料,对笔记的内容进行补充,这样笔记就更完整了。

二要记收获。

记自己的看法、体会、联想等。可以将“符号法”、 “批语法”、“关键词法”等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如老师强调某内容重要,可以在笔记本上这个内容旁边划上竖线,越重要划的竖线愈多,一般笔记左方都留有一定的空白篇幅,留有批注和课后补充的余地。如果是自己认为某一内容重要,可以在旁边划插入号“《”,在后边批上字或写上简练的话,当然在不影响听老师思路的情况下,能写出自己的联想和新思想更好。

要注意,笔记本是自己的学习的工具,怎么做对自己学习有好处就应该怎么做,不能太乱,但也用不着过分整洁,它不是装饰晶。

如,有的孩子一边听,一边记笔记,还一边用脑子有意记忆,还画上评价符号,甚至自己收获大的地方,感兴趣的地方都有符号、彩色、图形等,这就是很好的笔记,学习本来就应充满个性。

这样上课积极活跃,这个笔记本,可谓是他学习充满生命活力的写照。

三要记问题。

既要记没有听懂的问题,也要记自己发现的问题。

有困难的地方,需要过去学过知识的地方,要记下来。课后:要及时找同学和老师请教,把问题和困难解决,需要的旧知识尽快自己查找出来,把笔记补上。

自己发现的问题,能形成专题进行研究就更好。

●提高参与程度,善于合作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孩子的特殊的认识实践活动具有不可替代性。孩子要使自己的学习达到主动、自主并具有创造性,这需要有个培养过程。这个培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就是提高自己的课上参与程度。

1.在参与中要积极发言,培养语言能力

说话可以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清晰、完整、准确。说话可以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信心。只有当自己克服害怕心理,征服畏惧,站在老师面前,站在同学面前,说出自己的意向和想法、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心灵时,才会真正的和大家进行心灵的碰撞。才会在大家的心目中塑造自己的形象,从而使自己和大家更加亲切、和谐。

孩子进入社会后,语言能力更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

课堂是锻炼和培养口才的好场所,孩子要充分利用课堂,过好语言关。

2.提高语言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思想。无论是回答问题或参与讨论,要尽可能地在说话前,先有自己的思想(先想一下或先想好)然后再说话。也就是先自己在脑子里组织一下内容,清理一下思路,再说话。这样的努力很重要,会使自己从接触话题开始,在很短的时间内说话就能很有条理并简单、明了,防止说话杂乱无章,从而培养思维的灵敏性。

二是要有个性。不要照本宣科地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要说自己心里的话,要说真话。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三是要有新意。努力表述自己的新思路、新想像、新感觉和新体验,充分体现思维的创新精神。

当然说话有规矩。课堂是大家共同学习的场所,要有一定的纪律要求,课堂上不能想说就说,影响课堂秩序。老师主持课堂时,要先举手,允许后再说话。发言时,站立端正,态度自然,声音洪亮。培养这些好品质终生受益。

要学会与同学、教师们合作学习,发展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学习人际关系可以创设一个和谐、舒心的学习环境,可以获得老师更加热诚而耐心的指导和帮助。孔子说: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自己的学习获取真知、增长能力。

今天,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使自己更多进行合作学习、合作探索,进行研究性学习。

青少年时代,有几个常在一起坦诚地讨论、学习的伙伴,互相激发学习兴趣,不仅能及时地解决学习问题,这种讨论的内容和方式对未来工作也大有助益。现代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研究近80%是合作完成的。

超前、主动、探索

预习行为水平的阶梯目标及操作

引导孩子结合实际预习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预习

二、关注预习质量

学习新知识的常见环节是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先预习后上课。

预习,就是课前的自学。这是孩子在上课前先独立地自学,做好上新课的准备,促使自己自觉探索,更加主动地学习。

超前、主动、探索

●超前兴趣,做好准备

书本上有那么多有意思的知识,很多孩子都在想, 自己能把它弄明白多好。笔者上学时,家境贫寒,常是一分钱一分钱地把钱积攒起来,一上初中就把初中三年的书全买下来,摆放在床头,抽空就翻阅一下,就盼着快点学方程,快点学物理、化学……由于这种超前兴趣,使自己对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从知识、从心情上做好上课准备。也正因为如此,上课对老师讲的东西也更感兴趣,学得更好,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得学习主动、良好。

既然人都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对课本上的新知识感兴趣,那就满足这种需要吧!搞好课前预习吧!作为初学者,在预习中肯定会有许多知识弄不懂,会提出不少问题,这会引起更多的学习愿望,提高学习兴趣。

(4)是不是展开了想像的翅膀,有了更丰富的思想和理想? (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这句古话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先有个了解,有个准备(计划)就会取得好的效果,容易取得成功。预习就是在老师上课前,对要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初步把握重点、难点。新知识总是需要原有知识做基础的,中小学学习难点,大多是综合运用的东西多,这往往需要上课前自己补习或查找一下有关学过的知识,“打有准备之仗”。

有些孩子学习很努力,但学习成绩不佳,他们习惯于“平时从不向前看,上课只跟老师念,下课围着习题转,考完谁都不想见”,这几句顺口溜,把这类孩子描述得活灵活现。他们没有知识和上课前心理准备,进教,室只能“跟着”上课,学习起来情绪低沉,思维呆滞,下课后搞题海战术,还挺忙、挺累,可想而知,学习成绩是不会理想的。“考完谁都不想见”这种生活多么难受、多么苦恼。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忽视预习,没有认识到学习必须符合一定的顺序规律,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越是学习吃力的孩子,越要重视预习,以摆脱被动的恶性循环,做到积极、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上课自由、愉快 通过预习,对要学的内容心中有数,目标明确,注意力集中,思维就会积极、活跃。

通过预习,能了解新课中需要什么旧知识,能发现自己知识上薄弱的环节,可以及时地补上这部分知识。

课前,补习一下旧知识是很容易做到的,它的好处却是巨大的。这不仅能避免上课时被旧知识“卡住”,影响学习效益,不至于出现心烦意乱状况,还能使课堂上的东西,变得容易和轻松。更主要的是,这样做是自己进行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自己的认识结构有动态性的发展。

通过预习,对重点、难点有一定把握,带着问题、带着需要、带着思想、带着热情去上课,会另有一番境界。上课针对性强、精力集中、思维主动、深刻,自己也更加自尊、自信。

通过预习,对要学的内容有自己独到见解,上课可以和老师的思路进行比较,老师是怎么提出问题的?是怎么分析问题的?是怎么解决问题的?高明在哪?巧妙在哪?特色在哪?美在哪?孩子坐在教室里上课,思想能这样既集中又宽阔,既注重知识又注重人情,既提高智能又培养美感、品德和人格。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全面发展,若能形成些专题,并迫切想与同学老师进行探讨研究,上课时水平就会更高。

●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一般是一个孩子首次接触新知识、独立地去阅读和思维。预习就是上课前的自学,所谓自学能力,就是独立学习的能力,即独立地开发智力、培养创新的能力。

孩子若能长期坚持预习实践,预习的水平逐渐提高,实质上,就是长期坚持自学。这样, 自学能力必然会得到提高,并学会学习,意义重大。

预习行为水平的阶梯目标及操作

为上课做好准备,提高自学能力等,都需要有个培养过程。多年来,通过对大量孩子的调查研究,逐渐形成了适合孩子需要的,对他们做好预习有帮助的五级标准。详见下面的《阶梯式孩子预习行为水平表》。父母亲也可以和孩子一道制订这样一个表格,并按照要求协助孩子去自我评价。

阶梯式孩子预习行为水平表

1.简要预习

阅读课文,明确要学习的内容。及时补习与新课相关的知识。做好上课准备。

2.重点预习

找出并初步理解要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初步弄清楚要学内容的基本思路。利用工具书等扫除障碍。

3.问题预习

较为系统地提出要学习内容中的问题(重点、难点)。

对重要疑点有自己的初步理解和探索。简要写出批注或提纲。

4.解析预习

能自己对新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利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等解决问题。

5.探究预习

有自学的能力和方法,对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专题。并主动进行探索。

学会请教好问,善于讨论,合作学习。

●一级是简要预习

有两个要求:一是通过阅读课本,知道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二是及时补习一下需要用的旧知识及薄弱环节。课前,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做到这样预习,也就做到心中有底,心中有数,有利于上课主动学习。

●二级是重点预习

有两个要求:一是初步理解要学的重点、难点。要理解它首先就要找到它,能找到重点、难点,这本身就是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可用红蓝铅笔轻些划下划线,或在重要字词下面点上点,轻些画的原因是便于学习,复习时更改;二是初步理解要学内容的基本思路。如果能长期坚持,这样预习并与课上老师强调的内容相比较,会很快提高自己的预习水平。

我们看看上海松江县第一中学初二(1)班朱引芳同学写的《符号——预习的工具》经验:

预习、听课、复习是学习的主要环节,我是很重视课前预习的。有些同学认为,预习嘛,就是在上课前先把课本看一遍。其实,预习并不那么简单, 因为单单看一遍课本是记不住的。我的方法是用符号作为预习的工具,把课本中重点、难点和问题等找出来,以提高预习的效率。我把课本中的概念用方框框出来,把定律等用波浪线划出来。代数、物理等课的公式,我就用双线把它们划出来。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打一个问号。做完这些工作以后,我就看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能做出来的习题,我就把它做出来,做不出的题目,我就在旁边打上一个钩,这样,老师上课的时候,我心里就有底了,老师上课讲到我不懂的打问号的地方和做不出的打着钩的题目,我就特别注意听。这样, 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堂知识就容易掌握了。

●三级是问题预习

两个要求:一是提出问题,并把问题联系起来系统化。二是对重点问题有自己的初步探索。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提出问题的人,才会真正地学习,奥妙无穷的世界只向那些敢于发问、勤于思考的人敞开大门。善于提问、善于把问题系列化是善于学习的重要表现。

上海市曹行中学初三(4)班王伟国同学的读书经验很好,在他的《作好读书笔记》文章中写道:

作读书笔记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书的内容,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读小学时,我成绩很差,原因就是我从来不作读书笔记。进中学后,我开始记读书笔记,并尝到了甜头,学习有了明显的提高,我还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我就给大家介绍我作笔记时常用的方法。

一、画记号,加批语。看到课文上有什么重要的观点、结论,精彩的分析、论述,有典型意义的数据和对自己的启发、教育最大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看不懂的问题,值得研究的地方,都可以画上各种不同的记号或在旁边空的地方加上批语。记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如:可用横线、曲线、圈、点等标明重要的地方,用问号标明看不懂、值得研究的地方等。

二、摘录。摘录是把书中的要点、精彩的句子或段落,抄录在笔记本上,摘录时,假如碰到前后或中间不需要摘录的文字,可用省略号表示。为了便于查对,摘录下来的原文应注明书名、页数、标题等。这样积累多了,就成了某种专题的资料。

三、概括与缩写。把自己读过的文章概要地叙述,说明某篇文章主要讲什么问题。这样做能锻炼我们的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也便于将来复习和进一步研究。

四、列提纲。阅读课文要根据内容上的联系,找出各段或各部分的重点,用自己的话扼要地记下来,这就叫提纲。列提纲,必须条理清楚,既节省时间,又突出要点。

五、记心得笔记。心得笔记相当于读后感,这种笔记,可以写自己读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对原文某些论点加以发挥,或是提出批判。记这种笔记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比较系统的牢固的知识,能培养我们分析、综合和批判的能力。这种笔记没有一定的格式。它可以记零碎的看法,也可以记系统的见解,可以用三言两语来表示,也可以形成完整的篇章。

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和形式还很多,上面介绍的只是我平时常用的几种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你们可以只采用一种,也可以把不同的方法综合起来运用,大家不妨试试。

●四级是解析预习

它有三个要求:

一是分析能力。人普通存在的毛病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对事物能分析下去、深入下去,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入学业和事业的进展,甚至是开拓。而孩子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会“抠”书的过程,能自己“抠”的进去,是很可贵的。

二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码应学会运用工具书和参考书。课本上简单习题自己应能解决。

三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路。可以把自己的看法、体会,用简练的文字在书上做些批注(可用自己惯用符号)。这既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又非常有意义。

批注是人们辛勤思维劳动的结晶,它孕育着文明的推进、发展和创新。一些有思想水平的人的读书批注是无价之宝,如列宁的《哲学笔记》是研究列宁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他的批注的形式和方法也给我们极大的启迪。

●五级是探究预习

它也有三个要求:

一是能形成学习专题。例如学习三角函数公式时,形成“三角函数公式关系表”、 “三角函数运用经验集锦”等,使学习具有研究性。

二是对专题有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新见解、新思路、新发展),培养创造精神和能力。

三是善于和教师、同学们讨论,善于合作学习。

显然,预习的各级水平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高一些的水平是在低一些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形成的。

引导孩子结合实际预习

●时间的保证

要做好预习,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保证。所以,在预习计划里有时间的具体安排,时间安排的多少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定。在完成作业后的时间多时,预习就可以安排的多些;时间少时,预习可安排少些,很多孩子都是在上课的头天晚上,把第二天上课要用的书本及工具准备齐全,同时安排一段时间预习,做好物质、知识、心理准备并形成习惯。

●预习水平的选择

因为高水平的预习是建立在较低水平预习的基础上的:如前述阶梯预习表的内容所示,不可能出现不进行阅读、初步理解、重点,而就直接去深入理解、进行探究。也就是说,没有一、二级水平,很难有三、四、五级水平。

预习水平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定。对于自己比较吃力的科目,在预习时间上应多安排一些,在预习水平上应重点搞好一、二级。

实践证明,有的孩子在困难学科上坚持一段时间的一、二级预习,就能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对于自己非常喜好、学的又比较好的科目,在不影响别的学科学习的情况下,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预习的水平应高一些。

笔者曾辅导一个初二孩子。这个孩子很喜欢物理,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求我帮助解决困难。利用这种阶梯式预习和上课的方法指导他几次后很见效,半个学期时间,物理成绩明显见好。到初三年级,在学校重点班里,成绩都是优秀的。初三暑期,笔者指导他预习高中物理课,他很热心也很用功,上高一后,物理学习非常优秀,而且使他在重点校、重点班学习名列前矛,并担任班级的物理科代表,很多成绩好的孩子,都去请教他,对他的促进也很大。到高一暑期,他基本把高中物理都学完,还不时地涉及到一些大学物理内容,相信这个孩子在未来学业上会取得更大成功。这个事例说明,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它会使孩子主动、愉快,使孩子会学、爱学。同时也说明,每个青少年都有着巨大的学习潜力,一定要发掘它,发展它。

(4)是不是展开了想像的翅膀,有了更丰富的思想和理想? (4)

有的孩子认为,自己预习后,再上课就没什么可学的了,甚至影响上课学习的积极性、容易玩闹等。这样的孩子学习不会好,他们对学习认识太浮浅、太幼稚了。不了解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了解把握知识需要艰苦的脑力劳动,不了解老师和孩子的思想应该不断地提高,更不了解上课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实践证明,只有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才会看了点东西就骄傲不学,就狂妄自大。真正达到自学程度的孩子,上课会更热心更专心、更虚心。追求知识和真理是无止境的。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预习

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预习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也可以说不同学科有其不同的预习方法。

●语文预习重在基础知识和阅读

语文课文预习主要侧重在基础知识和阅读方面。

语文的基础知识面广、知识点多。拼音、词汇、句子等小问题虽不复杂,却也不容易。必须平时长时期下工夫,做个“有心人”,才能打好基础。

预习时,要把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句子先用笔画下来。首先看这里有没有过去学过的和查找过的,及时复习一下。解决掉这部分很重要,一般老师对过去学过的课上不讲和不重点讲,孩子却往往因此而 “卡”住,造成课上学习不顺畅。

对于要学的新内容,自己尽量利用书上注解或工具书(字典、词典)等自己解决一下,哪怕解决一部分也好,课上老师再讲解时可以得到强化和提高。对于这些知识点,一是要理解,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有意记忆,并应努力去运用。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记成笔记或添记卡片,日积月累,会大有长进。

对于语文阅读,要重在阅读理解。也就是要首先顺着文章作者的思路观念和情感来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提炼出课文的中心思想、立论要点、结构层次和材料组织等内容。经过这样的预习后上课,会学得更加主动,重点、难点更加明确,有利于自己与老师、同学们做更深入的探讨,把语文学好。

●数学预习重在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基本的工具学科,数学比较抽象,逻辑性很强。

预习数学首先要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个概念?这个概念什么意思?它的使用范围如何?只有真正地掌握了概念才能去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学习概念时,要学会从实际事例中概括出概念、抽象出概念。

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定理和公式。预习时,可以自己看一下定理的建立过程,自己推导一下重要公式。推导中需用学过的公式,要及时复习一下。上课可以进一步学习老师的思路,把公式的推导过程(步骤)弄得越清楚越好。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熟记公式,多长的公式一眯起眼睛,各个字母都仿佛能清楚地看见一样,公式背记越熟越好。再做几个典型题目,用来巩固和加深理解。上课时重点放在对知识强化和深化上,放在跟老师学思路、学技巧、总结经验上。

●外语预习重在阅读和语感

英语是一门靠自己平时学习积累的科目。学会预习英语,有更显明的自学英语的特点。总结那些学习英语进步大、成绩好的孩子们的经验时,发现他们确实有一定的学习程序。

一是意思阅读。也就是先把文章通读一遍,尽力将文章的大体意思找出来。对文章的内容(文体)有个初步的了解,这既能激发学习外语的兴趣又能培养外语阅读能力。

二是自学生词。对照单词表或查字典, 自己学习课文中的生词。明确并记住其发音、拼写和用法。这是学好外语的最起码的基础。

三是了解语法。了解时态、句型、重要短句和习惯用语等。试着找出重点、难点,有准备、有目的地去上课,可以大幅度提高外语学习水平。

四是培养语感。语感是对语言的把握与感觉,语感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外语水平的高低。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就是朗读。朗读课文,要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精彩段落,还要有思想、有情感、甚至有动作地进行朗读。

外语学习好的孩子都有一个重要经验,就是他们多是把课文全背下来,甚至能把学过的外语课文全背下来。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各学科有其不同的预习内容,还有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但就学校课本学习来说,其方法大体上与我前面谈的《阶梯式孩子预习行为水平表》的内容差不多。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和学科特点灵活地运用。

请父母参与思考

孩子预习的主要任务通常在家庭中完成,那么你认为,在以往生活中,你的孩子预习达到了第几个阶梯呢?

强化、深化、概括化

复习行为水平的阶梯目标及操作把平时复习和阶段复习结合起来

三、关注复习水平

复习就是重复学习,反复学习。复习是预习、上课学习后的再学习。它是一种巩固性、深人性,发展性的学习,是加强孩子主体性的自学。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我们一般说复习,主要指的是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的复习。课后复习的内容主要是当天学的知识,复习的多少和水平也多是自主安排。如果是学过较长时间,集中一段时间对较多的知识进行整体复习, 叫系统复习,如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总复习等,这种复习大多是在老师指导下,有要求、有安排的复习。所以,课后复习更要有自觉性、自学性,它是搞好系统复习的基础。

对于父母来说,协助孩子搞好复习,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以下对孩子复习的要点和指导方法策略做一个详细的分解和说明:

强化、深化、概括化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巩固和强化的过程

在孩子一天里,各学科的知识学得很多。对于初学者,尽管有所预习,有的知识还是显得很杂乱、很困难。安排一段时间,及时地整理一下,巩固学习收获,解决一下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把上课没有听清、没有弄懂、没有记住的知识,及时地查缺补漏,使知识完整、扎实,对深入学习很有好处。

知识是相互联系、由浅入深的。头天的课没复习、没理解、没记住,第二天上新课就会出现接不上、难理解的状况。可见复习是为上好新课,提高上课水平做好准备,

要养成一天学习后,及时复习、巩固学习、做学习概括小结的习惯。孩子所学的知识主要是间接的书本知识,不像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得到的印象那么深,必须及时巩固、强化,才能记住和掌握。

心理学研究人员告诉我们,认识的基本规律是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可见,巩固是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

人的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的发展均如此。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巩固、强化的过程。

●深入、深入、再深入

预习时,是孩子初步接触新知识,不可能全部深入理解。

上课是教师主导下的活动,也不可能完全按自己水平、按自己意愿去进行,必然会出现有的理解浅一些,有的甚至不理解。

这样,完整的、深入的理解任务,就落在复习上了。

复习贵在能深入,要充分展开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来进行思考。努力运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归类、系统化与具体化、归纳与演绎的思维规律。对基础知识、中心思想、变化关系,要能深入下去、分析下去,有自己的理解,有新的看法和想法。孩子学习最忌伟似懂非懂,似是而非了。对重点知识的学习,一定要钻研得深一些、透一些。在中小学阶段,把基础打得牢牢地,对进一步学习大有好处。

复习时,要做到对知识理解、把握得深人、深入、再深入。

●概括能力是人的能力水平的主要体现

一门学科是一个大的知识体系,其中一个单元知识是一个中的、小的知识体系,每堂课的内容也是一个小的知识体系。

对于概念的建立、中心思想的形成及原理的组成,无论是课本的编写,教师主导下的课上活动,都是有着严格的逻辑和系统的安排的。

上课时,一段一段地学习,一个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一个基础知识地深入理解,把书本由薄变厚。那么复习时,就要把它们进行综合、归纳起来,把它们连贯起来,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知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知识。

对知识系统,要不断地进行概括。

人们对于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入的,不断追求更明了、更简捷的形式。而且形成了一些方法,如提纲法、比较法、列表法、图示法等。复习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方法,使得知识系统完整、简练。把书本由厚变薄,甚至可以把一章内容,变成由一页纸上的提要来充分掌握。

知识系统化,既有利于深入理解基础知识,又有利于整体、综合地把握运用知识。学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理解和处理问题,这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好处,是对解决综合性练习的充分准备。

深入、概括的过程是学习过程的主要体现。深入、概括地进展,不仅使人掌握了基础知识,培养了能力,更发展了人的思想和品质,挖掘了人的潜能和创造性。

复习行为水平的阶梯目标及操作

搞好复习,有一定的程序,多年来,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形成了适合孩子需要的复习五级标准。详见下面的《阶梯式孩子复习行为水平表》。这里,明确一下各级中的主要要求和具体操作。

1.巩固复习

回忆课上内容。巩固预习和课上的学习收获。

找出并补习课上没有弄懂的问题。阶梯式孩子复习行为水平表

2.重点复习

狠抓基础。对重点和难点知识有自己深入的理解。

有针对性地看教科书、笔记本等。整理好笔记。

3.系统复习

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系统上掌握知识。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熟记知识系统。为应用做好充分准备。

4.经验复习

对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有自己的掌握经验。并简要批注在相应位置上。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估计应用,积累应用经验。

5.探究复习

进一步钻研形成的专题。对知识系统有自己的新体会、新看法。

对运用有自己的办法,并简要记录。

善于请教好问,善于讨论、合作学习。

●一级叫巩固复习

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复习的基本任务。

有的孩子认为:“那点知识,预习过,老师又讲过,复习时就是再把书看一遍呗。”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他复习看书时,像看小说似的,好像都明白,好像都能记住,到应用时却发现问题很多,忘的也不少。为什么会这样呢?显然,这类孩子没有掌握巩固复习的方法,没有进行思考。

怎样搞好巩固复习呢?正确的做法是:要做好学习回想,或叫做“尝试回忆”,用孩子的话叫做先“过一下电影”,就是开始复习时,先不看书和笔记本,而是把课上学习的基本内容回想一遍,有顺序地、扼要地回想一遍。只要认真去做,人人都能做到。这样做的好处是:

第一,培养思考习惯。因为要回忆得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专心的坚持,需要追寻预习和上课时的思维过程,概括上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是很费脑筋的。有时一个问题“卡”住,需要千方百计、煞费苦心地寻找回忆线索。

回忆能培养孩子系统、完整的思想。尽管低年级孩子这种系统、完整的思想是很初级的,但它最能促进孩子思维结构的动态性发展。

这样回忆更培养了孩子会思考、爱思考。这是会学习、爱学习之根本。

第二,巩固学习的知识。在不看书和笔记的情况下,能把课上一些主要知识,较完整地甚至很感兴趣地回忆起来,这就代表对这部分知识初步了解了、记清了。这是让人高兴的事。当然,可能有一小部分知识想不起来了,或是需要补习的内容,那就乘胜追击好了。

(4)是不是展开了想像的翅膀,有了更丰富的思想和理想? (5)

这样回忆使自己积极地去看书和复习,找出并补习课上没有弄懂的问题。回忆一遍,就巩固、强化一遍自己所学的东西。

第三,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水平。如果自己能回忆出全部或大部分内容,也说明自己的预习和上课是有成效的。这会促使自己更加主动、热爱学习、积极思考、培养能力、展开思想,会使上课的水平更高。

如果有较多部分回忆不起来,就要及时地寻找一下原因。预习的准备是否够、上课思考得是否积极、有意记忆是否进行等等。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思考是否积极,因为不懂的东西是容易忘掉的。

我们看看江苏省江都县华阳中学徐国祥同学的“过电影”学习法:

所谓“过电影”学习法,就是晚上回家做作业之前,把白天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在脑子里像放电影那样再仔细回忆一遍,以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当然,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前提,是上课认真听讲。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觉得,这种“过电影”学习法,对我学习帮助很大。

这种学习方法,我是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发现的。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看第十四课《古诗三首》,突然停电了。 当时,我就坐在那回想刚才看过的课文,想着想着,没想到轻而易举地就把课文中的一首诗《三行》背了出来,而.巳印象特别深。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老师肯定了我的这种学习方法。

我们再看看江苏省盐城市沙东初中三年级陈学彬同学的文章《复述——记忆的法宝》,对我们也很有启发。他写道:

我的学习好方法是复述法。所谓复述法,就是对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提出问题进行回忆、口述解答,复习已学过的主要内容,起到自我检查、加强记忆的作用。复述能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及时补上,复述还能找出学习中的难点,以便集中精力,重点突破。

下面谈复述的几种方法: (1)课后复述。就是上一堂课或看完书后,用几分钟的时间概括老师讲授的内容或这段书的中心思想,及时抓住重点,加强理解和消化;(2)全天复述。就是在一天学习完后,安静地回忆自己一天所学的内容,默想一遍。这种方法有助于记忆,简便可行。 (3)阶段复述。就是学完一个章节或几节课后,可以回顾所学课本的内容,找出每个章节的重点,在认识上由部分走向整体。 (4)考试前复述。就是在进行全面复述的基础上,将书本知识化粗为精,化多为少,提纲契领地复述一些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这样,考试前就胸有成竹了。这些就是我在学习中总结出的经验,也是我的学习好方法。

总之,通过学习回忆,可以促进思考、巩固知识、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习水平。这样的学习回忆,也增强学习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觉悟。

●二级叫重点复习

它有两个要求:

第一个要求是要狠抓基础。我国基础教育多年来一个重要成功就是强调打好“双基”,即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教学。日本有一所知名的学校,他们的成功经验是“起步准、步子稳、重基础、求灵活、扎扎实实、逐步提高”。狠抓基础的重点复习,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重点知识有自己的深入理解。要善于对学过的重点知识,反复深入质疑发问、思考。首先弄清它所表述的“是什么? (即什么意思)”、“真懂了吗?怎么样简明表述?”。因为真正明白的东西,是容易简明表述的。

然后再考虑“为什么? (即为什么学习它)”、 “有什么用处?”这样深入理解常叫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来龙”就是基于什么需要而产生的, “去脉”就是明了它如何应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巩固知识、掌握知识。

二是在有深入理解的愿望和思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看课本、笔记、参考书。

课本上的内容是最规范、精确的表达。

老师的课堂讲解的板书、笔记的主要内容,是孩子最适合理解的。

参考书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上帮助理解。

应把最适合自己理解的笔记整理好, 留下一份自己深入理解的学习材料。

与这种追求语句意思,推敲关键字词、提高的针对性的读书相对应,那种漫不经心的、无思想的、走形式的读书学习是多么落后、多么错误啊。

第二个要求是善于请教好问,养成请教好问的良好习惯。

怎样养成这个良好习惯呢?

一要重视问,及时问。

请教好问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 自己怎么也弄不懂的问题,老师的一句话就顿时全明白了。自己总是感到模模糊糊的问题,和同学们说说,就立刻清楚了。

那种只知道自己一个人死啃书本,不善于请教好问的人,恰恰是忽略了老师的“点拨”作用和同学们的“互动”、 “互助”作用。问题积累多了解决起来会更困难,甚至严重影响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要重视问,坚定地问,及时地问,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要敢于问,主动问。

有问题不问,多是出于“怕”。怕这怕那又常是自己多心所致,大胆地去找老师就会发现,多数老师是很有耐心的,有学生问他问题时是很高兴的。

老师教学就是来解决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要以此为宗旨,鼓励孩子敢于问、主动问。

三要有思考地问。

有问题,一定要自己先思考一下,自己能解决最好。 自己解决不了的,通过思考也能找出问题的关键和思路不通之处,这样有思想地去问问题,老师会赏识自己的学生的。

如果能有技巧地问就会更好。比如老师用红笔划掉了作文中的一段文字,孩子最好不要质疑“为什么给我划掉?”而应当问“我怎么改写好呢?”、“你建议我怎么写呢?”老师会给你很多宝贵的指导。

总之,要善于请教好问。请教好问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老师和同学们的智力资源,请教好问是搞好学习的重要方法。勤学好问的孩子让人敬佩。

●三级叫做系统复习

系统复习是单元系统复习、阶段系统复习、考前系统复习的简称。一般是有老师的指导,有复习大纲,有复习检查等。

做好系统复习要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和系统上掌握知识,培养概括能力。

书本知识和老师讲解的知识都是有层次的。例如高一年级物理开始的第一、二节,力与重力中,重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大小有什么特点?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什么?有的孩子学习时找不着这些内容,个别孩子认为这些知识好像没学过。而这些知识就在书上不到十行的文字里。当前,教科书上的内容,编写得非常精炼和严肃,需要孩子有较高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一般编者是把很有层次性的语言有联系地写成一段内容。如上述不到十行的一小段中,包括那么多的问题。孩子必须在学习和复习时,把各个知识点找出,联系起来。明确知识点和层次性,互相联系地进行理解,是培养分析和概括能力、学会学习的重要体现。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可以灵活地采用下述具体的方式方法:

1.批注法

在课本和笔记本的页边上,用经过思考的、简要的文字,对整段内容或一小段文字的中心思想做出批语。这种简明、扼要、醒目的批要,可以明确表示出自己读这段书时的思想和情感。反复推敲、深思熟虑的批注是非常可贵的复习资料。

单元复习时,可用“读目录法”。书上大小目录就是大段、小段内容的纲要。反复翻阅、思考目录就是寻找和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是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做法,是会读书、会学习的人们常用的基本方法。

2.写提纲法

写提纲法,又叫做写提要法。就是把一个章节、单元的知识进行提炼,系统地写出知识的要点。

写提要法是系统复习时用的较多的方法。它的特点是:

①这种方法较多地用在一个章节、单元的知识系统复习上。如果一节课的内容很独立、很重要也可以这样做。

②它是在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的理解上、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上、为了使重点更突出、关系更明显而自己编写的一份学习材料。

③正因为它是表达自己对基础知识及其关系的看法的材料,所以它不是课本的简单缩写,也不是老师笔记和参考书的翻版,而是对上述学习材料的再加工、充分吸收各方面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形成的一份自己的系统材料。

④写这个提要是为了“用”的,是为了用来更好地把握系统知识的,本质上是一个工具。因此,书写提要时,千万不要走形式,甚至原封不动地抄书上的重点字句。笔者从事中学物理教学时,大力倡导学生做系统提要。例如,第一章“力”的提要,有的孩子写重力的定义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力。问他“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吗?”他回答说“是的”,可见这个孩子写提要是抄书,没有真懂。另一个孩子写重力的定义是“由于……”,一看就知道,这个孩子不但重力懂了,且善于写提要。他明确说“重力是由于……,不是就是……”话虽然简炼,但内行人都会同意和称赞他的。可见写提要时可以促使孩子去抓关键词、深入理解基础知识。

写提要也是笔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三种“力”是高一第一章“力”的主要内容。上课时笔者指导孩子认真读书,和孩子一起分析本文课文的内容层次,孩子很感兴趣,他们说很少见到理科老师能这样帮助自己学会读书、学会预习(自学)的。这章内容将近学完时,笔者要求孩子写提要,而且要求整章知识只在一张8开纸 (可折成两页16开纸)上写完,还得留出一些空边,以备再批注和填充。学生刚上高中,学习都很积极,个个写得很认真,让他们在复习课上交流。一些孩子把三种力都是按定义和特点写的,而关于特点的内容又是按方向、大小、作用点写的。这样来写,基础知识突出,整章内容很有顺序,系统感很强。整章内容变得又少又充实,很容易掌握。笔者把学生中做得好的系统复习提要,特别是那些有个人特点的提要,挂在班上学习园地里,让大家学习,供大家参考。

系统复习还可以用比较法(常用列表比较)、图示法(常用结构图、流程图等)及列表法(常用分门别类列表)等。孩子根据不同的学习材料,灵活采用对自己最有益处的方法,对巩固、理解、系统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我们看看上海松江二中方刚同学写的《归类列表是个好方法》:

爸爸曾经告诉我,有个教育家讲过一段有趣的话:一堆砖头,如果乱放着,只不过是一堆垃圾,而如果它们排列整齐,就能建成大厦。从小学到中学,我越来越体会到,这句话说得真好!

我们从课堂上、书本里学到的知识,常常是散装的、零乱的。要想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知识,就必须进行一番加工整理,这样,学过的知识才记得牢、用得活。整理知识的方法很多,我常用的是归类列表法。打个比方,就是像百货商店的营业员阿姨那样,把各种各样的东西认真整理一番,分别放进一格一格的货架上和柜台里,这样需要拿的时候一下就能找到。

通过实践,我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现在,我参加了学校“江上文学社”,从原来的怕语言到渐渐爱上了语言,我感到了学习的快乐!

同学,不知你喜欢我这学习方法吗?尽管它要多花些时间,但我想“磨刀”是不会耽误“砍柴工”的。

系统复习的第二个要求是熟记知识系统。

(4)是不是展开了想像的翅膀,有了更丰富的思想和理想? (6)

无论是批注、提要还是图表,既然是自己动了脑筋找到的知识联系,那就一定要有意记忆、记熟。要求孩子把全章节的知识系统全背下来,背熟,并能自然地表述出来,青少年正处于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这样复述很容易。这不仅是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系统,为应用做好充分准备,更是发展孩子的记忆和思想、学会学习。

●四级是经验复习

人都应该有每干完一件事就要总结经验的意识,学习和复习更是如此。经验复习有两个要求:

一是深入,系统学习。复习后,在内容、程序、书写等方面, 自己有什么好经验要总结出来。发扬下去。经验系统化就是能力。

二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适当地选一些题目试试,简单的题目,自

己能不能一看题就明了考的是什么基础知识。综合性的习题, 自己能不能明确解决的思路,这样做可检查自己学习、复习的效果,也可提高对知识完整化和系统化的认识过程,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应用经验。

●五级是探究复习

它也有两个要求:

一是进一步形成专题,搞专辑或专题学习。这是一种集中、透彻的学习,是一种突破一般标准达到高水平的学习。

例如高一物理,直线运动可以形成两个专题,一个是运动图像专题,把学过的图像集中一下,有几种、都什么样。这样全面分析后,什么运动图像的题目都不怕了;二是运动公式专题,有的孩子把与这章有关的公式整理成一个系统,写在一张纸上,有什么“爷爷公式、爸爸公式、儿子公式、孙子公式”等,既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明确了它们的应用。

初中和高中稳恒电流部分,都可以形成简化电路、变化电路和能量转化电路专题。其中能量转化电路涉及较多的功率计算方面的问题,是孩子感到困难的部分,把它当成一个专题,既可以得到一些更本质的新体会和新认识,又可以集中解题方法和经验,解题时就会有突破性进展。

中小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形成丰富多彩的专题。有计划、有指导地探索这些专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对孩子成材很有好处。青少年孩子喜欢寻根究底地探求问题是很可贵的,爱因斯坦说: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探求问题罢了。”

二是善于讨论问题,善于合作学习。在前面预习和上课中都谈到此项要求,搞好复习,特别是专题研究的复习,更需要合作学习,合作研究。

把平时复习和阶段复习结合起来

平时复习是指平时的课后复习,阶段复习多是指知识的小单元或大单元的复习,又叫做系统复习。

平时复习是课后自行安排时间的复习,实质上也是个小的系统复习。

阶段复习有的是自己安排的,有的是老师指导下的、有一定要求的复习。经验告诉我们,要把平时复习和阶段复习结合起来。

●阶段复习收获最大

善于学习的人有个共同的体会,就是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时,拿出一定的时间,重新翻阅,总结一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阶段复习一次,感到收获大。为什么呢?复习最重要的任务是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因为阶段知识是完整的,它有利于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类、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从而形成知识体系。形成体系的基础知识,内涵和外延就更加明确,运用起来也就更加准确、得力。

同时,在平时预习、上课、复习和作业中也获得不少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经验。阶段复习时,这些经验也会概括化、系统化,使之成为能够迁移的、更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成为顺利而有效地完成学习活动的能力了。有经验的教师和善于学习的人都非常重视阶段单元复习,并形成一定的经验,从而扩大学习收获。

●各个击破,打好基础

平时上课和课后复习学的是一个规律或是一段课文。它也是一个小的系统,那里面的事物也是有联系有层次的。这些小的系统不抓紧搞清楚,就很难形成、理解单元知识系统。复习过程,可以看成是组装知识大厦的过程,“砖石”准备的不好,某一单元或某一层搞成“豆腐渣”工程,阶段复习时“知识大厦”就建立不起来。可见,抓紧平时的学习是搞好复习的基础。

上述情况,明显表明,学习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一环扣一环的过程。

●宝贵的复习资料

知识系统有着深入、广阔的内容。反复钻研,不断进行提炼,形成文字资料,不断地修正资料,把知识系统提炼,再提炼。

复习资料是为了用的,用它更好地掌握知识,用它更好地去运用知识,而运用情况的反馈信息是上述修正资料的主要内容,一定要保存好自己宝贵的复习资料。

孩子学会这样学习,一定会学习得更好。

请父母参考思考

复习不仅决定孩子的考试成绩,也决定孩子的学习能力。你的孩子在复习上应该怎样下工夫呢?

醒悟、灵活、智能、品质

作业行为水平的阶梯目标及操作

做好课外练习

四、 关注作业效率

孩子学习知识后,必须对其进行检查和应用。作业是知识检查和应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因此,做作业是完整掌握知识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手段。

醒悟、灵活,智能、品质

有的孩子做作业是为了应付老师和父母,为了“交差”,为了表扬,因此出现赶作业、抄作业的现象。可见,父母必须加强孩子对做作业意义的认识。

●学会审视自己的学习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学习求知的一个目的是应用。孩子对知识掌握了多少?掌握得是否深入、灵活?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未来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做作业就是完成上述意图的一个检查。

孩子要重视老师留的课后作业。老师留的作业,多数题目是基础题,是重点知识的检查,针对性较强。这些题目要准确无误、认真按时完成。

少数题目是综合题,需要有一定的运用能力。

一般来说,作业做得顺利,正确率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如果情况相反,说明这部分知识掌握得不好,要及时检查找原因,及时补习。

对学习的效果如何,绝不能单凭自我感觉。有的孩子觉得自我预习、上课、复习“还可以”,一做作业,就发现问题很多。这反映出,这个孩子不仅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上存在问题,在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也存在问题。所以,作业情况能帮助孩子审视自己的学习。

●深化、强化、活化

在多年的教和学的过程中,人们积累了一些好的题目。有的题目很典型、很深刻,而且很有意思。孩子做了这样的题目,对基础知识及其系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做了题目以后,感到自己对某些知识才真正明了。

作业题目大多是

围绕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形成的,有的是针对孩子学习容易含糊和容易忽视的内容形成的。做一些这样的作业后,会促使孩子学习得更加准确、扎实,使知识及时地得到强化。

课本知识是一种间接的、抽象的知识。通过预习、上课、复习,只能算对知识初步认识。孩子所以感到课本知识有些“严肃”和“死板”,是因为它那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还远远没有展现出来。作业却可以使这些知识活跃起来,特别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作业,它要求必须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所以,多数孩子是愿意做作业和练习的。不仅如孩子所说的“作业使知识活了”,同时作业还能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志向。 .

作业可以使学的知识深化、强化、活化。而且深化、强化、活化是统一的,相互促进的。

●拓展智能和品质

作业和练习可以形成孩子各科学习的基本技能。如写作技能、绘图技能、操作技能及运用技能等。

作业在使知识深化、强化、活化的过程中,必然引导孩子积极思考,从而,使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及创造能力相应地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教材及作业越来越多地与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孩子能面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培养孩子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从而拓展孩子的智能。

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孩子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孩子有意志力,还需要孩子有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孩子交上来的作业(作业本、试验报告、作文等)情况,还很能反映孩子的劳动态度、作风、责任感、负责精神等。作业的成绩与孩子的学习成就感密切相关,作业写得好,有利于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

总之,做好作业是孩子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品格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作业行为水平的阶梯目标及操作

如果我们问孩子:怎样做作业收获大?

许多孩子几乎同时就会这样回答:“多做习题呗。”

可想而知,这些孩子整天在“题海”里苦苦地煎熬着。有的孩子甚至整本整本地做了不少题,到头来,成绩仍然不理想,甚至中考、高考落榜。

这样的事例很多,既让人同情,又让人思考。

作业需要有一定的数量,但这样搞“题海”战术是害人的。

一定要让孩子掌握做作业的科学观念和方法。

多年来,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我们形成了《阶梯式孩子作业行为水平表》。它对孩子学会作业、提高学习成绩、培养能力很有帮助,对父母如何指导孩子作业也很有好处,其各级中的主要要求介绍如下。

阶梯式孩子作业行为水平表

1.认真作业

做过复习,独立思考,独立解题。 注意审题,认真解答,书写工整,按时完成。

2.效率作业

准备充分,充满信心。

类似考试一样正确并规范地完成。讲究效率,记录完成作业时间。

3.评审作业

重视作业的自我检查、及时更正。

**及时对作业进行评审。通过不断整理和筛选,掌握课内外练习中的好题。

4.经验作业

注重教师对作业的批改,及时进行更正和小结。

学会自己总结作业经验。培养运用能力。训练一题多解和比较归类等方法。

5.发展作业

能根据学到的知识估计应用。能结合实践发现问题,形成专题。

注重专题研究的过程、方法和成果。善于请教、讨论及合作。

●一级是认真完成作业

有两个要求:

第一个要求:要先做复习、独立思考。

就是一定要先复习,后做作业。

若是没有复习,对知识理解不深、记忆不牢、知识零碎、没有运用的准备。这样去做作业,必然思想困难、质量不高、效率降低,久而久之,既会严重影响学习效果,也不能真正达到检查和应用的目的。

一般作业都要求孩子自己独立完成,遇到困难时,要自己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坚定意志去完成,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问问同学和老师,但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

第二要求是:注意审题,认真解答,书写工整,按时完成。

注意审题就是要重视了解题意。因为看错了题和误解题意而做错题的现象十分普遍,举不胜举。而一些成绩好的孩子,其中一个重要经验,就是他们平时做作业时,养成了注意审题的好习惯。为了做好审题,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要求:

一是准确读题。也就是要稳点、慢点、沉着冷静地去读,对有些关键字句,要有警觉地去读才是。

二是剖析题意。也就是要分解、分析题目,哪是已知?哪是未知?图景如何?过程如何?……一定要把这些弄清楚。还可以通过画示意图来分析问题。

三是理清思路。也就是要有个解答问题过程的考虑或设计,越明确越好。

四是搞好联系。尤其是要搞好题目与学过知识的联系。要明确,现行的教学中作业、考试(非研究性学习)都是围绕学过的知识来出题的,无论题目多么结合实践,多么新奇,万万不可胡思乱想,甚至自己“造”出个规律去解决问题。一定要紧紧联系自己学过的规律、原理、公式等去灵活运用。

(4)是不是展开了想像的翅膀,有了更丰富的思想和理想? (7)

总之,审题就是要做到准确读题、剖析题意、理清思路、搞好联系。

解答过程要认真。过程中的一点小错会造成最后结果的很大偏差。要按规范要求,书写工整,条理清楚,按时完成作业。

●二级叫提高效率作业

它有两个要求:

二级作业的第一个要求是准备充分,充满信心。为了提高效率,要准备充分地做作业。第一就是知识上的准备。不但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复习,还应该有经验和能力上的复习。明确这次作业应该发扬和改正的内容。

第二要有环境准备。自己学习的桌面要收拾干净、整齐。不常用的资料不要摆在桌面上,正在用的学习资料及作业本等也要按一定的顺序摆放好,常用的文具要放在固定并容易取的地方。这样做能提高作业效率,还能养成井井有条的良好学习习惯,对将来的工作也很有好处。

第三是时间准备。要安排一个不被干扰、不间断的时间来做作业最好。有充分准备的人会充满信心地去工作。这一点,父母亲应给予充分考虑。

二级作业的第二个要求是要像考试一样的去做作业。

现在有较多的孩子做作业不科学,不懂得做作业前应先做好复习、掀开作业本应一气呵成,再做检查,而是边看书边做作业,效率很差。

有的孩子还有磨蹭的毛病,在学校写作业有效率,自己在冢做作业时,就玩弄东西,甚至咬手指头,耽搁时间。 现在什么都讲究效率,讲究投入产出比,我们的孩子也应有现代化观念。

现在孩子手里都有表,在作业后注明时间,很容易做到。做到应给予表扬或加成绩。

●三级是自我评审作业

实践证明,这个做法对孩子提高成绩很有效。它有两个有求:

三级作业第一个要求是对作业进行自我检查,及时更正。做完作业后,自己及时进行检查,既保证了作业的质量,又可以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和习惯。怎样进行自我作业检查呢?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常用:

逐步检查。从审题开始,一步一步地检查,发现错误的及时改正。这种检查是顺着原来的思路的检查,很难发现解题思路上的错误,多用于发现计算和表达方面的问题。

重做检查。如果时间允许,干脆重做一遍。可以有意识地换个思路,换个方法重做。重做后,比较步骤和答案,可以分析错误原因,也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和经验。从而,培养能力,扩大作业收获。

带人检查,或叫做逆向检查。把结果带人原题目中,看是否合理。解答理科习题时常用这种方法,应熟练地掌握。不同学科应采用相应的方法来进行检查和更正。

三级作业的第二个要求是自我评审作业。自我评审作业的做法很简单,就是要求孩子做完作业后,在题目前面,用红蓝铅笔的红笔画个标记,当然要征求老师同意才好。

有的题目非常简单(老师不愿意留,孩子不愿意做),孩子认为自己一定能做对,就画上一个竖杠“|”。

若题目是动点脑筋做出来的,有点意思就画个钩“√”。

难点的题目就画个三角“△”,感到很难又很有收获,就画个醒目的大三角或多个三角。只有碰到这样的作业,才会尝到甜头。因此笔者告诉孩子做作业一定要吃几个“糖三角”。

有的作业是很有代表性的典型题(或是个小规律的题),就画个五星“☆”。特别好的就画大五星,代表收获特别大。

再难的,有点“超纲”的就画个花“*”。

单元复习时,要把上述标记整理一下,改动一下,肯定下来。这也是要用红铅笔画的原因。这样的简单做法,一个好处是,孩子及时对作业进行评审。通过不断整理和筛选,可以掌握课内外练习中的好题,也就是掌握了典型的运用范例。对孩子还有更大的好处,就是使得孩子意识到,做作业不是“交差”,不是写完后推给老师完事,而是加强了孩子作业的主体性。

还有的孩子常出现坐下来看不下书去,想这,想那,就是不想怎样学习,不想学习收获,缺少“成果意识”。

缺少成果意识是学习和工作浪费的重要原因。

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学习本身自我意识问题,学习理论中称为“元认知”问题。自我评审作业有利于培养孩子元认知学习。

●四级是经验作业

它有两个有求:

四级作业第一个要求是珍重教师对作业的批改,及时更正,做好小结。孩子对作业的思路和表述,一般都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因此,教师的批改就具有个别性和针对性。作文一类的作业,尤其如此。

教师每批改一次相当于一次个别辅导。教师们是很有经验的,批改的内容是很有水平的,多是“一针见血”和“一语中的”的宝贵意见。

很多教师批改作业(作文)往往至深夜,工作很辛苦。在批改的文字中,凝结着教师的心血和希望。

珍重教师劳动的最好做法是及时修正自己作业中的问题,并做些经验和教训的小结。

四级作业的第二个要求是学会自己总结作业经验。就是要在题目后面写明画三角、画五星的原因。

如果是老师说这道题好,可以在题目的右方画上一条竖线。题目很好,可以画上三条或五条竖线,并写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如果是自己找到的好题。可以在旁边画上插入线“∠”,并写出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这样做,可以记录自己学习时的思想,还可以形成一份重要的作业学习资料,提高作业水平。

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自己就会发现下面三个内容很重要:

一是一题多解。也就是对一道题寻求多种解法。而且能比较出“步骤高明”、 “方法巧妙”的解法。这是孩子运用能力达到高水平的重要表现之一,它有利于培养人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是一题多变。就是做完一道题后,想一想这道题能不能变一变。如果一看题有三个小问,如果这道题直接是解最后一问, 自己能不能做出来?可见,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变化的内容很多。许多好题和难题都是这样演变出来的。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敏性。

三是多题一解。就是要善于对题目进行比较归类。有些题目确实有相同的解法,当然,这需要自己下功夫总结经验、归纳整理才能获得。比如高中物理中的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题,是孩子最感到困难的部分,只要孩子对做过的题目认真做一下推敲,就不难发现,这些题目的已知中有着明显的可以归类的特征,在求解的过程中又有比较类似的思路和方法。完全可以归纳为几个典型的题目来掌握,使最难的部分变成最容易的部分。

一些学习很用功的孩子,但成绩不理想,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只在题海中苦苦煎熬,而忽视甚至无视这种精细推敲、比较归类的学习方法。

总结经验,若从小开始就这样努力,以后总复习就好办了。一、二级题自己看看即可,重点抓三角题和五星题。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请教老师,把好题学得更精、更透,一定会有更大收益。

●五级是发展作业

第一个要求是,学到知识和规律后能自己估计有什么应用,这才是高水平的学习;第二个要求是能结合实践发现问题,形成专题,注重专题研究的过程、方法和成果。

五级作业水平不是高不可攀的,很多孩子试着发展作业,很有收获。

做好课外练习

若学习时间有富裕,孩子可以做些课外习题,即做参考书上的习题。

课外习题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路,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运用能力等。但万万不可乱翻参考书,东做一道,西做一道,有的孩子甚至整本地做一些水平低下的习题,既增加了负担,又有害于学习。首先是要围绕着正在学习的内容做课外习题,并应注意以下原则。

●做好教师指导下的课外练习和参考书

教师有时会根据孩子学习的情况,在课后或者是复习课后布置些课外习题。这些习题大多是有关教研部门编写的,或是在社会上认真选取的参考书上的。而且大多是班上较多同学都有的,这些题目多是结合正在学习的内容,适合本班孩子情况,所以要做好这部分习题为好。同时老师有布置,一般就会有指导、有讲解、有总结,从而扩大学习收获。

要用老师推荐的参考书。有的孩子,很想多用几本参考书。这时,最好去找老师,而且应该多找几位老师去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如果他们认为你的想法可以,会推荐给你一些近期的、比较有水平的参考书。

●精做习题为主

对那些简单的、重复的、一看就会的就不要浪费精力。要选择重要的、新颖的、典型的例题和习题并认真地去读、去做。而且要边做题,边评题,边总结。总结方法,总结类型,总结收获。还可以跟同学们讨论,巩固和强化收获。

上海奉贤县南桥中学初三(5)班姜蔚蓉同学的做题经验值得学习。

她在《多做题、不做题与精做题》文章中写道:

读书学习,离不了做题目,可你是否知道,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还颇有一番讲究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体会。

同学们都知道,在复习迎考之际,我们做的习题最多。刚念初一时,考试前我总是不停地做习题,把课本上的练习题一一做完后,又去搞了些复习资料来翻阅,然而,每次考试时,我脑里都是乱糟糟的,稀里糊涂地就把题目给做错了,考试成绩总不理想。这下,我可纳闷了:做了这么多的题目,怎么还考不好呢?

以后几次,我就干脆不去做那些题目,可这个办法更行不通,因为考试时,我脑子里空荡荡的,有时甚至连答题的格式都记不清。

这是为什么,怎么办呢?经过几天的苦苦思索,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每次复习时,我先细细地领会各章节的内容,然后再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来做,这样既巩固了已学到的知识,又节省了时间。譬如说代数,我是一节一节地复习的,先认真地看一遍本节中的例题、要点,接着才去做后面的习题,每个大题中只要挑几个小题做做就行了。如果遇上不懂的地方,就再次翻看前面类似的例题,动动脑筋再去做。

我用了这种学习方法以后,果然受益匪浅,总是能得心应手地对付各种测验、考试。后来,我把这种普遍存在的做题现象归纳成九个字:“多则乱、弗则惘、精则清”。

同学们,对于精做题,你们想试试吗?

●不断整理好习题资料

如果是长时间不做整理,或是把做过的习题随手扔掉,就和“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差不多,做的多,遗忘的也多。

做课内习题、课外习题和考试题,这些习题都是重要的学习资料。那上面有自己的劳动成果,记录着自己的学习方法、经验和技巧,课外习题还体现着自己主动、勤奋的学习精神。每经过一段时间看看自己的习题资料是很有益处的。考试前,这些资料就更可贵了。所以一定要不断整理、保存好习题资料。

只要有上述意识,整理习题资料是很容易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分门别类、按时间顺序整理。可以装载在袋子或夹子里放好,也可以加上标签存档等等。有的孩子,家境虽然贫寒,学习环境也很困难,但他们克服困难整理、保存的学习信息资料却是那样的整洁有条理。这也是他们学习好的原因之一。

把生活全面治理好是学习好的重要原因。

当然,再好的成功方法和学习指导方法,如果没有“持之以恒”作为保证,一切都臣没有意义的。

这里,不仅需要孩子“持之以恒”,更加重要的是父母需要“持之以恒”,可以肯定的是,使用新家教成功法则,只要父母愿意持之以恒,那么就一定可以帮助孩子迈向成功。

为了保证我们的父母亲保持“持之以恒”的高尚品质,这里提出成功总则,即每天早上一看到你的孩子,就默默地告诉自己:

一是相信你的孩子,只要方法和思路正确,一切都有可能!

二是凡事慢慢来,孩子的成功依赖于我们自己的恒心,只要每天有一点点进步,一切都有希望!

三是让孩子有目标地学习,问问孩子今天有什么新的目标,每天问一次,只要你是有心人,梦想就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