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清华听的12堂财富课
2343700000029

第29章 输与赢(2)

比如史玉柱,下海创业没几年,他便成了当时最受瞩目的青年企业家,被誉为“中国的比尔·盖茨”。作为奖励,其公司所在地珠海市政府还无偿给了他一块面积不小的土地。一开始,史玉柱只打算在上面建一栋38层的自用办公楼——巨人大厦。但不久,一位领导到巨人大厦工地视察时说,这儿位置这么好,为什么不盖得更高点?这句话刺激了史玉柱的雄心,在众人的怂恿下,巨人大厦最终定到了72层,建造预算自然水涨船高。结果刚建到地面三层,资金就告危急。贷不到款的史玉柱决定,先将巨人保健品方面的资金调来建大厦。谁知这样非但没救了巨人大厦,原本很赚钱的保健品也因抽血过多盛极而衰。再加上管理不善,巨人3亿多元的应收款收不回来,巨人大厦被迫停工。1997年初,由于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国内购买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引得媒体地毯式报道巨人财务危机,巨人集团一夜之间名存实亡,但一直未申请破产。这就意味着史玉柱将背负2.5亿元的债务,成为国内有史以来最大的“负翁”。

由于一时还不上款,史玉柱被迫“隐居”。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继续前进。1999年,他在上海注册建立“上海健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0年,开始运作脑白金。并公开表示:“老百姓的钱,我一定要还。”还定下了2000年年底还钱的时间表。之后,脑白金就伴随着“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烂广告杀出重围,至今全国畅销。之后又先后策划了黄金搭档,开发了《征途》网络游戏。

但东山再起后的史玉柱却比以前谨慎多了。在他办公室里的书橱玻璃中,嵌着一张汽车翻在路边沟里的照片,据说是史玉柱的亲身经历,之所以放在这里,是为了时刻告诫自己:“凡事需谨慎,欲速则不达。”史玉柱的名片上,唯一的职务依然是巨人集团的总裁。他平常穿得最多的衬衫是巨人集团过去生产的衬衫,系的也是巨人集团生产的领带。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都是过去头脑发热时的产物,卖不掉就自己穿。”

还完欠债,史玉柱又在上海松江买了一块长1公里、宽1华里的地,但他说:“这次我修房子,再也不敢修高了,修矮的,只有3层……巨人之所以倒下就是因为我头脑发热、发昏。从保健品、房地产,直到服装、电脑、软件、化妆品,我什么都想干,结果被拖垮。现在,我宁可错过一百个项目,也不错投一个。”

海尔集团也有过类似的经历。1984年,34岁的张瑞敏入主青岛市电冰箱厂。在他之前,短短一年时间就走马灯似的被气走了3位厂长。说起当时的情况,张瑞敏打个比方:“规定早晨8点上班,可10点半你往厂里扔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初步了解情况后,张瑞敏颁布了13条规定,从禁止随地大小便开始,揭开了海尔现代管理之路。

无疑,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产品质量问题。1985年的一天,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只好勉强拉走一台。朋友一走,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张瑞敏把大家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都是些小毛病,不影响使用,不如便宜点处理给职工算了。张瑞敏说:“我要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是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得谁砸,并抡起大锤砸了第一锤!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很多职工砸冰箱时都流下了眼泪。接下来,张瑞敏又召开了一个多月的会议,主题只有一个:“如何从我做起,提高产品质量”。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每个人都需要一把大锤,勇敢砸向自己的错误,除非他想像次品一样活着,永远地失败下去。

有人会说,我初出茅庐,根本就没败过,更谈不上教训。按照“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逻辑,我是不是必须得败上几次才能走向成功?

绝不是这样。你可以从别人的失败中得出教训。任何人的失败,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笔可贵的财富。你可以读一些《大败局》之类的书,上网看看古今中外的著名失败者的事迹,看看现实生活中的失败者……看得多了,见得多了,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自然会小心点。

4.钱只认识钱,它不会认识人

新东方肯定有倒的时候,肯定有不济的时候,因为进入了商业社会,必然就会有收入下降或者是业绩不涨的时候——资本家就是这么一群人,只要看到有钱赚的时候他必然过来,没钱赚的时候当天就能把你抛弃,他们的身体里是没有眼泪的,只有在他们丢钱的时候,才会感到难过。

——俞敏洪(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曾在清华发表演讲)

詹森·斯维斯彭曾经是美国的风云人物。17岁那年,他写了一个商业计划,立志要建立一家名叫“心想事成”的网站,主营业务就是帮助任何人实现自己合法梦想。詹森的老师看到他的计划后很感兴趣,便把这份计划书传真给了自己在硅谷的同学。老师的同学是个投资家,当即慧眼识珠,投资了2500万美元。于是,詹森成立了公司,雇用了数百员工,推出了公司网页,几乎在一夜之间,他的网站便家喻户晓。

不久,公司募集到第二轮资金,世界上最大的几家金融公司先后向他们注资1亿美元,包括高盛、摩根等等。一年后,公司成功上市。当时詹森还不满19岁,但身价已经超过了26亿美元。即使是在财富奇迹迭出的美国,这也是绝无仅有的,于是很多人惊叹:“难道他是下一个比尔·盖茨吗?”

他当然不是下一个比尔·盖茨。过早到来的成功,让他陷入了过度自信之中,他认定自己有丰凡的能力,能办成一切事情。但没有人认为这是狂言,因为他的年龄和成就的确超过了当年的比尔·盖茨。基于相同的认识,他迅速成为美女和媒体追逐的对象。他开始和世界级的超模约会,和大量媒体接触,并且准备拍一部反映他的创业史的电影。他的生活极尽奢华,不到一年,他竟然花去了3.24亿美元!

不久,美国股市风云突变,詹森公司的股票迅速从原来的168美元跌到2美元,公司不得不宣布破产,他又变成了一个身无分文的普通人。当然,那些和他热恋的名模和像苍蝇一样追逐过他的媒体、电影公司等等全都不见了。

詹森曾经想过筹集资金东山再起,但出乎他的意料,竟然没有任何公司和金融机构愿意借钱给他。最后,他从自己的叔叔那里借到了一些钱,又注册了一个网站,但已风光不再。

“经过这些事,我终于明白了,”詹森说:“金钱只认识金钱,它不会认识人。以前我失败的原因,就是我总认为金钱是认得我的。”

这话传开后,又有媒体评价说:“这位年青人,以后可以成为一位哲学家。”

不管詹森以后会不会成为哲学家,至少目前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站在励志的角度,你可说他是个“伟大的失败者”,但站在现实的角度,这种“伟大的失败”也是一种巨大的痛苦。普通人在路上丢几十块钱还难过得要命,并不太成熟的詹森一夜之间从巨富变成巨负,他的心情,绝非旁人可以理解,更非旁人可以替代。

如果非要说詹森伟大,那也只能说他以自己的失败为无数后来人敲响了警钟,使人们更加明白了所有与钱有关的活动的残酷性。

受科技进步和无聊等因素影响,人们习惯于在网络上讨论“机器人智能化”等问题,担心有朝一日人类发明的机器人会反过来控制人类。这种担心即使有必要,也不是当务之急。我们又何必放着早已控制了人类数千年的金钱不谈,空谈理论中的“机器人智能化”呢?

金钱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有了它,人们不必再赶着牛羊、扛着粮食、抱着陶罐进行物物交换;但金钱在方便了人类生活的同时,也让人类的生活变得不再简单,日益复杂。

在原始社会,只要你有粮食、牛羊或陶罐,你就不必担心自己的生活。而且一个人拥有的粮食、牛羊、陶罐越多,也就意味着他越富有。但如今,粮食越多越有可能引发“谷贱伤农”的悲剧,牛羊越多越有可能造成草地荒漠化,而陶罐的背后也往往伴随着一个个陶者“陶尽门前土”之后无力的感伤。

不能怪人们追求钱,只能怪金钱的魔力大。现代人常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古人也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些话都已经普遍到了无须证明的地步。金钱的威力如此之大,凡夫俗子见钱眼开,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见钱眼开,并不代表钱开眼。古今中外,为了钱,人们阳谋阴谋全上,正道歪道尽用,竞争之激烈远比奥运会上的百米跑更甚,但能够问鼎财富者始终只能是极少数人,能够在财富排行榜上蝉联不倒者更是少之又少。类似詹森那样的财富落马者,多得如同狮子座的流星雨,一拔又一拔,从未止息。

最近网络上炒得最火的事情莫过于“神木房姐”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的深入调查,人们发现,原来“房姐”的问题并不在于她多办了几个假身份证,而在于其非法集资陷入资金链断裂并且到了无力回天、企图自杀的地步。之所以会如此,首先在于她本人过于自信。如果当初的她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暴富靠的并不是自身的能力和智慧,而是依赖于属于全国人民的地下矿产资源和当时的经济形势,相信她会谨慎些,即使融资也不会那么大手笔,也就不会最后坑了自己也坑了别人。毕竟在非法集资之前,至少在财富地位上来说,她已经达到了非常幸福的地步。她没必要破坏这种幸福。另一方面,她和集资者的苦果也在于那些集资者的不自信,因为不自信,他们只能迷信别人,迷信别人能给自己带来预期中的不菲收益,最终多年艰辛打了水漂不说,还恨上了这位曾经让自己无比佩服的“贵妇”。

设若现在的“房姐”不曾倒台,风光犹在,并且兑现了对集资者的承诺,他们还会不会举报“房姐”?从本质上来说,詹森和“房姐”没太大的区别,都是坑了投资人的人。但想一想,那些投资者跟他们又有多大的区别呢?与其说别人坑了自己,不如说自己坑了自己。

5.赢,还是侥幸?

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侥幸巧取也不可能长久保有。如果我们看得清这个事实,许多所谓“人生的重大抉择”就可以淡然处之,根本无需焦虑。而所谓“人生的困境”,也往往当下就变得无足挂齿。

——彭明辉(清华大学教授)

所谓侥幸,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偶然因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了灾害,非常幸运。既然是非常幸运,其概率相应的也就非常低,低到了数亿彩民做贡献只有几个人甚至只有一个人抱得大奖归的程度。

老子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我们并不否认这句话本身,值得注意的是,“福”里的“祸”并不与“祸”里的“福”成正比。总体来说,现实生活中的因祸得福者远比因福致祸者少得多。之所以会如此,一方面在于大多数人缺乏智慧,对祸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则在于人们往往被福冲昏头脑,从而乐极生悲。

《庄子》中有个“纬萧得珠”的寓言,讲的正是“侥幸心理”的危害性。

古时候,某地一条大河边,住着一户以经营草织品为生的商贩,他们每天把岸边人家用篙草织成的草箱收购起来,运到城里去卖,以此赚钱养家糊口,尽管做不大,但也能勉强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有一天,商贩的儿子纬萧在河中游泳,偶然从河底捞得一颗价值不菲的龙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