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百名女杰
2344000000037

第37章 断织劝夫自刎救母

——记东汉一普通女子乐羊子妻

乐羊子妻是东汉幽州府(治所在今天津市蓟县)人,姓郭,出身于一个清贫的普通人家。父亲是个读书人,她自幼跟随父亲读书,学得了不少知识,是个有修养、懂礼法的女孩。但她很不幸,对她既为父又为师的父亲,竟然英年早逝,她小小年纪便与寡母幼弟相依为命,刚刚懂事,便担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她对母亲孝顺,对弟弟尽心呵护,总是吃苦在先。成年以后,远嫁河南一个叫乐羊子的小伙子,虽然她以贤孝闻名遐迩,却没有名字留下来,一直被人们称为乐羊子妻。

乐羊子的家庭也很贫苦,也是自幼丧父,只有一个老母亲。娶过郭氏以后,总共才三口人。乐羊子虽然家室贫寒,却也是个读书人,这是郭氏肯于嫁给他的重要原因。婚后,夫妻恩爱,婆熄关系也很和顺。小两口白天你耕我织,夜晚挑灯苦读,两人志同道合,感情日益深笃。乐羊子读书越多,心胸也就越加宽阔,渐渐地便不安于这种亦耕亦读的生活了。他想入仕为官,彻底改变原来的生活模式。而在汉代,要想临登仕途,除了王侯将相的子孙外,一般百姓是不可能平步青云的,而是要经过严格的“察举”途径。

“察举”是汉代从平民百姓中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每年只有一次,有资格参与推荐人才的,只有相国、列侯、刺使等朝廷权贵及地方上的少数重要官员。而被推荐的人,必须具有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以及一定的从政能力,条件十分苛刻。

乐羊子的母亲也是一位早年丧夫的女人,儿媳嫁过来时,她已经六十多岁了,身体又很孱弱。她没有读过书,但明达事理,老实厚道。在儿子结婚之前,她一直因为没有生育女儿而感到缺憾,常常感叹说:“人家都说一儿一女两朵花,而我却偏偏缺少了一朵。如果有个女儿,也就不用儿子为家务琐事操心,可以专心致志地读书、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但自打娶进郭氏以后,这儿熄不仅细心照料丈夫的饮食起居,还时时关心他的读书;对婆婆也是孝敬有加,早晚问寒问暖,一日三餐尽力为老人做可口的饭菜,让她吃好喝好。家务活儿她一人全包了,不让丈夫操心,更不让婆婆受累。老婆婆对儿媳妇非常满意,整天高兴得满脸带笑,见了街坊四邻,总要不停的夸奖:“没想到,我这后半辈儿竟享起福来了,娶进了一位识书达理、懂得贤孝、心灵手巧又肯吃苦耐劳的好媳妇。以前,我总为自己没有女儿而感到缺憾,这下好了,儿媳妇比亲闺女还要孝心周到。”说完,便是一阵得意的欢笑。婆婆的亲口赞扬,比当今传播媒体的效果要强得多,没用多长时间,乐羊子娶了个贤孝的媳妇,在当地便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一天,乐羊子外出,要过一条小河,河边有一艘木船,没有梢公,谁坐谁撑。当乐羊子渡过河上岸时,发现脚下有一块黄灿灿的金饼,他想这一定是哪位乘船的人丢失的,便等候失主来领取。可等了很长时间不见人影,他便带回了家,拿给妻子看,并解释说:“我知道应当拾金不昧,可我在岸边等了好半天,也没人来寻找。这么贵重的东西,竟不抓紧寻找,我猜想这失主一定是个富翁或者阔少,丢失一块金饼对他来说算不了什么。所以,我便拿回来了,我们可以兑换很多银两,给你和母亲买些好衣服和金银首饰。”说罢,显得很高兴。郭氏听了丈夫的这番话后,用手掂了掂那块金饼,沉甸甸的,但她此时的心境却比那块金饼还要沉重十倍、百倍。岂只是沉重,还很痛苦,她没想到,丈夫也是个读书人,竟不懂得古训中的两句名言。想到这里她面带愠色道:“你想要我穿戴得华贵一些,的确是一番好意,但这要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去获取,而不是靠这种不光彩的办法去实现。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我读古代的圣贤之书,学做贤德之人。古训中有两句话,你是没有读过还是忘记了?”乐羊子听了妻子的诘问,甚觉惭愧,便底下头喃喃说道:“我确实读过不少文史典籍,但你说的两句古训我一时记不起来了。”说完,望着妻子。“好,那我就告诉你。一句是‘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另一句是‘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说完,也用一种期待的目光看着丈夫。乐羊子忙说:“谢谢夫人的提醒,我记起来了。是啊,我怎么糊涂了呢,竟然见利忘义。拾金不昧,是做人的起码道德标准,我这就把金饼送还给失主。”说完,不等妻子做出反应,便大步流星走了。郭氏望着桌上的饭菜,长长吁了一口气,便去伺候婆婆吃饭。

乐羊子跑到河边已是中午时分,他四下张望着、等候着,一直到了日落西山,才见一个人急匆匆朝他跑来。经盘问,这个人就是金饼的失主。他丢失了金饼以后,到处寻找,已经找了快一天了,最后才在这里找到。当乐羊子把金饼交到他的手上时,他一再道谢,并拿出一些碎银子做为酬谢。乐羊子当然拒绝了。当乐羊子回到家时,已是月上梢头。这时他才感到又渴又饿。妻子忙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在一旁笑看他狼吞虎咽的样子。

乐羊子妻所说的两句古训,是从两个动人的故事中提炼而来的: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孔子的: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孔子外出讲学,要走很远的路。走着走着,他已是大汗淋漓,十分口渴。恰好遇到一条小河,他便蹲下,想捧些水漱漱口解解渴,正在这时,有个人也从这里经过,孔子便问他:“这条水叫什么河?河水可以喝吗?”那人答道:“可以喝可以喝。这条河的源头在附近的山上,原来没有名字。后来山林中常有盗贼出没,那些盗贼便饮用这条河里的水,因此,人们便将这条河称之为‘盗泉’。”孔子知道这河水乃是“盗泉之水”,十分厌恶,不禁作呕,便强忍着干渴赶路了。孔子是个大贤人,汉以后被尊为圣人,他的言行成了人们的行为规范。所以,便有了“志士不饮盗泉之水”的明言。

另一个故事是说古代有一个学识渊博、廉洁正派、品德高尚的读书人,家境十分贫寒,常常吃不饱饭,饿着肚子依然勤奋不辍。有一次,他断炊三四天了,饿得心慌腿软,便躺在家里。他的一个邻居很富有,在当地称为豪绅。听说他的情况后,便命下人把家里吃剩下的饭菜装在一个瓦钵里,送到了他家门口。那送饭的人尊主任所嘱,一面敲着瓦钵,一面大声叫道:“喂,你赶快起来,把门口这瓦钵里的饭菜拿去吃了吧,这是我们东家恩赐给你的。”说完,留下一声轻蔑的冷笑走了。那读书人听了送饭人的话,非常生气,便有气无力地回应了他一句:“拿回去,我还怕你们的瓦钵弄脏了我的门口呢。”说完,又眯起眼睛歇息。

其他邻居都看见了那富豪人家送饭,便来到他家催问他:“你都饿成这个样子了,怎么不把那饭菜吃了呢?”读书人摇摇头说;“我不是猪狗,怎么能吃那种饭,你们或许听到了送饭人的话,那不明明是在说:‘喂,拿去吃吧。’这不就是对猪狗的口气吗。我是宁肯饿死,也不吃这嗟来之食的。”邻人们听了,深为感动。

不久,这位宁死也要坚持人格尊严、贫贱不移的人,果真饿死了。后人们便根据他的故事,归纳为一句做人格言“廉者不吃嗟来之食”。

乐羊子经过道拾金饼的事件后,觉悟到自己虽然读了不少书,也曾知道上面两个故事,可因为自己检点不周、修养不够,竟然犯了那么严重的错误。除了悔愧,还觉得自己读书少,见识浅。要想成就大业,不能总呆在家里死读书,要到外面寻师拜友,进一步修炼自己,他把这想法和妻子说了以后,郭氏立即表示支持,并承诺说:“你的想法很对,到外面找到好的老师可以求教,结拜了良友可以相互切磋学问。你走了以后,对家中的事情不要有任何牵挂,我会精心侍奉老母亲,勤俭操持家务。”乐羊子高高兴兴地拜别了母亲,远去了。可走了没几天,又蔫头蔫脑地回来了。郭氏见了忙问原因,他说:“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离开过家门,原来的想法太单纯了,没料到离家的滋味很不好,惦记母亲,更想念你,所以,回来了。”郭氏听后,满心的不高兴,觉得丈夫太没有志气,没有男子汉的气概。一个离不开母亲、舍不得妻子的人,是不会有大作为的。她觉得没什么话可说了,便默默回到自己房中,拿出一把剪刀,走到织布机前,严肃地面对丈夫说:“你知道我每天从早到晚都要坐在这架织布机前,用着一根一根细细的蚕丝织成这柔软漂亮的丝绢的,两只手要不停地反复穿梭,好不容易才能织成一寸绢,再由寸积累成尺,由尺积累成丈,积累了十几丈长才能算做一匹,这需要多大的工夫,两只手要动多少次啊。所以,人们都很珍惜这绢绸的成之不易。如果再加上采桑养蚕,蚕做成茧,再由茧缫成丝,这又是多少工夫。如果我现在用剪刀把机上的绢剪断,以前的苦功就都白费了。前功尽弃,难道你不觉得可惜吗?”

乐羊子忙说:“不要剪,不要剪,那样做真的是太可惜了。”郭氏接茬说:“既然你知道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就不应当刚刚离家几天,就中途而返。学习知识也是日积月累的,就如同织绢一样,一寸一寸地延长,积寸成匹。孔子的弟子子夏曾经说过:‘君子日知其所亡,月无亡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时光在一天天流逝,而逝去的时光是不会回来的。所以说,你不应当在求学的路上走回头路,你这样做就是自己在剪断自己的成功之路啊。”乐羊子再一次惭愧了,忙说:“这次又是我错了,为了学业和以后的成功,我一定要坚持下去。”说完,提起行囊书箧大踏步走了,这一去就是七年未归。

在乐羊子离家的长时间里,婆媳两人的关系胜似母女,相互关心疼爱。为了让多病的婆婆生活得好些,郭氏每天起早贪晚地劳作,织绢赚得些钱,给老人买些好的吃,自己不曾贪吃一口。所有这些婆婆都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一天,她趁儿媳妇忙于劳作,便悄悄杀了一只鸡,熬好了汤,端到织布机前,让儿媳妇趁热喝下去。郭氏见了非常感动,她深知老人太疼爱她了。可她更知道,老人杀掉的鸡是邻居的,她家根本没有养鸡。当时她的感情很复杂,既感谢婆婆对自己的关爱,又因为她误杀了别人家的鸡而为难。因一时难堪,她竟哭了起来,婆婆不解,疑惑地看着她,她才说:“母亲您这么疼爱我,让我不知说什么好,竟把鸡汤全都端给了我,您是天下最好的婆婆。可您知道吗,这只鸡是邻家的。他家也很穷,少了一只鸡,一定会很难过的。所以,这鸡汤我不能喝,留给您滋补身体,我拿些绢送予邻家去抵那只鸡,就算补偿了。”

当郭氏到了邻家,说明了一切以后,那家人非但没有责怪老太太,反而一再称赞这对婆媳贤孝的为人之道,很快,乐羊子妻的好名声,便传遍了十里八乡。

附近村庄有一伙强盗,听到人们对乐羊子妻的颂扬后,便陡起歹心,想趁她丈夫不在家,婆婆又体弱多病的机会去欺侮她。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几个强盗果真闯进了乐家。他们按事先谋划,先把乐母捆绑起来,郭氏听到呼救声,急忙来到婆婆房间,见状十分惊恐,但稍做镇静,脑子转了几个弯儿,她很快意识到:强盗进室,不是贪色就是图财。如果这伙人是图财,附近有富豪人家,绝不会来她们这个一贫如洗之家。那就是贪色了,而贪色就是冲自己来的,先捆绑婆婆,一是先剪除施暴障碍,二是给她一个下马威,让她在这种震慑面前乖乖就范。想明白这些以后,为了拯救婆母、成全自己,她决定自杀。因为,她一死,他们便不会再要挟婆婆,更不会杀死她。从做出决定到取刀自刎,总共才几分钟的时间,这大大出乎强盗们的意料,见她死了,果然丢下老太太走了。老婆婆挣扎着爬到儿熄身边,鲜血还在汩汩流着,人已经昏迷。老人见此情形,心痛欲裂,用着颤抖的声音哭叫道:“孩子,孩子,你醒醒啊。强盗走了,妈妈在你身边。”郭氏真的被唤醒了,她慢慢睁开了双眼,见婆婆还被反绑着双手,便拼着力气,为她解开了绳索,无力地握着婆婆的手说:“母亲,我快不行了。我死后您老人家不必太难过,想办法告诉羊子,我为了乐家和自己的名节,做了这种无奈的选择,请他理解。今后,您要多多保重。”说完,闭上了眼睛,慢慢停止了呼吸。老婆婆又一次一次地呼唤她,可她再没有了回应。老人的心碎了,绝望了,便紧紧搂着儿媳渐渐冷却的身体,不停地哀哭。不知过了多少时间,老人因惊吓和过度悲伤也死去了。

乐家所在地方的太守,得知这件凶杀案后,立即下令搜捕了那伙入室做案的强盗,并予严惩。然后,为乐家婆媳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表彰了郭氏的“贞节“行为。但却没有给她一个名字,大家一直都称她乐羊子妻。后来有人做诗赞颂这位兼贤、孝、节、义于一身的烈性女子,最后两句是:

乐羊子妻今尚在,丰碑无字傲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