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玩·山海: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
2407800000014

第14章 秘境寻踪(5)

《山海经》中的中药有哪些类别?

《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说:「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可见此书的兴趣之一是医药。实际上,《山海经》中的确记载了许多药物的名称和功效,所以杨力的《周易与中医学》一书即认为《山海经》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而甄志亚《中国医学史》更做了个统计,指出《山海经》记载的药物达一百余种。

从药物本身看,有植物类的:如《西山经》中提到浮山之上有一种草,「名曰熏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这种熏草很香,可以治疗疠病。《本草纲目》的记载是:此草又名香草或零陵香,那是因为它闻起来很香;其药效之一便是伤寒下痢,而这种病正属于疠气。《中山经》记载的大騩之山,出产一种叫做「很」的草,青花而白实,其功效除了延年益寿之外,还「可以为腹病」,即治疗肚子痛。其它尚有如可以避孕、黄花而圆叶的「黄棘」,可以预防「瘿」病的圆叶无茎、红花无果的「无条」之草等等。

有动物类的:如《西山经》中的「钱来之山」上,有种叫「羬羊」的羊,「其脂可以已腊」,即能令皮肤细嫩而不生皱纹。《尔雅》说,羊大六尺为「羬」,实际上,此即「大尾羊」,肥美。以这种肥美的羊的脂肪为药,保持皮肤细嫩,这种方法的确有效。清人郝懿行注解此段时说:「今人以羊脂疗皴,有验。」现今一些治疗粉刺的外用油脂类化妆品中,仍有羊脂的成分,可见当时的这个记载,是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此外尚有如可以预防「盅疾」的三足鳖,可以预防「风疾」的犬状而虎爪的「」,可以治疗痈和瘘的「鱼」,治疗浮肿的「三足龟」,治疗白癣的「修辟」之鱼和「豪鱼」,治疗赘疣的「鱼」,治疗风疾的「鵁」鸟,治疗腹部肿胀同时又可抵御百毒的「耳鼠」之兽,还有可以治疗忧郁症的修鱼。

有矿物类的:如《中山经》记载一种名叫「龙骨」的药:「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多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痤。」《说文》:「痤,小肿也。」可见「痤」即痤疮,可发生在脸上、胸部、背部等地方。「龙骨」是一种药材,是古代哺乳动物如犀、鹿、牛、象等的化石。从药用价值看,龙骨内服,是一种镇潜药;而煅龙骨研末外用,则有吸湿敛疮作用,可用于湿疮痒疹及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说明的确可以敛疮,《山海经》所言不误。

从产地看,《本草别录》中记载:「龙骨生晋地川谷及大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龙处。」所说的产地正与《山海经》的记载吻合。可见《山海经》是第一部记载这种药材的典籍。又如《中山经》中记载的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

《东山经》中有一种叫「针石」的石头,据郭璞的注解,这种石头是「可以为砭针灸治痈肿者」,可见这种石头似针,是一种医疗工具,其治疗手法即砭石疗法。砭石疗法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这是人类最早的医疗方法之一,被誉为针灸鼻祖,在《黄帝内经》中与针、灸、中药、导引等并列为五大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