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乔布斯你学不会
2413600000021

第21章 产品当成艺术品来做——乔布斯论品牌(1)

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乔布斯如是说:“不要小视这些细节,差距从细节开始,1%的错误可能导致100%的失败。”

精彩解读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看了苹果的产品我们对这句话的感受更深了,任何一款苹果产品上市都会引发“山寨”狂潮,可是哪一个都不能做出苹果的精髓,因为他们无法做到每个细节都像苹果产品一样精致。正因为乔布斯时刻关注细节,才让苹果在与强劲对手的竞争中成为最大的赢家。很多创新都是从不起眼的细节开始的,人类的多数创新大多是对一些细节的改进、修订或提升,细节具有创新功能。创新很少是开天辟地、凤凰涅槃的重新开始,而往往有一个渐进的、逐步完善的过程。

从成立苹果公司生产第一台电脑开始,乔布斯就信奉一条原则:想要打败竞争对手就不能放过细节。细节的完美处理体现了你的产品的品位。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质量,细节更决定创新。没有抓好细节,就难以抓好质量,更难以进行产品的创新,更无法实现产品的热销,也就没有公司的发展。在1977年举办西海岸电脑展时,乔布斯发现运来的机箱并非自己所需要的,因而非常不满意,当即命令几个员工对机箱进行打磨、刮擦和喷漆。正是这个细节的改变,使苹果II在展览会上一鸣惊人,订单纷至沓来。

这种对细节的关注看起来似乎有点疯狂。为了iMac能成为完美的电脑,苹果公司为其开发全新的操作系统。瑞茨拉夫是新系统OS X的负责人,接下来近一年的时间里,瑞茨拉夫的团队每周都要和乔布斯开会,向他展示最新的设计方案,如新界面中的每个要素——菜单、对话框、按钮等等。瑞茨拉夫回忆说:“乔布斯可以趴在电脑屏幕上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地进行对比,来看看是否匹配。他会一直深入到每个细节里去,详加勘察每一方面到像素的级别上去。若是有出入,某些工程师可就要挨一顿臭骂了。

Mac设计的滚动条在整个图形用户界面中并不是特别显眼的部分,但乔布斯就是对滚动条的设计不满意。设计师们发现他们总是无法准确实现乔布斯所要的细节。小箭头不是尺寸不对,就是位置不对,要不就是颜色又错了。在窗口处于当前状态或者后台状态时,滚动条还必须呈现出不同的样子。他希望,即便是滚动条这样的小元素,也应该有比较艺术化的视觉效果。滚动条在任何计算机操作系统里都是很重要的部分,但却从来不是用户界面中最显眼的要素。尽管如此,乔布斯还是坚持要把滚动条改成他要的样子,瑞茨拉夫的团队不得不反复修改,但乔布斯就是不认可,不是觉得箭头的尺寸有问题,就是觉得颜色不好看。 “要在不同运行状态下把这个东西和其他设计要素匹配在一起真的很难。”瑞茨拉夫说道,语气略带疲惫,“我们一直做到对为止。我们在这上面花了好长好长的时间。”最终,瑞茨拉夫整整花了6个月,才弄出了让乔布斯心满意足的滚动条设计。

终于,在2000年1月举行的Macworld大会上,苹果揭开了Mac OS X的神秘面纱,这是上千名程序员花费了两年半时间的成果。Mac OS X至今仍是最优秀的电脑用户界面,拥有透明化、阴影和动态效果等实时图形效果。Mac电脑可谓是计算机史上强有力的创新,而Mac OS X界面功不可没。有人说乔布斯的创新是从小到大的积累:“从大的层面上说,他不断努力去‘改变世界’。而在另一个层面上他又关注着每一个细节,从产品制造、软件设计、硬件设计、系统构建、最终的应用程序,甚至还包括外围设备……他总是坚持参与广告、设计等一切工作中。”

关注细节、重视细节、苛求细节只是乔布斯借以实现其完美主父的一种方式。“谁会在意计算机的内部零件是怎么设计的呢?”一位设计师问。“我会。”乔布斯不假思索地回答。离开了对细节的关注,乔布斯对完美艺术品的追求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财富》杂志曾这样评价苹果公司:“苹果公司喜欢聘请那些永不满足的人。设计师必须疯狂地关注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例如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背面的螺丝钉的螺纹,以及隐藏接口的看上去显然没有任何重量的小门。如果你在谈论这些内容时,没有两眼放光,就不配进入苹果公司。”

在乔布斯看来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也足以毁了一个伟大的作品,就因为一位设计师没有按照乔布斯的要求将螺丝钉安装好,露出一个小头被正好经过的乔布斯发现了,结果他开除了这位设计师。在乔布斯这样近乎苛刻的管理者的带领下,留下来的员工都是近乎“疯子”般关注细节的人,而公司的整个氛围和空间正是为他们所准备的。在这样的空间里,为用户提供完美的产品就成为每一个员工进行创新的目标。MacBook Air电脑的设计大师乔纳森说:“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关注最零星、微小的细节。细节最重要,值得花相当大的精力。当然,关注细节的时候,你的脑子里一定有另一个声音与你作思想斗争:‘会有人注意到这个细节吗?是的,我知道大部分使用者不会注意到我们精心设计的细节,即使注意到了,他们通常也不会觉得那有什么意义。但我始终坚信,这些细节会产生强大的聚合力,当许多精心设计的细节汇聚在一起,用户终将爱上我们的产品。”

苹果迷们都知道,苹果公司每推出一款产品都需要很久的时间,因为苹果公司不但注重细节,更注重在细节中力求创新,因此这导致了无数苹果迷们漫长的等待。但是当一款产品问世后我们才发现我们所有耐心的等待没有白费,苹果的每一款产品都堪称完美,无可挑剔。正是因为苹果关注每个产品的细节,无论是从创意、研发还是到最后的销售,苹果从来不放过任何细小的环节,也正是因为注重细节和创新,才有举世瞩目的苹果。乔布斯本人更是一个在细节上苛求完美的人,每个细节他都会反复推敲数遍,他深知每一次细节完美的处理,就是创新的开始,因此力求在细节上做到极限,达到创新。实践证明,这无数的细节成就了今天不断创新的苹果,苹果出的每一款产品都令世界惊叹。

iPod推出市场前不久,乔布斯对这款产品给予了厚望,在产品展示会上,公司将几十台iPod样品送给了记者和贵宾。乔布斯竟然因为插入和拔出耳机时耳机内没有出现令人满意的滴答声,而命令一名工程师对所有这些设备做进一步改进,为它们设置能够产生令人满意的滴答声的新插孔。有谁会在意耳机插入时的一个响声会怎么样呢?“我会。”乔布斯一定会这样回答你。

为了配合iPod,苹果公司推出了iTunes音乐商店,构成了模式化的销售方式。2002年,乔布斯与各大唱片公司就在线音乐的版权展开谈判时,苹果已经开始设计即将发布的iTunes音乐商店的应用界面了。有一次,美国唱片业协会CEO希拉里·罗森受邀来到苹果,他亲眼目睹了乔布斯与工程师讨论用户界面设计的情形。当时,乔布斯和工程师坐在电脑旁,为了一个设计上的问题争执不下。而罗森发现,乔布斯与工程师所执著的不过是在屏幕上一块大约只有一张便条大小的区域里,如何排放3个单词的问题。这一幕让希拉里·罗森印象深刻,在接下来与乔布斯的合作中,他更加信任乔布斯,与一位连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的人合作,他可以高枕无忧。

毛泽东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这里的认真,就是对待细节的态度,苹果之所以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对于细节的重视。将小事做成精品、将细节做到极致,苹果的创新之源正是来自于对细节的挖掘。细节抓好了,公司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了,况且都很完美,如此才会一切都完美。

而乔布斯的完美就在于细节的完美,无论是在细节管理上,还是在细节创新上,在细节艺术上,他都非常注重,从而让每一个细节没有漏洞,从而让苹果从将要死到非常火,更到了现在的辉煌时期。创新存在于苹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苹果人对于自己的产品,在细节上给予百分之百的关注,这样才能够把工作做到最好,产品才能做到创新。工作中无小事,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由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情连缀而成的,量变才能达到质变,注重细节的积累,产品最终才能做到创新。也就是说,我们要关注工作中的细节,将每一个细微做到最好。这不仅可以让我们脚踏实地地做事,还能够培养工作中的精益求精的态度。

智慧小语

艺术就在我们身边,乔布斯穷尽一生告诉我们,细节决定了成败。这就是细节的力量,一款让人惊叹、彻夜排队目睹的产品一定是创新的产品。创新成果始于关注细节。

追求苛刻的完美

乔布斯如是说:“苹果的目标是制造世界上最完美的产品,而不是成为全球最大或者最富有的公司。”

精彩解读

完美是一种象征,一种境界。追求完美,是人生中一个美丽的过程,不一定苛求这是一个纯美的结局,但重要的是我们这追求的态度,为我们的成功提供了条件。乔布斯说:“人的一生能做的事不多,要做就要把每件事做到精美绝伦。”追求完美,是人类自身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特点或者说一种天性。如果人只满足于现状,而失去了这种追求,可能生活就没有那么多的精彩。我们对事物总是要求尽善尽美,愿意付出很大的精力去把它做到天衣无缝的地步,也许成功就需要这种疯狂的精神。

门捷列夫说:“追求完美是前进者最好的动力。”每个人来到世上所渴望的成功,就是为了追求完美的人生。做产品也一样,不同的企业对其产品有不同的要求,乔布斯却说:“苹果的目标是制造世界上最完美的产品,而不是成为全球最大或者最富有的公司。”乔布斯有对未来的大判断,同时也追求每个步骤细节的精确。有人说:“乔布斯异于常人不在他的想象力,而在于其对于完美的追求,他的专注程度堪比最细致的原子能工程师。”他做事有条不紊,追求完美,永无止境。

乔布斯从骨子里是完美主义者,所以他的人生一直很纠结,因为不可能任何事物都能达到他要求的那么完美,而他不会妥协,不完美的东西他宁可舍弃。20世纪80年代初期,乔布斯住在一个基本没有家具的房子里,因为他无法忍受没有达到他认可的标准的家具。通常在购物时他无法决定到底买哪个。“结果我什么东西都没有买成。”当人们问他购买了什么新产品时,他就是这么回答的,“因为我发现它们实在是太荒唐、太滑稽了。”他睡在床垫上,床垫周围有几张巨幅照片。虽然他不会弹钢琴,但是因为非常赞赏一家德国琴商的设计和做工,于是买了一架巨大的德国钢琴。陪同乔布斯是一件非常折磨人的事,他曾为了买一台新的洗衣机,召集全家人进行了长达两个星期的讨论。一家人认真地讨论到底要美国的产品还是要欧洲的产品,耗水量和清洁剂的用量、洗衣速度和对衣服的损耗等问题。经过半个月的讨论乔布斯购买了德国的产品,他说:“德国产品虽然贵,但是制作真的是非常非常棒,这是过去这些年中我所购买的,令我们全家人都感到满意的少数几件产品之一。这些人真的对整个洗衣过程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观察。他们在洗衣机设计方面的工作做得相当细致。多年来我购买的所有高科技产品中,这次购买的产品最令我满意。”

乔布斯追求完美的战略在最开始的时候确实让苹果一鸣惊人,为了让Apple Ⅱ足够完美,乔布斯拆去了它的风扇装置,以免它发出“嗡嗡”的响声破坏了整个设计的完美,同时为了寻找合适的彩色电脑外壳他几乎跑遍了所有的原材料市场。为了凸显彩色的机箱,苹果LOGO也作出了五颜六色的颜色调整,但是如果想在杂志广告或包装上打上LOGO,LOGO的颜色最多只能是4种,但乔布斯坚持在LOGO加入6种颜色。后来无论何时,苹果LOGO都坚持要6种颜色。这就是乔布斯的作风——完美主义。 乔布斯可能不是一个和蔼的老板、好上司,但他却是许多用户的上帝,因为他是不折不扣的完美主义与精英论者。在苹果产品的整个研发过程中,乔布斯都十分关注细节,强调完美的产品。苹果公司的产品赢得了大大小小的众多设计奖项,这也使顾客对苹果品牌产生了几近狂热的追捧。

完美的产品具有极强的战斗力和永恒的能力,比如微软的媒体播放器——Zune,在微软发布后,几乎没人过去瞧上一眼,它就这样消亡了。苹果的工程师说:“我确信他们微软是聪明的人,只是原则不同。微软总要到第三次才不会犯错。它的原则是先推向市场再说,以后慢慢改善。而乔布斯绝不会这样。他要确保一切完美才将产品推向市场。”所以,苹果可以把iPod做成满街都是的音乐播放器,很大原因在于乔布斯对设计的完美追求。

乔布斯追求完美的个性注定了苹果产品所走的路线必然是精品路线,乔布斯不可能允许自己公司推出的产品是大路货。为了能生产出完美的产品,他甚至不在乎市场占有率,就像他所说的:“你们可知道,我根本不在乎市场占有率,我所关心的是怎样制造出世界上最好的个人计算机。”他还嘲笑对手说:“想买大路货就去买戴尔吧!”

“地狱来的老板”,其属下这样描述乔布斯。尽管有人批评他说他是疯子,但是人们还是崇拜这种完美主义,认为他这是在追求卓越。批评也好,崇拜也罢,乔布斯是不会理会的,他就要这样追求零缺陷的完美。他对团队的要求很高,无法忍受不够聪明的员工。他认为优秀的员工很多,但要找到杰出的很难;完全靠自己培养更不容易,最佳方式就是打造一个竞争者无法取代的环境,自己和参与者一起完成梦想。他在回归苹果后,为了让苹果电脑显得更加与众不同,他想让iMac的电脑用塑料外壳。为了让iMac看上去能让人激动万分而又不被认为是便宜货,乔布斯亲自带领苹果公司的首席设计师乔纳森和其他设计人员到一家糖果厂去研究胶质软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