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向明星学习
242100000023

第23章 濮存昕——诠释爱心,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关爱1

第六章濮存昕——诠释爱心,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关爱

1“我想我从小就有一种使命感”

——一颗事业心,一种使命感

“是的,我想我从小就有一种使命感。”濮存昕曾这样说过。生于1953年的濮存昕,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曾怀着改造世界和锻炼自己的理想,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东北农村生活了数年。这种使命感一直延续到他后来的演艺生涯中。

一个小男孩,手里拿着脸盆,脸盆里装着毛巾、洗头膏之类的东西,脚步轻快地走在离家不远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院子里,他东瞅瞅西望望,忽然听到从前面不远的房子里传出了几个人的说话声。他放下脸盆,忘了要去澡堂蹭澡的事,偷偷溜进房子后台,只看见父亲和蓝叔叔他们站在舞台中央,穿着老旧的衣服,模仿着书中的人物在对话……

这个小男孩就是濮存昕,因为家在人艺附近,父亲又在这里工作,所以他常常跑来这边玩,经常可以看到父亲和很多叔叔阿姨们在舞台上“演戏”。其实,当初他并不明白“演戏”的意思,也不知道他所看到的叔叔阿姨们是后来享誉全国的著名艺术家。在懵懵懂懂中,他目睹了人艺最辉煌时期的老一辈演员们的排练与演戏,在不知不觉中把“演员”这种使命感植入自己的人生。

使命感是神圣伟大的,一个人一旦有了使命感,就会因此不遗余力、奋斗终生。濮存昕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曾经说过:“我只为演员这个行当来到这个人世。”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了。自从1977年当上演员以来,他为观众奉上了一部又一部有分量的影视佳作。

濮存昕说:“我最最开心的,也最最希望的,是能在演完一部剧之后听到前辈老师们的一句称赞或者是鼓励。”这和他本人的家庭背景有关,因为父亲是人艺颇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濮存昕一直顶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他第一次在人艺担纲演出,是从原来的剧团借调来的。在那个年代,人艺人才济济,居然要从外面的院团借那么一个年轻演员,很多人都在背后议论纷纷,说因为濮存昕是苏民(濮存昕父亲的艺名)的儿子。濮存昕那个时候就憋着一口子气,暗下决心一定要演好。想不到,就因为那时的不甘心和不服气,濮存昕的演艺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在他的演艺生涯中,他曾参演了《雷雨》、《李白》、《哈姆雷特》等多出经典话剧,并主演了《最后的贵族》、《光荣之旅》、《爱情麻辣烫》、《男人底线》、《鲁迅》等多部颇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

当一个人把一件事情当做一项使命来完成的时候,他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他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更知道在必要的时候舍弃一些东西。

2003年,濮存昕信心满满地出任了人艺副院长一职,但时隔两年,他竟请辞位高权重的官职。他说:“我是个不太负责的院长。”“我能做个好演员,但是绝对不是当官的料。”“我一定要辞职,我知道领导对我的爱护、信任……但让一个演员介入管理,真的不行,这是把我毁掉。我自始至终都是演员,我自己评定自己,我那点水平,撑不起人艺的发展方向。”“我不具备海洋般的胸怀,我只是路边的一株草。我清楚自己是个演员,观众对我的所有认可都只是因为我的表演。演员必须与自己同时代的观众进行最直接的交流,这是社会给予演员的权利。”

濮存昕或许不是一个好领导,但从他的话语中,我们反而更能看清渗透在他骨子里作为演员的使命感。他清楚当官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成为优秀演员才是自己人生的主题,因此毅然决然地辞去了人艺副院长一职,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演艺事业当中。如果我们每个人对待权利、地位、金钱,遵从内心的想法,都能从自己所献身的事业出发,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那就一定能像濮存昕那样保证事业长久的生命力,获得最终的成功。

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使命感。有些使命是与生俱来的,有些使命是因为生活、工作而产生的,这些使命是我们必需的,每个人都推脱不掉。很多年轻人,刚接手一项重大的任务,可能会信心百倍,但时间一长,就心生退意,不愿意再坚持下去。之所以屡屡出现这种情况,其根源是没有使命感,没有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完成天赋使命般的虔诚对待自己的学习或工作,尽心尽力做到最好。认真完成自己的职责,我们所希望的必然会随之而来。

小编点评

l972年墨西哥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曾经出现这样一个感人的画面。一位黑人选手在左膝盖受伤的状况下,凭着他的一股意志力,跑完全程,当他到达终点时 ,比赛的名次早已排在记录板上。一位记者问他:“什么力量让你坚持一定要跑回终点?” 他回答:“我只是不断告诉自己一定要跑完它!” 这种使命感,使他跑完全程,也让他赢得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

所以,给自己的生存一个崇高的理由。一旦找到了你的使命感,一种豪迈的力量会很自然地从心中升腾,它是我们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提升自身价值的根本所在。

濮存昕——诠释爱心,

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