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技探秘
2431100000007

第7章 生命医学探奇(6)

现在人们又提出了“猴子传给人类”的假说。经过研究科学家发现,与人类艾滋病患者一样,在猴子身上存在着相同的病毒,而这种猴子生活在非洲。研究人员把接触血液会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及中非地区高发病率与奇特生活方式等方面联系起来,推测艾滋病病毒是猴子传给人类的。而资料显示,中非地区的卢旺达、乍得等国家和地区早在美国出现艾滋病以前,就已经出现过艾滋病了。于是有人假设,类艾滋病病毒最早在当地的猴群中出现,因为当地人经常吃猴子肉及被猴抓伤,这种病毒便侵入人体,最后逐渐变成艾滋病病毒。专家估计,可能在非洲中部城市人口中,高达10%的人携带艾滋病病毒。

20世纪80年代,扎伊尔的金沙萨市在对千份血液样本进行检验后,发现带有艾滋病病毒的样本占6%~7%;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一次调查中,18%的输血者携带艾滋病病毒;1987年,在赞比亚接受了艾滋病治疗的儿童约有6000名;而在非洲一些地方,5%的新生婴儿都携带艾滋病病毒,在两年内,一半至2/3的人会变成艾滋病。

一位法国的研究人员偶然了解到,中非地区有些居民有这样的风俗习惯:为了刺激性欲,他们将公猴血和母猴血分别注入男人和女人的大腿和后背等;同样的方法还被有些居民拿来治疗不孕症和阳萎等病。于是许多专家认为,这就是艾滋病传染给人类的方式。但令人困惑的是,这种奇特习俗的历史比艾滋病流行史要长得多,这是什么原因呢?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假设:在很早以前,猴子可能就将艾滋病病毒传给了人类,但因某些原因数次自生自灭。而由于现代大量欧美人员到非洲后便染上了这种病毒,并带回欧美;性生活混乱和吸毒等不良行为的流行更加深了艾滋病在欧美地区的泛滥。

从以上种种假设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我们在艾滋病研究上已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艾滋病究竟是如何起源,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很多专家认为,这种争论其实还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想弄清艾滋病的来源,仍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延伸阅读——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性行为和体液交流。体液包括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脑脊液;其他体液,如眼泪、唾液和汗液等,因为存在病毒的数量很少,一般不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因为通过唾液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一般接吻是不会传播的。不过当健康的一方口腔内有伤口或破裂的地方同时艾滋病患者口内也有破裂的地方时;双方接吻后,就可能会通过血液而传染艾滋病病毒。

汗液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所以仅仅是艾滋病病人接触过的物体也不可能传播艾滋病病毒。但是,在艾滋病病人用过的剃刀、牙刷等上面,可能有少量艾滋病病人的血液。当和病人一起用这些个人卫生用品时,可能就被传染。还应注意的是,性乱交而患艾滋病的病人往往还有其他性病,和他们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就算不会被感染艾滋病,也会感染其他疾病,因此个人卫生用品最好还是不要和其他人共用。

平常的接触一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所以不应该歧视艾滋病患者,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即使是艾滋病病人吃过的菜、喝过的汤也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其实非常脆弱,离开人体后暴露在空气中,几分钟就会死亡。虽然艾滋病传说中很可怕,但其实它传播能力并不是很强,不会通过我们日常活动传播。换句话说,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等不会感染艾滋病毒,即使是照料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也不会被轻易传染。

医学成像技术可透视人体构造

在过去几年医学成像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如今,这些新技术在甄别人体任何结构及许多重要的生物过程方面都显示了巨大优势,比如不同的血流速度等,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提供了很多帮助。

弥散张量成像

用来描述大脑结构的新方法,被称为弥散张量成像(DTI)。

弥散张量成像其实是核磁共振成像(MRI)的特殊形式。举个例子,如果把核磁共振成像比作追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那么弥散张量成像就可以看作依据水分子移动的方向制图。人脑的神经细胞纤维又长又薄,通常分子会沿着神经细胞纤维扩散。研究人员能够突出水分子和一组组神经细胞纤维以相同方向运行的部位。这样的弥散张量成像图可以用来揭示脑瘤如何影响神经细胞连接的,从而为医疗人员进行大脑手术进行有效地引导。

除此之外,它还被用来揭示同中风、多发性硬化症、精神分裂症、阅读障碍有关的细微反常变化。

核磁共振成像

患者在核磁共振成像仪器下,需要躺在圆柱形磁体内,从而暴露在强大的磁场里。而一旦暴露在磁场中,水分子的质子接着会排成一行,随后它们当遭到无线电波的攻击时,会立即不成直线,乱作一团。而电脑在质子重新排列的过程中,会收集它们的信号,从而加工成图像。在生成的图像中,富含水的组织会发出更强烈的信号,看上去更亮,而骨骼相对较暗。

这项技术现在主要用于此处是来描述大脑和颈部动脉的。在对患者注射了用于对比的成像剂以后,放射线专家可以重复扫描其脑部,成像剂这时会在血管中移动,从而使医生看清楚造成中风、脑动脉瘤和各种外伤的堵塞物。

此外,在神经成像方面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也有广泛应用。脑脊髓液是脊椎管和大脑处的明亮区域;而向下延伸至身体的长条状体则是脊髓。

CT血管成像技术

而所谓的用以显现骨盆的CT血管成像,就是将成像剂注射到人的静脉内,使体内的血管与软组织形成鲜明的对比;然后医生可以根据电脑软件凸显的骨骼和血管之间差别,做出更明确、更快速地诊断。

CT在通常情况下使用一个X光源,但为了更清晰地呈现软组织,研究人员可以将2个不同能量的X光源结合在一起。由于特定组织(比如图中两只手的腱和韧带)吸收不同的能量,仪器可以突出展示它们的图像。研究人员对尸体进行扫描,将扫描结果同他们的“虚拟”发现相比较,可以检验这种呈现方式的准确性。

虽然CT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健康,但也有用来虚拟尸检的可能性。像这样的CT扫描可以揭示小刀等物体的路径,成为法医检查的一部分。

X光血管成像技术

X光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呈现出手上细小的血管。这种由最新数码探测仪生成的图像质量,让放射科医师可以不用使用高剂量的辐射物就能看清楚器官的细微之处。比如这张照片就显示了手外伤所造成直接影响——其他手指的小血管清晰可见,却没有血液流向第四根手指。

制作有用的医学图像主要涉及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搜集数据,二是将这些数据转换为可以快速而且准确解读的图像。这张由一种称为X射线断层成像(简称CT)的先进X光技术生成的图像,突出了上述两个方面的进步。把体绘制软件CT血管成像技术结合起来,可以识别心脏附近主动脉的异常情况。再向下,还可以清楚地看到肝脏和肾脏。至关重要的是准确测定主动脉直径,因为借此外科医生可以判断主动脉是否可能破裂。

正电子放射层扫描技术(PET)

与很多医学成像技术主要集中在解剖构造方面有所不同,正电子放射层扫描技术(PET)这种技术生成的图像突出了细胞活动。医生先是要给患者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其中吸收示踪剂最多的细胞会发出亮光。因为癌细胞会消耗大量能量,吸收葡萄糖,通过图中的示踪剂(葡萄糖),我们可以看到它们会快速生长并分裂。

肾脏、骨骼和血管的结构通过CT扫描都清晰可见。PET技术最常用于肿瘤学检查,在心脏病学和神经病学领域也有所应用。

新知博览——超声波诊断

超声波探测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应用于医学,英国格拉斯哥的唐纳德医生发现,用超声波脉冲通过孕妇的腹壁,就能了解胎儿的状况。

1955年,美国人莱斯科尔首次通过超声波观测人的心脏。后来这项技术不断改进,特别是在使用了微信息处理机后。70年代初期终于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超声波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