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学不到的153条人生经验
243500000149

第149章 为下一次的出击留出缓冲

第148章为下一次的出击留出缓冲

《老子》在第三十六章写道:“将欲擒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王,必固与之。”老子这句话体现出卓越的变通思想,为了捉住敌人,首先要放纵敌人,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世间之事,有些贵在神速,有些则需放慢脚步,有时甚至需要回过头向后退一步。“缓兵之计”中的“缓”就是后退的意思。后退是一种暂时的妥协,并不是怯懦,而是调整,是要为下次的进攻赢得缓冲的时间。

汉惠帝六年,相国曹参去世。陈平升任左丞相,安国侯王陵做了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王陵、陈平并相的第二年,汉惠帝死,太子刘恭即位。少帝刘恭还是个婴儿,不能处理政事,吕太后名正言顺地替他临朝,主持朝政。

吕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打算封自己娘家的侄儿为诸侯王,首先征询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性情耿直,直截了当地说:“高帝(刘邦的庙号)在世时,杀白马和大臣们立下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现在立姓吕的人为王,违背高帝的盟约。”

吕后听了很不高兴,转而征询左丞相陈平的看法。陈平说:“高帝平定天下,分封刘姓子弟为王,现在太后临朝,分封吕姓子弟为王也没什么不可以。”吕后点了点头,十分高兴。

散朝以后,王陵责备陈平为奉承太后愧对高帝。听了王陵的责备,陈平一点儿也没生气,而是真诚地劝了王陵一番。

陈平看得很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阻止吕后封诸吕为王,只有保住自己的官职,才能和诸吕进行长期的斗争。因此,眼前不宜触怒吕后,暂且迎合她,以后再伺机而动,方为上策。

事实证明,陈平采取的斗争策略是高明的。吕后恨直言进谏的王陵不顺从她的旨意,假意提拔王陵做少帝的老师,实际上夺去了他的相权。

王陵被罢相之后,吕后提升陈平为右丞相,同时任命自己的亲信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陈平知道,吕后狡诈阴毒,生性多疑,栋梁干臣如果锋芒太露,就会因为震主之威而遭到疑忌,导致不测之祸,必须韬光养晦,使吕后放松对自己的警觉,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吕后的妹妹吕须恨陈平当初替刘邦谋划擒拿她的丈夫樊哙,多次在吕后面前进谗言:“陈平做丞相不理政事,每天老是喝酒,和侍女玩乐。”

吕后听人报告陈平的行为,喜在心头,认为陈平贪图享受,不过是个酒色之徒。一次,她竟然当着吕须的面,和陈平套交情说:“俗话说,妇女和小孩子的话,万万不可听信。您和我是什么关系,用不着怕吕须的谗言。”

陈平将计就计,假意顺从吕后。吕后封诸吕为王,陈平无不从命。他费尽心机固守相位,暗中保护刘氏子弟,等待时机恢复刘氏政权。

公元前180年,吕后一死,陈平就和太尉周勃合谋,诛灭吕氏家族,拥立代王为孝文皇帝,恢复了刘氏天下。

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以卵击石”并不是明智之举。所以,行事万不可冲动,在“大兵压境”时,可先暂时采取某种保守后退的姿态与做法,在保守、后退中创造条件、积蓄力量,此时,保全实力无疑是最重要的,即便受点委屈,退回曾经走过的路上,也是不利己的。待到条件和力量具备,时机成熟时,再“发起进攻”,就好像拳击比赛中运动员先将拳头向后缩回,不是懦弱逃避,而是为了更有力地挥拳出击那样。

中国著名政府家、出版家邹韬奋说:“有志于某种事业者,与其临渊羡鱼,毋宁退而结网。结网无他,即当对于此某事业所需要之能力先加以充分的准备。”生活的智者们不会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去硬拼硬打,他们会先为自己积蓄力量赢得机会,然后更好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