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3年进入管理层”、“5年个人账户存款达到10万”,10年前的“80后”用这样的壮志豪情跨入职场大门,10年后的今天,他们与当初定下理想的职业发展目标相融合的寥寥无几。他们脑子里满是迷茫,一边渴望保持自己的个性,一边又在思索如何改变自己,一展抱负。对于大多数80后而言,不可否认他们的职业发展步入“瓶颈期”。
长江后浪推前浪
在当今职场,竞争异常残酷,人们常说人在职场有“中年瓶颈”,其实未到中年,大部分80后就已经开始了历时更长,压力更大的瓶颈,我们可以称之为“中途职场瓶颈”,也就是能否保住自己职位的瓶颈。
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很自然的规律,职场之中,新人替换旧人也是很常见的现象,这种新老更替给资深的老员工带来了巨大的职业瓶颈。那些职场新人一边向老员工请教经验,一边将其视为“拦路虎”,暗中使劲儿一心要超过他们,这种气势汹汹、兵临城下的士气,让那些老员工们如坐针毡,备感威胁。
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的增大,作为职场新人,人人都知道自己的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所以他们会倍加珍惜自己的这份职业,会更加努力尽职尽责地工作。况且,初涉职场,新人往往初生牛犊不怕虎,怀着巨大的信心与动力,大有大干一番事业的气势,他们想法新,干劲足,年富力强,很多都是具备高才华高技能的人才,与老员工相比,新人唯一缺少的就是经验,但他们却常常都有着虚怀若谷的进取精神和努力学习的精神,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努力着、学习着。这样,无形之中便给老员工造成了压力。老员工多数心态已经平稳,精力和体力都有所下降,干劲明显不足,对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和生活难免显得力不从心。甚至还有些老员工的学历和能力都很一般,如果工作业绩也很一般的话,那么他们就很有可能被新的员工所替代,面临下岗的瓶颈。
黄茹是三年前通过招聘而进入她现在工作的这家公司的。上班刚开始时,黄茹把本职工作做得非常好,且给人以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好印象。办公室里的同事都很喜欢这个手脚勤快、笑容甜甜的女孩子。
但是,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公司的生意一直不景气。因此在薪酬福利上始终没有增长,甚至有些福利还给取消了。黄茹虽然也算得上是公司的老员工了,但是她的业绩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下降了。因为她心里对公司有些不满,自己来公司三年了,工资只给涨了一次,就更别说晋级的事了,如今很多工资以外的福利也没有了,她不禁有些泄气。于是工作热情也没有刚来公司的时候那样高涨了,甚至有时就是在应付,业绩自然不会高起来。不光这样,她还觉得自己是公司的老员工了,她的工作经验总比新来的员工多吧,所以她便无所顾忌,口无遮拦,常常私下里和同事们抱怨公司,尽管没有人告密,但她的主管也多少有些耳闻。
公司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生意依然没有好转,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公司决定裁员。在考虑裁员名单时,人事部主管对业务部的人员考虑了半天,最终,在本科生成堆的业务部里,黄茹就成了“牺牲者”,接替黄茹工作的正是一个刚来公司两个月的新员工。
当人事部主管把裁员通知交到黄茹手上时,她整个人都呆住了,因为她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被裁掉,更没有想到公司居然用一个新员工来接替她的位置。她不想让别人看出自己的丑态,影响到别人的工作,于是便躲到了公司的洗手间里,过了很久她才把情绪慢慢平静了下来。经过慢慢的反思,她明白了问题的所在,是自己工作上的不努力造成了下岗的瓶颈。此时她才后悔不迭。
台湾着名音乐人黄舒骏对于新人就有一种瓶颈的感受。他置身流行音乐最前线的唱片圈十多年,每年都看到很多前赴后继的新人,以数百张新专辑的速度抢攻唱片市场,稍不留意就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黄舒骏认为:老不是最可怕的,未老已旧才是最悲哀的事情。
面对不断推陈出新的市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不被抛出轨道。“我是个容易忧虑的人,每天都觉得自己不行了。”黄舒骏经常这样说。也正是因为他有着这样的瓶颈意识,所以才会在台湾乐坛成为常青树。因为他的这种忧虑,恰恰是让自己进步的动力。
当一个组织内部来了新员工时,老员工当中一般会出现三类心态:其一,接受挑战型,这类人心态较为开放,年龄增长,智慧也日增,就像熟女演绎变美丽为魅力的过程,依然保持着积极进取的劲头;其二是排斥型,这类人缺乏安全感,总是想尽办法压制新来者,结果造成两败俱伤;其三是保守型,他们愿意作为老人尽到传帮带新人的义务,认为和平共处取胜。这三种心态中,只有第一种心态,才不会轻易遭受被替代的瓶颈。第三种心态虽然风格高尚,但是如果自己原地踏步,迟早也会沦落到被替代的下场。
因此,职场中人必须要保持永远的瓶颈意识。不要以为自己是资深的老员工,拥有丰富经验,就可以对自己放松要求了,就以为高枕无忧了。事实上,在未来的职场里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所以身在职场,时刻保持一种瓶颈感,才能在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中存活下来。
不要被老板遗忘
工作技能是职场所有员工的立足之本,更是员工获得高薪的必备素质。当今时代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还需要不断学习改进,更何况一个普通员工,这是相同的道理。员工要想成长,更要在工作技能方面不断提升,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和能力。
作为公司的“开国元老”,28岁的李悦在一家建筑公司做设计员已经工作有三年多了,几乎每天都像头小牛一样,埋头苦干,天天泡在工地上加班。但是,这样一个辛勤劳作的员工,职位和薪水却一直在原地踏步。和他一起进入公司的同事们都加薪了,李悦的心里很不平衡。在心中渐渐升起的“怀才不遇”的思想左右下,他慢慢地失去了动力,人开始变懒散了。最近一段时间,听说公司又要提干了,他精神一振,以为这回肯定会有他。而结果又让他失望,名单里还是没有他。他心中充满了怨气。
李悦以前一直认为,作为一名职员,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最重要,这里是私企,职员的一切都要取决于他的工作,否则没有什么好说的,自己踏踏实实努力工作就是了,可是干了好几年,却还在原地踏步,不能被老板重用,仿佛被老板给遗忘在了角落里,无人问津。于是他决定不能再忍耐了,要主动找老板谈谈。
李悦找到了老板,说出了心中的怨气。老板看了看李悦,微笑着说:“要想获得高的薪水和职位,你也需要具备更高的知识技能和业务水平。这三年来,你工作虽然努力,却没有新的突破,设计水平始终停留在三年前的水平,这让我如何提拔你啊,我是看在你是公司的‘开国元老’的份上,才没有辞退你,所以你要回去反思反思才行啊!好了,你先回去吧,下次再来找我谈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别忘先要把业务水平提高。”
李悦羞愧地走出了老板的办公室。其实他不是真的被老板遗忘在了“角落”里,而是他自己把自己给丢到了“角落”。当今职场之上,像李悦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因为自己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结果导致了工作能力的下降,工作了几年甚至几十年也难以晋级或者加薪,被老板给遗忘在了职业的“角落”,落入了职业瓶颈之中。
一个人只要掌握了新的专业技能,就掌握了职场竞争的金钥匙,它可以用来开启高薪、高职的大门。假如你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富有成效,为公司创造比你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那么总有一天,老板会重视你,提拔你,给你相应的回报。薪资所得代表了什么?自然是说明你目前的职位在单位的重要性如何、你的工作为公司创造多少效益。如果你的成绩优异,工作也极富挑战性、专业性和独特性,工作技能超出一般,那么,老板肯定会视你为左膀右臂,自然而然,薪水势必也会有明显且令人满意的提升。但有时即使有了知识也不能被老板重用,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个学经济学的博士生,在学术界非常有名,曾经被很多个大公司争相聘请,每家公司给他开出的待遇都非常高。可奇怪的是,这个博士生无论在哪家公司都呆不长,总是不到几个月,老板就给减薪了。
他非常苦恼。于是就找到他的老师问:“老师,为什么我到哪家公司最后总是给我减薪呢?我可是一个对工作非常认真的人啊。”
老师帮他分析了原因,终于发现了症结所在:别人争相邀请他,是因为看中了他的学问。可真等到了工作中才发现,他的学问只是书本上的空架子,根本就不实用。而他呢,也经常死抱着自己的一套理论不肯撒手,用知识分子那一套纸上谈兵的方法去工作。当看到他迟迟不能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的时候,等待他的也只能是减薪或者辞退的职业瓶颈了。
这个例子里所述的情形其实也是知识瓶颈的一种,虽然这个博士生拥有一定的知识面,却不能灵活运用,不能把知识转化为工作技能,知识在他的头脑中是死的,跟没有一样,这当然不会被老板重用了啊!
这也就是说,只有你为企业创造了财富,企业才会给你相应的财富。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你的重要程度都不是由你的价值所决定,而是由你的使用价值来决定的。你的公司之所以支付薪水给你,是看中了你能为它创造利润,你的工作技能可以作为平添你个人魅力的资本,只有当你将工作技能用来为公司创造效益的时候,才能得到公司的重视和奖励。
因此,当你被老板遗忘在“角落”的时候,你首先要从自身反省,反省你是否随时更新你的知识和技能,你的工作技能是否有所提高了。如果没有提高,最佳的解决方式不是去找老板评理,而是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除了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岗位技能、丰富的工作经验外,还要具备高、新专业水准。所有的能力,既不是一开始就拥有,也不是一蹼而就,都是通过长期工作积累和学习得到的。只有与时俱进地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你才不会陷入职业瓶颈。
一成不变是最大的危险
职场中有这样一类80后:他们小心翼翼,永远都不允许自己做出格之事;他们按部就班完成工作,从不试图打开新的格局;他们对领导、对同事都客客气气,就怕得罪了谁而闹得大家不愉快。他们拼命维护着表面上的一团和气,希望借此换来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然而他们的苦心并没有赢得想要的回报:在公司裁员时,他们很可能被列入黑名单;当单位内部有了升职加薪的好事,却总是轮不到他们。这是为什么呢?我可以很肯定地说:因为他们过于追求安全。其实,最大的危险是一成不变,那种从来不敢冒险、总是压抑自己想法而向工作做出妥协的人,一辈子只能受制于工作,这样原地转圈,就算真的保住了手中的“饭碗”,却也是暮气沉沉、缺少活力。
这世界没有绝对可靠的事:一个朋友,不是你珍惜了就能和你越来越好;一份工作,也不是你把握了就完全留给你来做。你想让握在手中的变得持久,就得有自己的实力和吸引力。成功的人从来不会缺少朋友,能干的人从来不怕没有工作。你想要规避风险,就应该增加抗风险的能力,而不是害怕或者不去面对风险。
事实上,表面的安全往往潜藏着危险,而危险的处境往往有着最为安全的出口。那种害怕危险,总是企图让自己身处一个安全环境的人,意识不到危险里面也潜藏着巨大的机遇,在躲避危险的同时,也失去了让自己成长的机会。
有的员工认为:在工作中千万不能犯错误,否则就会给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自己的处境也会变得危险。其实很多老板是允许员工犯错误的,因为员工犯过错误之后总会变得更有经验,这对公司整体发展也是有好处的。这里有一个例子:说一个管理者非常担心他会丢掉工作,因为就在刚才他犯了一个重大错误,造成公司损失10万元。这时领导对他说,“我刚刚为你的职业发展投资了10万元,我为什么要解雇你。公司为你交了学费,公司是在培养员工。”领导把那些损失看成了给他交的学费,这让他感慨不已,决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后来,他为公司多赚回的钱远远超过10万元。
在工作中,你不必为了安全起见而强迫自己把每一件事都做得那么完美,如果你犯了错误,也不必莫名紧张,你只要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将损失降到最低,并决不要让自己犯类似的错误就可以。
美国3M公司近年实行了一项名为“工程师自主研究”的制度。该制度规定:本企业的工程师每天具有30分钟的自主研究时间,在实验室中进行自己感兴趣的专项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在3M公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个青蛙接吻。其实“与青蛙接吻”意味着失败,公司对此采取支持态度,就是因为它对探索性失败、创新性失败、开拓性失败都是可以接受的。3M公司营造出的这种“包容失败”的氛围,对于很多企业都是一个好的参考。多年来,3M从来没有因为员工希望多做点事情,却没有做好而被惩罚的例子,倒是那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员工,往往会成为裁员时的首选对象。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从前的失败经验都很可能成为未来成功的祛码。而你若为了安全起见而不去尝试新事物,反而很可能会让你一事无成。
哈佛商学院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说,“21世纪,没有瓶颈感是最大的瓶颈。”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没有瓶颈意识很可能让你被淘汰出局。那种认为自身条件优秀而不愿意去冒险的人,没有瓶颈意识,也很容易被后来者超越。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老鼠爬到房梁,不小心掉进了米缸。刚开始它很紧张,缩成一团不敢动弹。过了一会儿它发现这里不仅很安全,还有大米可以吃,于是它饱餐一顿。接下来的日子里,老鼠几乎忘记了自己身陷米缸,它陶醉在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中,吃饱了就睡,睡起来就吃,再不想着要爬出去了。后来,米缸里的米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来人了,这只再也跑不出去的老鼠被轻而易举地捉住了,就此葬送性命。
过于追求安全的人喜欢让自己处于一个熟悉的环境中,而不去经历风雨历练,结果一遇到大的挫折,就会一蹶不振。这样的人就算一辈子一帆风顺,也是了无生机,没有什么特别振奋或者特别刺激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