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教养的教养
2440700000006

第6章 道德品质:有教养的孩子品格高(2)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等很多名言警句都说明了勤奋的重要性。许多有成就的人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的时候总是不忘强调勤奋的作用,勤奋与智慧是一对双胞胎,他们总是如影随形。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着名的书法家。他之所以能成为大书法家,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说,王羲之年幼时在家练了整整三年字,可还是没有找到书法的精髓。

王羲之纳闷了:为什么练了那么久就是技艺不到家呢?莫非我也要出去寻游,拜仙求师才能把字写好吗?这样想着,他收拾了包裹,果真踏上了行程。

王羲之出了临沂城,来到了沂蒙山,看到一位老猎人身挎强弓,腰悬利箭,正在打猎,便走上前,向老猎人说明了来意。老猎人说:“你看天上飞来三只大雁,待我射下来再告诉你吧。”王羲之举目望去,只见白茫茫的天空中果然有三个黑点。他心里嘀咕道:能看清它们就不容易了,如何打得下来啊!

除非老人是能射下九个太阳的后羿再世!正在这时,只听“嗖嗖嗖”三箭连发,立刻从半空中掉下三只大雁。王羲之急忙跑上前去看:天啊,支支利箭都射中大雁头,这人肯定是仙家的门徒!于是他赶紧起身向老猎人拜揖。老猎人见王羲之将自己当成了神仙,笑着说道:“我自幼在深山打猎,从来没有拜揖过神仙,手中弓箭也一般,本事全靠苦中练。”

可是王羲之听了直摇头,不相信老人说的,于是老猎人捋捋胡子,指着对面那座高山说道:“你看,对面山腰上是不是有个透亮的洞?那是我当年为了学好打猎,每天对着这座高山练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座大山就让我给射穿了,如今人们就管它叫‘箭穿山’。”王羲之听了,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谢了老猎人继续往前走。

走啊走,王羲之来到了沂河边,看到一位渔翁正在打鱼。老渔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王羲之走上前,向老渔翁说明了来意,老渔翁笑了笑说:“等我叉上那条大鱼再告诉你吧。”王羲之向前一看,只见河水滔舀,奔流不息,哪有鱼的影子啊。他想:不是老渔翁在吹牛吧!正想着,只见渔翁飞出手中的叉,“嗖”的一声,一条大鱼,足有七八斤重,叉在了渔叉上。王羲之惊得目瞪口呆,立刻向老渔翁鞠躬道:“老伯,您有这等本领,一定是仙家的门徒,请您告诉我仙家的去处,让我也能拜仙家为师吧。”渔翁听了笑着说道:“我自幼在河边打鱼,未听哪里有神仙,手中渔叉也一般,本事全靠苦中练。”

王羲之听了,低着头锁着眉想了想,还是不相信。于是老渔翁就领他来到了一个深水潭旁,说道:“当年我为了练习打鱼,每天都到这里来苦练投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这渔叉就在这里凿出一个大水潭,如今人们都管这个水潭叫‘练叉潭’。”

王羲之听了,仔细想了想,谢过老渔翁又继续往前走。

走着走着,王羲之来到一座山上,见一个老羊倌正在放羊,便向他说明了来意。老羊倌刚要答话,忽然前面一块碾盘大的石头上爬来一条大长虫。

王羲之正要往老汉身后躲,却见老羊倌挥起鞭儿“啪”地一抽,大长虫和那块大石头竟被他全抽成两半了,王羲之惊得连声喊道:“老伯神鞭这么出奇,您定是仙家门徒!请您快领俺见老神仙去!”老羊倌听了哈哈大笑,接着说道:“自幼放羊在蒙山,从来没有拜神仙。手中扬鞭也一般,本事全靠苦中练。”

王羲之听了不吱声。老汉指着那座山的山顶说:“小哥有所不知,这山头原本是尖的,当年我每天在这儿苦练甩羊鞭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山头就让俺抽成平的了,如今人们都叫它‘鞭抽山’。”王羲之听了,犹如大梦初醒,再也不想寻神仙、求神笔了。他向老汉拜了三拜,转身就赶回了家乡。

王羲之回到家中,发愤研究书法,从头练起。每天一早就到家门前的水塘边临池练字,日落西山才涮笔洗砚,最后染得水黑如墨了,于是,人们就给那座池塘起了个名字,叫“洗砚池”。

王羲之勤奋练字,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奋是获取成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勤奋的反面是懒惰。人一旦养成懒惰习性,无论其天赋有多优越都将一事无成。懒惰是成材的大敌。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孩子一点一滴的开辟勤奋之地。

勤奋的品质是一笔终生的财富,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由自己来创造的,勤奋可以创造出更加超越的人生。培养孩子勤奋的品质,就是给了孩子一笔终身财富。

培养孩子勤奋学习的品质

刘丽是一个勤奋的女孩,她最看不起那些守株待兔、凡事总想不劳而获的人。在她小时候父母就用“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来教育她要勤奋学习。

从上小学开始,她每天早晨六点半起床,在房间里早读半小时,七点钟吃完早饭去上课,11点半放学回家,中午午睡一小时,晚上六点半就去上晚自习,一般都自习到10点才上床睡觉。她的饮食起居都很有规律,而且她始终保持着这样的规律。由于在教室里上自习,一方面有老师的辅导,另一方面大家在一块儿学习,也比较有气氛,所以,刘丽每天晚上都坚持去学校上自习,即使有时候身体不舒服,她还是坚持去上自习。

有一次,刘丽患了重感冒,不停地流鼻涕,晚上她还要坚持去上自习。鉴于她身体的情况,父母不同意她去,但是她一副很洒脱的样子,说自己的感冒已经好多了,所以一定要去上自习。上完自习回来,上床休息之前,她还一再嘱咐妈妈第二天早晨六点半如果她还没有起床的话,务必叫她起床,因为自己还没有背书。这些小事情虽然琐碎,但是就是这样的小事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人刻苦勤奋的优良品质。

刘丽后来成功地考入了北京一所着名的大学,当别人问她成功的秘诀时,她说:“成功的取得更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在实现理想过程中,谁付出的勤奋和汗水多一些,谁的毅力更强一些,谁坚持得更久一些。”

勤奋是孩子的良好品质,它对于促进孩子的学习有重要作用。孩子只有从小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才会拥有一个光明灿烂的未来。勤奋不仅包括了学习时的态度,也包括学习专业知识时注重的深度和广度,还包括广泛涉猎教科书以外的知识。一个孩子掌握知识的多与少,完全取决于他的勤奋程度。所以,家长应从小教育孩子拥有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

对孩子的勤奋努力表示赏识

莉莉不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甚至比别的孩子还显得笨一点,别人学10分钟就会的东西,莉莉也许会花半个小时才明白。为此,他的父母曾为此非常担心,孩子以后会学习好吗?能跟上其他孩子的学习进度吗?莉莉上小学了,就当父母都认为莉莉不会有什么好成绩的时候,莉莉却带回了一张100分的试卷。这是一张数学测验的试卷,上面被老师画满了红色的勾勾。

“这是你的卷子吗?”妈妈有些不相信,她吃惊地问莉莉。“当然是我的,不然还会是谁的啊!”莉莉自豪地对妈妈说。“莉莉真不错,告诉妈妈你是怎么考出这么好的成绩的?”妈妈问道。

“老师讲课的时候我经常听不太懂,所以下课之后同学们都出去玩,我就把不懂的地方拿去问老师,老师再给我讲一遍,我就全懂了!做作业的时候如果有不会做的题,我就把老师讲的课再复习一遍,不会做的题也就会做了。所以考试的那些题目我都会做,就考了100分。”莉莉高兴地对妈妈说。听了莉莉的话,妈妈更自豪了,虽然自己的孩子算不上聪明,却如此好学和努力。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父母赏识孩子的勤奋行为,孩子就会变得更加勤奋。父母可抓住适当的时机,通过言辞,承认孩子的努力、耐力和勤奋。

多鼓励孩子参加劳动

星期天的早晨,小华起床后,在客厅百无聊赖地看着电视。这时候,妈妈抱着一大堆衣服出来洗,走到小华身边,妈妈说:“小华,你也把你自己的衣服洗洗吧。”小华想了想,把一周积攒的所有脏衣服通通拿了出来,花了整整一上午把它们洗干净。

中午吃饭的时候,妈妈问小华:“劳动的滋味怎么样?”小华眼珠一转,说:“挺好的!”妈妈笑笑:“那下午你就再干点活吧。”小华点了点头。下午,小华和妈妈一起把屋子彻彻底底地打扫了一遍。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从此,每到周末小华都会主动参加家务劳动。

勤奋是一种优秀的习惯,它不仅表现在学习上,同样也体现在热爱劳动上,自我服务,家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都能展现孩子的勤奋品质。父母鼓励孩子多从事以上劳动,也能培养孩子的勤奋品质。劳动观念是从小培养的,一个爱劳动的孩子,才能勤奋工作、学习。

培养孩子的孝心

俗话说“百行孝居先,孝为德之本”,孝,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诗经》上有一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感叹和赞美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唐朝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表达了孝敬父母的渴望。而“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的古训,则督促后辈履行对父母的赡养和孝敬。可以说,以孝敬长辈为核心的家庭美德,几千年来代代相传,形成了中华民族伦理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精华部分。

孝心,作为传统美德,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温馨幸福。有人调查,三代同堂的家庭,如果中间一代孝敬长辈,孩子就会懂得孝敬父母、祖辈,家庭中不仅长幼有序,而且互相关心,互相宽容,呈现一种和乐融融的气氛,对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利的。

从前,有一对老夫妇含辛茹苦的将四个儿女抚养成人,个个成家立业,儿孙满堂。但是双老得不到晚辈的孝顺犹如孤寡老人一般,为儿女们无孝心而哀叹,于是双老经过一番商议后决定宴请儿女、儿媳、女婿。一天,在吃饭时母亲当着全家人的面,对老伴说:“老伴趁今天大家都在,你就将祖上流传下来的无价传世之宝拿出来给大家饱饱眼福吧!”儿女们惊喜万分,没想到自家祖上还留有无价的传世之宝。此时父亲却十分傲慢的说道:“祖上有交代,只传给孝子,为了让你们兄妹之间不产生矛盾还是不让传家宝亮相为好。”无论儿女们如何哀求,父亲都摇头说:“以后再说吧!”

从那以后儿女、儿媳、女婿一反常态,对待双老百般殷勤孝顺,儿子教导自己的孩子要孝敬爷爷奶奶,女儿教导孩子要孝顺外公外婆,并经常买双老喜欢的各种礼物叫孩子送去给老人,都极力讨好双老欢心高兴,可谓百依百顺。特别是当老人小病小痛时,儿女们都不离左右伺候,都怕自己在老人心中是个不孝之人。父亲在生病期间,每家都派一人守候床边,都担心自家无人在,传世之宝落入别家。父亲在断气前告诉儿女们:“传世之宝我已托付给老伴保管”。父亲走了,儿女们都为了得到此宝,对待老母更是殷勤孝顺,为了讨好老人欢心各施其招,老人在大家的百般孝顺伺候下走完了人生,在断气前拿出一个精美的宝盒交给大家说道:“在我死后做七七四十九天的道场后才能当众打开”。于是儿女们在老母死后做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道场,最后打开宝盒发现:宝盒内有一块石头,石头正面刻着一个“孝”字。

由于孙辈们从小就看到自己的父母对待老人殷勤孝顺,在父母们的言传身教下也养成了敬奉长辈,对待老人百依百顺的习惯,当儿女们老了也得到了自己儿女及孙辈们的尽心孝敬。就这样“孝”字从此变成了他们各自家中的传世之宝。

从那以后,这一家人的子孙后代都严格遵照准则做人做事,子孙后代不但孝心好,而且品德高尚,本份做人,踏实做事,于是在各自的仕途中都飞黄腾达,功名利禄俱全,并且还出了许多高寿之人而闻名遐迩,人们传言是他们家的祖坟埋得好和房子屋基好,其实不然,这一切全是源于一个“孝”字。

事实证明,一个生活在以孝敬为美德的家庭里的孩子,他会自觉养成尊老孝敬之心。孝,不是天性;不孝,也不是天性。没有哪一个孩子生来就是孝子;也没有哪一个孩子生来就是不孝之子。孩子的孝心是教育出来的。

小蒙今年1l岁,爸爸妈妈对她异常疼爱,小蒙也很喜欢爸爸妈妈,却不知道心疼父母。父母每天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连一口热水也喝不上,小蒙还要爸爸陪她玩,并一直喊着要吃饭。

对此,父母不禁感到难过,他们想,也许是自己平时对女儿的溺爱让小蒙没有孝敬父母的意识。于是他们决定从生活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这种意识。有一次,小蒙来了兴趣要尝试自己洗衣服,于是妈妈痛快地答应了。第一次洗衣服,小蒙洗得相当吃力,额头上都渗出了细细的汗珠,而且洗完衣服,小胳膊都开始酸痛了。

小蒙好奇地问起妈妈:“妈妈,你平时帮我和爸爸洗衣服也这么累吗?”妈妈说:“虽然我力气要比你大些,不过每次洗那么多的脏衣服,也是很累的。”小蒙听完后若有所思地说:“妈妈,我现在长大了,以后我的衣服我自己来洗吧。”

妈妈听了女儿的话,心里不知有多高兴,并及时夸奖小蒙说:“小蒙懂事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听了妈妈的夸奖,小蒙更高兴了。

此后,小蒙变得懂事多了,除了坚持洗自己的衣服以外,还主动帮父母做些家务活,更懂得心疼父母了。

小蒙为什么变了?是因为她体验到别人的辛苦,认识到父母的不易,从而激起她的爱心或同情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其实,孝敬父母不是单一的习惯问题,它也体现出一个孩子能否关心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作为家长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一个孩子连最基本的孝敬父母都做不到,以后是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的。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严以律己,做孩子的楷模

孩子的模仿力与观察力都很强,父母对待自己的长辈是什么态度,孩子对父母就是什么态度,这就是最直接的影响,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

小强的奶奶今年已经九十岁了,她现在是全家人的活宝,事事都在全家人的密切关注下进行着,很怕她受到伤害。奶奶每天早晨都起得很早,要到楼下的小花园里去遛弯儿,和那儿的老人一起聊会儿天,妈妈就会每天第一个起床,给奶奶准备她爱喝的豆浆和早点,让她一回来就能吃。如果她回来晚了,就先用水温上。

父母对奶奶这些生活细节上的照顾,小强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平时他自己也是对奶奶照顾有加,对父母也很体贴,让他们能够对自己很放心,父母很感欣慰。

孝心就是这样学会的,就是这样传递的,孝心就是在父母的榜样下养成的。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一颗孝心、懂得爱,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给孩子表达孝心的机会

在生活中,有一些父母把孩子的所有事包办好,使孩子没有尽孝心的时机。其实,真正的孝心要通过实践去培养,父母不要剥夺了孩子表达孝心的机会。平时,应让孩子分担家里的一些事情,让孩子负起责任来。遇有为难的事情,讲给孩子听,让孩子一起出主意想办法。长辈身体不舒服或生了病,告诉孩子应该做哪些事情,并付诸行动。久而久之,孝心会在孩子身上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