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2443300000013

第13章 领衔:李鸣生(6)

最先乘专机赶到发射场的,是航天工业总公司总经理王礼恒和副总经理张庆伟。两人一到发射场,便在现场召开了会议。会上两种意见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总经理王礼恒只好说,科学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拆不拆开飞船大底,咱们也不好举手表决。我看今天晚上暂不决定,各位总师和总指挥回去再考虑几个小时,明天再定。会后,又将北京卫星制造厂副厂长张志礼紧急调来发射场。张志礼多年从事飞船总装工作,对飞船开大底颇有经验,曾经总结过几十条对策。很快,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沈荣骏、参谋长胡世祥也乘专机飞到了发射场。再接着,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曹刚川也乘专机来到了发射场。

是夜,工程指挥部召开七大系统“两总”紧急会议(即总指挥和总师会议)。会上,对于开不开大底争议仍然很大。争吵到最后,大家不说话了,都看着总指挥曹刚川。

曹刚川到发射场后,只听汇报,不表态。不是不表态,而是很难表态!但现在他必须表态了。他说,我知道,你们都等着我表态。不拆开飞船大底,就不会捅出新娄子,就能保证发射的进度。如果备份在天上听话,还能保证试验飞船的正常飞行。这样的话,上下全好交代。不错,“争八保九”,我喊得最厉害。用电性测试船改装试验船,最后也是我拍的板。现在飞船肚子疼,难道我们要让它到天上去拉稀吗?大家盼着我来,我知道,有盼着我说一个字的,也有盼着我说两个字的。我现在就说一个字:开!而且谁开谁得立军令状,绝对不能开出问题来!

会议结束后,全部压力都压在了飞船系统上。由于压力太大,航天专家张宏显走出会议室,眼泪都流出来了。

拆开飞船大底这天,测试大厅气氛异常紧张。上至副总指挥,下到技术员,全围在了飞船的身边。

返回舱的起吊,是拆开飞船大底的关键。如果返回舱吊起来不晃动,就算成功了一半。要是返回舱左右晃动,火工品就容易爆炸。所以起吊之前,大总师王永志缓缓走到飞船返回舱跟前,亲手把每一根吊带摸了一次,又摸了一次。而飞船总师戚发轫则把起吊的各个关键岗位检查了一遍,又检查了一遍。当时有人看见,两位总师的眼里都暗暗噙着泪水……

飞船大底终于拆开了。专家们发现,故障的原因并不复杂,是一根小小的信号线在合拢大底时,不小心给压断了!专家们如释重负。一位女技术人员还当众哭出声来。

由于飞船拆开大底耽误了时间,原定11月8日至12日发射的计划只有往后推。这一更变使得发射窗口必须重新确定。所谓发射窗口,是指适合发射飞船的时间范围。发射窗口有长有短,长达几天,短则几分钟,依具体气象、天体情况而定。有关部门重新预测的最佳发射窗口是11月18日至22日。于是指挥部将发射时间改定为11月18日。

然而,发射窗口刚刚确定,太平洋上又传来一条消息:“远望一号”测量船在海上遇到强烈风暴,无法继续向前!

怎么办?

此前,“远望一号”测量船曾遭遇过两次台风的袭击。没想到这次根据气象预报,未来三天之内,还会出现更大的海风!于是“远望一号”测量船能否抗住海上风暴的袭击,按时到达指定海域,又成为发射场人们心头的一大悬念。

而就在这时,正在发射场忙得不可开交的飞船应用系统总设计师顾逸东又接到了北京中科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传来的一份加急电传。这份电传说:根据天文预测,1999年11月18日,太空将会出现狮子座“流星雨”!如果“神舟一号”飞船在18日发射,飞船极有可能与狮子座“流星雨”相遇!

顾逸东说,看到这份电传,我脑袋都大了!此前天天都在开展预想,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还会有来自天外的“流星雨”!“流星雨”就是在太空中像乱箭般迸射的小陨石,它是航天器飞行中的“天敌”。据说一个核桃大的小陨石就能将飞船击穿。实在是防不胜防啊!

顾逸东急忙放下手头工作,接通了北京空间环境预报中心主任龚建村的电话。

顾逸东问,电传上的信息是否可靠?

龚建村说,可靠,这是我们近期通过检测和天文计算的结果。如果18日发射,飞船碰到“流星雨”的可能性极大!而且,后面还有可能遇上“流星暴”!

空间环境预报中心组建于1998年,历史虽短,却实力不凡。进入11月后,预报中心的专家们在搜寻资料时看到国外多次报道说,11月太空可能出现“流星雨”!果然,国际空间站的发射时间很快被推迟,美国国防部随后也为其间谍卫星发出了应急规避的轨道指令。于是这一信息引起中国预报中心专家们的高度警觉。他们加班加点,一边实施监测,一边加紧天文计算。计算结果,11月18日“神舟一号”飞船的发射窗口正好在狮子座“流星雨”的时段内。而且,其后还有可能发生“流星暴”。即是说,还有从彗星上迸出的陨石射向地球外层空间,其数量为每小时一万五千颗左右,时速为每小时七万至二十万公里,其危险程度比“流星雨”还要可怕!

顾逸东问,18日遇到“流星雨”的概率是多大?

龚建村说,18日发射,风险率为百分之百;推迟二十四小时,风险率为百分之六;推迟四十八小时,风险率几近于零。

顾逸东放下电话,当即将情况报告了副总指挥沈荣骏。沈荣骏又当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总指挥曹刚川。工程指挥部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曹刚川说,我国首次发射飞船,事关重大,别说百分之六的风险,就是万分之六的风险我们也不冒!

会议最后决定,“神舟一号”飞船的发射时间再往后推迟两天,即发射时间定在11月20日。这样,既可避开“流星雨”的袭击,又给“远望一号”测量船多留了两天时间。

会后,指挥部当即将发射时间呈报中央。

果然,11月18日这天,北京空间环境预报中心获悉,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均预测到了那场可怕的“流星雨”!

消息传至发射场,专家们个个瞠目结舌,一阵后怕。

11月20日凌晨6时,即将起飞的火箭、飞船巍然屹立在发射塔上。成千上万来参观的群众不顾冬夜的寒冷,早已等候在发射场的四周。吴邦国、张万年、吴仪等中央领导也坐镇在指挥大厅观看发射。尽管此次发射的飞船里没有航天员,但由于是第一次发射飞船,所以从指挥大厅到各个技术岗位的气氛都很紧张。尤其是火箭和飞船系统的几位老总,眼睛紧紧盯着大屏幕,表情十分严峻。

6时30分,指挥员准时下达了“点火”口令,载着“神舟一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拔地而起,扶摇直上,开始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处女之航!

十二秒后,程序开始指挥火箭拐弯。指挥大厅频频响起调度员的声音:逃逸塔分离正常!助推器分离正常!一级火箭分离正常!

大厅随之响起一片掌声!

然而就在这时,大屏幕下方的一组曲线突然发生急剧变化。接着前方测控站传来信息:火箭飞行速度正在急速下降!

掌声戛然而止。专家们的心跳骤然加快。尤其是火箭总师刘竹生和总指挥黄春平,两人不禁一起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冬天的,额头居然渗出一片细汗!

很快,曲线恢复正常。

接着,从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传来调度员的声音:

火箭、飞船分离正常!火箭反推点火成功!飞船准确入轨!

掌声再次爆响!

刘竹生和黄春平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走到大厅的前台,大声宣布:“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成功!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重大突破,是中国迈向21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接着,江泽民总书记向发射场发来贺电,向全体参试人员表示祝贺!

然而,当“神舟一号”飞船进入第十三圈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再次把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专家们的心揪了起来:按事先预定的程序,飞船进入最后一圈后,地面要给飞船注入一个变轨的返回控制指令。但渭南测控站第一次向飞船注入返回控制指令时,没有成功。青岛测控站第二次向飞船注入返回控制指令时,仍然没有成功。飞船很快飞临日本海上空,位于太平洋上的“远望二号”测量船第三次向飞船注入返回控制指令,还是没有成功!

北京指挥控制中心的紧张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顶点!专家们坐不住了,全都站了起来!

很快,“神舟一号”飞船进入第十四圈,即最后一圈。即是说,给飞船注入返回指令只剩最后一次机会了。这个最后的机会留给了“远望三号”测量船。而“远望三号”测量船注入指令的时间只有四十七秒!如果在四十七秒内再不能给飞船注入指令,飞船的落点将会偏离四十公里,甚至很可能失去控制!

此时,最紧张的是北京指挥控制中心飞控组的专家们。他们快速完成了故障分析、测控条件计算、数据注入仿真试验后,马上提出了故障处理方案。但飞船进入“远望三号”监测区后,当飞控组的专家对原来的第一条指令进行删除时,一连删除了好几次,就是删除不掉!再继续删除,还是删除不掉!注入指令的时间眼看着一秒一秒地流失,最后只剩下了十秒!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飞控组果断地向飞船发出了应急指令,终于打开了飞船舱内的接受设备,转换了应急电源!

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绕地球飞行十四圈后,成功返回地面。

“神舟一号”试验飞船首次发射成功!中国航天人终于完成了“争八保九”任务,兑现了向中央立下的军令状。载人航天工程的诸位老总们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同时,航天人这一成功也进一步赢得了中央的信任。

副总指挥沈荣骏说,发射成功后,我们向中央申请补助经费的报告刚递上去,朱镕基总理当天就大笔一挥,又批给了我们四十个亿!

此次发射试验在“神舟一号”飞船上搭载了两面旗,一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另一面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在澳门回归祖国这天,即12月20日,由航天总公司总经理王礼恒亲手交到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官员的手上。而被航天人称为“太空国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则在21世纪来临的第一天,迎着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缓缓升起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

零秒越千年

2003年10月15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堪称伟大的日子。

凌晨一点,发射进入负八小时倒计时。

凌晨两点,航天员的随行医生依次敲响航天员的房门。医生敲响杨利伟的房门时,杨利伟还在睡梦中;敲响翟志刚房门时,翟志刚也在睡梦中;敲响聂海胜的房门时,聂海胜因听见了旁边的敲门声,自己先起来了。苏联、美国的航天员上天之前都习惯在自己住过的房间门后签下自己的名字,这天早晨三位中国航天员也按照这一“国际惯例”,各自在自己宿舍房门的背后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又在客厅房门的背后留下了三人的集体签名。而且,三位航天员昨晚睡觉前,还各自在一本签字簿上写下了一段留言。翟志刚的留言是:“光荣属于集体,属于祖国,属于人民。”聂海胜的留言是:“心系‘神舟五号’飞船,誓圆中华飞天梦想!”杨利伟的留言是:“神圣的使命,航天人的光荣。”

接着,随行医生为三位航天员作身体检查。三位航天员身体正常。杨利伟除了体温增加了0.1度外,其他与往常一样:血压收缩压116,体温36.1,心跳每分钟76次!

随后开始吃早餐。这顿早餐除了三位航天员,没有任何人陪同。餐桌为长方形,三人的位置是:杨利伟坐端头,翟志刚坐右边,聂海胜坐左边。早餐的内容,是杨利伟最喜欢吃的面条和饺子。这顿早餐吃得不算多,也不算少,用杨利伟自己的话说,感觉挺好,吃得很舒服。尤其让杨利伟感到提神又壮胆的是,早餐结束前,翟志刚拿出一瓶红葡萄酒,给聂海胜倒了半杯,给自己倒了半杯。然后,先给杨利伟倒了半杯矿泉水,再往矿泉水里倒了一点点红葡萄酒。翟志刚举杯说,来,利伟,为你壮行!杨利伟说,谢谢二位!说罢,三人站起来,高举酒杯,一饮而尽!这是杨利伟上天之前在地球上吃的最后一顿早餐。

早餐结束,杨利伟坐在客厅的凳子上,默想了一会儿飞行程序。然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开始穿戴航天服。翟志刚和聂海胜则在旁边帮助杨利伟收拾东西,不时提醒杨利伟进舱的一些注意事项。

凌晨3时40分,随行医生为杨利伟作最后一次体检。杨利伟身体正常,几项指标依然是:收缩压116,体温36.1,心跳每分钟76次。4时整,随行医生和航天医学专家分别在杨利伟的体检报告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4时30分,杨利伟的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吴川生提议,在杨利伟出征之前留个影。于是,身着航天服的杨利伟坐在中间,翟志刚、聂海胜站在杨利伟身后,宿双宁、吴川生各站一旁,照了一张合影。身后墙上的挂钟显示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5日4时37分。这是杨利伟上天前在地球上拍的最后一张照片。

5时20分,在“问天阁”举行航天员出征仪式。国家主席胡锦涛这天也起了个大早,亲自为航天员出征壮行,并作了讲话。

胡锦涛说:

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同志,“神舟五号”马上就要发射了,这是你们期盼已久的庄严时刻,也是全国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庄严时刻。一会儿,杨利伟就要作为我国第一个探索太空的勇士出征,就要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去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们相信,你一定会沉着冷静,坚毅果敢,圆满完成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我们等待着你凯旋归来!

杨利伟说:

请总书记和全国人民放心,我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我向总书记和全国人民保证,坚决完成任务,不辱使命!

之后,杨利伟左手提着航天服通风箱,向着大厅的侧门走去。这时胡锦涛又往前走了两步,望着杨利伟的背影挥了挥手。杨利伟一回头,见胡锦涛在向自己挥手,也挥了挥手,然后向着航天员公寓外的广场走去。

广场上,数百名为航天员送行的队伍早已等候在此。他们中除了航天专家、科技人员和基地发射官兵,还有身着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男女、白发苍苍的老人以及佩戴着红领巾、手持鲜花的少先队员。虽是10月中旬,但戈壁已是初冬,加之是早晨,所以站在人群中的我尽管身穿棉大衣,也依然感到阵阵寒意。

5时30分,杨利伟身着乳白色航天服亮相于广场,人群顿时一阵欢呼,欢快的《迎宾曲》也骤然响起。在热烈的欢呼声中,杨利伟走到事先摆好的一个话筒前,向总指挥李继耐庄严报告:“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出发!”总指挥李继耐庄严地大声下达了命令。

“是!”杨利伟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向护送自己的专车走去。翟志刚、聂海胜紧随左右,护送着杨利伟上车。杨利伟临上车前,三人紧紧拥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