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2449000000006

第6章 少年英杰篇(1)

古人云:“自古英雄出少年。”很多名人,在他们年幼的时候,便已经崭露头角,表现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过人才华,可以说,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下面就和您分享一些比较典型的少年英杰的励志故事。

(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讲的是古代少年少孺子的故事。

少孺子是春秋时代吴国人。春秋末年,建都姑苏(今江苏苏州)的吴王阖闾任用大军事家孙武为将,继“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之后,进行争做霸主的战争。

他的第一个攻击目标便是他的近邻楚国。打了几次胜仗,尤其是攻破楚国的郢都之后,吴王的好战之心越燃越旺,他已经很难再听进大臣们的劝谏了。吴王决心再向楚国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在朝会上宣布:“谁劝我不要出兵,我就处死谁!”大臣们慑于吴王的残暴,没有人敢再进谏。但他们预感到穷兵黩武的吴王总有一天要把自己送入坟墓。因为曾经登上霸主地位的楚国毕竟是一块儿难啃的骨头,它虽然在走下坡路,但国土广大、物产丰富、实力依然雄厚;加上它又实行联合越国制吴的战略,如果越国攻打吴国后方,吴国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

少孺子的父亲当时是吴王的门客。他眼见自己的主人即将步入险境,而自己又不敢劝谏,带着一脸愁容回到家中。刚从外面玩耍后回家的少孺子,一进家门,就从父亲闷闷不乐的神情中知道朝廷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他蹑手蹑脚地走到父亲身旁,用双手抱住父亲的脖子,轻声地问:“父亲,出了什么事?”父亲抬起头,长长地叹气说:“孩子,你还小呢,父亲对你说了也没用。”说着,泪水从双眼中扑簌簌地流了下来。少孺子突然跪在父亲的膝下,盯着父亲泪流不止的双眼,十分坚定地说:“孩儿虽然不孝,也望父亲把实情告诉孩儿,孩儿愿替父亲分忧。”“孩子,父亲现在实在为难哪!”他把少孺子的双手攥在手中,把事情的经过及心中的痛苦全都说了出来,一边说,还一边不住叹气。“父亲,这有何难?您看孩儿的好了。”少孺子突然站起身,朝门外走去。父亲先是一愣,马上喊道:“孩子,你干什么去呀,快给我回来。”当他追到大门口的时候,少孺子的身影早已不见了。少孺子很晚才回家。回来的时候,手里还提着一只木制的弹弓。爸爸赶忙迎上前去,关切地问:“孩子,你干什么去了?”少孺子扬了扬手中的弹弓,又拍拍衣服口袋说:“我去做了一只弹弓,又拾了些弹子。”父亲勉强地笑了笑,拍拍儿子的头:“快去吃饭吧。”

这一夜,父亲翻来覆去睡不着。作为一个忠诚的门客,怎么能对国事无动于衷呢?可自己毕竟人微言轻,吴王又固执专横,怎么能让他醒悟呢?第二天早上,父亲上朝去了。少孺子急急忙忙地吃过饭,和父亲前后脚地出了家门。吴王早朝回宫,到王宫后园的时候,看见一个孩子手拿弹弓,在园中的草丛里跑来跑去,衣服全被露水打湿了,却全然不觉似的。吴王只是笑了笑,没有理会他。

一连三天,吴王早朝回后宫,总是看到这个手拿弹弓的孩子在草丛里乱跑。他见这个孩子,虽然浑身透湿,一脸泥水,但是天真无邪、乐此不疲的样子,也的确觉得可爱。于是吴王停下脚步,向孩子招了招手,大声问道:“小孩儿,你在干什么呢?”“禀报大王,我在观察鸟的活动。”说着,少孺子走到吴王面前。吴王见少孺子的回答从容不迫,就放低声音说:“真的那么有意思?看你的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大王,园里的那棵树上有只蝉。蝉贴在高枝上不停地鸣叫,心满意足地饮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就在它的后面。螳螂缩着身子,弯起前肢,一心一意地想捉住蝉,可是不知黄雀就在它的旁边。黄雀伸长脖子想吃螳螂,可是不知我正在树下拿着弹弓瞄准它。它们三者都是因为贪图眼前利益,而忘却了身后祸患。您看这不是挺有意思的吗?”吴王听完,有所感悟地说:“你说得好啊!”于是他又返回朝中,宣布放弃进攻楚国的计划。

大臣们见吴王突然宣布取消计划,都感到欢欣鼓舞,同时也莫名其妙。后来,他们听说是一个孩子的一段表演起了作用,就开始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少孺子的名字和他的智慧一起流传开了。

(二)使臣甘罗的故事

甘罗是战国时期秦国丞相甘茂的孙子。他少年聪颖,12岁的时候就到丞相吕不韦的手下去做事。这时候,他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少年,可就在这一年,他的才能得到了充分施展,而且享誉当时与后世。

三年前,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出使燕国,百般游说。经过三年的努力,燕王喜答应归附秦国,并且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表示永不叛秦。秦国也打算再派张唐前往燕国,做燕国的国相,企图与燕国联合夹攻赵国,扩大河间的土地。因为张唐赴燕中途必须经过赵国,所以秦王又让张唐顺便访问赵国,最好能游说赵王把河间一带的城池割让给秦国,不动刀兵,避免劳师糜饷。张唐受命以后,就拜访丞相吕不韦说:“昭王的时候,我曾受命率兵讨伐过赵国。赵王一直仇视我,扬言‘谁能捉到张唐,就赏给他方圆百里的土地’。现在我出访燕赵两国,恐怕不合适吧?”吕不韦什么也没说,却一脸的不高兴。甘罗见这几天丞相一直闷闷不乐,就问吕不韦:“丞相因为什么事情这么不高兴呢?”吕不韦就把张唐不从命的事向他说了一遍。甘罗听完就说:“请让我去说服他成行怎么样?”吕不韦呵斥道:“去!我亲自请他,他都不肯去,你又怎么能说服他呢?”“项橐七岁的时候,就成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都十二岁了,您应该让我去试试看,为什么我刚一提出来,您就一口回绝了呢?”吕不韦勉强地点了点头。甘罗见到张唐就问:“张大人,您认为您的功劳和武安君王翦相比,谁的更大呢?” 张唐说:“武安君向南挫败了强大的楚国,向北建威于燕国和赵国。他攻城破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怎么能与武安君相比呢。” 甘罗又问:“您认为当年的应侯和现在的丞相文信侯(吕不韦)相比,谁更专断呢?” 张唐说:“文信侯更专断。” 甘罗便说:“您果真知道文信侯比应侯更专断吗?当年应侯提出攻打赵国,武安君王翦出面表示责难,离开咸阳七里就被赐死了。如今文信侯亲自出面请您去做燕相,您却不肯去,我真不知道您要死在哪里了。”张唐立刻回答说:“请转告丞相,我马上到燕国去。”可是,张唐到底还是惧怕到赵国去。吕不韦也没让他勉为其难,只好决定另派他人前往赵国。

甘罗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就到秦王那里毛遂自荐:“大王,请您派我去出使赵国吧,我一定能完成使命。”秦王见眼前的这个小孩儿这么有胆量,这么有魄力,又听相国吕不韦谈到过他的行事,心中已有几分欢喜。但为当面验证一下他的才能,故意掩饰住内心的喜悦,十分严肃地说:“出使赵国可是国家大事,你小小年纪,见了赵王想说些什么呀?”甘罗说道:“使臣出国,应对必须随机应变,哪能现在就定好说什么呢?”秦王听完,哈哈大笑:“好吧,寡人就任命你为使臣。”秦王给他十辆马车和一百人听他吩咐。甘罗一行来到赵国都城邯郸。赵王听说秦国使臣来到,急忙出城迎接。

不一会儿,秦国使臣的车到了。出乎众人的意料,从车上走下来的是位少年。这位少年举止从容,目不斜视。跟随他而来的一百余人“呼啦”一下围上去,簇拥着他一步步地朝赵王走来。赵王心里也感到吃惊,同时他在怀疑是不是有人要故意取笑他。他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等待那个小孩子来向他施礼。这个小使臣走到赵王面前,十分郑重地拿出国书递给赵王。赵王才不无怀疑地问道:“小先生光临敝国,有何贵干呀?”甘罗机智地答道:“来帮助赵国逃脱危险。”“请问赵国有什么危险呢?”赵王问。甘罗故意拉长调子:“大王,您不觉得在这儿谈话,不太合适吗?”赵王赶忙笑着说:“请,请,请到城中见礼。”到了王宫中双方坐定。赵王又旧话重提,但这次他客气多了,“请问甘大人,您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甘罗清清喉咙,端正了坐姿,一脸严肃地说:“秦国要联合燕国,而且还准备派人到燕国去做丞相。燕赵两国历来有仇,如果燕秦结成联盟,夹在中间的赵国就十分危险了。”赵王听后感到有些惶恐,神色也变得不自然起来。“请问甘大人,我们该怎么办呢?”甘罗心中不禁一阵暗喜,但他外表依然十分冷峻:“其实,秦国联合燕国,其目的无非是想取得赵国河间一带的几座城池。如果大王肯将这几座城割给秦国,秦国马上就会和赵国交好,而且会与赵国共同对付燕国。你们赵国便可以去攻打燕国,去夺取比河间更多的城池。您权衡一下利弊,作出决断吧!”赵王十分畏惧秦国的武力。他知道秦国既然派人来讨要城池,是非给不可的,也就只好强颜欢笑地说:“好吧,秦赵两家情同兄弟,几座城池算得了什么呀。”他命人把河间一带五座城的地图和户口交给甘罗,又用十分隆重的礼节款待甘罗等人。临别的时候,赵王又把甘罗送出都城亲自扶他上车,还赠给他黄金百斤、玉璧一双。

甘罗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使命,而且满载而归。秦王对甘罗的表现大加赞赏,破例封他为大夫;不久又提拔他为上卿,把当年封给他祖父甘茂的土地全部赐给了他。

(三)刘庄解疑献计的故事

刘庄是东汉的第二代皇帝,光武帝刘秀的第四个儿子。他从小就聪明过人,10岁的时候,便能通读《春秋》了。《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加工整理成的一部史书,记事十分简略,但思想十分深刻。读懂它,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光武帝建武十五年,刘庄刚满12岁,就为父亲刘秀解答了一个疑难问题。当时,各个郡都派遣官吏向光武帝奏报郡中之事。光武帝一个郡接一个郡地审阅案卷。当他翻阅陈留郡(今河南开封东南)的公文时,发现里面附有一张便条,上面写着,“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看到这里,光武帝迷惑不解,于是他派人把陈留郡的奏事官吏找来。那个官吏一进门,光武帝就把那张字条交给他,问道:“你给我解释一下这是什么意思。”那个官吏回答:“陛下,这字条是我在街上捡到的,我也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光武帝听完以后,十分生气。从那官吏的脸上,他发现这个人分明是在扯谎,就大声咆哮着:“你肯定知道,如果不说清楚,我就杀了你。”那个人虽然浑身发抖,但是依然不肯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