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涛
一代楚剧艺术大师李雅樵先生,对剧种作出的杰出贡献,勘称典范。他几十年艺术生涯留下的一串串闪光足迹,映衬着一位楚剧人的勤奋和智慧,他的经典代表剧目《打金枝》、《白扇记》、《访友》、《杨乃武与小白菜》、《鱼腹山》、《蝴蝶杯》等等,在广袤的荆楚大地广为流传,以他演唱风格为标杆的楚剧“李派”唱腔,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楚剧音乐、表演的艺术地位。今天,我们缅怀李雅樵先生,不仅仅是对这位艺术大师的追忆和崇敬,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和探讨他的艺术成就,找寻具有时代特点,符合楚剧艺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规律。
楚剧作为湖北最具特色的地方剧种,经过一百多年的不断积累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剧种体系,并拥有丰富的剧目资源、众多的艺术流派、浓郁的剧种风格和完整的音乐腔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楚剧艺术的传承者,我们负有继承和发展剧种的重任。如何正确面对前人的优秀艺术遗存,在继承和保持剧种自身艺术特色的基础上科学地发展,是每一个楚剧人必须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楚剧艺术的发展,必须贴近时代,符合现代审美需求,注入更多的时代精神和新的艺术元素,也必须融入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但是,这一切必须是以继承优秀传统和保留艺术特色为基础,必须坚持“尊重本体,把握特色,符合规律”的原则。我们既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前人的东西,更不能丢弃楚剧艺术的本体特色而另搞一套,使创新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我们的发展道路?究竟应该如何面对不同层次的观众需求?在这方面,李雅樵先生用他睿智的艺术眼光和严谨科学的态度,作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他饰演过的众多角色、演唱过的许多唱段,无一不是精心揣摩、悉心求变,但他的“变”却总是符合人物性格要求、具有剧种韵味的。“原味中变革,本体上求新”是他艺术探索中最大的成功点,广大观众和艺术圈内的一致赞誉,是对李派艺术继承和创新辩证关系作出的最好诠释。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源泉,是艺术发展的动力,也是楚剧艺术大师李雅樵先生毕生的追求。楚剧较之汉、京、昆等古老剧种而言,没有丰厚的家底,因此,也没有太多程式的束缚。李雅樵先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作为地方剧种的楚剧,必须依靠创新和借鉴来丰富自己,但是,他的创新和借鉴做到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楚”。楚剧宗师沈云陔先生曾说:“立足本土,伸开双手,你的我拿过来,我的你拿不走”,这句话成为了楚剧创新的座右铭。在我们看来,艺术创新应该有两个层面:一是形式上的创新;二是内容上的创新。而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创新都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创新剧种就没有活力,不创新就会失去新的观众。今天,我们研究楚剧艺术大师李雅樵先生的艺术特点,也就是要继承和学习他的艺术创新思想和探索精神。纵观他的艺术生涯,无论是青年、中年、晚年,他始终是在为剧种发展探路。特别是他在音乐唱腔方面的研究,他琢磨和设计的唱腔,细腻传神,贴切自然又不失楚剧韵味。他能把各个剧种、各种艺术形式的长处有机的结合,变为自己的东西。他的创新使人物更鲜活、更富有灵性,既符合时代审美特征又有本体特色,既融入了创新思维又能被观众所接受。他的创新成就和艺术风范,是楚剧人学习的典范。
楚剧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剧种,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上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从政策上、内外部环境上给我们提供了较好的生存条件,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楚剧这个剧种,赋予它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生存的活力?我觉得应该以此次纪念李雅樵先生艺术研讨活动为契机,着重加强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剧种意识。楚剧之所以能从小变大,从农村走进城市,从名不见经传到蜚声海内外,得益于以沈云陔、李雅樵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楚剧艺术家对剧种的挚爱。他们有着强烈的剧种意识,为了剧种的发展,他们牺牲一切个人利益,摒弃所有成见,顾大局,谋发展,聚人心,为了剧种发展,他们有团结心、责任心、进取心。楚剧今天的辉煌,无不是剧种的凝聚力和老一辈艺术家的剧种意识所造就的。
二是竞争意识。楚剧作为地方戏曲剧种,面临各强势艺术品种的挑战和竞争,如果我们熟视无睹、夜郎自大、懒散颓废,就必然被淘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楚剧人应该强化竞争意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楚剧要生存发展,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苦练内功,提高演出质量,丰富演出剧目,培养艺术人才,开拓演出市场,保持自己的艺术特色和市场优势,才能在激烈的艺术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是发展意识。为什么要发展、发展需要什么、怎样发展?这三个问题是我们应该认真面对和必须回答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的发展是社会的需要,是繁荣民族文化和繁荣戏曲艺术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我们的发展,需要像沈云陔、李雅樵等老一辈艺术家那样的团结敬业精神,需要严格的内部管理机制,需要大批的优秀楚剧艺术人才,需要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更重要的是需要开拓广阔的演出市场。科学发展是指导各项事业发展的总方针,楚剧更不例外。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世界的。这个道理提示我们:楚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整理、抢救剧种珍贵的历史资料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传承楚剧各流派经典剧目、培养领军艺术人才、开拓楚剧演出市场、创作一流精品剧目等等,是发展的当务之急;确立剧种风格定位、艺术走向、国内市场推广等等,是谋划楚剧未来的发展蓝图。只有像我们的前辈们那样脚踏实地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我们的事业才有前途,才能兴旺发达。
这次李雅樵先生艺术研讨活动,对楚剧未来发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指导意义,它不仅仅是对李雅樵先生表演艺术的高度评价和肯定,同时提出了新时期楚剧如何全方位、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思考。作为楚剧的龙头剧院之一,实感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和全体楚剧同仁一道,勇敢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以告慰先辈,无愧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