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电子政务应用趋势与实践创新
2457300000052

第52章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3)

需要做的工作有以下几方面:

(1)研究和出台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体系

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信息组织标准和控制词表标准。我国建设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当务之急是参考国际标准,尽快研究和出台中国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分类标准、唯一标识编码标准、目录制作技术标准等,为全国性的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提供基础。

(2)规范和出台信息资源分类标准框架体系

确定政府信息资源分类的总体框架以及分类原则。如按行政结构、行业、公开与保密、信息属性、机制、来源、服务对象等,研究和设计政府信息资源的根分类;

各领域具体的信息分类方法可参考各行业已有的分类法,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统计分类法等;还可根据具体的使用目的按地域、体系、学科、主题、应用等分类。

(3)政府信息资源目录的管理与存储模式

由于政府信息资源的存在和分布是多行业、多部门、多地域的,从政府信息资源的建设、更新、管理维护、利用、版权管理和信息安全等方面考虑,不宜采用完全集中式的管理和存储办法。建议政府信息资源按中央、行业、地区分布式管理与存储。

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应采用集中分布式管理与存储,在政务外网平台存储和提供政府信息资源总目录,行业与地方存储和提供行业或地方相关政府信息资源分目录,也可与政府信息资源总目录定时同步,提供基于总目录的导航服务。

3.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梳理和目录编制

信息公开体系参考模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编目层作为整个信息公开体系的枢纽,是连接资源层和渠道层的桥梁。在电子政务飞速发展背景下,政府信息资源数量日益丰富、内容日益复杂。如何确保政府信息为公众便捷的获取,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向各级政府指出了一条明确的道路——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梳理,编制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自上海市率先在网上发布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以来,开创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新举措,为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表率。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与指导下,各级政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如何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几年来,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对各级政府的实践情况做了全面分析和深入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及维护的原则、方法。

(1)信息公开目录编制的原则

·“职能—业务—信息—保障责任”四位一体的原则

政府信息资源与政府业务的生命周期是紧密相连的,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过程中,应结合政府业务流程,明确其来源依据。同时,随着政府业务的开展,政府信息资源会源源不断的产生,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必须要能够确保信息能够及时的更新。因此,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按照政府业务流程,提出了“职能—业务—信息—保障责任”四位一体的原则,并将其融入到公开目录的编制流程当中。

·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原则

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应该能够有效地覆盖相应政府部门的所有政府信息资源。因此,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不是某一个政府部门的责任,而是由所有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完成。为此,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应当形成以政府办公厅(室)或信息办为综合协调的机构,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同时,各部门应当对自己产生、提供的业务信息承担维护的责任,确保信息质量。

(2)信息公开目录编制的主要流程

按照上述原则,我们提出了信息公开目录编制的4个步骤。下面,以XX市民政局为例,介绍信息公开目录编制的4个步骤:

·确定政府部门业务职能

信息公开目录编制的牵头部门根据各部门三定方案以及机构设置情况,确定业务职能分类。例如根据市民政部门的三定方案有关内容以及机构设置情况,可以梳理出市民政局一般具有的退伍安置、优待抚恤、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职能。

·梳理业务事项

信息公开目录编制的牵头部门可根据各部门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公报、公告、通知、细则等规范性文件,系统地梳理出各部门依规定承担的行政办公业务和公共服务事项,梳理的重点不仅应包括行政许可事项、审批事项,而且也应包括为数众多的非许可非审批的日常办公事项。

·研究分析业务事项所产生的可公开的信息资源

信息公开目录编制的牵头部门根据业务事项的不同属性,确定其可能产生的可公开的信息资源。对于行政许可事项、审批事项的信息资源以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状态查询、办理结果等服务资源为主;对于非许可非审批的监督管理类事项的信息资源以统计数据、名单名录、标准规范、资金信息等服务资源为主。例如,业务事项“全市性社会团体成立登记”属于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类,因此涉及的办事资源可以定为办事指南、表格下载、状态查询、办理结果。信息公开目录编制的牵头部门按照这种方法整理出所有部门的业务信息资源调研表,并进一步组织业务部门确认。

·调研确认信息资源,明确保障责任

信息公开目录编制的牵头部门将业务信息资源调研表发放给相关部门,由相关处室的具体业务工作人员进行核实、确认。同时应明确每条信息所属的责任部门、责任处室以及责任人,落实“部门—处室—个人”的保障机制,并以此建立相关维护制度,以保证信息公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职能—业务—信息—保障责任”的四位一体梳理方法,我们可以明确每个部门、每个处室、每个业务人员都是信息公开的主体,是政府信息的提供者和保障者。同时,也能较好地解决网站建设工作和政务工作脱节的问题,促进了两者的有效融合,形成了“谁产生信息谁负责、谁上信息谁负责”的保障机制,有利于推动政府网站内容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6节应用建设方案

【1】公共数据库建设方案

公共数据库是根据国家对四大基础数据库的要求,通过调研各个与四大基础数据库有关联的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数据库类型、数据结构、其它部门对这些部门的数据要求以及该部门对四大基础数据库的数据要求,统一归纳、总结出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供需关系、公共数据集合、四大基础数据库的数据范围,然后,根据目前业务和将来业务发展的需要,根据适度、高效的原则,根据统一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抽象出公共数据库所包含的数据项,以及各个数据项的数据来源和标准统一的格式,所形成的表示四大数据库结构的数据库模型。

对四大基础数据库中的任何一个数据库,都涉及到多个部门,其数据来源特别复杂。其中,共享数据表编码的表示形式、交换数据表编码的表示形式、机构及业务编码格式和业务类指标数据结构。形成电子政务中四大公共基础数据库,即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机构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空间及自然资源地理基础数据库。

四大基础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1)人口基础数据库。建成以居民身份标识码为唯一标识的各级人口基础信息库和查询服务系统,实现各级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和联机查询,为各业务系统提供人口信息服务。

(2)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建设以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的各级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和查询服务系统,向社会提供服务。

(3)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建成水文、矿产、土地、森林、耕地、海洋等资源的基础信息库,形成基础资源信息库交换和共享的机制。分级建设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形成空间地理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机制,为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供空间地理基础信息服务。

(4)宏观经济数据库。根据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建立指标体系,完善信息采集机制,建设高质量的宏观经济数据库。

【2】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可信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政务资源库乃至整个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通过调用业务系统和政务资源库提供的标准的信息共享交换接口,确保整个信息交换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首先实现各个业务部门业务数据的分布式共享,然后实现四大数据库公共数据的集中存储,最终实现整个电子政务系统内部自由的信息交换。通过可信信息交换系统,实现电子政务系统跨平台、跨系统、跨应用、跨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政府部门之间进行公文交换、并联审批、数据挖掘等提供支持。

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是一个底层的系统,全面负责电子政务中数据集成工作,为业务集成提供数据支持,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的建设。根据数据共享标准,在数据交换平台上通过可视化的工具定义数据共享规则。

【3】数据整合和转换建设方案

与各业务部门形成数据采集机制,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从各业务部门汇总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缓存、存储。系统应能灵活设置和管理数据的同步策略,支持异地、异构、不同组网方式、不同时间间隔等同步策略功能,能结合调研结果和政务资源库的最终实施方案进行部署,能灵活配置各部门的业务数据库和政务资源库的公共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同步,实现数据透明同步和更新,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政务资源库的数据,采用集中存储的方式,但是,政务资源库本身没有数据,原始数据都来自各个业务部门,因此,需要实现提供数据的业务部门到政务资源库的数据同步复制更新。

统一数据资源查询系统建设方案开发统一数据资源查询系统,使各部门工作人员能够方便地通过数据交换接口访问别的部门的数据。统一数据资源查询系统需要基于部门端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开发,也就是只提供接受操作人员请求并显示结果的功能,具体的数据交换操作由部门端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完成。

统一数据资源查询系统对外通过信息门户为业务操作员提供数据交换服务,同时,从信息门户中获取用户的数据交换请求,转发到部门端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进行数据交换,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