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
2461800000003

第3章 提出“修约”要求(1)

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寻求进一步扩张殖民地的过程中,英法美各国越来越不满足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从中国掠夺到的权益。资本家的生意没做开,就把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还不够,他们在中国享受的特权还太少,于是要求在《南京条约》的基础上签订新的不平等条约。列强积极寻求时机以再次发动战争。恰在此时,中国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在1851年后,清政府开始忙于在长江中下游与太平军作战,对于外国的侵略实行消极避让、以和为主的方针。针对这种情况,列强各国认为这是加紧侵略中国的大好时机,开始加紧侵犯中国主权以及进行经济掠夺。

(一)“修约”要求的提出

所谓“修约”,就是要求修改《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增加新的条款。在《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中首先规定“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自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这两个条约还曾分别规定,日后如要对某些条款进行修改,应“俟十二年之后”。并且明确规定,这种修改只是由于各口岸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十分明显,修改仅限于具体执行过程中的一些枝节性问题。但是,欧美各国所提出的“修约”则远不止于此。

1.1854年第一次修约

1853年,英国外相克拉兰敦给驻华公使文翰发出训令,要求文翰为1854年的修约作准备,并指示包令要力争达到如下目标:中国沿海及内地全部开放,至少要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的各城以及浙江省沿海各大城;鸦片贸易合法化;废除外国进出口货物的内地税或子口税;英国公使正大光明地驻京,至少保证英国政府代表与中国政要间公文来往的畅通无阻和英国政府代表与所在地省份的中国巡抚之间的随时会晤。同时,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美国公使提出:要求在长江流域及其支流的任何口岸城市及港湾进行贸易,美国人可以进入中国内地任何地区进行贸易、传教和居住,并取得租赁、建筑的自由。法国公使除提出上述类似要求外,还要求释放非法潜入陕西从事间谍活动而被捕的法国传教士。可见,所谓的“修约”,绝不仅是对某些条款“稍有变通”,实质是要签订一个比《南京条约》更具掠夺性和奴役性的不平等条约。

事实上,在清政府中英《南京条约》及中英《虎门条约》里都没有任何修约的相关条文,但英国援引中英《虎门条约》里所谓的片面最惠国待遇,认定自己可以“一体均沾”,声称必须同样享受12年“修约”的权利。而中英《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那么这就意味着,1854年英国人就可以修约了。英国为了给自己的修约壮大声威,分别向法、美、俄等国发出了相关照会,希望在修约活动中通力合作。法国对此反应比较积极,指示其驻华公使布尔布隆要加强法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美国的反应最初比较谨慎,只是表示总统对英国的建议深表赞许,但是美国政府希望尊重条约规定,随其驻华公使麦莲对太平天国考察的归来,认定太平天国不属于文明世界范畴,于是明确修约之事。此时的沙俄在远东的兵力不足,仅做了一些友善的言辞与笼统的保证。

1854年4月13日,英国新任驻华公使包令给两广总督叶名琛发来照会,其主要意思包括:我们要修约,中英之间的纠纷得有个说法,我们英国人要进城,而且要让我们与贵衙门、贵总督会晤,否则前往北京上访。最后,警告说,英国已通知法国和美国了,暗示其修约是英法美三国的统一行动。叶名琛虽任两广总督多年,但对国外事情几无所知。他对于英国提出的修约问题避不答复,以此来避免同侵略者发生冲突。对于所谓纠纷的问题,只是说了两句“和好”“相安”之类的权作糊弄;对于三国统一行动,没有做出反应。但是对于包令要求的总督衙门会晤,则强烈地反对,说这是万万不行的,不过可以在城外的商馆或者虎门相见。包令再次照会叶名琛:修约很重要,你如果置之不理,那么我会将之视为默认。对此,叶名琛仍是置之不理。之后,包令第三次照会,仍提出在总督衙门会晤。叶名琛当然还是说不。于是,包令带着武装舰队到了上海。叶名琛一听说包令北上了,马上向咸丰皇帝汇报。

6月,英美代表到达上海,向两江总督怡良提出“修约”要求。6月21日,麦莲通过苏松太道吴健彰做了诸多工作终于见到了怡良。麦莲采用利诱威胁双管齐下的手段,指出:一方面,现在江路不通,商业亏本,建议中国开放扬子江流域的贸易,如果怡良不肯代奏,那么他就亲自上访;另一方面,美国的修约也快到期了,如果两江总督做不了主,请清政府派一位钦差大臣来谈;同时声称:如果能答应这些条件,他们会帮助清政府来镇压太平天国,否则就会奏明本国,自行设法办理,并扬言要赴天津进行交涉。怡良不敢轻易答应,回答麦莲等人的是:原来的条约还是要遵守的,你们现在所说的情况不符合旧约,无法上奏;直隶总督不管夷务,所以你们即使到了天津也没用;条约内规定的修约仅仅是酌量变通而不是有这样大的更改;各国通商事宜向以两广总督专办,要他们仍回广州进行协商。第二天,麦莲交出照会一件,除了重申昨天的意思,又提出,希望中国内地全部对外开放。并且担保说,如果清政府同意的话,那么他们可以考虑帮助镇压太平军。但怡良还是想把外国人踢回广东,他向皇帝汇报说:美国人看起来比较老实,想帮咱们镇压太平军,但是没法相信啊。我看还是让他们回广东,让叶名琛办吧。面对这种情况,包令开始加紧行动,要么要求见两江总督怡良,要么要求见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否则就上天津北京上访。最终,被缠得没有办法的吉尔杭阿对他们作出保证:叶钦差已接奉上谕,专办你们的建议。于是1854年8月初麦莲与包令离沪南下,但同时声明:如果不行还要回来。

对于英美要求修约的情况,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向咸丰汇报。咸丰帝得悉这一情况后,谕令叶名琛要对他们设法开导,坚决遵守已经签订的条约,绝不能容许凭借十二年变通的说法,让他们再有什么新的图谋。

麦莲、包令回到广东后,马上派代表给叶名琛送照会,提出修约之事。法国公使布尔布隆跟在英美之后,也发出了类似的照会。英国的照会里特别注明:希望先在广州城内或者香港与叶名琛见面,然后再谈修约之事。广州城内,叶名琛是绝不会容许外国公使进入的。至于香港,叶名琛也是不愿意去的。他指定了两处:珠海炮台或者广州城外的英国军舰上。但是他预先声明:他只按旧条约来,如果稍有更易,他就不当家了,得跟皇帝打报告。包令在看了他的回复后很失望,和其他公使一商量,决定直接跟北京的清政府打交道。于是一行人带领五艘军舰北上。9月期间,他们到达上海,并且表示要去天津。吉尔杭阿一看他们不是唬人的,马上阻拦,但是当然拦不住。10月份,一行人开到了大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