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京剧四大名旦
2462600000005

第5章 芳华绝代之梅兰芳(2)

1937年淞沪战事爆发,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蜚声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派人请梅兰芳到电台讲话,让其表示愿为日本的“皇道乐土”服务。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阴谋伎俩后,便决定尽快离沪赴港,摆脱日寇纠缠。时隔四年,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苦不堪言,担心日本人会来找他演戏,在与妻子商量后,决心采取一项大胆举措:留蓄胡子,罢歌罢舞,不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他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由他了。”梅兰芳蓄须明志不为敌人演出广为中华儿女传颂,传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深深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抵御侵略、奋勇抗战的坚定决心。梅兰芳后来与友人回忆这段沧桑的人生历程,苦涩忧闷地吐露心声:“一个演员在表演力旺盛之际,却因抵抗恶劣的社会环境,必须蓄须谢绝舞台演出,甚至连嗓子都不敢吊,对于一名京剧艺术者来说这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痛苦。”后因梅夫人献计,梅兰芳得以逃脱劫难。

5.一睹芳容

丰子恺先生作为文化名流,在美术、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均有建树,可谓才华横溢。由于受五四反传统思想的影响,他颇为欣赏西方文化。对于京剧,在他看来其中的封建主义元素太多,对人残害至深,因此早年丰子恺并不喜欢看京剧,但他敬仰梅兰芳的爱国情操和高尚人格。抗战胜利后他回到上海,到戏院连续观赏梅兰芳的几场演出后,突然被那美妙的唱腔、艳丽的姿态所震撼,因此他很想一睹芳容,看看卸妆后的梅兰芳究竟是何许模样。如愿所见,丰子恺认为若是按照西方的审美标准,梅兰芳的相貌与身材可以与维纳斯相媲美;再加上他那动听的音调、得体的手势,不禁让他深感梅兰芳简直就是上天创造的一件无比精妙的杰作。如果说文学名家可以透过文字作品使自己不朽,政治家可以通过建功立业使自己流芳百世,那么表演艺术家则必须依靠生命才能把技艺传予后世。然而生命之脆弱和不可预计将会成为一名表演艺术家莫大的遗憾,想到这里,丰子恺便劝梅兰芳多灌唱片,多拍电影,以便把原汁原味的梅派艺术保留下来。但梅兰芳表示难度较大,也许是初次见面,二人未能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交谈。从梅家出来已是夜幕降临,丰子恺不由得抱怨道:造物主啊,既然你不能延长生命的使用年限,又为何要把他造得如此精巧呢?

6.感恩之心

梅兰芳去美国访问演出前,得知胡适曾在美留学多年,想必熟悉那里的环境,为了解情况,便登门拜访胡先生。胡先生为人热情,很高兴地接待了梅兰芳,并把美国的风土民情、观众的喜好、欣赏习惯、剧院情况等做了详细介绍,还为梅兰芳取得成功演出而出谋划策。梅兰芳演出归来见到胡适,为之深鞠一躬,以表感激之情,并将自己在美国的演出经历与胡适详谈一番,言语间流露出真诚的谢意。后来胡适在北大任教,梅兰芳则居住上海,胡适每次去上海出差,梅兰芳都要盛情款待一番。一次胡适要去美国参加国际学会,深夜要到上海登船,当时梅兰芳正在外地演出,得知消息已是傍晚,却当即推下一切事务,连忙赶回上海为胡适送行。梅兰芳的感恩之心着实令人钦佩与赞赏。俗语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7.情结前苏联

梅兰芳曾率团访问多国,借以宣扬中国的表演艺术,在此期间结识了许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舞蹈家、歌唱家、作家与画家。1935年和1952年他两度到前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前苏联是梅兰芳早年留有美好记忆的国度,当年他从莫斯科携回一尊列宁塑像,摆放在北京寓所的书桌上,这尊小小的塑像陪伴了他三十年。在十月革命胜利四十周年之际,1957年中国组织了劳动者友好代表团去莫斯科访问,梅兰芳也作为团员之一去莫斯科参加盛大的纪念活动。代表团应邀去当地戏院观赏歌剧,当东道主介绍来宾报出梅兰芳的名字时,剧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许多观众高声呼喊起梅兰芳的名字,喝彩声起伏不断,梅兰芳也友好地向莫斯科观众微笑问好,此次莫斯科之行再度引起强烈反响,也轰动了整个前苏联。

1960年冬天开始,梅兰芳就因长年劳累而身体感到不适,转年夏天因难以撑持住进医院接受治疗,医生诊断其为突发性心脏病。1961年8月8日,病情突然恶化,与世长辞,享年68岁,中国戏坛上的一颗巨星陨落了。

万花山坐落于北京香山碧云寺东北侧,山脚下有一座万花娘娘庙,因年代久远寺庙早已毁坏不存,仅留下些残砖断瓦。一年春天梅兰芳路过万花山下,便一眼相中这块风水宝地,于是斥资买下。起初梅兰芳请人在此建造了一些屋舍,这里也就成了梅家一处市外别墅,夏可避暑,冬可消闲,远离世嚣。直到其原配夫人王明华和梅兰芳相继去世以后,这里才变成了一座真正的墓地。今天在离废寺不远的地方,有一处用水泥浇成的一朵大大的梅花,梅花中间就是梅兰芳和两位夫人王明华、福芝芳的长眠之地。

(四)梅兰芳生平成就

梅兰芳在其京剧表演生涯中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也获得了无上崇高的荣誉,为中国的京剧艺术事业走向世界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曾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前苏联进行演出,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了我国与国际的文化交流,他是将京剧艺术向海外传播的先驱者,使我国京剧艺术跻身世界戏剧之林。他的“梅派”以其独有的特点开创了京剧艺术之高峰。在旧中国梅兰芳就已经为百姓所热爱,解放后他追随时代的潮流,献出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一片赤诚,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理所当然地受到广大群众的极大尊敬与推崇。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开创者与代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荣誉奖,同年冬天出席了在维也纳召开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1953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任副团长并参加慰问演出。1955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全国文联、中国戏协联合为梅兰芳、周信芳举办了舞台生活五十年纪念活动及演出,文化部向梅兰芳颁发奖状,并将梅兰芳主演的《梅兰芳舞台艺术》《游园惊梦》等拍成戏曲艺术片,邮电部发行了《梅兰芳舞台艺术》纪念邮票。1957年夏天,瑞典舞蹈协会主席海格尔受国际舞蹈协会委托,专程来北京授予梅兰芳一枚荣誉奖章,他是获得这一荣誉的第十四人。

梅兰芳于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他的一生,体现了不断革新、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他将诸多艺术领域的创作思想融于京剧艺术舞台表演之中,在音乐、唱腔、台词、舞蹈、舞美、服饰、化妆乃至理论教学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资料和实践积累,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梅兰芳先生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和光荣。

(五)梅兰芳故居

坐落在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的梅兰芳故居占地一千余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有两进院落,院门迎面安放着梅兰芳先生的汉白玉半身塑像。院内树木成荫,种有两棵柿子树,两棵海棠树,寓有“事事平安”之意。梅兰芳先生逝世前,在这幽静安适的院落内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十年。1984年9月梅兰芳故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也作“梅兰芳纪念馆”,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了馆名匾额。

梅兰芳纪念馆目前辟有四个展览室:正院北房为“故居陈列室”,客厅、书房、卧室和起居室,各项陈设均保持梅兰芳先生生前原貌。外院南房为“第一陈列室”,展出了精选的图片和资料,扼要地介绍了梅兰芳一生的主要艺术生活和社会活动;内院东房为“第二陈列室”,陈列着梅兰芳生前用过的部分西装、道具以及一些馆藏资料,另一内室为专题展览,不定期更换内容。西房为“第三陈列室”,陈列着国内外友人赠送梅兰芳的书法、绘画和其他纪念品。此外,还收藏有梅兰芳夫人福芝芳及子女在1962年捐献给国家的大量珍贵文物、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