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
2464400000007

第7章 削弱相权(1)

(一)布衣公孙弘之“无爵而侯”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一共用了十三位丞相,其中三个丞相自杀,三个丞相被杀,所以在汉武帝朝做官的人都深深知道,伴君如伴虎,庙堂之上处处充满了杀机。因此在汉武帝后期,每在其任命一个大臣做丞相的时候,这位大臣就趴在地上痛哭流涕,叩头求饶,不愿意做丞相,好像做丞相就像上刑场一样。然而公孙弘却非常例外。公孙弘在60岁的时候,凭借着自己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和精通西汉时期的显学《公羊春秋》,终于登上了西汉政治舞台。公孙弘能够在60岁的时候走上政治舞台,他无疑是幸运的,然而更加神奇的是,在70岁的时候,以自己伟岸的容貌再次获得了汉武帝的认可。据《史记》记载,公孙弘于公元前126年,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公元前124年又被提拔为丞相,并以80高龄死在丞相位上,那么公孙弘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公孙弘是中国历史上以布衣封侯拜相的第一人。是武帝时的第六位丞相,从元朔五年十一月到元狩二年三月,为丞相共二年零四个月。公孙弘,齐地菑川国薛县人,少时为薛县狱吏,因有罪被免官。四十余岁时,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武帝即位,招贤良文学对策。公孙弘被征贤良为博士,后来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后向武帝汇报,武帝很是不满,认为他无能,于是就免了公孙弘的官。武帝元光五年,菑川国又推荐公孙弘,太常命对所征儒士进行对策。公孙弘的对策让武帝眼前一亮,单独召见后封他为博士。公孙弘为人雄伟奇异,见闻广博,经常说人主的毛病在于心胸不广大,人臣的毛病在于不节俭。公孙弘盖布被,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他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总是先开头陈述种种事情,让皇上自己去选择决定,不肯当面驳斥或在朝廷上争论。于是皇上发现他的品行忠厚、善于言谈、熟悉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而且还能用儒学观点加以文饰,便非常喜欢他。在两年之内,他便官至左内史。他曾经和汲黯请求皇上分别召见他们,汲黯先向皇上提出问题,公孙弘则随后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皇上常常很高兴。他所说的事情都被采纳,从此,公孙弘一天比一天受到皇帝的亲近,地位逐渐显贵起来。他曾经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顺从皇上的意旨。汲黯在朝廷上责备公孙弘说:“齐地之人多半都欺诈而无真情,他开始时同我们一起提出这个建议,现在全都违背了,不忠诚。”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诚。”皇上赞同公孙弘的说法。皇上身边的受宠之臣每每诋毁公孙弘,皇上却越发厚待公孙弘。

公孙弘为人猜疑忌恨,虽然外表宽宏大量,内心却城府很深。那些曾经同公孙弘有仇怨的人,公孙弘虽然表面与他们相处很好,暗中却嫁祸于人予以报复。如杀死主父偃,把董仲舒改派到胶西国当相的事,都是公孙弘的主意。然而他每顿饭只吃一个肉菜和粗米饭,老朋友和他喜欢的门客,都靠他供给衣食,公孙弘的俸禄都用来供给他们,家中没有余财。士人都因为这个缘故认为他贤明。

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时,公孙弘病得很厉害,他自己认为如今诸侯有反叛朝廷的阴谋,这都是宰相工作不称职的结果。于是,他向皇帝上书说:“现在陛下亲行大孝,以三王为借鉴,建立起像周代那样的治国之道,兼备文王和武王的才德,鼓励贤才,根据才能授予官职。如今我的才质低劣,陛下却把我从行伍之间提拔起来,封为列侯,把我置于三公的地位。我恐怕无法报答陛下的恩德。我希望交回侯印,辞官归家,给贤者让路。”但武帝劝服了他,还赐给他牛、酒和各种布帛。过了几个月,公孙弘的病情大为好转,就上朝办理政事了。武帝元狩二年,公孙弘旧病复发,最终以丞相的身份死去。

(二)如履薄冰的丞相们

武帝时期,中外朝制度形成以后,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集团的权力受到了很大削弱,中央集权大大加强。《汉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氂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婢室矣。唯庆以敦谨,复终相位,其余尽伏诛云。”丞相府的客馆,后来竟然都坏得被当做了马厩、车库或者奴婢住的房子。

武帝时,九卿可以不经过丞相直接向皇帝奏事,亦见丞相权力大减(在此之前百官向皇帝奏事必须经过丞相)。终武帝之世,共任用了十三位丞相,他们是: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其中自杀的自杀,被处死的被处死,能得以善终的也只是几个没有什么作为的人,下面逐一介绍一下这些丞相。

1.建陵侯卫绾。卫绾在文帝时为中郎将。景帝时,吴楚反叛,发动七国之乱,卫绾以将兵与吴楚联军作战有功而拜为中尉,后因有军功而封侯。第二年,景帝废太子,立刘彻为太子,卫绾被封为太子太傅,迁为御史大夫。景帝后元年开始任丞相,景帝死后,武帝即位,卫绾也就成了汉武时期的第一任丞相。建元元年(前140年)十月,也就是汉武帝刚即位时,就下诏让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进谏的贤者,由皇帝亲自考试。这次共有百余人参加,其中董仲舒被当时的学者们尊为师长。而后丞相卫绾上奏道:“所推举的贤良中,有人研究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的言论学说,扰乱了国家的政务,请把他们罢免了。”武帝同意了。在这一年的六月,他因病被免去职务。卫绾是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智者,精通儒学和文学。可是由于他年事已高,无为而治,曾经在景帝生病期间使得一些无辜的人冤死狱中,所以武帝早就不满意了。等到他病了,武帝马上就批准他还乡,把他给撤职了。

2.魏其侯窦婴。窦婴是孝文皇后窦氏从兄的儿子。与卫绾一样,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立功,被封魏其侯,景帝四年,作为栗太子的太子太傅,三年后,栗太子被废。刘彻被立为太子后,窦婴为太子太傅。到了卫绾因病辞官后,窦婴得以代卫绾为丞相,成为武帝时期的第二个丞相。武帝好儒术,窦婴也是,所以两人合作的初期是很愉快的。一起办了不少事情。

可惜,武帝的奶奶窦太皇太后喜好黄老学说,而窦婴、田蚡、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等都推举儒术,而漠视黄老之道,所以窦太皇太后很不喜欢他们。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因奏请皇帝不用对窦太皇太后奏事而惹得太皇太后大怒,于是赵绾、王臧被罢官治罪,先后自杀。窦婴和田蚡也分别被免除了丞相和太尉的职务。窦婴上任还不到一年,就被赶下来了。

窦婴自从得罪窦太皇太后以后,就一直不得志,所以基本上没什么人来拜见他。只有灌夫经常去看望他,两人相为引重,有种相知恨晚的感觉。一次,丞相武安侯田蚡答应灌夫翌日去窦婴家做客,窦婴等人连夜打扫准备,可是到了灌夫去请的时候,田蚡却还在睡觉,说自己头一天喝醉了,忘记了。等到了宴席上,又很傲慢,很让灌夫不满。田蚡又希望能得到窦婴在城南的土地,便派籍福去请求,窦婴曰:“老仆虽然已经被贬职了,将军虽然高贵,难道就可以仗势抢夺我的土地吗?”灌夫听说后便大骂籍福,就这样他们被田蚡深深怨恨。

后来,田蚡娶燕王女为夫人,太后(景帝王皇后)下诏让群臣都去祝贺,在宴席上,灌夫在田蚡、籍福诱导下因言语行为不得当,获死罪。窦婴为救灌夫而与田蚡争论于朝堂之上。武帝派御史簿指责窦婴,窦婴情急之下,想起当初景帝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于是派人把遗诏送给皇帝。可是武帝一查,尚书台并没有记载景帝驾崩时下过这样的遗诏,认为是窦婴家臣印封的。就这样,在元光四年十二月,窦婴因伪诏而被斩首。

3.柏至侯许昌。许昌接任窦婴做了丞相。许昌因为是窦太后所任命的,所以也事事都听从太后的指示,没什么作为。到了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许昌、太尉庄青翟因“坐丧事不办”,而被武帝免职。

4.武安侯田蚡。田蚡是王太后(武帝母亲)的弟弟。当初做太尉被免职后,由于自己是皇帝的舅舅,所以,每天拜见他的官员比以往还多(昔日拜见窦婴的也都转过来拜见他了)。等到许昌被免,他便顺利坐上丞相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