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六次东渡:鉴真
2465100000008

第8章 中日文化交流使者

鉴真的东渡,形式上是一个僧团组织,实际上却是一个规模完整的文化技术顾问团。不仅缔结了两国民间的牢固友谊,而且把当时最成熟的唐代文明全面地介绍到日本去,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书法、工艺技术以及医药学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日本人称他为“过海大师”。

(一)对艺术方面的贡献

1.对建筑的贡献

鉴真所处的盛唐时代,寺院建筑艺术已发展到鼎盛时期。他的家乡扬州就有较大的寺院四十多所。鉴真在钻研佛教经典的同时,也研究寺院建筑艺术,在大唐时就建造寺院八十余座,造佛像无数,可谓建筑大师。来到日本之后,他在东大寺建造了戒坛院、唐禅院和唐招提寺。唐招提寺是鉴真和他的弟子们与日本人民合作创建的寺院,结构精巧,布局和谐,气势雄伟。该寺金堂所采用的鸱尾(佛殿甍上两端的装饰)、三层斗拱(木结构建筑中的一种支承构件,处于柱子屋顶之间,主要由斗形木块和弓形肘木纵横交错层叠而成,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使屋檐大幅度外伸)等建筑方式,完全吸取了唐代建筑的最新成就,对日本的寺院建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招提寺内红柱青顶的金堂,由鉴真弟子如宝所建,金堂内供奉卢余那、左胁侍药师如来像、右胁侍千手观音像,以及木雕的梵天、帝释天像、四天王像。金堂、戒坛、讲堂等目前依然存在,是日本现存的天平时代最大的一群古建筑,金堂被认为是其中最美的建筑。此外还有地藏堂、三晓庵、本愿殿、鼓楼、钟楼等建筑,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佛像雕塑与书画方面的贡献。

首先是佛像雕塑方面的贡献。唐代佛像雕塑艺术已经相当发达,雕塑佛像的高手如云。鉴真的故乡扬州到唐代时雕塑艺术已到成熟阶段。扬州的佛像除了泥塑木雕外又有雕工精美的玉雕和干漆夹纻造像,其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极高。唐招提寺东北部开山堂内,安置着鉴真和尚的坐像,这是鉴真逝世前由思托塑造的。坐像高二尺七寸,是一尊等身大的干漆夹纻像,将鉴真生前的姿态、神情再现于人们的面前。这座塑像造型优美,线条柔和,夹纻技术也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在日本美术史上,鉴真坐像是最早的肖像雕塑,被定为日本的国宝,受到特别的珍视和保护。唐招提寺的佛像多为干漆夹纻像。我国塑造夹纻像的历史颇为悠久,早在东晋(317-420年)时就有了这种方法,到唐代很盛行。干漆夹纻法分脱胎干漆和木心干漆二种。前者是在泥塑上敷以麻布,再涂漆反复多次,待干燥后去泥土而空余外壳。后者系在木型上涂漆而成。这种干漆像分量轻,造型厚实,稳重,对以后日本雕塑佛像也有直接的影响,在日本被称为“唐招提派”。鉴真带到日本的绣像、雕像、画像、金铜像等,给日本的造像和佛画艺术提供了借鉴。

其次是书法、绘画方面的贡献。中国书法传入日本较早,但在鉴真东渡之后盛行。鉴真带到日本的佛经都是手抄本,本身就是中国的书法作品。经过日本僧人的传抄,书法就盛行起来了。鉴真在第六次东渡时带去中国国宝——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等人的书法真迹五十多帖,成为书法家的楷模。“唐招提寺”门额据传为孝谦天皇所书,即系王羲之书体,可见其崇尚之一斑。

唐代是中国绘画艺术迅猛发展的时期,寺院崖窟、墓葬中壁画盛行。鉴真东渡带到日本一定数量的佛画和同行的画师。唐招提寺内也有三间壁画,一些塑像的背后有唐绘画常见的图案,由此可见鉴真东渡对于日本绘画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和影响。

(二)对医药学的贡献

据《东征传》记载,鉴真抵日后,除讲律授戒外,还“开悲田而救济贫病”,可见他在那里继续从事医疗活动,传播医药知识。鉴真20岁时,随他的老师道岸律师游学二京(洛阳、长安),当时,道岸的师父文纲、师兄弘景均应召来到京城,鉴真跟随这些名师学习佛学知识。鉴真从学的融济、文纲律师是律学始祖道宣的弟子,道宣与唐代医药大师孙思邈有极深的友谊。他们两人在医学和佛学方面是互相影响、互相学习的。现今治疗神经衰弱的天王补心丸,是道宣自己患心气不足时创制的。鉴真从老师那里获得许多药方,鉴真后来带往日本的药方“奇效丸”,据说就是鉴真通过弘景而得自道宣。

鉴真抵日后,除讲律授戒、传授其他技能外,积极进行医药活动。他初到日本时,因治愈了光明皇太后的疾病,皇室把备前国水田一百町赐给了鉴真。当时日本寺院也置有敬田、悲田、疗病、施药四院。隋唐年间,虽中国医药知识及医药典籍相继传入日本,但日本人对于鉴别药物品种的真伪、规格、好坏尚缺乏经验。鉴真到达后,尽管双目失明,但是,他利用鼻子的嗅觉、舌头的味觉、手指的触觉,将有关药物的知识传授给日本人民,矫正了过去不少错误;同时对于药物的收藏、炮炙、使用、配伍等知识,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日本人民。

鉴真历次东渡,都携带有大量的药材与香料,据《东征传》记载:天宝二载十二月东下时,除用物、法器外,带有“麝香、沉香、甲香、甘松香、龙脑香、胆唐香、安息香、檀香、零陵香、青木香、薰陆香等都有八百余斤;又有毕、诃黎勒、胡椒、阿魏、石蜜、蔗糖等五百余斤;蜂蜜十斛,甘蔗八十束。天宝七载又拟东行,“买香药、备办百物,一如天宝二载所备”。现今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收藏有60种药物,据日本学者考证,这些药物有的是鉴真带去的,有的是和鉴真同时代的人从中国运去的。

据传鉴真著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可惜早已失传,但在《医心方》里,还能找出三四个方子来。鉴真逝世后,他的弟子法进在日本继续讲授医药,后来传其术的徒孙有东大寺的惠山、元兴寺的圣一、山田寺的行潜等。这些门徒对日本医药继续发挥积极的影响。

14世纪以前,日本医界把鉴真奉为始祖,据传直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日本药袋上还印有鉴真的肖像,可见其影响之深。《皇国名医传》里指出,鉴真东渡日本面授医药知识,使日本人真正掌握辨认药品的知识,从此日本“医药道避”。

(三)汉语言、文学在日本的传播

鉴真和他的弟子在日本用汉语讲学,极大地普及了汉语知识,为古代日本人民吸收中国文化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对日本汉文字的发展也是一个推动。鉴真也给日本带去了诗赋文学。在日本奈良时代,鉴真传记《唐大和尚东征传》的作者真人元开的文学成就,就与其跟鉴真的结交有着密切关系。奈良时代,以唐诗为主体的中国文学作品大量输入日本,使日本文学产生了全盘唐化的倾向。奈良、平安时代的文坛掀起学习唐诗的热潮,上到天皇,下到文士,竞相模仿,做诗唱和。随鉴真东渡日本的弟子法进、思托等的著作和诗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日本文学发展的贡献。据《唐大和尚东征传》记载,始终追随鉴真东渡,而在十二年中丝毫没有追悔之心的,只有思托和普照。思托的文学造诣很高。比如,鉴真逝世,悲痛的思托流泪写下《五言伤大和尚传灯逝》诗:

上德乘杯渡,金人道已东;

戒香余散馥,慧炬复流风。

月隐归灵鹫,珠逃入梵宫;

神飞生死表,遗教法门中。

法进也写下了《七言伤大和尚》一诗:

大师慈旨契圆空,远迈传灯照海东。

度物竹筹盈石室,散流佛戒绍遗踪。

化毕分身归净国,娑婆谁复为验龙。

法进的这首七言诗只有六句,而其他弟子的诗作都没有流传下来。当年,思托在普照等师兄的鼓励下,着手写作《大唐传戒师僧名记大和尚鉴真传》,详细记述了鉴真六次东渡的艰难经历。后来,日本的真人元开又根据此传撰写了《唐大和尚东征传》,流传至今。可惜思托的作品在历史的烟波中遗失了。由此可以说明,鉴真与其弟子在汉文学方面的造诣也影响了当时日本文人的创作。还有在传播汉语言文学乃至书法方面,鉴真大师等用唐音说法,这对日语中始终保存唐音发挥了重大作用。

此外,据载鉴真赴日时带去了大量的甘蔗和蔗糖,正仓院中收藏过唐代时传入的蔗糖。有人认为鉴真赴日后可能把榨糖技术传授给日本人民。至今,日本人民把鉴真奉为榨糖、缝纫、制豆腐、酿酱油的始祖,可见鉴真抵日后,给日本人民的生活也带来了变化。日本人民以崇敬的心情,缅怀鉴真的功绩。

鉴真东渡日本,不仅缔结了两国民间的牢固友谊,而且把盛唐文化全面地介绍给日本,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书法、工艺技术以及医药学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日本因此称他为“过海大师”。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而深远,日本人民称鉴真为“盲圣”“日本律宗太祖”“日本医学之祖”“日本文化的恩人”等,充分地表达了日本人民对鉴真崇敬的感情。中日两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鉴真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