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心旅拾遗(高平作家丛书)
2467500000014

第14章 漫游威尼斯

威尼斯不大,也不阔气,但不知为什么,人们却像品尝苦瓜那样,越嚼越有味儿。

顺着威尼斯的小道,我们慢慢地欣赏。平平的道路中间,猛然隆起一座小拱桥,人称“叹息桥”,连着总督府,是15世纪审讯犯人的地方。在这里受审的犯人,都不会活着出去。被判处死刑的,行刑前最后的一条路,就是这座桥。桥上有窗户,临死前,唯一做到的就是看世界最后一眼,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就是“叹息桥”的来历。

这不禁使我想起中国民间俗称的“奈何桥”。小时候听母亲讲,谁如果在阳间不孝顺父母,死后到阴间,准会让你受罪,过这个“奈何桥”。但“叹息桥”与“奈何桥”决然不同的却是,“叹息桥”是外国侵略威尼斯人民的铁证,让威尼斯人民牢牢记住这惨痛的教训而奋强不息。

心里虽这么想,为了除晦气,我还是欢快地拍着手,仰着头在桥上走。也许是冬季,尽管那天风和日丽,可恍惚间,微微的海风,凉凉的海腥味儿,还是使我俯下头来,想瞧瞧桥下面有什么景致。

小桥下,流着潺潺的、淡绿色的清水,上面停泊着些许小船,似乎有点像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但往细里看,又曾不像。

那像什么呢?

威尼斯是座水城,与世界上所有城市不同的是,它不是建在陆地上,而是建在水上。用数百万计的木桩,托起这座举世罕见的奇城,这句赞叹发自拿破仑。当年他率领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开进威尼斯时,立即被这座城市的雄奇所征服,而歌德和拜伦只为它的文化底蕴所征服,对它赞扬不已。

如果你以为我是在炫耀,那你就误会我的意思了。此刻,我的的确确就站在它的脚下,向你诉说我的心声。

这座水城,是由118个小岛屿扎下牢固的根基,177条宽窄不同的河道,构成它的大街小巷,面积约7.8平方千米,人口约10万,是世界人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但却建有378座桥,在世界上又得到了一个“桥城”的冠名。

说起这些,我多么想顺着这街道独乘小船漫游到威尼斯的每一个角落啊!但由于旅游的程序所致,我不得不顺从导游的指派,按导游指定的船只把我们送到应去观赏的地方。

小桥下流着潺潺的、淡绿色的清水,上面停泊着些许小船,似乎有点像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但往细里看,又曾不像。

那像什么呢?

威尼斯是座水城,与世界上所有城市不同的是,它不是建在陆地上,而是建在水上。

有时,也需要步行在桥上走走,可我们建议最好放弃这种方式,想体味一下水城的情景,便都坐在船上拍照。船上有人讲,这是淡季,碰上旺季,恐怕就难以享受这清静了。

不到半个小时,水城的画卷拓展到威尼斯广场(又叫圣马可广场)的外围。

正要进去,刚才还温暖的天空,陡然阴了下来,太阳也毫不肯露脸地钻进云层里,罚得我们远道而来的游客,嘘嘘地吐着寒气,神情恍惚地往威尼斯广场里面走。还未踅几步,导游温和地劝导我们,要从威尼斯广场的右边进。说是正面进去,怕染上晦气,因为那两根高高的石柱子,既是威尼斯广场的正门,又是曾经的“断头台”。

谁又愿去接受这“断头台”的体验呢?故听导游这一指点,人们就往右门挤,我还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

进到里面,像一幅巨大的水彩画展现在你的面前。这里有11世纪、14世纪,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正如朱自清在《威尼斯》中所写的那样:真是“庄严华妙,兼而有之……”。

对于这一切,我闭上眼,又睁开,想把它溶入我的血液里,铸成一个闪光点,但未成形,人们又说说笑笑地往里走。

往里是总督府办公的地方。

进入总督府内院,你便能看见15世纪建成的巨人阶梯,上面立着海神与战神的巨大雕像,举目相望,我发现自己像突然变小了似的,怏怏地把视线收了回去。

总督府内,有一处金梯直通总督府的后室,府内还有一幅被誉为世界最大油画的作品。只可惜,是听导游介绍,而没能亲临目睹,甚是遗憾。

接着,又往里走,便到了圣马可教堂。

圣马可,是耶稣的第三弟子。这个大教堂,是公元前11世纪为纪念圣马可建起的,是东方拜占庭艺术、古罗马艺术、中世纪哥德式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多种艺术式样结合的形状奇特的大教堂。

人们啧啧地称赞着,而我,却有点怵,怕又发生在参观圣彼得大教堂时那样,晕眩起来。故未进去,只在外观上赞叹它的奇伟,并找人给自己拍了照。

蹊跷的是,有一导游却单独给我吃了小锅饭,悄悄地把我引到拿破仑住过的地方看了看,并告诉我,拿破仑临死前喊的最后一句话,不是别的,而是他唯一的爱人——约瑟芬。讲到这儿,导游诡谲地一笑说,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吧。我有点不相信,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怎么能那样儿女情长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何必来威尼斯……

正要细问,大批的游客出来,要往威尼斯广场的市政办公厅走。

这时,不知谁喊叫了一声:

嘿嘿,不简单呐,这威尼斯广场真所谓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呀……

我闻声寻觅,突然扑棱棱几只和平鸽飞到我的身边,我心一揪,猜想:

看来这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概是威尼斯人民,向往着世界和平吧!

没等我沉静下来,撩拨得从不愿拍照的晋城市的谭总经理,双手掬着一把玉米对我讲:

“来啊,给我拍个照。”

拍完照,趁着雅兴,我与谭总又漫步往威尼斯广场的后面走。

嚯,东南西北,曲折的小巷里,尽是琳琅满目的小超市。

连太阳也像懂我的心事似的,从云层里悄没声地脱颖出来,照在小超市的玻璃窗户上,灼灼地发着光。借着这光,我不顾谭总不时地看手表的心情,像个孩子似的,从一个小商店溜出来,又钻进另一个小商店。

我兴奋得手舞足蹈,喋喋不休,简直分不清哪是商业区,哪是居民区。这使我一下子读懂了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

贯穿在威尼斯大运河两岸的,一条条水上贡多拉的小精灵(贡多拉是船),把当地和外地的特产,运输到这块地处繁华的,里奥托桥的商业中心,成了威尼斯主要的商业枢纽。

人性的商业意识在这里大放异彩。但也不乏使你陶醉在高雅艺术的天堂里。因为我们偶尔漫步到一个小拱桥时,那优美的造型,那涓涓的溪水,那自然的环境,就不免使你停下脚步,要多瞧几眼,或者拍个照,作为纪念。而且,每个桥名,还讲述着一个别致的故事,让你依依不舍,流连忘返。

我还想往里看,怎奈导游喊我们要到玻璃岛去,我只好悻悻地往回赶。

有人说,到威尼斯不去玻璃岛,算你白来。冲着这点,我内心又增添了几分喜悦,总想知道,这水城的文化底蕴到底还有多深。

不多时,在一个平展的桥面前,我们站在了亚得里亚海的海岸边,等待着出发到玻璃岛的贡多拉。

好一个玻璃岛。它是威尼斯重要的手工业中心,玻璃吹制和花边制作的,经济收入的重头戏,是世界上建制玻璃最早的地方。

我们乘坐在亚得里亚海的贡多拉中,清晰地看见威尼斯祖先遗留下来的木桩城堡遗址。沿木桩(三根木桩为一小桩)航行有航水,航电,航道路三大益处。想想看,茫茫的海水古老的时候,如若没这木桩,谁又知能漂向何方?这又足见威尼斯人祖先的智慧。

贡多拉到了玻璃岛后,我们看了玻璃制作的精湛表演。各式各样的水晶,玻璃制作什么的,简直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像是到了水晶宫的那种感觉: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显而易见,对于那些从来不曾为自己的真实生命所辩护,而为自己的不幸而辩护的人来说,面对威尼斯人民这种独具匠心的创造力和不断地创作精神,难道不能从中受到某种启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