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赢在起跑线: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
2467900000002

第2章 让孩子了解小学(1)

帮助孩子做好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丁丁9月份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为了让他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爸爸妈妈给丁丁报了一个夏令营班,班里的课程完全按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安排。对于父母的精心安排,丁丁还是挺高兴的,因为爸爸告诉他,在这个夏令营班里能交到很多好朋友,能有更多、更新的玩具可以让他玩,更重要的是,爸爸妈妈还特意送了一个漂亮的小书包给丁丁作为入学礼物。

可等丁丁真正踏入夏令营班学习的时候,他发现这里的生活和幼儿园的生活简直相差太远了:每节课都要坐满40分钟,要学习很多难懂的汉语拼音;课外活动的时间基本没有……这些转变让丁丁根本无法适应。开学后的第四天,丁丁就哭着哀求妈妈说:“我再也不去什么夏令营班上课了,太累了,一点意思都没有……”

面对儿子的哭闹,妈妈有点措手不及,她赶忙问他:“前两天不是上得好好的吗?”

“刚开学那会儿是挺好玩的,可接下来的两天却总是在上课,老师都不允许我随便离开自己的座位,可在幼儿园的时候,阿姨都没有这样的要求;还有,我讨厌学习那些拼音,只要一想到拼音字母,我的脑袋就疼。”丁丁捂着自己的小脑袋特别痛苦地说道。

“宝贝,你现在已经6岁半了,再过一个月你就要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你必须适应这样的生活。懂吗?”妈妈循循善地说道。

丁丁用力地摇摇头,哭得更厉害了。

望着孩子的可怜样,妈妈叹气说:“这可如何是好呀?”

孩子将结束幼儿园三年的学习、生活了,很快再过几个月他们就会步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小学。尽管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最无限的,最令人难忘的,但它不可能永远停驻。孩子们将无可选择地走进另一片新的天地。如果说孩子走向幼儿园,走进集体生活,是他们的第一次“社会性断奶”,那么进入小学,则是走向了更加独立自主、丰富多彩而又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这是第二次“社会性断奶”。所以,帮助孩子做好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是我们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这需要大家及时做好帮助和指导。

可生活中,有许多孩子像丁丁这样,存在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不适应现象。

如何才能让孩子从幼儿园逐步顺利过渡到小学呢?下面给家长们提供有效建议:

第一,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

学习内容的变化:小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学生要做作业,要参加考试,有一定的学习压力;而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教育内容寓于各项活动中。幼儿园虽然也上课,但它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幼儿园着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行知识的启蒙教育,而小学则是系统地进行学习。小学一年级课程设置相对复杂很多,特别是语文新课程,第一个学期既要学会拼音,又要会写100个字,认读的字有400个,还有大量的儿歌与阅读,任务相当重,像一座小山一样一下子压在了幼小孩子的身上,对孩子入学真是一个大考验。

生活节奏的变化:小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学习,严格按照课程表活动。

每天上午有三到四节课,下午也有两节课。还有一节语文数学照顾班,课间休息只有10分钟,有严格的上学、放学时间表和上、下课制度。学生生活节奏较快,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此外,小学课堂上是不能自由活动的,长时间坐在椅子上,学生有可能注意力“溜号”。

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教师不但组织孩子们学习、游戏,还像慈母一样照料他们的生活,是保教一体的,幼儿的一言一行几乎都在老师的视线之内。而入小学后,学校教师的侧重点是对他们进行德智体美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上照顾相对较少,教师和学生接触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教学上,课间课外时间多属于学生自由支配,对学生独立性要求更高。

对此,父母们要经常给予孩子鼓励和赞扬。受新环境的影响,刚入小学的孩子会出现对新知识接受较慢的情况,这时家长就应该多鼓励、多帮助,绝不能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生活中,有不少孩子适应环境能力较差,会出现情绪低落或是厌学的情况,家长可以先降低要求,耐心地鼓励孩子。学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多多表扬。平时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多和孩子聊聊天,问问孩子今天课堂上老师都教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新内容等等,这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

第二,入学前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

小学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全新的环境。家长要让孩子在心理上放松,要让孩子觉得上小学是很光荣很开心的事。让孩子对小学生活进行合理和美好的想象,使他们对小学充满信心和向往。家长可以利用暑假带孩子到附近的小学转转,熟悉一下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孩子聊聊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与幼儿园相比有什么不同,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了解小学上课、作业、考试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情况。

在平时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情绪等各方面的变化,多与孩子沟通,多鼓励孩子,不能打骂孩子。对于孩子的不足之处,在入学前,应注意引导。暑假没有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运动,以加强体质,适应小学生活。

第三,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

对新生来说,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方面,作息时间一定要合理安排,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准备入学之前的那个暑假就要让孩子有意识地在晚上八时左右就睡觉。早上,家长也要在规定的时间把孩子叫醒,使孩子有一个由睡眠到清醒的适应过程。起床后,应要求孩子迅速穿好衣服,洗脸、刷牙、梳头、吃早饭这些事情,都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此外,孩子在幼儿园里以“游戏”为主,进入小学后以“学习”为主。孩子要突然由“动”转“静”,确实一下很难适应。所以父母要在这方面对孩子早点儿进行训练,经常安排孩子做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事情,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能够静下心来、坐得住。时间从20分钟逐渐延长。因为小学的课堂更讲究秩序,孩子的言行会受到纪律的约束,家长可通过让孩子安静地画画、阅读、看电视等加以训练,不一定非要一开始就要坚持三四十分钟,可以从10分钟开始,一点一点地延长。

第四,让孩子积极锻炼,有个结实健康的身体

幼儿时期,是身体迅速生长发育阶段。在幼儿园,幼儿的学习是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的,动静交替,时间短,不易疲劳。而进入小学是以学习为主,孩子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紧张的智力活动,必须让孩子多活动,积极锻炼,预防疾病,要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才能愉快、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五,培养孩子学会交流,大胆表达

父母们要教孩子表达内心的想法,例如,有的孩子知道上课时不宜去洗手间,因此即便内急也不敢向老师表达,结果苦了自己还闹出一些笑话。另外,要教会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说是每个家长的又一必修课。特别是上了小学后,家长要尽可能做好一个忠实的听众。例如,鼓励孩子每天放学后给你们讲学校里发生的各种事情,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六,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后的知识准备

一些有经验的家长都是把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学习的先决条件。因为儿童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学,才会自发地看图画书,边看会边问家长:“这是什么?”“那是为什么?”作为家长,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但并不是所有知识准备得越多的孩子学习就会越好,部分孩子虽然知识很丰富,但是他的心理水平和能力却是远远不足的,知识准备多的孩子也有可能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有了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才会越学越棒。

由此想到,家长是否应该在孩子入学前让其学会拼音呢?根据小学课程计划,入学后,还要进行为期4~7个星期的拼音教学,好多学生由于不愿听老师炒冷饭的拼音教学课,致使入学后就形成不专心听课的不良习惯。所以,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要有所不同。责任心、接受能力强的孩子完全不需要学会拼音,不然他们可能在上学后老师教拼音时反而会由于已经懂了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家长应该科学合理地衔接而不应拔苗助长。对于接受能力慢的孩子,可以适当地让他们先感知一点,对他今后的学习积极性会有所提高。家长应该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多多关注,做到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

在入学前,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多看看课外书,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多看一些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多带孩子到户外走走,开阔他们的视野,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学生活是孩子们走入社会的起点,也是将来长达十几二十年学习之路的一个开端,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所以,父母们要带领和帮助孩子做好这个重要的“过渡”。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下面还需提醒家长三点:

一是给孩子学习用品的准备,比如书包、铅笔盒等,要以实用为主,有的孩子的铅笔盒功能特别全,按键特别多,结果铅笔盒打不开了,笔都拿不出来。

二是建议家长带孩子提前去学校感受一下学校的环境,让孩子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有一种期待。有的孩子刚入学的时候会哭,就像刚入幼儿园一样,他认为妈妈不要他了,把他扔在这个地方。

三是家长要说该说的话,不说不该说的话。家长不要给孩子制造紧张气氛。有些家长会对孩子说:“你马上就要上学了,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争取当三好学生、班干部。”家长用个人的主观愿望去要求孩子,这样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对孩子应该以鼓励为主,家长可以用亲切的口吻对孩子说:“你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一个憧憬,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让孩子爱上新集体

这天晚上,妈妈指着佳明的书包问道:“你才开学没几天,这新书包怎么就脏成这个样子了?”

佳明双手一摊,委屈地说:“书包不是我弄脏的。”

“那是谁弄脏的?”妈妈接着问道。

“被班里的几个捣蛋鬼弄脏的,今天上午,我和小胖吵架了,我把小胖的书扔在了地上,后来小胖找来几个帮手帮忙,他们把我的书包也扔在了地上,接着还用脚踩了上去……”佳明委屈地向妈妈诉说着事情的原委。

听罢孩子的解释,妈妈继续说:“原来你和新同学闹别扭啦。不过,我觉得是你不对在先哦,你不应该把人家小胖的书扔在地上呀。”

“这怎么会是我的错呢?自从来到这个新班级,我就没有交到好朋友,在幼儿园那会儿,我和每个小朋友都合得来,可来到这里,却常常受到新同学的欺负……呜呜……我讨厌新班级,更讨厌新同学,妈妈,我想回幼儿园呀……”佳明说着说着便哭了起来。

母亲赶忙蹲下身,轻轻地搂住儿子,安慰说:“妈妈知道你现在或许很难适应新的集体生活,和新同学的相处也有些不愉快,可你是男子汉呀,要学会克服这些小困难。从现在起,我和你一起加油,我会帮助你爱上你的新班级的。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嗯,我是男子汉,我要加油!”佳明擦擦泪眼,坚定地向妈妈保证。

很多孩子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在新的群体中,他们所接触的老师和同学大多是以前不熟悉的,对于如何同他们交往,把自己归属于新的班集体中,又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而难免会出现人际交往上的不适应。

此外,许多家庭都把孩子作为整个家庭的中心,尤其现在普遍是独生子女家庭,这种做法更显得突出。在小学的集体生活中,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活动、学习的权利,以个体为中心的现象不可能存在。这就打破了个别孩子的心理平衡,他在以往生活中一贯如此的中心位置被颠覆了,于是就无所适从,排斥甚至讨厌这个令他不快的新集体。

那么,如何让孩子爱上新集体,适应新集体的生活呢?

首先,鼓励孩子迈出自信的第一步

家长一定要多鼓励孩子,让他们增强自信心,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不要总是问孩子:“今天考了多少分,哪儿答错了,是第几名?”孩子上学后,学习成绩成了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可分数并不能说明一切。所以,家长不妨这样问孩子:“你今天在学校认识新朋友了吗?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能起到培养孩子的热情和信心的作用,如果孩子在新集体里连最起码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都没有,不能学会与人交往,无疑会给他们造成不小的影响。

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与孩子聊天、谈心,和孩子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平时要多从正面询问班级的情况、学习的情况、同学的情况、老师的情况,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特别是在孩子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解决、引导,让孩子学着愉快地去做每一件事,愉快地去和每一个人相处,这样一来,孩子自然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的集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