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2470000000008

第8章 小说散文(7)

唐胜等人受伤被俘,关入大牢。尽管如此,清廷仍责怪于岱霖“整治不力”将于岱霖革职,永不再用。1901年春,高凌霄接任知县。这家伙一上任,就马不停蹄地修缮教堂,安抚教士,向洋人又是赔罪,又是压惊,把中国人的脸丢尽了。他为了讨好主子,就搜刮民脂民膏,向贫苦百姓征收捐税。他原来还给那些绅士富户派的有捐,叫什么“善后绅富户捐”。你想,那些土豪劣绅哪个愿掏腰包?他们联合起来,到高凌霄那里来一番贿赂,这帮狐群狗党就把捐款统统摊派到贫苦百姓头上。贫苦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啊!衣不遮体,食不裹腹,啊里能承受得起如此繁重的苛捐杂税?

深秋的一个黑夜已到多半夜了,在北庄村郭士基家的炕头上,三位好汉并肩盘腿秘密商议。

牛文炳,李东温在这里已住了三天三夜。他们自上年义和团被镇压后,一直隐匿在家,常常在郭士基家讨论时事,密议报仇。近几日,捐税紧逼,灾难盖顶,二人不约而同来找郭士基。几天来,三人历数洋人暴虐,贪官昏庸,面对苛捐杂税,同仇敌忾,义愤填膺。今晚,三人围坐炕头,郭士基一言不发,两道竖眉紧锁,一对亮眼,咄咄逼人。牛文炳、李东温不时交换着焦虑的目光,他们对这位13岁就考中秀才,29岁中山西甲子第五名的郭举人由衷钦佩,无比信赖,等着他拿主意。

牛文炳憋不住了:“郭先生,你快说,咋办呀?怎么一晚上不吭一声?”

李东温示意牛文炳不可急躁,他提起茶壶给郭士基的碗里续上茶水,用温和的目光向郭士基投以一瞥。

蓦地,郭士基跳下炕来,朝里间大声说道:“提出马灯,把油添满,取来文房四宝。”他妻子赶忙应声,很快将马灯放在八仙桌上,随手帮助砚墨。郭士基展开宣纸,挥舞狼毫,顷刻间一副长联跃然纸上:

什么天主教敢称天父天母背天理灭天论把光天化日造成黑暗乾坤终必被天诛天讨天才有眼,那些地方官都是地龟地鳖剥地皮掘地财将圣地名山变为阴霾地狱还要加地丁地税地已无皮。“好!金石掷地,铮铮有声。痛快,痛快!”李东温不住地击掌称道。

“献丑了。我的字与你李秀才的书法相比,实在是班门弄斧哪!”郭士基连忙拱手,并递过毛笔:“东温,你来写吧。”

李东温连忙摆手:“不,不,不,还是郭先生你来……”

“谁也别来!”牛文炳一把将毛笔夺过来,冲着二人嚷道:“都甚时候了,还有心情吟诗作对比书法?”

郭士基、李东温相互对视一眼,“扑哧”笑了。

三人又回到炕头上。

郭妻为三人续茶后,掀帘进入里间。

三间堂屋里寂静无声。

倏地,郭士基举起拳头,朝空中一挥,把酝酿已久的决心熔铸成振聋发聩的两个字:“抗捐!”

“对!抗捐!”李东温当即呼应。

“抗捐!造反!干他娘的一场。”牛文炳摩拳擦掌。

“与其束手待毙不如破釜沉舟。官逼民反,只好如此。”郭士基下炕,走到八仙桌前:“东温弟,我来说,你来写,咱们连夜写成鸡毛传单,明天就散发出去。”

“跑腿是我的事。李秀才,快写。”牛文炳也跳下炕来,一步跨到桌前,砚起墨来。

李东温按照郭士基的口授,挥毫书写,直到天明写出三十余份传单。

紧接着,郭士基向牛、李二人讲述他早已成竹在胸的行动步骤:

第一,牛文炳带着鸡毛传单,近几天内到各地张贴,散发。

第二,三人分赴各乡村集镇,讲演发动,扩大影响。

第三,组织民众到县衙抗捐,迫使高凌霄出免捐告示。

第四,乘乱救出在押的义和团首领。

第五,组织请愿,呼吁罢免高凌霄。

056三人议定:抗捐时间定于10月20日。集结地点:城东下庙河畔。

三英雄雷厉风行,紧急行动。

牛文炳,这位十岁开始习武,练就一身功夫,号称“飞毛腿”的武士,时年二十九岁,正是风华正茂时,他一天能跑115公里山路,五天时间,三十份鸡毛传单遍及高平四面八方主要村镇。

郭士基、李东温年龄虽已四五十岁,也跋山涉水,不辞劳苦,分赴镇村,演说动员,所到之处,群起呼应。

1901年农历10月20日,这个高平近代史上光辉的日子到来了!

四乡群众一千余人陆续云集城东下庙河畔。

郭士基大手一挥,牛文炳疾步走向队列前头。只见他手执一面大铜锣,挥臂一敲,“咣的”地一声,“抗捐了!”愤怒的群众呼喊紧跟他身后,朝着县城东门呼啸而来。

县衙中高凌霄闻讯色变。守城官员面面相觑。

高凌霄急中生智,战战兢兢地写了一张“免捐手谕”,让守城官员拿着与民众交涉,企图哄走了事。

郭士基一眼识破高的伎俩。示意牛文炳不要理睬这张假手谕,率领群众一拥闯进东门。守城官员持枪威吓,抗税民众不屑一顾,奋勇前进,直奔县衙。高喊着:

“狗官高凌霄,滚出来!”

万般无奈,高凌霄厚着脸皮,壮着胆子,走出大堂。不待高张口,抗捐群众已将其拥入县衙。

牛文炳首当其冲,与高凌霄面对面斗争。高凌霄花言巧语地说:“诸位父老乡亲,暂且回家歇息,至于捐款事宜,不日将可妥善答复。”

牛文炳等抗捐民众岂肯依从,异口同声,紧紧咬定:“先出免捐告示,再退抗捐队伍。”斩钉截铁,毫无退让余地。

就在民众与高凌霄面对面斗争的同时,郭士基悄悄组织部分群众拥进牢房,去解救义和团弟兄。此时才得知:唐胜被昏官折磨而死。郭不便多问,趁乱将贾黑汉等六名义和团首领救出。

李东温组织一部分群众到外国传教士居住的书院,拆毁门窗,捣坏器具……

高凌霄迫于民众压力,只好同意出免捐告示。牛文炳等民众盯着高向手下人口授了告示内容,等着写毕数十张告示,牛文炳拿在手中,才带领抗捐队伍离开了县衙,吓得大汗淋漓的高凌霄,这时方长吁了一口气。

第二天,牛文炳迈开飞毛腿,将告示分道各村张贴,四乡群众无不欢腾雀跃,扬眉吐气。

抗捐斗争初战告捷。十一月初三,郭士基与牛文炳、李东温商议抗捐斗争的最后一个步骤——请愿罢免高凌霄。

三人议定:各里推荐一名代表,摊钱五百作请愿费用。并定于初六邀集各社首到北庄复议此事。

就在郭、牛、李三人四处奔走,筹备请愿事宜的时候,高平知县高凌霄也在紧张活动。他将民众抗捐之事上报省府,乞求上司派兵镇压。清朝头品顶戴兵部尚书衔山西巡抚岑春煊,闻讯即派员到潞安府,指令“从严查办”,又急调潞安五百清兵前往高平镇压。腥风血雨向三位好汉扑来。郭士基、牛文炳、李东温成为高凌霄与五百清兵“缉拿归案”的主要“罪犯”。

郭、牛、李三人见请愿无望,且面临危险,便分头隐匿乡间。

郭士基藏于李家河。由于他机警过人,加之乡民掩护,躲过了清兵一次次搜捕。高凌霄恼羞成怒,将郭的儿子郭连篪押往潞安府做人质。后来,由于走漏行迹,被本村坏人告密而被捕。

牛文炳起初藏于红庙村。因为不能长期忍受那种躲躲藏藏的生活,干脆大摇大摆回到池院。清兵闻讯来捕,牛文炳站在房顶,吓得二十多清兵未敢近前。牛对着这些清兵哈哈大笑,连声嘲讽他们“草包”。牛厉声喊道:“想捕住老子吗?

做梦去吧!回去告诉高凌霄,让他下请帖,老子自己走着去!”清兵无奈,只好如实禀告高凌霄。高被迫亲笔书写请柬,“恭请牛壮士赴宴。”牛文炳亲赴“鸿门宴”,席间被捕。

李东温随身携带传单到处藏匿,有时一天换好几个地方,但终被清兵发觉捉拿。

郭士基、牛文炳、李东温三位好汉身陷囹圄,面对潞安府俞恒的审讯,他们气宇轩昂,大义凛然。郭士基慷慨陈词,痛斥贪官。牛文炳破口大骂,痛快淋漓。

潞安知府将他们三人押进死牢,上书省府,要求从严惩处。山西巡抚岑春煊批示:

058“将郭士基、李东温、牛文炳三犯立即就地正法,枭首示众。”

三位好汉在监牢视死如归。郭士基在狱中写好挽联十余幅,并嘱牢人转告其家眷,待“升天”之日贴于门庭。

11月28日,是三位英雄殉难之日。穷凶极恶的潞安知府将他们斩首,并将人头装入木笼,悬挂在高平城东下庙河前的三根木桩上。

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抗捐斗争失败了,然而这场斗争中所表现的高平人民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是不朽的!郭士基、牛文炳、李东温三位英雄的名字永垂青史,万古流芳。

此文与田守信合作

载《晋城市民间文学集成》

高平杂技团始末

20世纪50年代,高平县有一个马戏、杂技团体,活跃在本县城乡、晋东南各县及全省各地,享有盛名。同时,该团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内蒙等地亦留下了足迹。所到之处,均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高平县这个马戏、杂技团体曾三易其名。起初为高平县国魔剧团,再改为高平县“五四”马戏团,后又改为高平县新生杂技团。

国魔剧团成立于1949年,创始人是当时任高平县会场事务长的杨振兴。

杨振兴,南王庄人,擅长气功,精于魔术。出于爱好,他在工作之余,便对会场勤杂人员传授气功、杂技及魔术。杨振兴的举动得到当时高平县县长庞洪与宣传部长李一民的赞许与鼓励。庞县长、李部长还经常让杨振兴为在会场开会的人员及全县干部大会上做气功、魔术表演。后来杨振兴便与几个炊事员、通讯员等商量,亮出招牌,正式成立业余剧团。经领导允许后,这个由杨振兴命名的国魔剧团就成立了。该团共有十余人,常于工作之余到乡下为物资交流大会助兴,演出节目以杨振兴的气功为主。杨振兴表演的大型气功颇为精彩,令人惊叹!他能表演赤身过铡、四马捆蹄、滚钉板、“海多”、“开山”等节目,尤以“海多”为最绝。杨表演“海多”时,赤裸上身仰面躺在地上,有十多人抬一碾盘(约一千多公斤)放在肚上,然后这十多人再站在碾盘上,此时杨振兴身上负荷二千多公斤,060悠然自得,脸不变色。因此,有人说:“国魔剧团也就是杨振兴剧团。”

“五四”马戏团成立于1952年。当时国魔剧团已粗具规模,有所发展。剧团除经常在本县及晋东南各县演出外,还跨地区、跨省到晋南、陕西、河南一带演出。

一次该团在本省吉县演出时,与河南南乐县一个马戏班子相遇。该班掌班韩景善与杨振兴相识。韩景善提出与杨振兴两班合并,杨振兴欣然同意。杨班长以气功、魔术见长,韩班长以蹬技、柔术叫绝,二班合并,互相取长补短,使演出节目更加丰富。所演节目有气功、魔术、蹬技、柔术、空中飞人、秋千飞人、各种马术等。

两班合并后,人员增至二十余人,团名易为“五四”杂技团,取纪念“五四”运动之意。“五四”马戏团成立后,得到高平县政府承认,启用了印章。该团属私营性质,演出活动仍沿用江湖杂技艺人习惯,每年八月十五集中,翌年四月初八解散。

如是三年后,“五四”马戏团于1955年自行解体。

新生杂技团成立于1957年。是年,杨振兴已成为商业局饮食服务公司职工。

由于杨振兴前几年在外地演出有一定影响,山东东阿县杂技艺术家刘庆一全家十余名演员慕名而来,要与杨振兴合伙办杂技团。杨振兴请示当时文教局长王连生和副县长陈子和,陈、王不同意,决定发给刘庆一全家每人20元路费返家。可刘庆一全家执意不走,将路费退还政府,遂在高平县境内的集镇乡村演出。刘庆一全家杂技,马戏行当齐全,表演技能颇佳,在高平观众中影响很大。接着河南省封丘艺人金光禄,南乐艺人段逸之,本省晋南艺人赵金彪、王春安等人也相继来找杨振兴,想合伙办杂技。这些艺人都带来几个徒弟、伙计,加在一起已达三十余人,这些艺人一致委托杨振兴向县政府请示成立杂技团,迫切从艺之心情溢于言表。高平政府看到这些艺人各有一技之长,行当比较齐全,如能汇集一起阵容很可观。经研究,批准成立杂技团,命名为高平县新生杂技团,属文教局领导。

为了加强该团领导,派王红孩为支部书记,崔振中为团长,杨振兴为业务副团长。

1959年,晋城、高平合县,新生杂技团上调归专署领导,成为晋东南地区杂技团。

载《高平市文史资料第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