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都拾遗
2474100000002

第2章 馆情点滴(1)

走近江西瑞金城西,有一座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恢宏的气势,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改扩建后的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新馆。络绎不绝涌向馆内的人流与别具匠心的文化休闲纪念园,似乎在告诉人们,眼前的纪念馆,犹如红都的历史丰碑,不仅成为瑞金新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人们缅怀先烈、陶冶情操、弘扬传统的精神家园。

经济文化发展的“晴雨表”

一个地方的博物馆、纪念馆发展程度,体现了这个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改扩建,也体现了瑞金乃至江西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缩影。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改扩建的最基本原因是老馆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观众的需要”,馆长邹亮辉介绍说。由于建馆时间早,受当时条件制约,基础设施日益显得薄弱和滞后:馆舍面积狭小,位置偏僻;四周被民房包围,消防通道不畅,废气废水污染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展览“几十年如一日”,长期投入不足,内容陈旧,形式呆板。旧城区改造给瑞金馆改扩建带来了契机,最主要的一点是当前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为瑞金馆改扩建奠定了基础。

邹亮辉认为,瑞金馆改扩建早有动议,真正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是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参观考察瑞金后,瑞金众多的革命遗址和丰富的文物史料,引起了他的关注。在瑞金调研时,他听取了瑞金党政领导就瑞金及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文物保护、建设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情况的汇报,在充分肯定瑞金做法的同时,提出要解决好瑞金馆的科学发展问题。他还指出,要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作用,把革命精神转化成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努力把瑞金馆建成有影响力、感染力、震撼力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实际上瑞金不是江西的瑞金,而是全国人民的瑞金;整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不是一个地区的,而是属于全国和全党的宝贵财富。

刘云山的话,激励着瑞金和文博工作者搞好改扩建工程。

作为省文化厅直属馆,省委、省文化厅和当地政府都非常重视改扩建工作,瑞金及时、巧妙地把握了有利时机,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的改扩建领导小组,落实了申报和改扩建项目。

当瑞金馆配合老城区改造,从2002年6月23日迁址后,馆领导班子创造性地提出了多措并举抓改建的思路。一是立足自筹,如,合理使用拆迁补偿212万元;二是积极向上争资,计划用好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先后下拨的1000万建设资金;三是引资建馆,以招商引资的方式,与浙江台州客商达成带资建馆共识;四是激励融资,发动职工向社会各界进行广泛宣传,对资助和引进资金者给予一定的奖励;五是发挥基地作用,以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带动瑞金馆改扩建。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瑞金馆改扩建工作形成了良性互动,改变了以往建馆全部依赖政府投资的现象,对带动瑞金馆改扩建、增强老区经济文化活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现了“双赢”。瑞金馆改扩建成果成为检验瑞金以及江西经济文化工作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精益求精打造“新家园”

纪念馆是公共文化服务部门,馆址位置和陈展内容既是主要问题,也是首要问题,直接涉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挥。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改扩建工作在两个效益协调统一中得到有效实施。

在选址过程中,瑞金馆从《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入手,明确既要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具备交通便利的条件,方便观众参观,同时要求地势高爽,有利于馆藏文物保护,还要有足够面积,有利于后续发展,最终达到有利于两个效益发挥的目标。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考虑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的要求,提出了龙珠公园龙珠寺、城西内环路与323国道连接处、城北石头背、城西沙洲坝村、红都大道东延与昌厦交汇处、206国道与昌厦公路交会处、城西松山脑7处拟选地点及利弊分析等7套选址方案,供领导科学决策。针对选址问题,开展了专家咨询、群众评议活动。综合各方意见,最后,选定在龙珠公园龙珠寺内,使改扩建后的馆址最大限度的符合馆址选择的主要原则,还有利于规划兴建的文化广场、苏维埃纪念园、四省百县林等形成新的文化区及成为新的文化广场的标志性建筑。

新馆依山而建,占地48亩,主体建筑11000平方米。东邻公园路,南临红都大道,西靠百县林,北接苏维埃公园。由上海邢同和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瑞金馆结合自然地形,突出主体,建造群雕,遍植樟柏,并引入“红色故都、巍巍丰碑”的理念。31.117米高的旗杆与636平方米的浮雕墙构成迎风招展的旗帜,庄重舒展,气象宏伟而肃穆。新馆与叶坪、沙洲坝、云石山革命旧址“红色之旅”有机结合,昔日红都文物胜地与现代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交相辉映,相互烘托,构成最具特色的红都景观。

陈列内容和建馆方向,在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上洋及省文化厅等领导悉心指导下,定位于研究、宣传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的中心,基本陈列为《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主要分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的前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定都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巩固与发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治国安民的伟大实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战略转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辉煌永铸。为使宣传内容准确、系统、权威,陈列方案先后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金冲及、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把关,多次邀请专家评审修改后,再逐级报请赣州市委宣传部、省委宣传部、中宣部审定。原省委书记孟建柱、原省长吴新雄都十分关心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改扩建工作,更十分关注陈列展览的效果,在工地考察调研、指导时,要求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方式,充分发挥以史育人、光大传统的作用。

省领导的关怀让瑞金馆工作人员倍感温暖,更增添了做好陈列工作的信心。

陈列是纪念馆进行宣传教育的主要手段。为提高陈列质量,形式上则由国家博物馆陈列艺术资深专家周士崎领衔设计,并聘请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研究员、陈列艺术资深专家杨谷昌为总监,利用三维成像、高分子蜡像、触摸屏、等离子电视、模拟实景、文物文照、油画等,博采现代声、光、电等先进展示形式,力求体现瑞金以及江西经济、文化科学发展成就,形象直观地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历史。瑞金馆是了解红都历史、宣传红都历史的神圣殿堂,是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苏区精神铸塑“文博人”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改扩建历程,既是一个学习创新提升队伍素质的过程,又是瑞金“文博人”一次全面的“洗礼”历程,不但夯实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根基,还丰富了苏区精神内涵。

改扩建新馆最大的难题是所需资金问题。据测算,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改扩建资金7000多万元,上级部门下拨和自筹资金仅1000余万元,缺口资金高达6000万元。

改扩建缺口资金从何而来?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不能没有展示的平台,党的优良传统和苏区精神要发扬光大。最现实的办法是进行融资。目的只有一个,革命传统不能忘,革命精神要弘扬。邹亮辉多次强调了他工作的动力,并坦露出积极面对改扩建存在的困难的乐观心态,从他身上也体现了当代文博工作者兢兢业业的态度和苏区精神的魅力。

为此,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以融资、贷款等多种形式,在极短的时间里,确保了改扩建资金筹集到位。

在选址拆迁中,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迁建坟冢50多座,拆除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征用宅基地2328平方米,拆迁14户。对龙珠寺的拆迁,成为拆迁的主要难点,因为既要符合民族宗教政策,又要比照拆迁标准。拆迁龙珠寺中,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虽然做好了充分准备和专门研究,但还是出乎预料的艰难,龙珠寺提出了不少超出政策以外的要求和昂贵的拆迁费补偿。从2003年11月开始洽谈拆迁到2004年7月正式签订拆迁协议,历时10个月。此外,大型冷藏库的拆迁,同样是一道困扰人的难题。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凭着对文博事业的热爱和挚诚,瑞金馆赢得了龙珠寺主持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

陈列布展是一个新课题,为确保落实好这项任务,我们对制作技术的要求特别严格。首先在选料上,具体操作根据天气的不同而变化。之后是技术攻关,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在勤俭节约中,杜绝发生质量问题。最重要的是注重了队伍的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瑞金馆始终把把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打造“阳光工程”,从教育和监督着手,组织深入学习党纪党规和苏区精神,制定了“五不准”规定,自我约束与加强监督措施“双管齐下”,使比作风、赛质量,比勤奋、赛敬业,比清廉、赛形象蔚然成风,不仅保证了改扩建的质量,也加快了改扩建的进程,同时树立了全馆的良好形象。

改扩建的目的是让瑞金馆充满激情和活力,适应社会的需要。“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承接教育基地,融入红色旅游”,不仅仅是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改扩建后的口号,也是发展的主题。目前,改建后的瑞金馆已接待观众上百万人次,大大提高了影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一位安徽观众参观后,为眼前的展馆和陈列感叹,激动地在留言簿上写道:“辉煌的历史,顶尖的展馆,出色的创意,优秀的管理。”2008年3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永久免费的‘文化大餐’”为题,对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作了专题报道。目前,瑞金馆已通过全国一级博物馆评估,成为全国首批一级博物馆。

邹亮辉馆长动情地说,瑞金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革命博物馆在红都建立,同年10月,随中央领导机构和红军主力北上长征。中央革命博物馆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在中国文博史上却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发挥教育人民、团结人民的作用,而且为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是新中国文博事业的里程碑。现在的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改扩建,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央革命博物馆的传承与发展,虽然目前的物质技术条件与那时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瑞金馆仍然面临资金紧缺的困难,却能始终坚持和发扬不畏艰险、克己奉公、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并从苏区培育出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得到教育、受到启示、获得力量。

“重温历史学传统,甘为文博洒热血”,成为瑞金馆广大干部职工的座右铭。苏区精神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改扩建过程中传承,红都厚重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在改扩建后的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新馆中彰显。正在进行文化机制改革中的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在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丰富独特的教育资源,在党性、信念和作风教育中,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原载《中国文物报》,2009年12月2日)

走近“瑞金模式”

历史丰碑,精神家园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改扩建纪实

4月14日,全省博物馆“三贴近”暨免费开放水平提升座谈会在瑞金召开。在全省110多家博物馆当中,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作为“三贴近”和免费开放的典型,在大会作中心发言,进行交流。

资源校园化

瑞金馆对未成年人等群体的开放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锐意创新,始终把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作为工作重点,使纪念馆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最终形成了“四位一体”格局。

红色文化进校园,瑞金馆最早在1998年就进行了大胆尝试:在积极探索讲解员等级管理的同时,曾超前谋划,提出不同等级的讲解员要深入学校,组织不同场次的报告会。开始,活动主要选择在城区和革命旧址周边的学校进行,在逐年总结提高的基础上,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调整,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免费开放和“三贴近”的实施,有了更高的要求,取得了新的成效。

在实施红色文化进课堂过程中,瑞金馆提出了协作发展之路,主动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教育局、学校联手,还制定了协作机制,注重与关工委、教育局、学校的联系和沟通,使宣传覆盖率达95%以上。

为了提高针对性,适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瑞金馆搜集整理了数册《红色故事集》,内容涉及苏区政权、经济、文化、军事建设等各个方面。值得一提的是,瑞金馆还结合关工委、市教育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征取反馈意见,可随时根据学校的需要调整宣讲内容和安排课时。

服务社会化

瑞金馆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公共文化职能,不仅丰富了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涵,也给纪念馆增加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增强了时代意识、社会意识、服务意识,实现了双赢。

瑞金馆在讲解员中组建了“红色文化进校园宣讲队”,近30位讲解员分别承担从组织内容到表现形式的任务,然后汇总到相关部门,形成了史实把关、形式演练与学校对接的“一条龙”。

免费开放以来,瑞金馆就及时成立了观众服务中心,跟踪调研观众从“爆棚”到常量的变化,为未成年开放服务。免费开放,既是学校的需求(丰富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也是纪念馆的需求(发挥教育功能)及社会的共有需求。瑞金馆通过思考,不仅获得提升,克服了以往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忽视了纪念馆的发展问题,而且注重对学生以及留守学生的开放与教育……仅2009年12月,瑞金馆观众服务中心组织了3个宣讲小组,分别深入丁陂、瑞林、大柏地、冈面、万田、拔英、九堡、武阳等12个乡镇中小学、200多个班级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为13000多位中小学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