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于中华民族发展史来说,是一个旷世空前的喜庆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成立……
凌晨6点仍伏案办公
1949年10月1日清晨6点,周恩来已经是第3次把电话打到我们卫士值班室。
“主席睡觉了吗?”
“还没有啊。”
“你们要催促他休息么,下午2点还要开会,3点钟还要上天安门,你们要想办法劝他早些休息。”
我走进毛泽东办公室,屋子里烟味不小。毛泽东仍在伏案办公。
“主席,休息吧。”我小声劝着,把周恩来讲的话报告给他。
毛泽东不作声,继续看着写着。直到写完,才立起身。走到院子里散步。
这是睡觉前的活动。10分钟后,他说:“银桥,我睡觉吧。”
我服侍他洗澡,上床。那天没有替他按摩。他说:“没事了,你去吧。下午五点钟叫我起床。”
我退出来,在值班室坐守。毛泽东床头有电铃按钮,直通值班室。值班室有桌椅,有个床铺。卫士值班分正班副班两名。正班负责毛泽东的休息,通宵不能睡觉。副班负责江青的休息,晚上可以睡觉。
那天我是正班,一上午没敢合眼。毛泽东虽然破例早睡,但凭我的经验推测,他不会很早入睡的,辗转反侧,思绪不断很可能到午前才能入睡。所以,我不能等他按铃召唤,须主动去叫醒他。误了开国大典可是“历史性错误”。
下午1点,电铃没响,我就径直走进毛泽东卧室。
“主席,主席。”我叫了两声。
“嗯?”毛泽东睁开眼;看见了我。“嗯!”他又哼一声,发出声响地作了一个深呼吸。
“1点了。”我将毛毯搭在床栏上,枕头垫在毯子下,扶他依栏而坐。
我将一杯热茶放在床头柜上,他左手端茶呷一口,右手照例一伸,抓起放在床上的报纸,浏览起来。
毛泽东历来起床后都不会马上下地,总要在床上呆一个小时左右,喝茶读书。今天要参加开国大典,他也不改这一习惯。
我轻手轻脚地为他准备参加盛典的“礼服”。
这是一套中山制服。料子是生活秘书叶子龙送来的黄色美国将校呢。我拿到王府井请王子清师傅做的。王子清从法国留学回来,专门剪裁服装。他工作的那个服装店就是王府井雷蒙服装店的前身。毛泽东和江青的衣服都是由王子清师傅裁剪缝制,我也曾带李敏、李讷去那里做过衣服。
“主席,1点半了。”我卡着时间,打断地读报,将这套专为参加开国大典缝制的制服帮他穿好,然后照顾他下地。我围绕他转着打量,将衣服抻平理顺,请他去吃饭。
毛泽东吃饭很快,不一会儿便放了筷子。稍事休息,2点钟步行至勤政殿。
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张澜、李济深、宋庆龄等国家领导人已在这里集合,他们召开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委员们宣布就职,并宣布中央人民政府即于本日成立。
会后,大家都很兴奋,愉快地交谈起来。
2点50分,领导人分别上车,车队从勤政殿的门口出发,出中南海东门,5分钟后便到天安门城楼的后边。大家互相招呼着集合好,毛泽东在前,其他领导人顺序跟上。
那时,没有电梯,我便搀扶毛泽东从城楼西头的楼梯,一步一级上了100个台阶,登上了天安门。途中,毛泽东不时停下来,等后边年纪比他更大的领导人。3点钟,准时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我听到广播员激动的喊声:
“毛主席来啦!毛主席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
那时的天安门广场是个十字形,东西从太庙到中山公园,南北从中华门到天安门的一个大十字,可容纳20万到30万人。从天安门城楼上远远望去,无数面翻卷的红旗汇成一片波浪起伏的大海。”红旗下面,一片片的穿了各种颜色服装的队伍五彩缤纷,像精工规划的花圃。天安门城楼下,金水桥两边搭起两座台:一座是指挥台,一座是苏联代表的观礼台。
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大典开始。毛泽东走到麦克风前,庄严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刹那间,广场上欢声如雷,呼声如潮,与城楼上互相呼应。毛泽东这时的表情庄严神圣,按照预定程序,他按动装在城楼上的电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升了起来。
毛泽东望着广场上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情不自禁地大声喊了一句:“升得好!”
话音才落,礼炮在军乐声中惊天动地地鸣响了。那是由54尊大炮同时发出28响,将那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推向了高峰。据说54尊大炮代表了全国54个民族(现为56个),象征全国各族人民坚如钢铁的团结力量。那28响则代表28年,即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奋斗,到1949年终于建立了新中国。
礼炮响过,毛泽东向全世界宣读了政府第一号公告,明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它愿意与任何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接着,阅兵式开始了。由朱德担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担任总指挥。
朱总司令驱车检阅各兵种部队以后,回到天安门城楼上,下达阅兵令。他的左右站了四位野战军将领:贺龙、刘伯承、陈毅、罗荣桓。受阅部队由聂荣臻站在指挥车上率领,4个师的部队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从东向西入场。步兵、骑兵、坦克、大炮、汽车,都是比齐了一字形,在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军乐声中,一阵接一阵由主席台前的金水桥边走过。
由十几架飞机组成的编队飞临上空时,30万人的广场沸腾了。人们挥动帽子、手帕,一个劲儿地欢呼、跳跃。
“人民万岁!”
阅兵式进行3个小时,直到黄昏。天安门广场上忽地一下子灯火齐亮,花炮竞响。在热烈的气氛中,欢呼的群众开始游行。当群众队伍经过天安门时,都高兴得手舞足蹈,万岁声一阵高过一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毛主席万岁!”
毛泽东已经站了好几个小时,周恩来再三劝说让他休息一下,他才走进休息室坐下来,一边吸烟一边跟程潜先生交谈。可是,周恩来又走进来了,说:“主席,游行的群众看不见你了,他们都停下来不肯前进了。看来你还得站下去。”
毛泽东起身说:“好吧,疲劳也得去啊!”他把香烟熄在烟缸中,向程潜先生抱歉地笑了笑,又回到主席台上。
晚上,城楼下遍地点起灯笼,紫红、大红、桃红、金黄、橙黄、明黄……像人民的希望在广场上跳跃闪烁。群众举着灯笼蜿蜿蜒蜒,交互环绕,就像一幅巨大无比的活动起来的织锦。歌声口号声海潮一样起伏不停,最响亮的声音始终是“毛主席万岁!”
面对群众的欢呼,毛泽东脸上始终焕发着庄严慈祥的光辉。服务员搬来一张椅子,我请毛泽东坐下,他不肯坐。从午后3点到晚上10点(除吃饭外),始终与人民在一起,始终举着一只手,时而庄严地停在空中,时而迅速有力地挥动几下。右手举累了就换左手,左手累了又换右手。当万岁声越响越高时,毛泽东情不自禁探身栏杆外,去伸手招呼群众。终于,他面对麦克风高呼:“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
退场群众发现领袖仍在他们中间,并且通过广播高声和他们讲着亲切的话,便改变了原来向东西分走的路线,潮水一般涌向天安门,挤在金水桥上,拚命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毛泽东也在城楼上激动地呼喊:“同志们万岁!”“人民万岁!”
城楼上下一呼一应,群众沸腾了!跳跃舞蹈,沉浸在狂欢的热烈气氛之中。
陈毅同志激动地放开大嗓门:“看了这,总算此生不虚度!”
大典结束后,毛泽东乘车回到菊香书屋,激动地说:“人民喊我万岁,我也喊人民万岁,这才对得起人民呀。”
开国大典礼服
那时,人民解放军的军衣还没制定统一式样。人们对军装的概念似乎只是以黄色为标准。所以,毛泽东对他那套开国大典的黄呢子制服也视为“军衣”。参加大典之后,因为叶子龙送来的黄呢子料还有不少,我又请王子清师傅为毛泽东做了3套相同式样的制服。
朝鲜战争停战协定签定之后,毛泽东对我们卫士说:“我们可以脱军衣了。我脱,你们也脱。”
此后,我们卫士都脱下军衣,再不曾穿过。毛泽东也再不曾穿过那套开国大典穿的“军衣”。
几个月后,就是1954年初,毛泽东对江青说:“黄军衣我不穿了,你看送给谁就送给谁吧。”
江青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沙发上放了4套黄制服。江青说:“银桥,这些衣服主席不穿了,送你1套,马武义1套,赵鹤桐1套,李家骥1套。”
我“嗯”了一声,动手翻翻那几件衣服,说:“还有孙勇怎么办?”
“噢——要不这样吧,你和孙勇一人两套吧。”江青说道。
我负责内卫,孙勇是负责外卫的副卫士长。在分衣服时,我将那4套黄军衣打开,特地挑出了毛泽东参加开国大典穿的那套衣服,再从另外3套里拿了1套,抱回自己家。剩下的两套就送给了孙勇。
可是,毛泽东的衣服我穿着肥大,实在有碍观瞻。我决定把衣服改一改。我爱人韩桂馨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可别瞎改呀。这要是在旧社会,那衣服就算皇帝登基的龙袍呢。”我说:“现在不是新社会吗?主席一再说:‘我是国家主席,是人民公仆,不是皇帝。’你瞎扯什么?”
就这样,我将具有历史意义的这套衣服裁剪了,改成了适合我身材的衣服。穿起来精神了,当时很满意很高兴。
1967年,天津历史博物馆收集重要历史文物,来找我。听说开国大典毛主席穿过的衣服在我这里时,他们就收走了这套衣服。后来,天津历史博物馆又给我复制了一套新衣。
毛泽东主席逝世后,中国历史博物馆寻找开国大典毛泽东穿过的衣服。我说:“被天津历史博物馆的同志收走了。”中国历史博物馆让我跟天津要回来,天津那边没有给。至今仍然在天津历史博物馆放着。
(李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