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最具影响力的谋略奇才 上册(影响你一生的世界名人)
2484400000018

第18章 晁错

晁错,西汉颍川(今河南禹县)人。著名政治家,在经济思想上主张“重农抑商”,对当时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

晁错少年时非常聪明,随当时大学者张恢学习申不害和商鞅的法家学说,领悟颇深。汉孝文帝时,朝廷中竟然没有一个研究《尚书》的人。《尚书》是一部治世经典,汉孝文帝为此耿耿于怀。后来皇帝听说济南有一隐士,姓秦,潜心钻研《尚书》近90年,便想召他入朝,但年龄太大,根本不可能入朝为官。无奈之下,皇帝令太常派人前去学习他的研究成果。晁错当时正在太常府中任职,因其才华被太常看中,于是得以亲赴济南学习秦隐士的研究成果。不久,晁错学成归来,在汇报学习成果时,竟能学以致用,根据《尚书》中的典故,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提出了许多有利于治理国家的经济方案。皇帝非常高兴,马上任命晁错为太子舍人,也就是太子的老师。口才极佳的晁错显然很胜任这个位置。不久就赢得了太子的宠幸,并被太子称为“智囊”。不过这时的晁错并未对国家发挥多大作用。他好几次上书孝文帝,提出自己对政治经济制度改革的一些想法,孝文帝都没有听从。虽然被提升为中大夫,但晁错仍感到被冷落。而由于太子的极力称赏,晁错不免与其他大臣逐渐形成隔阂。如当时的袁盎等,与晁错的关系都不融洽。

太子即位后,即历史上有名的汉景帝,晁错得以风光无限,立即被重用为内史。凡有所奏议,皇上无不言听计从,一时权倾朝野,许多法令都根据晁错的意见作了修改。当时的宰相对此深怀不满,但却无能为力。有一次,晁错觉得自己的内史府位于太庙墙外的空地上,每每从东门出入非常不便,就让人将太庙外的围墙打了一个洞出行。丞相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大为震怒,准备以此为借口奏请皇上,杀掉晁错。但消息灵通的晁错听到这个消息后,竟连夜求见皇上,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仔细地先向皇帝禀报过了,并得到了皇帝的理解。因此,第二天丞相准备向皇帝告状时,皇帝轻描淡写地说;“这只不过是凿了围墙,不是庙墙,因此,不算犯法。”丞相无可奈何,回来后冲属下大发雷霆:“早知道这家伙恶人先告状,还不如把他先斩后奏了呢。”这件事对丞相是个致命的打击,不久他因心情郁闷而一病不起。朝廷中少了一个重要的对手,晁错的地位越来越显赫了。

很快晁错得任御史大夫,开始力主募边实民,削夺诸侯封地,并以此巩固中央集权。皇上召集诸位大臣商量此事时,由于大家知道这个提议是晁错提出来的,竟然几乎没有人敢提出异议。不久,晁错很快制定了关于此事的三十章法令,一时诸侯哗然,仇恨晁错之心大盛。晁错的父亲听到消息后还专程从颍川赶来劝说晁错:“你为朝廷办事,为什要得罪这么多人呢?”晁错不听,说:“如果不这样,中央的权力就得不到保障,皇帝又岂能安宁?”晁错的父亲仰天长叹,回去后马上服毒自杀了,因为他预料到晁错必死无疑。半个月后,皇帝迫于压力,不得不将晁错斩首。但晁错死的时候穿的仍是朝服,可见汉景帝对晁错的宠爱并未改变。

这次叛乱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诛晁错”,最后皇帝仍不得不派兵镇压。皇帝后来也认识到晁错所为实为国家着想,不禁大为悔恨,但为时已晚。汉朝经此一乱,国力渐衰。后来司马迁写《史记》时,专有一章写晁错事迹,由此亦可见晁错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