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2485100000026

第26章 迪姆·勃纳斯·李

从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网络线中,他编织出了跨世界的网络,并为21世纪创造了一种大众传媒工具。

想看一看在过去十年内世界发生了多大变化吗?进入互联网,启动搜寻装置,敲入查询命令(请用英文拼写),你会得到大约3万条信息。它向你表明你能够“查询”到目前网上的几乎任何东西。你将查询到你能从南非“螺栓男孩”那买到工业时期的螺母和螺栓,或者在纽约买到儿童玩具熊,还有外国的雪茄烟标签等。

现在你说什么?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年头,你拥有一个鼠标、一个调制解调器和通往互联网的路径,你就可以不必受到时空限制,不必付长途电话费,而点到并进入到行星的任何地方。

噢,但是当我们-上下滚动计算机屏幕上的一览表时,成百个目录会出现,我们将会发现这样一个被隐藏起来的“玫瑰园”:“全范围查询”约20年前由一个名叫迪姆·勃纳斯·李的软件设计者写出的一个精彩的小计算机程序。那时候,谁会知道,从这个小小的计算机化的存储系统中会流出文化变迁、百万富翁的出现等遍及世界的信息,谁会想到它会形成一个跨世界网络?

不同于许多已经推动世界发展的发明,这项发明是由一个人独自发现的。托马斯·爱迪生由于发明灯泡而名声大振,但是在他的实验室中却有十几个人为他效劳。威廉·夏克利可以称得上是晶体管之父,但是他的两位调研员却着实帮了他大忙,而互联网络则干脆是由一个专门委员会共同开发设计的。但是万维网(worldwideweb)却是由勃纳斯·李单独发明的。他把它设计出来,他又把它普及到了全世界。并且,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提倡开放世界网,他没有为此项发明申请专利和报酬。

它首先是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启动的。那一年是1980年。那时,勃纳斯·李是欧洲量子物理学实验室的一位软件设计师,他花了六个月的时间来筹划他的广阔的网络。他一直想开发出一种“仿人脑方式”处理信息的程序,但是这种程序只有在开发出瞬时强行记忆装置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开发。所以,他设计出了一张软盘,当把它放进计算机时,它能够留下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任意联想。这时我们假定大脑有很好的记忆力,但是有时我们自己却忘了那些联想。他称它为“查询”(全范围查询的缩写),它是一部从他童年时代起就一直记着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百科全书。

勃纳斯·李把他的这一想法寄托在当时流行的软件设计上,他模仿出了一种“大型文本”笔记。这个笔记上的一个文件上的句子可以连接到勃纳斯·李储存在自己的计算机上的另一个文件中;他还能够通过输入数字(那时没有鼠标)追踪到一行话并且自动把它拖到相关文本中。它自己运转得那么好,但是那毕竟只是在“我的计算机”上。

但是,如果他想利用别人计算机上的文件,他该怎么办呢?首先,他需要征得别人的同意,然后他将不得不做一项枯燥的工作,他得把一个新的东西接到一个中央数据单元上。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法是开放他自己的文件和他自己的计算机--面向大众并且允许他们把他们自己的文件接到他的计算机上来。他能够限制他在欧洲量子物理实验室的同事们进入他的计算机,但是他为什么不停止这样做呢?把它面向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开放!让它跨越整个网络!在勃纳斯·李的计划中将没有中心经理,没有中央数据单元并且没有密封问题。计算机中的东西可以像网络本身一样增加,它是无限制的,他后来写到:“一个人可以从一个软件文件跳到一群人中,跳到电话簿中或者参加一场有组织的航行或者干任何想干的事。”

这样他把一个相对易掌握的编码系统拼到了一起,形成了大型文本符号语言(HTML)--它已经开始成为网络的共同语言,网络内容的创造者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把那些稍加润色的、被划上线的内容放到他们的文本中,并加上自己的想象和其他东西。他设计出了一个标注地址草案,赋予每一张网页一个独一无二的场所。并且他还炮制出了一整套规则,以便这些文本能够通过互联网连接到计算机上。他称这一套规则为HTTP(大型文本转接条约)。

并且在制定出了HTTP的第七天,勃纳斯·李第一次接上了万维网,允许各地使用者在计算机屏幕上观看他的创造。1991年,万维网初次登台,从那一刻起,网络和互联网的使用者越来越多,几乎呈指数增长。五年内,互联网的使用者从60万上升到了4千万。几乎每53天使用它的人数就上升了一倍。20世纪60年代,勃纳斯·李还是一个小孩,从那时起他就已经吸取到了计算机时代的精华。他的父母教给他违反常规地思考,他在吃午餐时经常用想象的数字玩游戏。他用厚硬纸板盒制出了计算机,并且制出了有五个洞的纸磁带,他沉湎于对电子的喜爱之中。后来,他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时候,用一台电视机和多余的零件造出了自己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他还研究了物理,他认为物理是数学与电子之间的一种折衷。他回忆说:“物理是有趣的,并且事实上它为创造一个全球系统做了很好的准备。”

过高评价他创造的全球系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把一个仅供精英们使用的有效交流系统变成了一种大众传媒。艾利克·斯克米德曾在纽约《时代》杂志上说:“如果它是一门传统科学,勃纳斯·李肯定会获诺贝尔奖,他所做的一切是那么的意义重大。你肯定认为他至少早已富了起来,他获得了大量的利润。但是勃纳斯·李却选择了放弃利润的道路。他自己连同他的发明没有向人们索取任何报酬。参与编写第一个大众网络浏览软件的马克·安德森却成了第一批网络百万富翁之一。而与此形成对比,勃纳斯·李却在1994年加入了马萨堵塞技术协会,并且改变丁学术的方向。他在马萨诸塞技术协会的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提出,万维网与其各自独守专利,不如公开其技术成果,让大家共享。世界上的其他人可能正在网珞现象的增长中谋利,但是勃纳斯·李却甘愿在幕后默默地奉献,他相信我们所有人能够继续进入美好的下一个世纪,并在下一个世纪享受到“全范围的查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