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2485700000011

第11章 杨士奇(2)

“朕坦诚对待你们,希望得到你们的辅助和纠正,只有杨士奇曾经五次上奏章,你们都没说一句话,难道真的是朝廷政治完美无缺,天下太平了吗?”各位大臣都惭愧认错。这一年四月,皇帝赐给杨士奇玺(xǐ)书说:“从前朕负有监国的使命,你侍奉在左右,同心同德,为了国事忘记了自己,屡次经历艰难忧患,都不曾改变志向。到朕即位以来,呈献良好的谋略,希望我治理,忠贞不渝,所有这些都记在朕的心里。现在创制‘杨贞一印’赐给你,还希望能够互相勉励,以达到明君贤良的美名。”不久纂修《太宗实录》,与黄淮、金幼孜、杨溥一起充当总裁官。没有多久,皇帝一病不起,召杨士奇和蹇义、黄淮、杨荣到思善门,命士奇书写敕书从南京召回皇太子。

宣宗朱瞻基即帝位,杨士奇纂修《仁宗实录》,仍然担任总裁。宣德元年(1426),汉王朱高煦发动叛乱。皇帝亲自征讨,平息了叛乱。大军凯旋,驻扎在献县的单家桥,侍郎陈山迎谒,说汉王和赵王是一条心,请求乘势袭击彰德,捉住赵王。杨荣极力赞成。杨士奇说:“事情应当有真凭实据,天地鬼神是可以欺瞒的吗?”杨荣厉声地说:“你想要阻挠这重大的谋划吗?现在叛党说赵王实是与汉王同谋的,怎么说没有口供?”杨士奇说:“太宗皇帝有三个儿子,现在皇上只有两个叔父。有罪的不可以赦免,而没有罪的应该宽厚对待,有怀疑的话可以防备他,使不发生意外的事就是了。为什么突然发兵攻打他,伤害了皇祖在天的感情呢?”当时只有杨溥的意见和杨士奇是相同的。他们打算到皇帝那里去进谏,杨荣先进去了,杨士奇随后进,守门的不让进去,不久宣宗召蹇义、夏原吉进去。二人把杨士奇说的话告诉了宣宗。宣宗起初没有加罪赵王的意图,所以调动军队攻打彰德的事得以停止。回到京师以后,宣宗考虑杨士奇说的话,对他说:“现在人们议论赵王之事的很多,怎么办?”士奇说:“赵王和陛下最亲,陛下应该保全他,不要被人们的话所迷惑。”

宣宗说:“我想把群臣上的奏章封起来送给赵王看,让他自行处理,怎么样?”杨士奇说:“好,如果再有一封玺书就更好了。”于是皇帝派使者拜玺书去彰德见赵王,赵王得到玺书非常高兴,感激涕零地说:

“我有生路了。”立即上表谢恩,而且献出护卫武装部队,外面对他的议论才平息下来。皇帝对待赵王日益亲近而看不起陈山,他对杨士奇说:“赵王所以能够保全,都是靠了你的努力。”于是赐给他金币。

当时交趾几次叛乱。朝廷屡次发大军去征讨,都因失败而全军覆没。交趾王黎利派人假意请求立陈氏后人为国主,宣宗皇帝也讨厌进行战争,想要答应他。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以下的官员们,都说没有理由答应他,这样做是对天下显示出自己的软弱。皇帝召见杨士奇、杨荣和他们商议。两个人都极力说:“陛下为了体恤百姓生命,安抚边远的地区,不是没有理由;汉朝放弃了珠崖,以前历史上都认为是好事,不能说是表示软弱,所以可以同意他的。”接着皇帝命令选择派往交趾的使臣,蹇义推荐伏伯安有口才。杨士奇说:“说话不讲信用,虽然是蛮貊(mò)这样的地方也不能去。伯安是小人,派他前去会有失国体。”宣宗认为他说的对,另外派人去了。于是放弃交趾,停止战争,每年节省战争耗费巨万。

宣德五年(1430)春天,皇帝侍皇太后拜谒皇陵,召英国公张辅、尚书蹇义和杨士奇、杨荣、金幼孜、杨溥,在行殿朝见太后。太后慰劳他们。宣宗又对杨士奇说:“太后对朕说起,先帝在东宫的时候,只有你不怕触忤(wǔ),敢于直谏,先帝能够听从你的话,所以没有败事。又教导皇上应该接受正直的意见。”杨士奇回答说:“这是皇太后大恩大德的话,愿陛下不要忘记。”不久,皇帝下敕书给鸿胪寺,说杨士奇年老有病,上朝有时会晚一些,不要弹劾他。宣宗曾经便服出宫,在晚上到了杨士奇的家里。士奇慌忙出来迎接,叩头说:“陛下为什么把掌管社稷宗庙的身体看得这样轻?”皇帝说:“朕想和你说句话,所以就来了。”几天以后,捉获了两个强盗,都图谋不轨。皇帝召见杨士奇,告诉他这件事。

并且说:“从今以后更知道你对朕的爱心了。”

宣宗因为各地屡次发生水旱灾害,召杨士奇拟写诏令抚恤,免去受灾地方的租税和养官马亏欠的数额。杨士奇乘机请求免除过去拖欠的赋役和柴薪草料钱,减少官田的租税,清理积压下来的冤狱,裁减工程役作,以扩大皇帝对百姓的恩德。百姓都很高兴,过了两年,宣宗对杨士奇说:“抚恤百姓的诏谕颁布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还有需要宽恤的地方吗?”杨士奇说:“从前下诏减少了官田的租税,可是户部却照旧征收。”皇帝很不高兴地说:“现在开始实行,不实行或阻挠实行的按法律治罪。”杨士奇再请示安抚逃亡的百姓,审察贪官污吏,推举有文才,精通武艺而又勇敢的士人,令被判死罪的人家的子孙有仕进的机会。又建议请朝廷大臣三品以上和地方上的布政使、按察使,各自举荐自己所了解的人,准备充当地方官员的人选。宣宗都回答可以。在那个时候,宣宗励精图治,杨士奇等人同心辅佐,天下号称太平治世。宣宗于是仿效历史上帝王和臣下共同游乐的故事,每到年初,赐给百官十天休假。宣宗也时常到西苑万寿山,各位大学士都随从他去,赋诗唱和,从容地询问民间百姓的疾苦。大臣们有什么议论上奏,皇帝都能做到虚怀若谷,听取和采纳。

宣宗刚即位的时候,内阁大臣有七个人。陈山、张瑛是因为曾在东宫供职的旧情而进入内阁的,因为不称职,被调出去做其他的官了,黄淮因为生病退了休,金幼孜去世,内阁中只有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个人。杨荣豪放开阔,有决断、有毅力,遇到事情敢作敢为。多次随从明成祖北征,很熟悉边关将领德才的高低,要塞的险易远近,敌情归顺与叛逆。但是他却很喜欢接受礼物,边关将领每年都给他送好马,宣宗也知道这些事,就向杨士奇询问。士奇极力为杨荣辩白说:“杨荣了解边防的事多,我们都比不上他,不应该把小毛病放在心上。”宣宗笑说:“杨荣曾经讲你和夏原吉的坏话,你还为他说情吗”?杨士奇说:“希望陛下像曲折周到地容忍我那样宽容杨荣。”宣宗的不快于是解除了。那以后,杨士奇说的话逐渐让杨荣知道了,杨荣觉得愧对杨士奇,从此以后,两人相互间相处得很好。宣宗也更加接近地对待杨士奇,先后赐给他珍奇果品、祭祀用的牺牲美酒、书籍器具不计其数。

宣宗逝世以后,英宗即位做了皇帝,时年方九岁,国家的军政大事都要报告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推心置腹地信用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个人。有事就派宫中宦官到内阁咨询商议,然后裁决。杨士奇等三人也很自信,理直气壮地推行自己的意见,积极治理国家。杨士奇首先请求训练士兵,加强边境的守备防御,设置南京参赞机务大臣,分别派遣文武官员镇守巡抚江西、湖广、河南、山东,罢免进行侦事的校尉。又请求依次免除租税,慎重处理刑事案件,严格考核各部门的官员。英宗都答应实行。正统初年,朝廷政治清明,是杨士奇等人的功劳。正统三年(1438)《宣宗实录》纂修完成,升杨士奇做少师。

正统四年(1439),他请求退休,没有得到同意,诏令让他回乡祭扫墓地。不久还朝。

宦官擅权忧郁而终英宗时太监王振为英宗所宠信,逐渐干预朝廷政务,诱导英宗用严酷的手段对待臣下,大臣们往往因小小过失而投入监狱。靖江王朱佐敬私自送给杨荣金银。杨荣先已经回乡祭扫墓地去了。回来并不知道这件事,王振想借这件事倾轧杨荣,杨士奇极力为他解释,得以作罢。杨荣不久去世,杨士奇、杨溥更加孤立。在王振的怂恿下,第二年便大举兴兵征讨麓(lù)川,耗费国库储藏,士兵马匹死去好几万。再过了一年,太皇太后去世,王振的势力更加大了,更加肆无忌惮,大小官员稍微有抵触违抗他的,马上被捉进监狱。朝廷大臣人人都心怀恐惧,杨士奇也不能够制止。

杨士奇年老以后,他的儿子杨稷骄横霸道,曾经侵害平民并用暴力杀人。主管监察的官员纷纷上奏弹劾杨稷。朝臣议论并没有立即按法律治他的罪,而是把那些有关文件封起来给杨士奇看。后来又有人揭发杨稷蛮横暴虐的几十件事,于是把他捉进了大理寺狱。杨士奇因为年老生病休假在家,英宗恐怕伤害了他的感情,下诏予以安慰勉励。杨士奇感动得流泪,因为忧虑而使疾病加重卧床不起。

正统九年(1444)三月去世,享年80岁。追赠太师,根据他生前的事迹给他“文贞”的称号。

原先在正统初年,杨士奇就说过蒙古瓦刺部渐渐强大,恐怕会成为边防的祸患,而边军缺马,恐不能抵御。请于附近太仆寺关领,西蕃责马也都供给边防。杨士奇死后不久,也先果然入侵,发生了土木之变,有识之士不禁思念杨士奇所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