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五
2486000000032

第32章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xī)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qìn]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其诗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时政弊端多有所反映,《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等较突出。“无题”诗脍炙人口,至其实际含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失,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在唐诗的浩翰星空里,有一颗耀眼的明星,很引人注目,那就是李商隐的诗歌。

李商隐9岁那年父亲去世,他随母亲护送父亲灵柩回到河南郑州。家乡有一位不肯做官、知识渊博的堂叔父。守丧期间,李商隐就跟这位堂叔父学习古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丧期满了以后李商隐搬到洛阳居住,靠给别人打杂维持生活。到16岁那年李商隐就写出了《才论》、《圣论》两本书,一时名声大噪。

天平军(今山东东平)节度使令狐楚看到了李商隐所著的《才论》、《圣论》后,非常欣赏李商隐的文才,就把他召到幕府任职。

在令狐楚的幕府里,因为李商隐当时还是个平民,又与令狐楚意气相投,所以和幕府的人相处都很融洽。

太和六年(832年)二月,令狐楚调河东(治太原,在今山西)节度使。李商隐又跟令狐楚到了太原幕府。这时,令狐楚给他办了行装,让他进京应考,因为考官看李商隐不顺眼,所以这次没有考上。又过了两年,他第二次上京应试。这年高锴(kǎi)为礼部侍郎,是主考官。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tóo)为左补缺。高锴问令狐绹:“你的朋友当中你和谁的关系最好?”令狐绚一连说了三次“李商隐”。这样,李商隐考中进士。

可以说,这十年是李商隐为科举功名奋斗的十年,也是令狐氏家族培养和关心李商隐成长的十年。

李商隐中进士以后,继续在令狐楚的幕府中任职,不久令狐楚去世了。李商隐为了谋生,进了王茂元幕府。王茂元看他很有才华,把女儿也嫁给了他。但这件事,引起了令狐绹对李商隐的误会。

因为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僧孺党,王茂元属于李德裕党。令狐绹认为李商隐入王茂元的幕府,就是对他们父子的背叛,是负恩。令狐绹这时已经升任宰相,还兼任礼部尚书。为了解除误会和寻求令狐绹的推荐,李商隐多次向令狐绹陈情,希望解除误会,推荐自己。在再三陈情之下,令狐绹总算给他一个太学博士,虽然令狐绹推荐李商隐任太学博士,但在这以后,令狐绹已不大理睬李商隐了。

李商隐先靠令狐楚而发迹,后靠令狐绹而保持仕途的巩固和升迁,得罪了令狐绹以后一直受到朋党的压制。

当不了大官,于是李商隐就信奉道教以求得精神解脱。

李商隐一生中作诗600余首,其中情诗就有百余首之多。其中多首《无题》诗,被人们广为传诵: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早年李商隐在令狐楚家期间,曾与令狐家里一个婢女锦瑟产生感情。他写了一首题为《锦瑟》的诗,来回忆这段感情: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结尾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前面提到,李商隐娶了王茂元的女儿。

李商隐与王氏,是在一次宴会上一见钟情的。

著名诗篇《无题》就是记述这一场面的:

昨夜星晨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如行云流水般流畅,情意缠绵,对仗精工。显示了他作诗的高超技巧和独特的风格。

李商隐和王氏也确是像诗中写的那样,“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相知相爱,感情很好,不幸的是13年后王氏就得病去世了,李商隐对王氏是一往情深,他始终过着单身生活,没有再娶。

由于婚姻、仕途,一连串的失败,在折磨着他,不到40岁的李商隐已是白发满头了。

到晚年他双目失明,最后在哀伤中死在荥阳一座寺庙里。

李商隐的一生是个悲剧,他空有满腹才华,却没有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