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培根沉浸在吸收新知识,产生新见解的时候,他的父亲不幸去世了。培根不得不中断外交官的工作,同时也中断了他在巴黎的学习,回到英国参加父亲的葬礼。
4.困境中求学
父亲去世后,培根的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父亲在世时,他的任何物质需求都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满足,从来不用为钱财操心。父亲死后,他立即失掉了丰厚的财源。原本讲究奢华生活的培根,一下子感觉到了生活的紧迫。
还有,培根的政治地位在父亲去世后也发生了变化。父亲死后,原本对他很赏识和热情的一些人,再见到他时变得好像从来不认识一样。少年培根结束了童话般的生活,初步尝到了世态之炎凉。
残酷的现实,并没有使培根消沉。他顶住压力,适应了父亲去世后的生活,很快就回到了自己喜爱的读书和研究上来。他热心学问,胜过其他一切。
培根分得的那份遗产,不够支付他日常的生活开支。他只能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或研究。培根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自身条件和将来的前途,选择了律师职业,干这一行,不仅可以谋生,还可以从政。当打定主意后,培根离开了温暖舒适的家,住进了葛莱工会。
这地方相当于法律学校,是当律师必须进入的地方。培根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开始了对法律的学习和研究。在此期间培根仍然是一边学习法律,一边找临时性工作。
通过3年的刻苦努力,培根学完了全部法律课程,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他顺利获得了律师资格。经过短暂的实习,他被聘为律师,终于有了正式的职业。
5.政治生涯及贡献
培根热心学习,崇尚知识,但他也没有陶醉于对知识的掌握,而是把知识当成工具。当学业有成、当上律师之后,他开始为谋求官职涉足政界而奋斗。
培根初涉政坛,就有了杰出的成就,年仅23岁就当选为国会议员,而且在以后的选举中连选连任。他在国会的辩论很有名。他口才好,思路清晰、知识渊博、逻辑性很强,辩论问题总能一下子抓住问题的实质,在辩论中还不乏幽默与风趣。很多前来听取国会辩论的人都说,听培根辩论,犹如欣赏话剧,是一种享受。就是当时有名的剧作家,也佩服培根的辩论才能。
可是,国会议员是虚职,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和报酬。培根要实现自己变革社会的政治抱负,仅仅在国会中空谈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此,从步入社会的那一天起,培根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政府官职的追求。
在那时的英国,政府的官职是由国王任命的,为此必须讨好某些权贵,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由于家族的关系,培根在官场不乏熟人。宫廷大臣们绝大部分认识他的父亲,有的还曾见过培根。其中,有位财政大臣还是培根的姨夫。为了得到官职,培根找遍了几乎所有的关系,可是,对他的任命迟迟没有到来。
官场的人对培根并不认可。那位姨夫不仅不推荐他,还忌妒他。而可悲的是,培根对此却一无所知。他曾多次向姨母求情,然而,即使这骨肉亲情,表面上对他表示同情,实际上也不支持他获得官职。从这里不难看出官场的虚伪。在整个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培根奋斗几十年,却始终未得到他想得到的官职。
就这样放弃吗?不,培根没有放弃。他知道女王那里是没有希望了,那么将来谁会继承王位呢?凭借智慧的目光,他预见到女王的侄儿詹姆士可能当政。于是,又转而联络詹姆士。他的努力获得了回报。新王朝成立数年后,培根被任命为副检察长。6年后,他得到了检察长的职位。又过了1年,他被任命为他父亲曾做过的官职——掌玺大臣。再过1年,他成了英格兰大法官。官职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也就意味着要走下坡路了。
3年后,培根因受贿罪被控。经法院判决,剥夺了他的一切官职,并宣布,在国家或联邦中永不雇用,不得担任任何官职。从此,培根永远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培根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
失意时从不气馁,他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对知识的追求和研究中。他那些伟大的著作和不朽的思想,绝大多数是在失意的时候完成的。
培根在追求官职的过程中,从没有忘记推进人类知识志向。他的主要理论著述都是在做官期间完成的。1597年,培根的《论说文集》问世,这是一本关于政治伦理道德的论文集,当时共收有10篇文章。1612年、1625年,培根对《论说文集》进行了两次增订,共收入了58篇文章。在《论说文集》中,作者对事物的精辟分析,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严密的逻辑,警策的语言,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1605年出版的《学术的进展》,是培根关于知识论的著作,是其全面改革知识的庞大计划《伟大的复兴》的第一部分。在这部著作中,他批判了贬损知识的蒙昧主义,从多方面论证了知识的巨大功用和价值,为以后提出“知识就是力量”打下了基础。
1609年,培根用拉丁文写的《论古人的智慧》出版,在该书中,他选取31个优秀古希腊神话故事,运用其丰富的想像、深邃的哲理、精巧的才思表述了自己对政治、科学、哲学问题的见解。《学术的进展》和《论古人的智慧》的完成,为培根的主要著作《伟大的复兴》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1620年,未完成的巨著《伟大的复兴》出版,其主要部分就是著名的《新工具论》。培根之所以起名《伟大的复兴》,就是为了强调不能通过旧哲学,而必须通过科学、艺术以及人类的一切知识来改造世界。
培根在哲学方面的成就是巨大的。他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较全面、较深刻地批判经院哲学的人。并且贯穿了培根著作的始终。在同经院哲学的斗争中,培根建立了自己的唯物主义经验论。他以知识论作为自己哲学的中心问题,把改造人类的知识、实现科学的“伟大的复兴”、建立一个能促进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新哲学当作自己理论活动的最终目的。
作为伟大改革家的培根认识到,要倡导科学,利用科学改造人类物质生活条件,就必须批判蒙昧主义,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知识的功用和价值。培根提倡面向自然、探索自然规律,反对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经验论,反对经院哲学脱离实际,隔绝人与自然的联系,宣扬权威主义、教条主义、蒙昧主义的做法。他批判“知识即罪恶”的谬论,认为知识不仅是促使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人性自我完善的动力,而且是认识自然、驾驭自然的力量。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培根既强调“人是自然的仆役”,人必须服从自然规律;又强调人的作为,人是自然的主人,人类命令、驾驭和征服自然的力量源泉在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知识就是对规律的认识。讲述了掌握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只有真正掌握它,人类才能认识真理、得到自由。
培根在认识论方面开创了以认识论为中心的一个新的哲学研究时代。在《新工具论》中,培根阐发了其经验论的认识原则,为恢复人们对自然的统治权开辟了一条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道路。他认为,人类要获得知识,恢复对自然的统治权,就必须重新与自然接触,以新的眼光观察事物,通过观察与实验得出规律性的知识。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中的旧方法完全不同,所以他称之为《新工具论》。
培根通过对以往哲学的剖析发现,人们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原因在于他们自身存在获得真理的心理障碍,他称之为“假相”,这就形成了他具有独创性的假相说。这在当时对解放思想、摧毁封建主义的思想堡垒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他在假相说中接触到了认识论中的一些复杂问题,如主观与客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这对哲学研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排除了获得真理性认识的心理障碍之后,培根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认识原则,明确提出“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知识就是存在的映像”,把感性自然、客观存在的经验事实说成是认识的对象,从而把经验从一向受鄙视、受贬损的卑贱地位上升为一种科学原则,一种考察方法,使之成为科学上、哲学上一种不可缺少的依据。这是一条全新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他认识到了感觉的局限性,强调必须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他认为一切真正的知识都是在经验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分析、比较、实验等理性方法整理得来的。感性知觉只是认识的开始。他倡导实验,认为实验比感性直观更优越。因为通过实验可以把观察的对象从复杂的联系中抽取出来,使事物的因果联系更为显露。他在《新工具论》中强调说:“一切比较真实的对于自然的解释,乃是由适当的例证和实验得到的。感觉所决定的只接触到实验,而实验所决定的则接触到自然和事物的本身。”
培根为了给科学的认识论开辟道路在《论古人的智慧》、《论原则与本原》和《新工具论》等著作中,大量论及本体论的问题,建立起了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他继承、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关于物质是万物本源的思想,肯定世界和一切事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反对把物质看作抽象的东西,强调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他还强调指出物质是永恒的存在。培根赋予物质以实在的、能动的性质以及各种特殊的个性,是唯物主义的,且具有辩证法的思想因素。
培根还是近代归纳逻辑的主要创立者。他认为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三段论不能发现科学原理,而旧的归纳法即简单枚举法又得不出可靠的结论。因此,培根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清除科学复兴道路上的障碍,制定认识自然的新工具。他在《新工具论》中阐述了建立一种新逻辑的设想。这种新逻辑就是他所说的真正的归纳法。培根对归纳逻辑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三表法和排斥法,并把它们作为整理和概括经验材料的归纳方法。他不仅倡导科学的归纳法,还具体地规定了归纳的目的、原则和基本程序,从而给归纳逻辑以新的内容和新的生命,被誉为“近代归纳学说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