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军事战争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2501400000085

第85章 一鼓作气

此典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成语“一鼓作气”,最早就记载于《左传》。文中的原意是,鲁国的军队打败了来犯的齐国军队,鲁庄公问谋士曹刿是什么缘故,曹刿回答:“打仗全凭一股气势,击鼓就是叫人打起精神来。第一次的鼓,气势最盛;第二次的鼓就差了;到了第三次,鼓敲得再响,也不能带动兵马的劲头了。趁着对方不备的时候,咱们一鼓作气打过去,怎么会不赢呢?”这就是著名的“曹刿论战”。

春秋时期,鲁国与齐国在长勺发生战争。当时,强大的齐国出兵攻打鲁国。鲁庄公决心御敌,苦于没有谋士,经人推荐,名不见经传的平民百姓曹刿,被带到了鲁庄公面前。鲁庄公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击退齐国军队,曹刿回答:“这很难说,打仗全凭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可以遵循。”鲁庄公听后觉得有道理,就带着曹刿和大军直驱长勺。

鲁国的军队到了长勺,摆好阵势,与齐军遥遥相对。严阵以待的齐军即刻下令击鼓进兵,全军潮水般地涌来。鲁庄公一听对方鼓声震天,就想叫鲁军也擂鼓对敌。曹刿马上制止他说:“等一等,别跟他们交手。”鲁庄公就下令:“不准喧嚷,不准开打。”齐国军队在鼓声催促下冲了过来,却遇到鲁军不为所动的严整阵容,只好退了回去。过了一会儿,齐军又擂鼓冲锋,鲁军仍然不动声色,未见一人杀出来。齐军找不到交锋的对手,只能再次退回。这时,齐军将士以为鲁军怯阵,只守不战,不敢与自己交锋。当第三次战鼓擂响时,就有些懈怠,兴趣索然地跑向鲁军。哪知此时,鲁军阵中忽然鼓声大作,鲁国将士霍地喊杀而出,刀砍箭射,毫无准备的齐军顿时被打得七零八落,狼狈逃窜。鲁军乘胜追出齐军三十多里,缴获了大量的辎重和兵器。

战后,鲁庄公虚心地向曹刿请教。曹刿就说了文首的那段话。鲁庄公钦佩地翘起大拇指说:“你真可以说是一个精通军事的将军啊!”

成语“一鼓作气”流传了下来,但它的寓意,已经由原来战斗开始时,击一次战鼓以鼓舞士气,转变为用以形容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