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求知力学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2502100000107

第107章 食古不化

【释义】“食古不化”比喻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亦作不能融会贯通。

【出处】此典出自《西轩客谈》:“前辈说作诗文记事虽多,亦恐不化,余意亦然。谓如人之善饮食者,肴蔌脯醢,酒茗果物,虽是食尽,须得其化,则清者为脂膏,人只见肥美而已;若是不化,少闲吐出,物物俱在,为父亦然。”

《玉几山房画外绿》: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

有一本叫《西轩客谈》的书,里面阐述读书和写文章的问题时,用了一个很好的譬喻,说;“前辈们说,一般人作诗作文,所记的事情虽然很多,但未必都能理解。……譬如喜欢饮食的人,鲜肉呀咸肉呀蔬菜呀,美酒呀名菜呀水果呀,虽然能大吃大喝,但也要能够消化才行,把有营养的物质吸收进去,人才能变得脂润健美。如果是吃了却不能消化,没过多久就全都吐了出来,肉蔬菜果物呀,仍是原样不变,就相当于没吃过这些东西。写文章,也和饮食的这种情况一样。”

食古,意即读古书;不化,即是不消化,也就是不理解。食古不化,是说虽然多读古书,但不能理解和使用。这是个很好的譬喻,读书一定要能“化”(理解),“化”了之后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使用;否则,将读过的东西原封不动的搬出来,自己既不会运用,别人也不会弄懂你的意思。正如后来有一本讲绘画的书《玉几山房画外绿》所说:作画贵能自成风格,如果一定要照着古人的作品来画而“食古不化”,结果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